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468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docx

《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docx

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

佛经故事选辑——女性的故事上.下集

在佛经中有许多寓意深远的故事,其中除了本生故事以外,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为基础,每一则故事背后所传达的宗旨,都是以解脱、慈爱、平等、无私、善良、诚信以及善恶因果为主,这都是当时佛陀住世说法时,用以教导弟子的精要。

故事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分古今、不分老少,用故事讲道理的方法,深富教育启发意义。

以《圣经》为例,在西方,圣经故事早已广泛流传,并在全球以各种不同国家的语言反复运用,对西方的科学、文化等诸方面发挥了重大影响。

然而,佛教三藏经典中,许多极富教育启发的经典故事却因佛经原文的行文晦涩难解,一直未能获得一般读者的广泛性阅读。

有鉴于此,中华印经协会特别收集、整理,编辑这《佛经故事选辑》的系列书,俾以将佛陀的教法藉由图画故事,深入浅出的传达出去,甚至化为教育的力量,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因此认识佛教。

故而在编写过程中尽量以轻松的口语对白方式表达,在保有经典原文中心思想的原则上加工,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活泼,并藉由故事来传递佛教善恶业报的观念。

《佛经故事选辑》系列所收集的故事内容丰富,其中〈佛本生故事〉专门讲述世尊成佛前的本生因缘、〈菩萨与罗汉的故事〉则是描写菩萨以及阿罗汉弟子们修行的过程。

此外,尚有以女性为主角的〈女性故事精选〉以及推广护生理念的〈戒杀放生故事集〉等等,内容精采多元,通俗易懂,适合各年龄层阅读。

生命电视台台长

中华印经协会理事长

海涛

念佛的好习惯

从前有一个笃信佛教的妇人,她非常虔诚,常常称念佛陀圣号。

但她的丈夫却始终不认同妻子的信仰,妻子便时常对丈夫说:

「人命无常,应当勤修福德才是!

无奈丈夫根本无心信佛,平时懒惰、懈怠成性,丝毫不把妻子的话当一回事。

妻子见状,担心他将来堕入地狱受苦,反复叮嘱丈夫道:

「我在门上悬一小铃,你出入门户,听到铃声作响,就念『南无佛』,可保你平安。

丈夫回答:

「这有何难?

我照办即是。

此后,他每次出入门户,听见门铃清脆作响,就念几句南无佛。

他竟觉得这办法不错,省得妻子老是不断督促他念佛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步入老年的丈夫一病不起,不久就病故身亡了。

他死后,果真堕入地狱。

因他在世间恶业深重,不信善法,不行善事,故而鬼卒准备将他丢入铁锅中烫煮。

碰巧,那地狱鬼卒用叉戟戳他时,叉上铜铃作响,丈夫以为是门铃作响,随口连称:

「南无佛!

南无佛!

狱官听他口里声声称诵佛名,不由大惊,即命手下说:

「此人奉佛,怎么带他到这里来?

快放他出去!

丈夫因听其妻劝告,以此念佛功德,得以投胎转世为人。

虔诚的皇后

佛陀托钵行走各国。

有一次与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拘蓝尼国。

佛陀与比丘一行人还没来得及休息,就直奔离王宫不远的美音寺去接受应供。

拘蓝尼国的国王优阗,封了两位王后,一个左后,一个封为右后,俩人都有绝色的美貌。

左后名照堂,是一个目中无人,好说谗言,并且嫉妒心重的女人。

右后名美容,恰好相反,美容品行高尚,经常做一些仁义之事。

国王时常赞赏美容的品行,事情无论大小都喜欢和她私下商量。

美容身边有一位名叫度胜的老者,是一名平民。

他经常到市集去卖香,并且缩衣节食,省下来的钱都换得食物供养佛陀及其僧侣。

供养饭食后,在佛陀讲法时就以虔敬的心听闻佛法,并且牢记在心。

度胜供过佛,圆满了布施功德以后,就带着剩下的香回到宫中。

因度胜广行布施以此为功德,他的每柱香都那么香气逼人,他的名气也闻名遐迩。

美容对此不大明白,于是就向佛陀请教。

世尊回答说:

