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2327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docx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docx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

建设指南

 

一、前言……………………………………………………………………………………1

二、目标………………………………………………………………………………2

三建设原则…………………………………………………………………………………3

四建设内容……………………………………………………………………………………3

(一)总体框架…………………………………………………………………………………3

(二)重点建设项目………………………………………………………………………5

五、工作程序………………………………………………………………………………6

六、实施办法…………………………………………………………………………………7

七、总体方案纲要……………………………………………………………………………8

(一)基础层…………………………………………………………………………………8

1.1通讯网络设施…………………………………………………………………………8

1.2网络信息安全系统…………………………………………………………………10

(二)应用层…………………………………………………………………………………12

21规划监测系统…………………………………………………………………………12

2,2管理平台……………………………………………………………………………16

2,3环境监测系统……………………………………………………………………19

24生物、文物资源监测系统………………………………………………………22

25电子巡更巡检系统………………………………………………………………………23

2,6森林防火系统…………………………………………………………………………24

2.70A办公系统……………………………………………………………………………26

2.8规划管理信息系统………………………………………………………………29

2.9供水监控调度系统…………………………………………………………………31

2.10“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32

2.11GPS车辆调度系统………………………………………………………………34

2.12视频监控系统………………………………………………………………………36

2.13视频会议系统……………………………………………………………………43

2,14应急智能广播系统…………………………………………………………46

2.15多媒体展示系统………………………………………………………………48

2.16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48

2.17电子门禁系统……………………………………………………………50

2.18电子商务系统…-……………………………………………………………………53

2.19酒店管理系统……………………………………………………………58

2.20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64

(三)两个中心…………………………………………………………………67

3.1数据中心………………………………………………………67

3.2指挥调度中心………………………………………………………………………71

附件1数字化景区建设LED大屏幕技术参数……………………………………-73

附件2数字化景区建设基础数据建设标准……………………………………………84

(一)规划数据……………………………………………………………………….84

(二)地形图数据……………………………………………………………84

(三)遥感影像…………………………………………………………………………86

(四)DEM数据……………………………………………………………87

一、前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风景名胜区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充分展示政府服务效能的最直接窗口之一。

为促进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健康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和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开展景区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2004年,由建设部推荐黄山和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纳入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子课题—《数字景区示范工程》。

两个示范景区分别于05年4月和6月通过科技部一期工程验收,示范成效显著。

2005年10月14日,建设部在九寨沟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暨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会议”,实地考察九寨沟数字景区信息化建设先进做法和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任务和数字化景区建设试点推广工作。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通过建设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和GPS车辆调度系统,使得调度中心能及时有效的对游客和车辆进行疏导,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改变了以往景区内各景点间游客量分布不均和个别景点游客拥堵现象,在减少营运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游客满意度。

通过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将景区资源保护问题放在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中加以解决,在实现对景区客流量控制,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旅游资源的整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开展数字化景区建设,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仅2004年一年就节约管理经费1000万元,节省的资金反过来又投入到了生态保护和数字化景区建设中,将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带入一个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按照城建司《关于搞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城景函[2005]143号)要求,各地方于2005年12月31日前完成试点景区申报工作。

2006年1月10日城建司下发《关于公布数字化景区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建城景函[200615号),公布了北京八达岭等18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数字化景区试点单位。

2006年]月30日城建司下发《关于增补五台山等四景区为数字化景区建设试点单位的复函》(建城景函[2006]44号),增补五台山、南京钟山、洛阳龙门、都江堰四个景区为数字化景区试点单位。

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是在新形势下总结示范成果,深入探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风景名胜区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和创新管理机制重要手段。

随着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和稳步推进,必将使风景名胜区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二、目标

建设数字化景区,应以数据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建设为核心,以各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为纽带,整合景区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创新管理模式:

变分散管理为协同联动,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以信息带管理、以信息促保护、以信息增效益,全面促进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景区试点建设工作要在一到两年内实现以下目标:

1、完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试点建设和验收工作,使这些景区在资源保护、规划建设、旅游服务、规范管理等各领域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并在全国景区中实现数字化管理单项或多项系统领先水平,树立一批优秀的、高水平的景区管理样板,为全面推开数字化景区建设提供示范经验:

2、建成统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平台,整合行业管理资源,加强基础管理,全面提升行业综合管理水平。

