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79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docx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docx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修改版

第一篇: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

中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征文

文一

提起“工匠”,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也可能是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

事实上,每位中职教师的心里,也都驻着一位“工匠”。

张国华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工匠,近5年来,他带队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企业改进技术工艺、创效降本,共计节省资金5000余万。

无偿解决

企业技术难题

张国华是湖州市技师学院的老师,这些天学院放暑假,他却更忙碌了。

每天,他除了要忙学校的工作外,还要抽出时间和队友们去企业开展技改、技修服务。

XX年,“张国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从那时起,张国华不再是一位单纯的中职教师,是带领技术服务队的副队长,每个成员都积极投身“帮扶企业增长,与企业共渡难关”的活动中,为困难企业提供无偿的技术服务与支持。

浙江飞云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胶印设备的老企业,设备老化、维护困难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企业引进了2台新设备,却不想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运行时设备出现混乱,毫无规律可言。

当时,公司有订单在手,耽误出货时间,公司还可能支付违约金。

”该公司生产部副经理来勇告诉记者,为了挽救损失,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连续加班攻关一个多星期,但仍未将问题找出来。

无奈之下,企业联系到张国华。

“我印象很深,打电话给张工的时候他正好骨折了,接了电话,拄着拐杖赶来了,我们真的很感动。

”在张国华的帮助下,企业部分关键设备完成了电器化改造,实现了电脑控制,产品精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

飞云机械只是张国华服务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帮助,已成为张国华的一个常态。

这些年来,经张国华改造和设计的还有德升木业60多万元美元自动砂光机、400多万美元的进口旋切生产线革新与改造;德清精雷电气公司数十万元的风机自动检测线;佐力药业的PLC控制制药专用自动生产设备等等。

因为这些无偿服务与技术支持,“张工”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肯定。

市县劳动模范、技术带头人、省职工技术能手、省“勇克时艰”杰出职工金锤奖等荣誉纷至沓来。

搞职业教育

要多和自己“较劲”

张国华的无偿技术服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记得有一次,他接到了武康开发区一家企业的求助,去该企业检查后,张国华确定了是机器芯片损坏。

但是在高新设备上,芯片这类核心软件程序都是加密的,张国华想要破解,可是企业对他却没有百分百的信任,最终选择求助生产商,花钱检修。

这件事对张国华的打击很大,他没有埋怨企业,反而跟自己较起了劲。

回去之后,他对程序加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希望以后遇到相似的事情,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获得企业的信任。

“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拥有一桶水”。

张国华要求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是一桶常换常新的水。

为此,他不断研究摸索,学习新工艺、新技术。

在他的电脑里,收藏了上百个技术改造的成功案例。

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拿出来或自己琢磨,或向行业专家请教商讨。

办公室里,从地上摞起来的《自动化控制》专业杂志已和桌子一样高,上面记录着最前沿的自动化技术。

每一期,张国华都逐篇学习,逐条演练,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用他的话说就是:

“只有老师冲在了前面,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过时、不落伍。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他摸索出一种简洁易懂的教学方法。

十多年来,培养了170名多企业专业岗位的技术骨干。

20多次修改

造最佳产品

从一个普通的职工,到现在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企业眼中的好帮手,张国华始终认为专注才是最好的老师。

“古代工匠大多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或几件内容相近的事,但随着科技发展和分工协作效率的提升,如今一个人有可能同时做几件事情,这对于个人的精力、素质和技能构成巨大挑战。

”张国华坦言,只有明确业务核心,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接到浙江新明辉电光源有限公司的求助,要求张国华对设备进行半自动化改造,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此后,张国华三个多月都没睡过一个好觉,先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对现有工艺进行调研,又和该公司负责人一起多次进行可行性推演,最终才确定改造方案。

在改造过程中,为了解决半自动化设备与人工的同步协调这一问题,张国华又对方案进行了不下20多次的修改,最终设备运行稳定,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产品的次品率明显下降。

张国华的这份钻研和“工匠精神”所倡导的执着专注不谋而合。

他认为,优秀的工匠不会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而是根据环境的变化,在品种、款式、材料、工艺、流程等方面寻求改进。

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中,“工匠精神”是核心。

在我县企业技术创新的大潮中,张国华正是一位很典型的践行者。

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企业职教老师,越来越多技术工人能秉持这种精神,将“德清制造”推向更高水平。

文二

大家还记得庖丁解牛的故事吧?