「度胜将辛辛苦苦卖香积攒下来的钱,都用来为佛陀和僧侣准备了饭食。

他的香里含有对佛法的真诚,所以才会令人喜爱;另外,度胜经常听闻佛法,并思考精深的道理,这在世上是很难做得到的。

美容听到世尊的开导后,心中很不平静。

她遗憾自己没有机缘听闻佛法,更不用说去领悟其中道理了。

于是她回去后就把她见到佛陀的经过告诉了度胜,请度胜为她讲解佛法。

度胜想了一下,然后回答说:

「微臣出身卑微,不敢随随便便讲述如来的教导,请让我到佛陀那儿去,得到世尊的许可再说。

」于是度胜即刻出宫,到美音寺求见世尊。

怀着虔敬的诚心,度胜来到了美音寺。

顶礼过世尊之后,便向佛陀陈述王后的请求。

佛陀对度胜的做法表示赞许,马上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法会,为他讲述佛法。

度胜专心听佛陀开示,一字一句都记在心上。

度胜回宫以后,就把自己受教的经过和说法内容都讲给美容和侍女们听。

听完度胜讲法以后,美容和众侍女顿时解除烦恼,内心清凉,个个法喜充满。

自从右后美容听闻佛法而得到法益之后,左后照堂更加嫉妒她。

由于美容经常要供养佛陀和僧众,所以朝见国王的次数便减少。

照堂抓住这一点,经常在国王面前说美容的坏话,要国王治美容的不尊之罪。

国王起初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但是照堂后来又不断地诽谤美容,说她现在眼里根本没有大王,国王开始半信半疑。

最后照堂为了自己的私欲,想出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当美容正在斋戒礼佛的时候,照堂突然请求大王命令奏乐欢娱,装模作样地要把右后美容请来。

国王不知是计,就召见王后和其它大臣来宫中。

不久,除了美容其它人都到了,因为美容诚心修行,持守斋戒,没有应召前来。

国王开始生气了,心想:

「难道她敢违背我的召令?

」于是接连传唤三次,美容一心斋戒,还是没有应召前来宫中见王。

国王大怒,开始相信照堂的话,于是命人捉拿美容。

得令的武士马上赶到美音寺,把正在斋戒的美容抓了起来,押回王宫。

武士们把美容捆绑在大殿前。

国王在照堂恶意的挑拨下已经丧失理智,忘记了眼前被捆绑的是自己曾经宠爱和信任的右后美容,决定用箭将她处死。

美容心里知道这是照堂的阴谋,但此时申辩已无济于事,她毫不后悔,决意从容就死,一心一意皈依佛陀。

一些大臣和侍女们看到右后即将被处死,都非常难过,但美容违令国王是不赦之罪,向国王求情也毫无用处。

绝情的国王命侍卫拉开弓箭准备射死美容,此时侍女们都害怕得闭上了眼。

就当国王连发两箭之后,再看看美容,令人惊奇的是她竟安然无恙!

原来射出的两箭都调转了方向,回到国王脚下,在场的人也都感到难以置信。

此时国王大吃一惊,知道美容已不是一般人了,赶紧命人给她松绑。

放开美容以后,国王问她:

「你有什么法术使射出的箭头调转了方向呢?

美容平静地回答说:

「我没有什么神奇的法术,只是长久以来一直以虔诚的心供奉佛陀,把自己的一切都皈依于佛、法、僧三宝。

今天早晨我供奉佛陀,严格按照戒律的规定,我修行精进,其它事情都不能使我心意分散。

当时我不能随意停止,所以没有及时应召来到大王这里。

现在一定是佛陀大发慈悲,暗中护佑我,以致箭头不会中身。

国王听后,说:

「好极了!

我不应加罪于你,而应当去美音寺礼拜供养世尊啊!

后来,有一次敌国兵侵犯拘蓝尼国,国王决定亲自挂帅去征讨来犯之敌,出发前授权给吉星,命他在出征期间代为管理朝政。

吉星是什么样的人呢?

原来他是左后照堂的父亲,是一名婆罗门外道修行者。

父亲此时大权在握,令照堂高兴极了,对自己说:

「这是除掉美容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杀掉她!

