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docx
《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
沪教版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
LT
4
走进大师
初步了解马蒂斯、摩尔以及他们的作品风格。
1、初步了解马蒂斯、摩尔以及他们的作品风格。
2、感受人物的外形美。
1、临摹大师作品,学习其造型和色彩。
3、抓住人物轮廓线,运用剪纸的方法剪出人物作品。
5
多彩的生活
通过回忆来、感受生活中创造的乐趣,发现生活中的美。
1、感受生活中创造的乐趣,发现生活中的美。
2、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来感受、发现生活的美好
1、学习剪、画装饰物品的方法
2、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休息的开心生活
6
我们的故事
通过故事画创作发现自己与同学的才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情趣。
1、学习构思情节、抓住主体。
2、知道创设情景和组织画面。
3、知道色彩能表达情绪
1、学习画连环画的方法。
2、学习夸张的方法。
3、学习色彩表达情绪的方法。
7
小小设计师
通过整体组合的方法,感受生活中的美和集体活动的乐趣。
1、了解面具要点及搭配色彩。
2、学习整体组合的方法。
3、知道用纸张可装饰衣服。
1、剪、贴、玩的创意制作
2、画、穿绳连接方法
3、学习灵活用报纸做衣服的方法。
8
我和电脑交朋友
通过电脑复制,体验电脑绘画的乐趣。
1、知道鱼地特征及画面组织。
2、学会把握形象特征和结构。
学习使用并掌握电脑的各种工具和功能的综合运用。
提高排列组合的能力
三、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概括物体的显著特征,并加以表现。
选择合适的装饰手法表现特定的事物。
启发开拓学生思维,设计有创意的数字联想。
根据水迹的形状添加特征,创造有创意的画面。
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征来画。
抓住动物特征大胆创作,不拘泥于细节。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人和动物的表情、动态。
抓住轮廓的特点,概括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
剪纸或涂色时,要求边线整齐,画面内容设计要和学生生活贴近。
能根据画面创造性添加。
捏泥时,提醒学生左右手一定要配合。
能区分男、女外形,并配上相应的服饰。
利用各种造型方法,装饰夹子。
引导学生回忆、想象生活,构思画面。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五官,用明亮的色彩装饰面具或自己的脸。
用各种方法制作、组合花挂毯。
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有创意的衣服。
封面、画面、内容、文字能有机结合。
启发学生把小的东西放大,把自己缩小,编故事并组织画面。
学习色彩表达情趣的方法。
用基本形概括地画鱼。
蜻蜓的各种姿态。
难点:
有创意地使用材料。
注意作品的重心。
玩具特征的把握。
数字设计既要生动可爱,又要简单不复杂。
体会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富有情趣的画面组合。
能夸张,变形动物的特征,形象在意会之中展现。
用自己的绘画手法尽量表现动物的特点。
表现物体前后遮挡。
一剪刀剪出物体的轮廓。
指导学生把能找到的漂亮颜色和自己的画面结合起来。
结合马蒂斯的用色特点,注重画面的整体风格体现。
人体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形象要生动,夸张而富有情趣。
人物头部能稳稳的装在纸盒(空瓶)上。
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做一个有创意的夹子。
画面的创作具有一定的主题。
用综合材料操作。
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
利用报纸特点变化制作的手段与方法。
描述一个有内涵的主题故事。
启发学生从各种事物去产生联想创作画面,避免雷同。
表达情绪时加入相应的笔触。
鱼的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组织完整画面。
四、教学实施措施:
1、培养学生美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注意对学生学美术兴趣的培养,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3、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写生的能力。
5、做好特殊学生的辅导工作,让他们也喜欢上美术课。
特别是画脏、勾图小、画面内容空洞等,正确地引导孩子如何去克服这些小毛病,从而促使学生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好的学习方法。
五、任教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
人数
学生学习基础情况分析
二(4)班
36
学生对于美术科目有很大兴趣,能够认真模仿,完成作品,但创新能力不足。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内容
课时
1
2/7-2/10
《多功能文具盒》
2
2
2/13-2/17
《写生小书包》
2
3
2/20-2/24
《我喜欢的玩具》《会动的玩具》
2
4
2/27-3/2
《鼓儿响起来》
2
5
3/5-3/9
《压印的图形》
2
6
3/12-3/16
《塑个浮雕动物》
2
7
3/19-3/23
《色彩的搭配》
2
8
3/26-3/30
《彩纸片的组合》
2
9
4/2-4/6
《装饰小夹子》
2
10
4/9-4/13
