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4148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docx

《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docx

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

厦门“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

简介: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这座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际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因海而生、凭海而兴、与海共荣。

厦门网络配图

  三区

  建设海西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闽台海洋产业对接先行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示范区。

  三个中心

  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和厦门国家海洋研究中心。

  六大活动

  举办海峡两岸休闲渔业及水族精品展会、国际游艇帆船赛、大学生帆船赛、中国俱乐部杯帆船赛、海洋音乐专场巡演和沙滩文化节。

  管海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这座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际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因海而生、凭海而兴、与海共荣。

  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海洋管理,促进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加强海域整治,建设美丽海洋;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恢复海洋生机活力;弘扬海洋文化,促进人海和谐;发展海洋经济,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今天,厦门市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推动海洋事业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海洋,实现人海和谐,意义重大而深远。

海洋是厦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狭小的海域空间又是制约厦门发展的一大瓶颈。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厦门市走出了一条“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学支撑、综合执法、管海一盘棋”的海洋综合管理道路,努力促进海洋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近年来,厦门市先后制定了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域使用规划、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湿地保护规划、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海洋综合管理规划、游艇经济发展规划、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涉海

海域综合整治工程,整治海域面积91平方公里,滨海岸线长60公里,退垦还海约4.5平方公里,水交换能力改善30%,构造起宽广而美丽的滨海城市新空间。

  不仅如此,厦门市还通过对杏林湾的综合整治,建成国际知名的水上园博苑,解决了杏林湾片区防洪、排涝、环保问题,形成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同时,对五缘湾的综合整治与开发,重构和提升海湾内生态环境;对马銮湾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将建成科教、研发、山海旅游、高档住宅和商贸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新城区,成为厦门城市副中心。

  把目光移向内陆。

为减少九龙江流域对海湾的污染物输入,1999年起,厦门市坚持陆海统筹的理念,与漳州市、龙岩市开展合作,建立跨行政区域海洋环境管理框架,制定并实施九龙江流域污染防治计划、生态保护管理计划,启动九龙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解决流域给河口海域带来的环境问题。

与此同时,厦门市加大城市污水治理力度,控制城市污染源排海,监测结果显示,7家污水处理厂尾水均能达标排放,达标率达100%,有效减少城市污水排海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还在国内率先建设了海域全自动水质监测系统,在九龙江口鸡屿、白石炮台、会展中心前、同安湾刘五店海域等设置了4个水质自动在线监测浮标,其中,九龙江和同安湾海域增加营养盐探头,实现了厦门全海域24小时的自动监测,以及时掌握水质情况,有效应对海洋环境污染事件。

  护海开展沙滩修复工程 恢复海洋生机活力

  治海,更要护海!

通过生态修复、增殖放流等一系列的护海行动,厦门的海不仅“美了”,而且“活了”。

  沙滩历来被视为海洋城市的重要符号之一,沙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厦门城市形象塑造和旅游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厦门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沙滩修复工程,在开展滨海沙滩稳定性观测与研究及厦门岛东南部岸滩砂体动力体系及海滩循环养护研究基础上,将沙滩划分为养护区、修复区、景观区及重建区,制定规划和沙滩修复计划,先后实施香山至长尾礁沙滩修复一期工程、鼓浪屿东岸人造沙滩试验性铺沙工程、香山至长尾礁沙滩修复一期后续工程、观音山人造沙滩二期修复工程、厦门岛东部沙滩清理与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沙滩保护与修复工程,形成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人造沙滩。

沙滩修复,不仅使厦门海岸线更加美丽,而且还吸引了大批游客,为滨海旅游增添新的活力。

  这两年,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在国内备受瞩目。

厦门市不仅编制完成全国第一份海岛开发与保护规划,而且还率先实施了海岛覆绿工程,猴屿、上屿岛生态景观修复工程,让海岛恢复生机与活力。

厦门规划每年修复1-2个岛屿,使无居民海岛成为厦门海域上闪烁的翡翠珠链。

  红树林,也是这些年厦门海洋环境保护的关键词。

厦门市在已种植红树林400多亩、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投资7000多万元,实施更大规模的下潭尾滨海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工程。

下潭尾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设总面积125公顷,构建种植红树林的人工滩涂岛5个,面积44.8公顷,滩涂治理面积15.5公顷,将形成一个集科普、环境保护、旅游、休闲、观赏于一体的休闲湿地公园。