」于是就和父亲吉星密谋,用奸计把美容和她的侍女都烧死在宫中。

国王回来后,吉星对国王谎称是不小心失火,国王当时没有怀疑,于是他们的罪行暂时被掩盖住了。

终于有一天,有人密告吉星父女杀害美容等人,此时真相败露,国王十分震惊和气愤,立即下令严惩吉星、照堂等人。

国王十分怀念美容的善行,从此开始清除外教邪道,认真修行,广扬佛法。

得道女施法化险为夷

拘萨国是个佛教盛行的国度,那里国泰民安,风俗教化井然有序。

可是近来王城中出现了几个经常惹事生非、伤风败俗的恶棍,并且不时调戏妇女。

他们欺压贫困、聚众哄闹,气焰十分嚣张,所有的人都避而远之。

王城中住着几位比丘尼,每天都在树下聚精会神地禅坐修法。

其中有一位名叫差摩,最有才智,十分聪慧;另一位名叫莲华群,具有高深的修行,最擅神通。

她俩的人品、德行是众比丘尼中德高望重的人物,受到大家的拥戴和信任。

正值夏天,烈日炎炎,酷暑扰人。

比丘尼们结伴来到溪边,准备下河沐浴,以解闷热。

说来也巧,那几个恶棍正好从附近经过,听见山脚下传来哗哗的水声,其间还不时伴有女人的声音。

他们好奇地往水边张望,一看是比丘尼们正要下河梳洗,顿时生出邪恶的念头,兽性大发,一个个张牙舞爪地就要冲过去……。

为首的一个家伙伸手挡住他们,眼珠一转,示意他们凑上前来,窃窃耳语了一番。

然后就在比丘尼一个个换下衣服下水的时候,几个恶棍从草丛中一涌而出,奔到水边,把她们的僧服全都抱得远远的,然后反身向水中的比丘尼扑去。

想趁她们没有防备、无法逃脱,又不能保护自己的时候突然袭击,以逞暴行。

比丘尼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伤害,大惊失色,一时之间手足无措,本能地聚在一起,无助地搂成一团。

有的吓得瑟瑟发抖,有的紧闭双眼。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难关头,只见差摩比丘尼从容地分开众人,走出人群,面对着凶恶残暴的恶棍,抬起双手,放到眼睛上,突然手指用力往里一抠,顿时鲜血顺着手指缝流淌下来,这时差摩手中捧着的正是两颗血淋淋的眼珠。

她忍着剧痛,把手伸向歹徒,大义凛然地说:

「你们爱的不就是我们的姿色吗?

那么,现在我已是双目残缺,还有姿色可言吗?

差摩的话音未落,莲华群比丘尼也冲上前来,指着自己的身子说:

「你们不是贪图我们的身体吗?

那么,有胆量的就来试试看!

说着她施展神通,将自己的心肝五脏、双手、双脚分割肢解,拋在一边,大声喝道:

「看你们哪一个敢动一动!

那伙恶棍见到如此恐怖的景象,别说动一动别人,就连动一动他们自己恐怕都难啦!

差摩挖眼已经把他们吓了个半死,再看莲华群五体分离,更是魂儿都没了。

他们又惊又惧,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呆若木鸡。

想到自己竟敢冒犯圣洁的比丘尼,罪过不轻。

恶棍们脸色苍白,手脚冰凉,趴在地上,磕头有如鸡啄米,连连求饶:

「师父饶命、师父饶命!

我们罪孽深重,十恶不赦。

请宽恕我们,让我们有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从此弃恶从善,皈依佛门,甘心承受应得的惩罚。

今日之罪,不但今生今世,就是来生来世也无法赎清的,我们愿意终生供养师父,聆听教诲,恳请师父答应。

这几个恶棍俯首,长跪不起。

差摩和莲华群见他们确实有悔悟的诚心,便为他们说了佛门的五条戒律: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他们发誓终身遵守戒规,绝不违犯,从此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小妾的美德

有一位长者,家中很富有,娶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女子为妻,并纳有一个小妾。

小妾面色微黑,与妻子的美貌相比,不免相形见绌。

因此那妻子便在家中作威作福,将小妾如奴仆一般使唤。

有一天,有位辟支佛来到这位长者家中化缘。

长者的妻子见辟支佛容貌端正,长相不俗,心中不由生出非分之念,便对辟支佛说道:

「你如果随我心愿,我当准备最好的供养。

辟支佛是已经修行开悟得道的圣者,闻此言后,心不颠倒,意不慌乱,平静坚决地回答道:

「不行!

妻子欲念未遂,恼羞成怒,便口出恶语,驱赶辟支佛。

小妾见状,心中对出身大家闺秀的夫人的举动甚为厌恶,便劝她道:

「夫人为什么向别人提出不正当的要求呢?