《报纸变花衣》
2
11
4/16-4/20
《小人国里大世界》
2
12
4/23-4/27
《故事画里趣味多》
2
13
4/30-5/4
五一放假
14
5/7-5/11
《画画我的休息天》
2
15
5/14-5/18
《漂亮的扎染》
2
16
5/21-5/25
《学学做蜡染》
2
17
5/27-6/1
《巧妙的编制》
2
18
6/4-6/8
《图形的排列》
2
19
6/11-6/15
复习考试
20
6/18-6/22
第1课多功能文具盒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线描的形式写生文具盒,并通过想象进行添加与组合,画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具盒。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和讨论中发现不同角度文具盒的外形变化,能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
能针对自己文具盒的外观和实用等方面,选择多种合适的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自己对文具盒功能的设想,激发创意的热情和关注生活、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2作业要求(分层):
基础层面:
了解文具盒的基本功能及外形特征,能够运用流畅的线条画出打开或合拢的文具盒,并表现出一定的厚度。
拓展层面:
能够仔细观察并写生出不同状态、不同角度的文具盒。
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设计出自己需要的多功能文具盒。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写生文具盒并想象表现文具盒的多种功能。
教学难点——设计表现具有独特功能的文具盒。
4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优秀作品、课件等。
学生——文具盒、铅画纸、油画棒、记号笔等绘画涂色工具。
5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课时)
一、交流与发现:
(约3分钟)
1)找一找:
生活中哪些用品具有多种功能?
多功能的事物有哪些优点?
[从生活中的事物去发现,调动学生的经验体验。
并在交流中扩大相互的经验范围,潜在地为后面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
2)揭示课题
二、启发与讨论:
(约7分钟)
1)说一说:
出示一些造型和功能比较典型的文具盒,也可以针对自己的文具盒,平时使用文具盒主要是起什么作用?
文具盒的基本造型是什么?
还需要增加什么功能?
[还是围绕学生的亲身体验展开教学,在平时使用文具盒的过程中,能发现和感受文具盒的方便之处和不足之处,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为之后的表现做好准备。
]
2)看一看:
出示图片进行观察、比较。
讨论发现表现得更形象的方法。
出示图片观察、思考,了解添加的功能部分与文具盒的协调与趣味性要求。
[多组图片的观察比较,在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发表对图片的见解,从而逐渐完善思考的诸多方面,在写生加创意之前对自己的作品有比较完整的概念,表现之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
3)画一画:
教师与学生合作演示,也可以请几个学生分组在黑板上进行绘画。
[可以示范文具盒的部分,让学生进行添加完整作品。
不仅可以了解绘画步骤和要求,还可以发现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或者有趣的表达。
]
三、写生与创作:
(约20分钟)
1)学生绘画: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欣赏:
(约5分钟)
1)作业展示:
可设计小组展示,也可全班展示在黑板上。
[尽量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量,让更多的学生敢于、乐于表现自己、欣赏评价他人。
]
2)生生互评:
发现他人作品中有特点、有创意的表现。
3)教师简评:
[依据分层的要求进行分别评价]
4)课后拓展:
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器物,能否添加新功能组合。
第2课写生小书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
学习用“整体——局部”绘画原则画书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把观察的感受表现出来。
2、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表现物体的某些细节,同样凭感觉精细地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教学难点:
学生习“整体——局部”绘画原则。
4、教学教具:
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
1、在教坛上摆放几个书包,让学生从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由几个学生分别讲述各自位置上所见到的书包的样子。
2、教师提问:
“为什么各人所见都不相同呢?
是书包自身的变化吗?
”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3、不是书包自身的变化,而是因为作画者的位置不同,所见到的书包外形也就不同了。
写生就是把自已所看到的感觉,准确地画出来,看得越细,理解越深,要画的内容就越多。
4、教师提问:
“除了刚才见到的外形不同,还能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些什么与别的物品不同的细节?