打造中国风景名胜区统一品牌形象,与国际接轨,加大景区宣传力度,实现政府职能由侧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转变;

3、建成统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电子商务系统和LED大屏幕信息联播系统,整合景区旅游资源,利用规模效应,实现景区客源的最大化共享,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建立健全景区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4、完成数字化景区建设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和基础数据建设工作,为全面推进数字化景区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三、建设原则

数字化景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景区应结合自身特点,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兼顾大局,统一标准,规范建设。

为实现全行业管理和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管理合力和规模效应,在建设过程中,应共同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总体部署,分步实施:

各景区要按照建设部的总体部署,做好数字化景区建设总体方案编制工作,在建设部专家组的指导下,分阶段逐步实施,确保数字化景区建设取得成效。

统一标准,保障共享:

数字化景区重点建设项目,要按照建设部统一标准,实施规范建设,确保实现行业管理的信息共享。

整合资源,集约发展:

对于关系到全行业资源整合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部将统一协调或组织建设,打造行业品牌,形成管理合力,实现规模效应。

突出重点,先急后缓:

各景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景区建设总体方案。

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建设景区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需求迫切、投资小见效快的重点建设项目。

实用可靠,适度先进:

系统建设要注重实效,在技术选型方面要注意选择技术成熟度好,实用可靠并适度先进的技术。

避免盲目引用不成熟的新技术,造成建设资金浪费。

创新机制,市场运作:

数字化景区建设要注重产业化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引入市场运作机制,促进资源保护与旅游服务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四、建设内容

(一)总体框架

数字化景区建设,涉及景区资源保护、经营管理以及产业发展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数字化景区建设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和两个中心的建设:

即墓础层、应用层和指挥调度中心、数据中心。

基础层包括通讯网络设施及信息安全保障。

应用层包括面向各职能部门的应用信息系统:

以加强资源保护管理为目的建设的环境监测系统,生物、文物资源监测系统,规划监测系统,森林防火系统等;

面向日常经营管理的OA办公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禁系统,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等;以及面向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酒店、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

数据中心实现对各业务系统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服务,包括遥感(Rs)数据、地理信息(GIS)数据、GPS数据、多媒体(MEDIA)数据,以及其他综合业务信息数据。

指挥调度中心实现管理资源的整合,及对各职能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

总体框架介绍详见第七章,各风景名胜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二)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当前建设部有·关风景名胜区工作重点,结合即将颁布实施的《风景名胜区条例》相关要求,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要重点做好规划管理、资源保护、经营管理、服务宣传、基础数据五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1、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及管理平台

按照国务院和建设部一系列文件要求,要建立起部、省、景区三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此项工作已于2003年启动,计划2006年在全国187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面推开监管系统建设工作。

根据建设部《关于搞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城景函[2005]143号)及《关于做好2006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建办城[2006]13号)要求,2006年要“建设并试运行全国统一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公众商务信息网,初步形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据管理中心,为全面推开数字化景区建设奠定基础”。

为此,建设部统一组织建设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平台。

通过管理平台,集中进行风景名胜区资源的宣传推介,利用规模效应,扩大宣传,为景区电子商务服务提供载体,实现行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及信息共享。

2、视频监控系统

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胜地,并因其自身资源特点,游客安全和森林防火是景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视频监控系统可对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等实时监视,为游客疏导、灾害预防、应急预案制定和指挥调度提供即时决策依据,是实现景区森林防火、保障游客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

3、电子商务与门禁系统

发展景区电子商务,实现门票、索道、酒店等相关旅游产品的网上预售,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扩大经济效益;通过网上预售实现景区客流量预报,——力‘面为景区管理机构合理安排相关资源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游客选择旅游线路和行程安排起到了预先分流作用,从而减少管理资源的盲目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支持科学管理与决策。

门禁系统建设可有效杜绝假票,减少经济损失,并实现对景区客流量的有效监测,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对于促进景区的资源保护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

依据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暂行标准》相关要求,建立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面向游客提供景区资源推介、旅游资讯服务和公益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全行业旅游宣传力度,逐步实现景区客源和旅游信息的最大化共享。

