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839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教学案鲁教版选修3

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

 

旅游安全及防范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

上面的漫画反映了旅游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旅游者需如何去做?

提示:

安全问题。

增强旅游安全意识;做好自我防范。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旅游安全

1.概念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享有的人身和财产不受外来因素侵犯的权利。

2.意义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即影响到旅游地的形象和信誉,也关系到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

3.影响因素

交通事故、犯罪、疾病(或中毒)、火灾与爆炸、自然灾害及其他安全问题。

4.旅游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1)对旅游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

(2)旅游者自身的不安全行为。

(3)社会文化背景对旅游安全的影响。

二、旅游安全防范

(1)增强旅游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2)加强预防与管理:

为确保旅游安全,旅游经营管理者要做好旅游安全防范与管理工作。

(3)做好自我防范,是确保旅游安全的关键。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二、旅游安全防范

1.增强旅游安全意识

2.加强预防与管理

为确保旅游安全,旅游经营管理者要做好旅游安全防范与管理工作。

3.做好自我防范

自我防范是确保旅游安全的关键。

包括旅游前、旅游中的工作。

阶段

自我防范工作

旅游前

了解旅游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预先规划好旅游线路,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旅游中

出游时:

尽可能选择安全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防止旅游交通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游览中:

注意观察地形,选择合适的游览线路和观景位置,避免过于冒险的旅游活动,不擅自离队,注意防火和保护旅游区环境

其他:

注意饮食卫生、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安全

[拓展提升]

加入旅游保险,可以使旅游者、旅游企业在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游览中遇到意外事故或危险时,得到经济补偿,同时保障旅游活动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应用体验不可少——————

1.在旅游中常常遇到旅游安全问题,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有(  )

A.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

B.旅游硬件设施情况

C.社会文化环境

D.以上都包括

解析:

选D 旅游者重视的旅游安全问题首先是交通安全,其次是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包括当地政府和居民对旅游者的政策与态度、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政治形势等。

概括起来,是指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

2.下列有关旅游者自我防范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规划好旅游路线

B.出游时选择安全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

C.在旅游过程中注意观察地形,避开危险地带

D.在旅途中尽量不要带食物,沿途购买

解析:

选D 在旅途中应带上水和容易保存、直接可以食用的食物(量不可过多),因为沿途购买可能不方便,卫生状况也不能保证。

3.由于许多外地游客不熟悉钱塘潮的脾气,每年都有潮水“吃”人的事故发生。

2015年8月30日,二十工段到十八工段之间的钱塘江江面上,8小伙捡鱼被卷走,只有4人获救,还有4人不幸失踪。

因此需要再三提醒的是,大家千万不要贸然下江堤,尤其是夜潮不易察觉,危险性更大遇难者大都是外地人。

游客一定要注意安全。

阅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3)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  )

A.选择合适的位置   B.选择观察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D.以情观景

(4)你认为当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解析:

分析“天下第一潮”的成因,要注意时间:

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注意钱塘江的形状:

喇叭口状,这些都可以加剧潮水上涨。

过高的海水上涨会带来安全隐患,观潮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位置是第一位的。

采取措施的原则,应该是如何使游客更安全,可以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

答案:

(1)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m;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2)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交通、治安、政治形势、设施等)。

水文。

(3)A

(4)划定游人禁止进入游玩的区域;竖立宣传牌,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潮的注意事项及钱塘潮可能产生的危险;大潮来时及时提醒游客等。

 

P55活动提示 1.结合当地实际,从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雪崩、暴风、暴雨、沙暴、中暑、冻伤、传染病、高山反应、洪水、海啸、交通事故隐患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2.

(1)收听天气预报,提前备好雨具。

(2)避开易遭雷击的孤立高地或大树下。

(3)避开洪水、泥石流流经的山谷谷底以及有崩塌危险的地点。

(4)寻找挡风避雨的藏身之地等。

野外生存技能

———————情景导入先思考——————

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

到野外去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各项旅游活动更是精彩纷呈。

下图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思考探究:

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如果被困野外,应当如何求救?

提示:

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等。

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点燃烟火;用声音和反光信号呼救;在地面上显示SOS字样或用颜色鲜艳的衣服等进行求救。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寻找藏身之处

选择既能避风雨,又能防寒暑的栖身之地。

2.发出求救信号

运用各种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如点燃烟火等。

3.寻找饮水

是野外生存的关键。

4.寻找食物

找到的食物要尽可能煮熟后食用,防止误食危害健康的食物。

5.取火和保存火种

可通过放大镜聚光取火或钻木取火,但要谨防发生森林火灾。

6.辨别方向

有助于走出困境。

———————重点难点掌握好——————

图示必要的野外生存技能

———————应用体验不可少——————

1.在野外寻找藏身之地,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夏日应选择背风背阳之地

B.冬天应选择干燥向阳之处

C.为保证体力充沛,找到的食物可以直接食用

D.在野外找到水源后,可直接饮用

解析:

选B 夏日应选择在通风背阳之处;找到的食物要尽可能煮熟后食用,防止中毒或危害健康;野外的水源要煮开或过滤后再饮用。

王教授带领他的学生深入我国北方某山区进行科学考察,在登山的过程中他们携带的现代化仪器全部摔坏,随身携带的饮用水所剩无几,他们又在深山中迷失方向,因此他们急需寻找水源、辨别方向。

据此完成2~3题。

2.下面是一些同学对辨别方向的建议,其中可取的是(  )

①根据不同时刻太阳的大致位置 ②寻找一独立的大树,枝叶茂密的一侧为南侧 ③山岩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北面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