”
5、待学生表述观察的感觉后出示范画,指点学生观看,教师作小结:
观察能力是绘画中多种能力之一,观看时要边看边比较,加深认识和理解,把对象的形象特征、结构、色彩以及细小的地方都看透,作画时便会画得真实。
要画得好,首先要观察好。
所以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重要能力,要认真锻炼。
此外还有一种能力与观察能力同样重要,这就是表现能力(描绘能力),它能把观察到的感觉画出来。
表现能力是靠多练习而取得的,从三年级开始,绘画练习就是训练“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只要认真学习,就会画出很好的作品。
二、讲解书包结构:
1、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
“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
”
2、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
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
3、什么是整体?
什么是外形?
什么叫局部?
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先勾出外形轮廓——按照结构特点,逐步深入刻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分四组布置书包让学生写生。
在学生绘出书包的基本形后,指导学生进出口细致观察书包的某些主要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外表的细节特征,用流畅的线条作精细的描写,如有学生愿意填上色彩,可同意并鼓励学生着色。
四、讲评:
根据作业要求评价优劣。
通过对照自己的书包写生,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书包的结构。
勤思栏:
第3课我喜欢的玩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观察和分析玩具的组成部分,尝试用基本形去表现玩具的大致形体和结构,写生自己喜欢的玩具,添加自己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和概括,了解写生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中学会发现特征和细节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玩具的童趣,在写生和共同玩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绘画热情,增进友谊,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画出玩具的特征和形状
教学难点:
把握玩具造型,细节描绘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观察玩具并且分析基本结构,运用基本形去概括写生玩具的特征
拓展层面:
深入观察,画出玩具的特征,并能表现玩具的色彩、小零件等细节,可适当添加相关背景
教学环节:
一.感受与体验
1.将各自喜欢的玩具拿出来布置一个“玩具世界”的展台,介绍名称
2.教师简介自己喜欢的玩具(布娃娃)
i.组成部分
ii.特征
iii.功能
iv.作用或意义
3.揭示课题
二.观察与交流
1.学生仔细观察玩具
i.玩具的结构
ii.玩具的外形功能
iii.玩具的颜色
iv.玩具的材质
2.学生交流
3.教师示范写生步骤
i.摆放玩具,选择角度,仔细观察
ii.画出玩具基本结构,从最有兴趣“点”开始写生玩具,表现外形特征
(边观察边画,线条慢慢走,用笔果断)
iii.注意细小部分的描绘,“找找你还发现玩具上有哪些细小的部件?
”
4.欣赏同龄人作品,观察运用不同表现手法来写生玩具
i.铅笔线描
ii.油画棒表现
iii.勾线涂色
三.写生与想象
1.作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写生自己喜欢的玩具
2.学生尝试写生
3.小组交流,大胆想象,为写生玩具添画背景
四.展示与评价
1.“写生画廊”展示作业
2.共同欣赏,学生交流感受
i.能否画出玩具的基本结构
ii.能否画出玩具的外形特征
iii.能否细致的观察
iv.绘画方法的选择是否能表现玩具的质感
v.背景的添加是否合理
vi.色彩的运用
五.拓展与启发
用纸、泥等熟悉的材料表现制作喜欢的玩具
第4课会抖动的玩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综合运用泥工、纸工多种技法,抓住动物的特征,尝试制作会抖动的玩具
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弄弹簧玩具,启发创作兴趣。
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和运用新材料,体验创作玩具时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体验造型游戏的乐趣,能交流和分享他人及自己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弹簧、彩纸、橡皮泥的连接方法
作业内容:
制作会抖动的玩具
教学准备:
学具:
两头光滑的弹簧、火柴梗、彩纸、彩笔、橡皮泥和玩具等
教具:
同上,并准备弹簧的玩具或作业若干
教学环节:
一、发现与引导
1.猜谜语导入
在一个圆上逐步添加动物的特征,请学生猜猜会是什么动物。
说明添加什么会变成什么动物
概括:
每种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2.揭题
二、交流与认知
a)想法子,如何让这些动物象有生命力一样动起来?
b)欣赏书本玩具
学生发现玩具特点:
会上下左右摇晃、抖动,究其原因是因为有弹簧。
c)出示弹簧,交流弹簧的作用,摆弄弹簧进行想象
可作为动物的脖子、尾巴、腿等
i.注意弹簧的安全问题,检查两头是否有尖刺
ii.保持重心的稳定,根据需要适当减小弹簧的弹性(可稍拉松弹簧)
iii.弹簧连接的各部分可用橡皮泥
d)示范制作一个会抖动的玩具
i.用橡皮泥做一个底座,能稳住整个玩具
只有“头轻脚重”才能站得稳
ii.把弹簧旋转入橡皮泥中,注意不要把手刺破,注意安全
iii.制作精彩的摇晃部分,要求动物形象可爱,色彩鲜艳,能吸引人
e)欣赏同龄人作品,问他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动物的?