  针对厦门海域的生物资源衰退的状况,市海洋与渔业局连续多年实施海洋生物人工放流,每年投放上百万元左右的资源类鱼虾苗种和人工繁育文昌鱼、中国鲎等珍稀海洋物种。

经过几年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厦门海域的相关生物资源量明显增加,原来市场上较少见的长毛对虾经常在水产摊点上出现,据初步调查,日本对虾和长毛对虾的捕捞量约增加20%-30%。

  中华白海豚与文昌鱼,两者都是与厦门城市形象息息相关的珍稀物种。

2011年,厦门市中华白海豚—文昌鱼保护区管理处正式挂牌,同时,2011年7月,厦门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一期和中华白海豚科普馆经过近二年的施工后竣工投入使用,该基地将逐步开展对鲸豚类特别是中华白海豚的救助、驯养、繁育以及声学研究等工作。

通过近年的保护与管理,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物种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稳定,大群发现的几率提升,2011年仅西海域就发现3次10-20只中华白海豚成群出游的现象。

  爱海大力弘扬海洋文化 促进人海和谐

  厦门的海是全民的海!

通过海洋文化弘扬与传承,让海洋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市民的心中,全面促进人海和谐,厦门市还在不断努力。

  从世界各地吹来的海风,每年11月都会在美丽的鹭岛汇聚——备受瞩目的厦门国际海洋周,吸引着国内外海洋界人士纷至沓来。

这是一次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全球海洋年度盛会,同时也是一个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的国家级平台和海洋交流的国际性窗口。

连续多年,厦门市将国际海洋周平台打造成了“海洋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抓手、市民海洋文化的节日”,促进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交流合作。

在国家海洋局的关心支持下,自1994年与东亚海项目办展两轮,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示范项目合作,制订并实施了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战略行动计划,建立了厦门海洋综合管理与协调机制。

  海洋文化,不仅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近年来厦门市海洋部门向市民传播海洋知识、传递海洋保护理念的一大载体。

广场上、课堂里,处处洋溢着大海的气息。

结合每年的“世界海洋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等,厦门市开展纪念大会、书画展、街头设点宣传,同时充分发挥NGO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海洋环境的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厦门市每年都会举办海峡两岸休闲渔业及水族精品展会、国际游艇帆船赛、大学生帆船赛、中国俱乐部杯帆船赛、海洋音乐专场巡演、沙滩文化节等品牌活动。

2012年“厦门号”帆船成功完成环球航行,更是极大地弘扬了敢拼会赢的厦门海洋精神。

  弘扬海洋文化,海洋文化设施的完善是基础。

厦门市完成了海峡两岸科技展示馆、海洋文化广场的建设,正加快厦门国家级海洋公园、下谭尾湿地公园、海洋文化博物馆概念性规划建设。

  强海建设“三区”“三中心”打造海洋经济强市

  在厦门的蓝色版图上,如今“三个中心三个区”,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汇聚着厦门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目标、思路和举措。

  建设“三个中心”——一是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整合优化厦门港各港区功能布局,加快构建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努力增辟航线,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探索与泉州港、福州港和内地无水港联动协调发展措施,不断拓展港口覆地,增强港口竞争力和辐射力;二是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加快国际邮轮母港建设,整合利用海湾、海岸线、沙滩、海岛等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水上运动、游艇帆船、海岛观光等滨海特色旅游业,发展对金、对台旅游,打响海峡旅游品牌;三是厦门国家海洋研究中心,提升海洋科技研究水平,努力打造创新型海洋城市。

  建设“三个区”——一是海西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种业、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石油、煤炭、粮食、石材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提升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二是闽台海洋产业对接先行区,引进台湾知名的海洋生物、航运物流、船舶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等企业,积极在两岸海洋经济发展和综合管理上先行先试;三是国家级海洋生态示范区,实施更加严格的入海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海洋污染溯源追究制度,组织实施一批海、湾、岛、岸、滩生态建设修复工程,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的厦门,已形成以临海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四大产业为主体的海洋经济体系,并催生海洋生物产业链、邮轮游艇产业链、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海洋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产业链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海洋经济年增长率达到13.2%。

  十八大的暖风,扬起厦门海洋经济继续奋力前行的风帆。

接下来,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把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落到实处,争取实现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年递增15%以上,到2015年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51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2020年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1020亿元,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

陆海统筹、以港立市、以海兴市,厦门迈向海洋经济强市步履稳健。

  海风徐来,碧波荡漾,海上花园,温馨倍至。

厦门人以海纳百川、先行先试的开拓精神,还将上下一心,共同建设更加美丽、更加和谐的海洋生态文明之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