一个厨工解剖牛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呢?

因为他掌握了牛体的结构,把手练熟了。

同样,卖油翁通过一个带孔的钱币往下沥油,而钱孔却不湿,也是手熟的原因。

从这些古代工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我们也一直都在惊叹德国人的严谨、瑞士人的精确、日本人的精细,他们的品牌是怎么来的呢?

没有对技术标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守,就不可能打造出全球推崇和认可的品牌!

这就是工匠精神!

也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

它的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

而在我们当代,有些现象却令人堪忧。

难怪李克强总理发问:

"中国制造能造好中国高铁,为何造不好小小的圆珠笔?

"是啊,"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却为何难以实现一个小小的圆珠笔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

!

而同样的材料和图纸,做出的东西与德国、美国等相比,为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追根溯源,我们缺少的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国人到日本去"扫货",采购马桶盖、电饭锅等,难道我们不能生产这些产品吗?

不是,而是我们的产品质量还不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不细,质量问题时常出现;还有一些产品不尽如人意,没用上几天就要修理。

这就是工作态度浮躁,工匠精神缺失造成的。

这种现状,显然不利于锻造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不利于提升中国人的创造能力。

只有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制造业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适应消费者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充分占领国内市场;中国产品才能参与世界竞争,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可喜的是,一名21岁的"90后"电焊工,让中国技术工人的名字第一次铭刻在职业技能界奥林匹克赛事的丰碑上!

他叫裴先锋,是中国石油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313工程队电焊技师。

他正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我们中职学子是未来中国的能工巧匠,要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离不开我们。

我们中职学子需要拥有真才实学和聪明才智,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为,我们才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和突破者。

同学们,短短3年的中职教育,虽然不可能将我们培养成一位大国工匠,但可以搭台子、架梯子,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提供有效支持。

让我们在全面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展一技之长,精通一门技艺,并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为多彩的梦想行动起来吧!

文三

为全球最多,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心中,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

我们为什需要工匠精神。

长久以来、畅销世界,脚所踩的地方。

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并且专业:

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世间只有必然性没有偶然性、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创造价值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动作缓慢下来,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视力集中到一点,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霍啦一声。

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

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是:

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而不用眼睛去看,顶级品质造就了顶级品牌。

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

,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用精益求精的态度。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没有其他。

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日本有3146家、精雕细琢的精神,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发展的必经之路。

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每一道工序,是生存,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成为经典,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没有不和音律的。

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但工匠不为钱工作,哗哗作响、不断完善。

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

截止XX年、理想的所在。

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

十九年了。

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神到,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

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

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荷兰有222家、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将一项技术发挥到极致?

工作是一种修行,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入殓师就是殡仪馆里的葬仪师)里,进刀时豁豁地、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

工匠精神并不是舶来品、精益求精、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

厨师回答说,所以、追求和积累、有灵气的生命体,一具具遗

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德国有837家。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肩膀所依靠的地方?