答:
撕贴、剪贴、纸折、橡皮泥捏塑
f)学生交流确定自己制作的主题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可以是自己的生肖或者今年的生肖……
三、选材与表现
a)提供学生材料,学生选择适合表现这一玩具的材料
b)作业要求:
i.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具有不同主题
ii.根据主题用撕贴、剪贴、纸折、橡皮泥捏塑等方式制作一个会抖动的玩具
四、展示与交流
a)学生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用故事情节方式展开介绍)
b)推荐其他小组的作品,并评价
c)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启发与拓展
a)欣赏民间玩具“七品芝麻官、兔儿爷”等会抖动的玩具,启发学生可用这样的方式制作其他会抖动的玩具
b)欣赏现代的会抖动的玩具,启发学生寻找其他的可以制作活动玩具的材料
勤思栏:
第5课鼓儿响起来
1、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生活中鼓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技能:
掌握制作纸鼓的方法和要求。
3、情感:
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2、教学重点:
能运用撕、剪、画、印等方法制作漂亮的鼓。
。
3、作业要求:
发现和选择恰当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双纸拖鞋。
4、教学准备:
1、学具:
铅画纸、彩色纸,彩色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2、教具:
拖鞋实物,纸拖鞋若干,课件,小奖品。
3、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拖鞋带回课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
(二)分析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探讨。
1、拿实物鼓看一看,摸一摸。
谈话:
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些鼓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
(拿出自己准备的拖鞋观
讨论)
2、指名提问。
3、欣赏鼓(课件演示)。
(1)实物:
“前几天,老师也去鞋店里看了一下,找了一些拖鞋,请你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的?
”
(2)鼓:
(课件和范作)
大家想了、看了,知道鼓是由什么做成的?
。
下面来看一下老师制作的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是怎样装饰的?
(三)、引导探索制作方法。
谈话:
“大家想不想也来做一双?
如果请你做,你可以分为哪几步?
(四)、观摩欣赏,表演购买拖鞋的情景。
1、鼓展示:
小脚丫拖鞋店里纸拖鞋一只也没有,看谁最先帮老板解决困难。
”
指名购买自己最喜欢的鼓,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提出自己改进的办法。
并发智慧星给设计者。
(六)激励发散。
这节课大家设计了很漂亮的纸鼓。
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之后,大家能够多想办法用我们学到美术知识去打扮我们的生活,做个聪明的孩子。
第6课压印的图形
教学目标:
1、用硬物在泥板上压印出图形。
2、初步学会物件压印不同造型方法。
3、让学生感受做泥工的愉悦。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用身边各种物件,巧妙压印成机器人或其它。
教学难点:
物件选择。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分发泥团,压成泥板。
2、学生在垫板上捏捏、搓搓、团团、窝窝、压压,感受一下做泥土的乐趣。
3、用带来的多种多样的东西在泥板上进行压印出来的摸,同时告诉学生压印时要注意为量大小。
二、新授
1、欣赏书本P18上的压印机器人,看看学生带来的东西能压印什么图形,你准备做工什么样的图形。
2、教师演示。
让学生欣赏,并讲解分别用什么工具来表现某某地方。
3、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巡视。
a.把泥团放在垫板上,用圆棍或铅笔压滚成一块泥板(演示一下)
b.没想要压印的图形,选用不同的东西在泥板上压印的图形的主要一部分。
c.用适合的东西印图形的细节部分完成作业。
d.同时进行学生环境整洁教育。
①利用物体合理运用。
②发挥想象,大胆想象。
三、小结
1、把几幅较好的画系统展现。
2、让作者讲述伤口分别用什么东西压印成的。
3、回家观察家中罐子。
勤思栏:
第7课塑个浮雕小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有关浅浮雕的知识,能运用已学过的泥工基本技能,尝试用浅浮雕的方法来捏塑自己喜爱的动物造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浅浮雕的特点。
在了解相关动物基本造型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浅浮雕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欣赏浅浮雕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美。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对浅浮雕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泥工浮雕的制作方法。
(2)、难点:
表现动物的造型特征。
作业要求:
(1)、基础层面:
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泥工技能,用浅浮雕的形式制作出一个
教学过程与分析:
一、导入
1、观察、比较
(欣赏:
同一个动物的泥塑作品。
一件用浅浮雕来表现,一件用圆雕来表现。
)
提问:
它们有什么不同地方。
2、简单介绍浅浮雕。
3、揭示课题
用浅浮雕的方法来《塑个可爱小动物》
提问:
我们可以用以前学习过的哪些泥塑方法来表现这种浅浮雕?