3.他们在一块相对平坦的山坡上找到一潭死水,下列做法最好的是(  )

A.直接饮用

B.烧开后饮用

C.烧开后再煮10分钟才饮用

D.将水多次过滤后烧开,再煮10分钟饮用

解析:

2.A 3.D 第2题,一天之中,不同时刻太阳的位置也不同;在我国北方,南面为向阳的一侧,光热条件好,树木枝叶茂密;山岩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面。

第3题,由于是一潭死水,可能水源不清洁,因此D项的做法最好。

4.在旅游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有时意外事故是意想不到的,也是难免的。

假如在旅游途中出现以下意外事故,请你介绍一下应急措施。

(1)被毒蛇咬伤。

(2)骨折或摔伤。

(3)外伤出血。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几种意外伤害的应急措施,解题时可借鉴日常经验。

(1)题,中毒时主要防止毒液扩散。

(2)题,骨折后急救时应注意要固定,不要晃动。

第(3)题,外伤出血要清洗伤口并包扎。

答案:

(1)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毒液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小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cm、深约0.5cm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

(2)骨折或脱臼时,用夹板固定后,用冰或凉水冷敷。

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其身体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3)如被刀等利器割伤,可用净水冲洗,然后用手巾等包扎。

轻微出血可用压迫止血法,1h过后每隔10min左右要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P58活动提示 治疗热带湿热地区传染病以及治疗毒蛇咬伤的药品,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等清凉驱蚊用品,治疗外伤的创可贴、止血带,以及一些常用药品,此外还要带上小刀、砍刀、绳索、GPS手持机等。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旅游安全的影响因素中,交通事故是最大的因素之一

B.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中,疫病是最大的因素之一

C.自然灾害不影响旅游安全

D.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影响旅游活动的发展,也不影响旅游安全

解析:

选A 影响旅游安全的最大因素是交通事故。

主要包括道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水上交通事故以及索道、缆车等景区交通事故。

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泥石流等也对旅游者和旅游业产生极大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会造成旅游者旅游行为以及安全认知上的差异,往往导致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引发旅游安全问题。

2.下列关于旅游者自身行为的叙述,哪项与增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无关(  )

A.随意扔弃烟头

B.干旱季节野炊

C.野外烧烤引发的山林火灾

D.自助旅游,而不随团旅游

解析:

选D 随意扔弃烟头、干旱季节野炊、野外烧烤引发的山林火灾都可能增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自助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与增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无关。

3.搞好旅游安全工作需要旅游经营管理者的努力,以下做法不属于旅游管理者所做的旅游安全防范工作的是(  )

A.设置旅游警示牌和旅游安全保护设施

B.建立旅游安全联动设施

C.完善救援机制

D.旅游者自带生活用品,避免上当受骗

解析:

选D 旅游者自带生活用品,避免上当受骗属于旅游者自我防范措施。

暑假,某地理小组在图中(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

读图,回答4~5题。

4.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

A.aB.b

C.cD.d

5.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方是(  )

A.aB.b

C.cD.d

解析:

4.C 5.A 第4题,一般说来,林木最茂密的地方多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地方,因为坡度较大,林木的层次较明显,可以获得较多的光照。

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c处为山坡,坡度较陡,故选C项。

第5题,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方应是地势较为平坦、面积较为开阔的地方。

图中a处地势低平、开阔,坡度缓,是宿营最为安全的地方。

6.下列旅游活动中不正确的行为方式是(  )

A.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

B.每到一处旅游景点,都要注意观察安全警示标志

C.树立“安全第一、秩序第二、效益第三”的理念

D.险要景观一律不去观看

解析:

选D 只要做好旅游安全防范,遵守旅游秩序,险要景观同样可以观看欣赏。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野外寻找藏身之处,要选择既能避风雨,又能防寒暑的地方

B.在野外遇险时,可以使用国际通用的SOS信号求救

C.在野外辨别方向时,利用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是比较简单的方法

D.在野外取火后,不能保存火种,避免发生火灾

解析:

选D 寻找藏身之处,使用呼救信号,野外辨别方向,取火、存火等技能在野外经常遇到。

在野外如果没有携带打火机或火柴,可通过放大镜聚光取火或钻木取火,取火后要有效保存火种,但要注意防火灾。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是横跨欧亚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 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

(1)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沿古“丝绸之路”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2)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

解析:

(1)题,古“丝绸之路”途经区域的气候干旱,旅游时应注意饮用水、食物、风沙、保暖、防晒、防暑、防迷路等安全问题。

(2)题,从自然条件、景点地域组合状况、交通通达度、客源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

答案:

(1)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

(2)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景点分散,地域组合差;交通通达性差,远离客源市场;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

9.读图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把科罗拉多大峡谷镌刻得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

100多年来无数的美国探险家在大峡谷里挑战险滩,搏击激流,在这里诠释着一种美国精神。

材料二 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侵蚀地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鸟瞰图。

(1)对该峡谷的地质进行观赏性考察,应当采用________的方法。

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峡谷漂流时,应当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至少答出三点)

解析:

(1)题,根据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观赏峡谷等地质地貌景观,宜置身其中;根据材料二的信息,该峡谷为地壳抬升,河流向下侵蚀而成。

(2)题,根据峡谷水流的特点:

水流急、落差大;且河底的地貌复杂;漂流的危险性大。

因此要有救生衣及其他救生用的各类工具,在河流之中不能随意游泳;河谷中水温低,还要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

答案:

(1)置身其中 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

(2)穿着救生衣;不要随意游泳;带备用衣服,做好防水措施;带足野外救生用的通信工具、地图、食品、药品等;选择温暖的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