我们大户人家不应如此啊!

长者之妻闻言大怒,取来棍棒痛打小妾,然后忿忿而去。

小妾强忍着伤痛,毅然取来自己的全部饭食供养辟支佛圣者,并恭恭敬敬地送辟支佛出门。

不久,小妾觉得有些头晕,便回到屋中倒头便睡。

在睡梦中,她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平素粗糙微黑的皮肤起了变化,变得洁白细嫩,自己的容貌也变得端正无比,成为一位绝色女子。

她不由猛然惊醒,坐在床上发楞。

正在此时,长者从外边回来,推门看见床上坐着一个美丽绝伦的姑娘,顿时惊愕。

只见她面容俏丽,皮肤嫩白,就像芙蓉一样的清雅。

长者正呆望着她,不知是人是仙时,小妾却连忙起身,含笑拜见主人。

长者这才知道美女竟是小妾,忙将她搀起,惊问原因。

小妾便将辟支佛来家中化缘时,夫人不敬之举及睡梦中自己的变化告诉夫君。

长者知道详情,当即娶她为妻,而将那个心术不正的妇人赶出了家门。

皇后的约定

很久以前,在一个名叫处留的地方,城中住着一位名叫优陀羡的国王。

国王长得威武英俊、聪慧豁达。

王后名叫有相,容貌娇美、举世无双,并且生性善良、温柔贤淑,深得国王的宠爱。

当时,国中有一条律法——身为国王,不能亲自弹琴自娱。

然而国王的王后有相,自恃国王的宠爱,便和国王一同来到曲室,一起唱歌跳舞,共享欢乐。

有相心想:

「何不让大王亲自弹曲,我来跳舞。

于是有相就娇声劝说大王弹琴。

国王为了使爱妻高兴,就弹琴奏起美妙的音乐。

音乐起时,王后有相翩翩起舞,曲美舞更美,两人都很高兴。

国王边弹琴边观看爱妻跳舞的美妙姿态,也陶醉在其中,只是过了一会儿,国王见王后的脸上忽然出现死相,心里一惊,再仔细一看,估计王后的寿命不会超过七天。

于是,国王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便丢弃手中的琴,脸上现出悲惨的样子,长叹了一声。

王后见国王不再弹琴,而且悲悲戚戚,就问:

「大王!

我一直受到您的恩宠,所以敢与您一起在曲室中弹琴起舞,共同欢乐。

大王!

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为什么要弃琴长叹?

希望大王以实相告。

起初,国王不语,但经不住王后再三追问,便以实相告。

王后听后,心中很害怕,但仍然安慰国王说:

「大王不必过于难过,我以前曾听比丘尼师父说法,如果我能一心出家,即便是一天,也能生天。

如今,我已命在旦夕,我该出家了,愿大王恩准!

国王听了爱妻的话,情深意长地对王后说:

「妳且留在宫中,过了第六天,一定遵从妳的意愿,让妳出家。

这样,国王和王后相互依依不舍,在恩爱又悲惨的气氛中度过了六天,眼看第七天一下就到了。

国王对夫人说:

「你有善心,我准许你出家,如果你死后升天,一定要来看我,我等着你,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

国王跟王后许下这个约定,王后答应了,于是斋戒沐浴,跟随比丘尼师父剃度出家,受持八戒,当天就喝了石蜜浆。

石蜜浆在肚中绞结,她很快就死去了。

神识乘着善缘,得以升到天上。

有相虽然成为天女,但她仍记着生前与国王的誓约,便在一天夜里来到王宫。

剎那间,只见宫中一片辉煌,天光照着王宫,有如白昼一般。

国王和众臣一起出来,见一天女,国王就问:

「妳是何人?

天女回答说:

「我是大王的妻子有相。

国王见王后果真的生天了,心中无比欢喜,就说:

「请到宫中坐吧。

天女回答说:

「我因为生前和国王有誓言,所以依约前来探望您。

没想到您现在已近污秽,权欲熏心,我劝您还是放弃世俗的欲望,出家修学佛法吧!

国王听到这话,心中顿时省悟,自己长叹说:

「现在的天女本来是我的王后,因为出家一天就得以升天,神通广大,能见到世间的一切卑贱,我现在为什么不出家呢?

