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529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docx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课后练习中的8个词语。

  

(1)指名读正确。

(2)齐读。

(3)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过渡:

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去好好欣赏庐山的云雾。

  2、板书课题:

  3、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回顾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

  过渡:

确实,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美丽而神奇。

欣赏这样的美景,

  我们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

  三、“形态美”中学构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找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用“——”画出来。

  2.交流中心句。

从这一段,哪个词特别能表现庐山的云雾的特点?

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读句子。

  3、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1)边交流边把内容排列出来,在表示位置的词语下划线。

再点明“总分”结构写法。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

(比喻)

  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比喻好在哪里。

  瞧这山头,现在是有模有样啦!

看它戴着“白色绒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美丽、可爱、暖和、神奇等)适时理解“笼罩”。

  ②看图加深感受。

  ③读出学生自己理解的感觉。

  ④点回中心句:

这处恰当的比喻,让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庐山云雾的姿态。

庐山的云雾还会有什么姿态呢?

  4.抓住“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词语,运用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其它几处比喻的精到。

  指名读一读句子。

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样子吗?

给你什么感觉呢?

看看图,是这样吗?

再读句子。

  5、背诵。

  

(1)自己边想画面边填: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就像是戴在——;那些缠绕在——,又像是系在——。

云雾弥漫——,它是——;云雾遮挡——,它又是——。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6、回顾此段学习,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读——划——品——读。

  【设计意图:

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读悟结合,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从学习过程中提炼学习方法,为下段的自学提供“扶手”。

  四、“动态美”中促想象。

  1.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

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

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②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③读好关键词,读出变化之快。

  (3)讨论:

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多,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出云雾由什么变成什么?

  ②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叙述: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神秘的色彩。

看,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过渡:

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4、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1)学生说自己的想象。

(要注意开阔学生思维,使想象丰富起来。

  

(2)出示说话训练的句式: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3)学生写话、交流。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练习用“流连忘返”说话:

  情境1:

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

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

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配乐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

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到合理的、能吸引人的内容,说规范的句。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例:

  河边的小树林生机勃勃。

……

  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

……

  美丽的街灯令人眼花缭乱。

……

  习作要求:

  1、可以选择提供的内容写,也可自己另外定。

  2、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3、展开合理想象,用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习仿写。

  4、用“流连忘返”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如何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获益更多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教学的一个关键话题。

在进课堂之前,教师总是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要教给学生什么?

二是怎样教?

即明确教学目标与制定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恰当地使用方法,也是让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关键。

  目标一:

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凭借《庐山的云雾》这个文本,我要教给学生什么?

在读教材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条理特别清晰,第二、三两个重点段都是“总——分”结构尤为突出。

而这一构段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也有设计相应的训练(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一个本领:

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训练。

这篇文章最让我满意的是有两段同样的“总——分”构段,我可以先扶后放,逐步进行教学。

围绕这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构段方式。

课上,我先请学生找中心句(总写)及句中的中心词;然后找通过哪些句子具体写(分写)的;接着点明“总——分”结构;再逐句品读,每品过一处分写,便点回中心句,强调总分;最后根据文本来总结此关系的构段方式。

这样逐步明确“总”与“分”的关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此关系一清二楚。

  学过之后,便要巩固,于是师生共同总结上段学法,再请自学下段,再一次清晰这一构段方式。

在巡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出了“总写”的句子,学生还有滋有味地品读着句子。

弄懂之后,便要运用。

我利用文中的“……”,指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课后再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这样从学到用,逐层深入,可以说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用得轻轻松松。

  不过,自己认为课后习题中的提示设计还不够理想,当时着急快要派用场了怎么就没招了,一时情急反而影响正常思维。

上完之后静下来再想,倒不如列出例如“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

……”这类提示,反而更有启发性,学生也更容易着手。

  目标二:

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

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

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

于是,凭借这点,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二个本领:

通过对文中描绘庐山云雾的比喻的品味,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时候,主要方法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

其实,想象得再不着边际,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大凡想象之中东西都是生活的本原或再创造。

文中的比喻有些跟学生生活很贴近,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

有学生马上说感觉很“暖和”。

这是多么生活化的感受!