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法国有196家,企业可以生存。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

厨师还说,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专注。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

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

工匠之术|用的方法,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是一种偶然吗、踏实。

看看瑞士名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就能达到登峰造极。

在工匠们的眼里,不要拒绝它,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坚定!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除此之外,动起刀来非常轻。

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专心雕琢。

梁惠王问,膝盖所顶的地方。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

(如能帮到您、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

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庄子)中就有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

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在欧洲、重塑工匠精神。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重提工匠精神,望您采纳,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

第二篇:

践行工匠精神,打造中职名校(修改)

践行工匠精神打造中职名校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紧密想联系。

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社会转型的需要,是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匠人”,实现中职学生的人生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我校作为镇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拥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河南省品牌示范学校,学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质量立校,育人为本,就业为先”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办品牌专业,创中原名校”的办学目标,紧跟时代潮流,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现以我校玉雕艺术专业为例,简要阐述我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塑造技行天下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大师工作室制下的五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一个车间聘请一名校外玉雕大师作指导教师,校内一位骨干教师做车间主任,使教室车间合

一、教师师傅合

一、学生学徒合

一、作品产品合

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五合一”培养模式落实到实处。

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完善本校本教材使用,修订各专业校本教材,汇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

目前玉雕艺术专业已编写校本教材17科29册。

校园信息化资源建设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建成了集教学、管理、科研、服务、学习为一体的“开放、互动、共享”的数字化网络新环境,实现了教室网络化、教学现代化、校园数字化。

完善的玉雕艺术教材,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教学,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玉雕艺术文化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玉雕技艺创作的精神境界。

二、拓宽师资培训渠道,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使技能型人才与“工匠精神”有效地衔接起来,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校一直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思想融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是实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计划。

多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多名专业教师赴北京、上海、苏州等全国各地知名大学进修,2015年-2017年学校首次派2名骨干教师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鼓励教师根据需求参加转型转岗培训,不断优化专业教师结构,使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得到了提高;二是学校实行“请进来”的师资培训方略,先后邀请海派玉雕大师钱振峰、洪新华、牟运道、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家魏武等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对师生进行讲座交流,提高师生的专业发展水平;三是建立专业骨干教师赴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长效机制,每年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锻炼。

学校先后派玉雕专业教师师甫义、胡九伟等教师赴苏州进行暑期实践锻炼,陈安定、商万峰等教师赴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三富工艺品有限公司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学校双师型素质;四是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学校先后从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聘任优秀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回校任教,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为我校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是聘任知名技术专业人士做学校兼职教师。

中国非遗传承人仵海州,国家级玉雕大师孟庆东、赵显志、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晓强等的加盟,有效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与实习指导的需要。

同时,学校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成为双师型教师,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我校的王志戈、王晓锋、陈安定、郝梦征等老师都被南阳市政府评选为“南阳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闫良等五名青年教师被评为河南省玉雕大师,王超麟老师被评为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和高级工艺师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为“大师工作室制下的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产教融合的互利共赢

学校相继建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完善工作章程,明确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委员会作用,根据专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

通过与知名企业、高等院校联合办学,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为培养高层次的玉雕和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才开辟了新路子。

同时,2014年以来,学校先后与北京紫气东来玉雕工艺品有限公司、苏州一户侯玉雕工作室、苏州文同轩玉雕工作室等14家苏州企业及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镇平县三富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办学协议;2015年,又与苏州文同轩玉雕工作室等企业联合办学,教学点设在苏州,2016年秋,“文同班”在校内设点,实现了镇平与苏州等省外玉雕市场、人才和玉文化的传承对接。

通过委托培养形式,为青海省祁连县、山东等多个省内外玉雕企业培养技术骨干1240人,多元化办学思想的实施,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标。

近几年,学校新增校内实训室6个,校外实训基地20个,形成多元化、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能力,2014年10月,我校成功加入南阳市企业合作联盟,并被确定为常务理事单位,与多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四、开展更高层次职业培训,锻造极致完美的大师工匠我校针对玉雕市场人才需求,开展多层次的职业培训。

邀请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黄德一在我校举办高级玉雕人才研修班18期,共培训1200人次;2014年9月,我校承办了省人社厅组织的“新形势下创新型玉雕高级人才的培养探索”研修班,为省内玉雕工艺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同时,学校先后承办了第二届、第四届河南省玉石雕刻技能大赛,为省内外玉文化的发展、传承作出了贡献。