我曾经听说过,天上的一块指甲大小的地方,就能抵过一个阎浮提地,我现在仅有一个国家,又有什么可贪恋的呢?

随后,国王就把王位让给儿子,出家修道,最后修成阿罗汉果。

所以《大智度论》在赞叹出家功德时,有这么的偈语: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鹤能远飞;

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深。

这就是在说明出家功德难量,绝非世间福德可比拟。

求法的妇人

从前,有个聪明、善良的妇人,深信佛法,经常在家中做好斋饭,款待僧人,以便学习佛法。

有一天,她又在家中做好斋饭,招待云游的行脚僧和附近寺庙中的僧侣来用斋。

僧人们用完斋饭,对妇人说些祝福的话后便告辞而去。

此时,妇人见其中二位师父尚未用完斋饭,就热情地为他们添饭加菜,并对其中一个老和尚说:

「长老,您用过这斋饭之后,能不能为我讲解佛教的教义呢?

老和尚抬眼看看她,问说:

「女施主,请问妳是出于好奇,还是真心想学习佛法?

妇人双手合十说:

「长老,我是真心想请教,所以设此斋饭供养僧众,只盼有位大师前来为我宣讲佛法,指引迷津。

老和尚点点头说:

「既是如此,我用过斋饭,便讲与妳听。

妇人欣喜异常,更加殷勤地招待,等最后一位僧人吃完斋饭,她才收拾好碗筷,请老和尚坐在上座,自己恭恭敬敬地坐在一旁聆听。

妇人闭目静默,听着听着,渐渐入了神,一动也不动,看来仿佛熟睡一般。

老和尚见了,以为她根本没听进去,只是在那里佯听,实则是打瞌睡,心中不觉气忿起来,想:

「原以为她是个一心向佛的信女,谁知却是个顽愚之妇,我还给她费什么口舌?

」于是站起身,拂袖而去。

那妇人正听得入迷,却没有了下文,睁开双目,却不见了老和尚,不知是怎么回事。

等她追出门外,却连老和尚的踪影也不见了,不免深感遗憾,倚门感叹:

「唉!

长老怎么走了呢?

他讲得多好哇,可惜只讲了这么一点儿。

第二天,老和尚又来了,妇人非常高兴,热情地款待他,并说:

「长老!

您昨天怎么没有讲完就走了呢?

老和尚看都不看她,道:

「女施主自然明白,何必问我!

妇人不解地问:

「我自然明白?

老和尚不再答话,低头吃着斋饭。

妇人不便再问,只好去招待别的僧人。

这时,有个行脚僧走进门来,坐在老和尚身边,边吃斋饭,边与老和尚谈论佛法。

那妇人听了,便留意于他们的对话,一边招待其它僧人,一边认真听着,顿觉收获不少。

从此,妇人在招待僧人时,就留意听他们的谈话,自己慢慢领会。

也是她天性聪颖,悟性极高,日子一久,倒也学会了不少东西。

后来,过了一些时日,老和尚又来吃斋饭时,妇人便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说给老和尚听,请他加以指点。

老和尚听了妇人的见解,大吃一惊,心想:

「原以为她不过是说说而已,不像是真正有心学佛,没想到,她居然有如此精辟的见解,倒是我误解了她。

老和尚道:

「女施主是从何人学习,有如此精深的学识?

妇人笑道:

「全是听您与其它长老的谈论,慢慢领悟而来的,我还没有礼谢过恩师呢!

」说罢,就要叩头跪拜。

老和尚连连挥手,说:

「使不得、使不得!

女施主,老纳愧疚得很,倒是女施主的好学精神令人敬佩。

妇人谦虚地笑着说:

「还恳请长老多多指教,让我早日修成佛道。

从此,老和尚每日都来与妇人讲演教法,使妇人在修行上进步神速。

老和尚深感敬佩,每每向弟子们教授佛法时,都以此妇人为例,说:

「心诚则精学,灵至则彻悟,似此妇人这般学习,必有所获,我佛门弟子当更胜于她才对。

福德的力量

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

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

有一位比丘,告诉左右住户人家,想请他们再亲自建造一栋房子,而不要全靠国王的力量。

当地有一家的男子不答应,而其老母却不顾自己年迈体衰,想亲自造屋。

这位老母亲每日搬砖运土,收集建屋材料,精心建造,不久一栋房舍便建成了。

因为连日工程建造关系,老母亲的十指被土石磨破了,她毫不在意,能建造房屋供比丘居住,是她老人家最大的心愿。

因此,在房屋完工后不久,老母便迎请僧人到家中长久居住接受供养。

有一天,在这老母房舍内居住修行的比丘,整日用功修行,入火光三昧禅定中,此时房舍就像是起了大火般的光亮。

老母遥见火光熊熊,心中悲凄,念自己如此辛苦好不容易建造起来的房屋怎么起火了呢?