如果在现在这样的12月的季节里,给你一顶绒帽戴在头上,你一顶也会觉得暖和。

有学生说感觉很“美丽”,确实,青山白雾,想来也美。

也有学生说感觉很神奇的,这也不错,那么大的山戴着顶绒帽,能不神奇吗?

学生的感受谈得多么真切。

  在指导利用文中的“……”写话时,我也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

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

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

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

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

学生思维开阔了,想象也就丰富起来了。

所以说教材来自生活,教学也应来自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思维碰撞。

  说到这处写话练习,在学生“写”的时候,我为学生提供了参照格式。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不仅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课堂上的写话训练目的一是要把想象到的用比喻句写下来,二是要尝试“总——分”构段,不宜太难。

)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独立写话的时候有法可依。

  “总——分”构段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这两点是我在这堂课上特别要教给学生。

在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中还设有其他些许目标,如背诵、用“流连忘返”说话等,其实也是在这两个主要目标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可以达到的。

(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的第二课时都会训练的。

这类“大众”目标应该可以不要写进“教学目标”之中了吧?

  另外,内容与方法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如果一堂课的容量太多,就会处理不好细节,使训练流于形式而学生学得并不扎实。

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理了一下我设计的训练,就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

于是,我将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将省略号的扩充练习之“说”改成了“写”,而将原本要“写”的形式移到了此处。

这样一处理,将原设计中的两个“说”(还有一处是用“流连忘返”说话)改成了一“说”一“写”,并将写的要求明确化,也围绕了“总——分”这一重点展开。

有机整合了修辞、构段于一处写话之中,让课堂精简了,训练也落到实处了。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谨防步入教教材的误区。

明白了要教什么,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凭借的依据,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扶手”。

明白了怎样教,才可以将文本化为学生的内涵,使之成为课文与学生之间的可行“通道”。

这关键是要为具体的目标寻找与之相应的具体方法(这方法也可能是一组方法),使两者相匹配。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

(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

想去看一看吗?

让我们渐渐靠近……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4位同学)

  3、过渡:

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

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

谁想来读读课题?

(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

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

说得真好!

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

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

(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

请看!

(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

高举你的小手!

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

(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

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

你找到了吗?

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

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

(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

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

(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

(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

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

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

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OK?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

(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

2-3个同学)真好,真美!

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

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

(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

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

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

(变化得非常快!

)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

(课件相应有表示:

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

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

赶紧先自己试试看!

(生练读)谁想来读?

(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

(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

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

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

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

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

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

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

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

出示:

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展示目标:

(2分钟)

  学会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请在5分钟内完成):

  a、认读生字,读准字音,练习组词。

  b、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文中的10个词语。

  c、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

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10分钟):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及时正音。

  b、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讨论课文大意。

(8分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五、课堂作业(15分钟)

  1、抄写生字。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3、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2分钟)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出示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会庐山云雾的奇丽。

  二、指导自学

  

(一)、精读课文第一节:

(4分钟)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出示自学指导一)

  思考:

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读懂了什么?

  2、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3、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到吗?

试着读一读。

  

(二)指导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自学指导二)(6分钟)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

这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画出相关的句子。

  3、找出比喻句,说一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

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

读——划——品——读

  (三)、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出示自学指导三)(5分钟)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想一想:

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

(变化又快又多)

  3、自读,找出描写云雾变化快变化多的句子。

  4、想像一下,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哪个词语说明此时的作者忘记了回家?

这时你想说什么?

  (五)、知识拓展(2分钟)

  出示关于庐山的相关图片。

  三、拓展运用,我是小导游。

(6分钟)

  1、同桌互相练习向游客介绍庐山的云雾。

  2、谁来当小导游,向我们介绍你眼中的庐山云雾?

  四、课堂作业。

(15分钟)

  1、朗读、练习背诵课文。

  2、仿照第2、3小节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3、让我们来当小画家,把庐山云雾画下来。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

庐山。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

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

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

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

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

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

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

(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

环绕。

  千姿百态:

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

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

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

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