2、方法的简单演示:
方法①:
搓圆或条-压扁-组合成形-添加完成。
方法②:
压成一整块泥片-刻形-添加成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演示方法,边演示边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
3、成形演示
让学生看一个外轮廓,猜猜它会是什么动物。
教师演示:
根据同一个外形,进行添加后,可以变成不同的动物。
三、指导创作
1、欣赏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
请学生说说它们的不同特征。
(我们也可以对动物进行夸张、变形。
)
2、和自己的小伙伴说说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做小动物,它的特征是什么。
3、出示作业要求
4、请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及时展示、表扬和鼓励优秀学生作品。
8色彩的搭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心对称图案的特点,选择用绘、剪、印的方法来设计制作单独花纹,通过编、串、贴完成集体作业。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比较中感受中心对称图案的秩序美。
学会用米字格为骨架,以不同的点和线,进行对称描绘和涂色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制作、交流、评价、使学生拓宽视野、感受生活中的美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利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1、打开书本,找规律。
看看书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反复多次的对称形成了一个个如同花瓣状的造型)
2、让学生从万花筒中感受到对称图案的创意(让学生明白可以利用对称的方式创作出无穷的美丽图案):
(1)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欣赏万花筒千变万化的效果。
然后提问这些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万花筒的结构是怎样的?
(2)教师解剖万花筒,说明这些镜子的作用——对称让图案变得丰富而神奇。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模拟这一现象。
3、用折纸剪的方式剪出对称团花(操作的初级阶段——借助中心对称剪):
(1)教师示范用对称的方式绘制图案。
(2)教师引入用纸张折叠剪的方式制作中心对称图案(示范)
(3)打开已经剪好的图案,让学生在图案中找对称。
(4)学生用剪的方式进行实践。
4、将中心对称图案粘贴在画纸上,并用对称画图案的方法进行加工(操作的上升阶段——徒手画出图案):
把剪好的图案贴在画纸上,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现有对称的痕迹进行添加,将图案画完整。
5、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做个别辅导。
6、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成为集体作业(展示、评析作品):
勤思栏:
第9课剪出来的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尝试画同学或自己的影子,感受人物外形的姿态美。
抓住人物的轮廓线,运用剪纸的方法剪出人物动作。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和剪纸的过程中,学习概括夸张的剪纸方法,并能运用在自己的剪纸作品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剪纸的学习,了解西方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人物动态的能力和剪纸的兴趣。
教学重点:
剪出四肢和身体的动态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简练、生动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
能剪出人物动作,把人物形象进行夸张表现,注重动态整体性。
拓展层面:
人物轮廓线条流畅、形象简练,粘贴时能注意色彩深浅的搭配。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有故事情节的剪纸作品。
教学准备:
学具:
彩纸、剪刀、胶水
教具:
彩纸、剪刀、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比较
1、播放课件,教师简介马蒂斯,并展示他的剪纸作品。
2、出示民间人物剪纸,讨论比较:
马蒂斯剪纸的特点(利用轮廓,简要夸张地表现人物,色彩搭配鲜艳)。
3、引出课题:
剪出来的画。
二、观察与尝试
1、室外游戏(水泥地上)
教师指导学生做动作,学生边摆动作边观察自己的影子。
要求影子形状明显反映出人物动态。
2人合作:
一学生做动作,一学生用粉笔描下在水泥地上的影子。
共同观察影子。
2、学生尝试剪剪影人物(室内)
反馈
三、夸张与简化
1、讨论:
夸张的人物形象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