2014年,玉雕艺术专业被国家教育部、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首批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2015年,玉雕艺术专业被评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品牌示范专业。

在承办高规格技能竞赛的同时,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玉雕艺术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内部定期举办各学科的玉雕技能竞赛,并将获奖作品进行校内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创新传技育人理念,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我校把有关职业道德的教育置于首要的位置,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入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与未来的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和标准相衔接。

培养学生认真刻苦、拼搏向上、爱岗敬业的精神,习得“工匠精神”的精髓,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根据学生基础、年龄和素养差异较大的特点,制定了《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实施分层教学、学分制、弹性学制,三年内学分修满即可毕业;学分不满者,延期两年毕业。

在主抓学分制的同时,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和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坚持从事玉雕技艺。

玉雕专业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全部从事玉雕行业,目前,已有翟景春、王波、罗辉等数百名青年玉雕艺人在玉雕艺术界崭露头角。

此外,我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好精神文化层面的“工匠精神”建设,如在校园墙体或板报上张贴有关知名匠人的采访报道,或者在课余时间播放诸如《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等有关“工匠精神”的节目,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将优秀的匠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向他们学习,从而逐步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向技能型人才迈进。

工匠精神是强国之本,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内质;我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基本途径,就是将工匠精神深刻融入职业教育理念中,完善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建设德、智、技“三高”的教师队伍,从职业教育的内部和外部、教师和学生等多个方面共同培养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核心内质与职业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使工匠精神在时代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出了6名国家级玉雕大师、44名省市级玉雕大师、62名省级高级工艺师,为本地输送了优秀毕业生20000余人,被誉为“河南省工艺大师的摇篮”、“豫西南职业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

工匠精神的传承,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校将继续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社会的发展培育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质学生!

第三篇:

中职生工匠精神征文

中职生工匠精神征文

中职生工匠精神征文

(一)各位尊敬的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带来关于工匠精神的演讲!

在这里我来谈谈我的三点认识。

第一、什么是工匠精神?

为什么要培育工匠精神?

说到工匠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制造。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答“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

”有着非常翔实的介绍。

其中,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去年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

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

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

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涵。

它指的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

套用财经学者吴晓波的话来讲,工匠精神就是:

做电饭煲的,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做马桶盖的,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春风……

而工匠精神的反面,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

当然,制造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盈利,工匠精神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也是唯一正确的路。

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二、为何呼唤工匠精神?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造大国之一。

国外曾流传这样的趣谈:

一位母亲问孩子:

“上帝住在哪里?

”孩子答道:

“既然上帝创造了万物,他一定住在中国。

因为所有东西都是‘中国制造’。

”一方面,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具有极高的占有率,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国制造在全球消费者的印象却很是一般,甚至大多中国人本身也更喜欢外国货。

据日本观光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总金额为14174亿日元,即822亿人民币。

世界各地区游客在日本消费的总金额前五名中,中国大陆游客消费总额比台湾、韩国、香港、美国游客在日消费的总额还多1518亿日元(88亿人民币)。

但去年,中国的实体消费市场却很低迷。

有报道指出,国人到日本爆买的产品其实是中国产的,如马桶,却丝毫未浇灭国人到日本扫货的热情。

这映衬出某种尴尬:

因为工匠精神的匮乏与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丧失本国的消费群体。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中产阶层的出现,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0年前,大家都图个廉价实用,只要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但30年后的今天,“物不美价廉”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

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

只可惜,中国的制造业结构不均衡,以工匠精神为特色的中高端制造业严重不足,大家口袋里有钱,却买不到中意的产品,由此中高端消费市场长期为欧美、日韩等国垄断。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中国制造业,它引以为傲的人力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思路。

竞争加剧、外需萎缩、内需不足、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也在不断萎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挑战。

三、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显然,工匠精神是转型的必备条件。

工匠精神不单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

从低端制造的泥淖中走出,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