5、基础数据建设

由于风景名胜区多数地处偏远地区,景区管理机构普遍基础数据匮乏。

基础数据是数字化景区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多数景区基础数据不能满足数字化景区建设的技术要求。

为此,要加强基础数据建设工作,包括地形图更新、总体规划编制、高程数字模型(DEM)制作等。

五、'1-作程序

(一)建设部组建数字化景区建设专家组,编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统一部署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

(二)各景区组建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班子,编制数字化景区建设总体方案,上报建设部城建司:

(三)建设部专家组赴景区实地考察,指导景区修订建设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审;

(四)各景区按照评审通过后的方案分步实施,开展系统建设:

(五)各省级主管部门根据景区建设进展情况,组织景区申请验收;

(六)各景区提交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总结和效益分析报告,建设部专家组按照景区总体方案分批验收;

(七)建设部进行建设成果总结,修订《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陆续颁布相应技术标准和规范;

(八)建设部组织数字化景区建设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培训,在全行业逐步推广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

六、实施办法

各景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总体方案,除建设部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外,其他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建设。

刘于选建项目,建设部负责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

列入建设部重点建设项目的,按下述办法实施建设。

1、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及管理平台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由建设部统一部署,按照《关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建城[2003]220号)文件要求实施建设,系统建设所需资金由部、省、景区三方共同出资。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平台由建设部统一组织开发建设,将于2006年开通试运行。

2、视频监控系统

景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控点数量和位置,监控中心应配备相应的电视墙、大屏幕设备。

有条件的景区可将视频监控与GPS指挥调度、“三台合一”接处警等系统整合,建设集中监控指挥调度中心,避免重复建设。

3、电子商务与门禁系统

建设部城建司委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项目组,采取市场运作机制,协调组织资金和技术力量,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管理平台上,与各景区共同搭建电子商务系统——“公众商务网”,并共同研制景区电子商务技术标准。

目前已建成电子商务网的景区,应按照建设部统一标准与“公众商务网”实现对接。

门禁系统,由各景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建设。

4、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

建设部城建司委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项目组,采取市场运作机制,协调组织资金和技术力量,与各景区共同建设实施,逐步建成全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信息联播网络。

项目组组织专家对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本着系统建设与景区景观、环境相协调和系统播放有效性原则,与景区共同制定LED大屏幕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上报建设部城建司核准,方案通过后,由项目组负责监督实施建设。

5、基础数据

按照建设部统一标准,各风景名胜区应逐步完善相关基础数据建设。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项目组将组织技术力量协助景区完成建设,各景区也可按照建设部统一标准,自行组织力量完成。

七、总体方案纲要

(一)基础层

数字化景区建设方案中的基础层,是指用于支撑各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及数据交换的各种必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讯网络设施和网络信息安全系统。

1.1通讯网络设施

1.1.1公共电话网

公共电话网(PublicTelephoneNetwork)是向公众提供电话通信服务的一种通信网。

目前,电信运营商已在多数景区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通讯服务设施。

景区内部办公电话网都己基本建成,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游客在景区内的通讯和报警求助要求。

语音报警电话网,利用现有的公共电话网,结合计算机处理技术,在景区内部署报警点,游客如遇突发事件,可通过拨打报警点电话向接处警系统的值班人员求助。

1.1.2数据通讯网

为实现景区各管理部门间的数据通讯,在管理机构内部和各分散职能部门、监控点之间应首先建立良好的数据通讯网络环境。

考虑景区多媒体数据传输要求,各景点、分散职能部门间应通过光纤骨干网连接,网络拓扑结构视景区实际情况而定,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星形结构。

1.1.3有线电视网

有线电视网络是一种采用同轴电缆、光缆等媒介进行传输,为用户提供多套电视节目乃至各种信息服务的电视网络体系。

由于有线电视网的宽频带特性,目前,各地正在积极进行双向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网络改造,充分融入现代通信技术、宽带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立一个宽带高速的信息网络体系,把计算机网、电视网等融为一体,将社会所需的多种信息服务纳入到有线网络体系中。

1.1.4无线通讯技术

按照通讯的实现手段,可分为有线和无线通讯。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成热,利用有线和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建设景区的通讯网络,是符合目前景区数据传输及生态保护两方面需求的最佳方案。

目前可用的无线通讯技术有:

1、GPRS和CDMAlX

目前,移动通信领域正在经历从2代经2.5代逐步向第三代(3G)技术发展的过渡过程,2.5G是当前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首选,包括GPRS和CDMAlX两种技术。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一GeneralPacketRadioSystem的英文缩写。

它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采用IP数据网络协议,使现有GSM网的数据业务突破了最高速率为9.6kbps的限制,最高数据速率可达171.2kbps。

具体速度取决于终端的能力,目前中国移动用户的接入速度可达到40.2kbps。

CDMAlX是中国联通在完善优化CDMA网络建设过程中推出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它在目前的IS-95CDMA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了无线接口,使其支持高速补充业务信道,从而可实现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CDMAlX理论速率153,6kbps,目前实际测试速率为80kbps,超过普通有线电话拨号上网的56kbps。

2、WLAN(1EEES02.11)

WLAN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

WLAN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54Mbps,传输距离室外可达300米,室内150米。

它是对有线连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连通问题。

在一个典型的WLAN环境中,有一些进行数据发送和接受的设备,称为接入点(AP)。

通常,一个AP能够在几十至上百米的范围内连接多个无线用户。

在同时具有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情况·下,AP可以通过标准的以太网电缆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连,作为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连接点。

wLAN的终端用户可通过无线网卡等访问网络。

3、卫星通讯

通过租用国家通讯卫星的频道可实现利用卫星进行数据通讯。

卫星通讯的覆盖面大,可以覆盖地球的所有地区,可以全天候、跨地域、运距离的通讯,不需要建设基站和中继站。

由于租用频道的费用非常高,仅适用于传输点分散并相距很远的情况。

1。

2网络信息安全系统

网络安全问题是网络信息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安全防护可分为三个层次:

系统自身的安全防护;系统为使用者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安全防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证。

应该合理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实施网络安全监测系统、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范系统、智能卡系统和数据加密系统。

1.2.1安全的网络拓扑结构

通过合理划分网段,利用网络中间设备的安全机制控制各网段间的访问,保证网络安全。

例如:

划分核心数据服务网段和应用服务网段,以此防止预攻击探测、窃听等方法搜集信息,然后利用IP欺骗、重放或重演、拒绝服务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篡改和堆栈溢出等大量安全隐患和威胁。

1.2.2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

1.2.3防火墙系统

防火墙的目的是要在内部、外部两个网络间建立一个安全控制点,通过允许、拒绝或重新定向经过防火墙的数据流,实现对进、出内部网络的服务和访问的审计和控制。

具体说,设置防火墙的目的是隔离内部网和外部网,保护内部不受攻击,实现以下基本功能:

禁止外部用户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机器;保证外部用户可以且只能访问到某些指定的公开信息;限制内部用户只能访问到某些特定的internet资源(因特网),如www服务(万维网)、Rp服务(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telnet服务(Telnet协议通过网络提供远程登录或虚拟终端能力)等。

防火墙有二类,标准防火墙和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slayergateway),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在应用层网关基础上又演化出两种防火墙配置,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隐蔽子网)。

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高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

1.2.4网络实时入侵检测系统

防火墙虽然能抵御网络外部安全威胁,但对网络内部发起的攻击无能为力。

动态地监测网络内部活动并做出及时的响应,就要依靠基于网络的实时入侵监测技术。

监控网络上的数据流,从中检测出攻击的行为并给予响应和处理,实时入侵监测技术还能检测到绕过防火墙的攻击。

1.2.5病毒防范系统

病毒防范系统应在文件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最易感染或传播病毒的服务22上安装。

实施办法为在需要病毒防范功能的服务器上安装病毒防范软件,通过统一的控制台对所有病毒防范系统进行管理,包括统一的分发、维护、更新和报警等。

1.2.6智能·p系统智能卡就是密钥的一种媒体,一般就像信用卡一样,由授权用户所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与它一个口令或密码字。

该密码与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

当口令与身份特征共同使用时,智能卡的保密性能还是相当有效的。

将其应用在网络信息系统中可以提升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1.2.7数据加密系统

当前数据加密系统中采用的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完整性的鉴别技术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

应该结合实际需要采用PKI认证(公钥基础设施)加密体系、CA技术(数字证书认证中心)、VPN技术(虚拟专用网)等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

(二)应用层

由于风景名胜区类型和管理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