自己的福德是如何的微薄呀!

老母向着火的房屋奔去,入屋看比丘却安然坐在屋中,全身发光,甚感惊喜。

但由于老母又惊又喜、悲喜交加,再加上长久以来的劳累过度,终于不支倒地,不久就去世了。

老人家以此建造精舍供养比丘的功德,寿终生于天上,成为天人。

天人念及自己在世时广修供养的福德,得以成为天人,享受天上的快乐,便邀请其它的天人一同到人间请求释迦牟尼佛和僧众们明日接受他的供养,世尊默然应允了。

同一天,波斯匿王也来拜见世尊,想供养佛陀及圣弟子们,世尊回答:

「我已受天人所请。

波斯匿王惊奇地问:

「我怎么没看见天人所准备供养的食物呢?

波斯匿王很疑惑,第二天派人去观察仍无迹象,仍不见供养所需之物。

时近中午仍不见丝毫动静,波斯匿王便令属下准备佳肴,如果到时还没有丰盛的饭菜供佛,波斯匿王准备自己供养佛及僧众。

就快到日中了,天人还是没有准备饭菜,只见天人带了诸天女,鼓瑟齐鸣,前来顶礼佛陀。

到了吃饭的时刻,天人举手拂袖则诸事皆成。

眼看百味甘露从地而出,又举手拂袖,只见饮食饭菜,美味佳肴应有尽有,诸佛及圣众皆得满足。

波斯匿王见此情景,又惊又喜,顶礼佛陀开示:

「我不识此天人,他有何宿世福德能手出百味甘露?

世尊对波斯匿王说:

「此天人前世为一位信佛虔诚,但却体弱多病的老妇人,比丘请人造屋,左右村庄健壮男子都借故不建,唯有这个老妇人亲自搬运泥土、木材,辛辛苦苦为比丘建一座房屋。

房舍建好之时,她十指皆已磨破,血肉模糊,露出筋骨。

由于她年老体迈,诚心所至,建起此屋,以此功德命终生天九十一劫,得享天福,能手出众物,其福德远不止如此呀!

波斯匿王听了佛陀讲述天人的前世因缘,深深地敬佩这位老妇人,同时更坚定不惜身命,也要维护佛法、供养佛陀及圣众的信心和力量。

着金缕衣的婴孩

从前有位长者,他的夫人怀了孕,口中能散发出非常好闻的清香之气。

香气飘得很远,整个城市都能闻到。

国王远在深宫里也闻到这股异香,于是派遣侍卫去查访原因,发现香气来自长者家。

于是国王召见长者问道:

「你家为什么能飘散出这么奇异的香气?

长者答道:

「那是我夫人怀孕的缘故,她口中能发出香气。

国王听了很是惊奇,便对长者说:

「如果是个男孩就带到宫里来抚养吧!

一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过了几个月,夫人终于分娩了,生了个十分漂亮的女孩。

奇怪的是孩子生下来身上就穿著一件金镂织成的衣服。

母亲觉得奇怪,就把衣服解下来,但是一转眼,又有件金缕衣穿在孩子的身上。

夫人便去精舍请示佛陀。

世尊回答说:

「过去有一个贫苦的妇人,虽家徒四壁但十分虔诚敬佛敬僧,有点食物总是布施供养给僧人。

一日贫妇外出忽然遇上一场大雨,无处躲藏,只好待在树下暂时避避雨。

不久前面的路上来了一位长者,由于雨大泥泞,长者一不小心摔倒在地,膝盖磨破,流血不止。

这时贫妇连忙跑过去将老者扶起坐到树下,为他洗去身上的泥浆,并撕下自己的衣服为他包扎伤口,非常地细心照料。

那老者原来是辟支佛,这位贫妇因功德力所感,所以来世投生大富长者家,一出生就有金缕衣裹身,这是小女孩过去世福报所感。

比丘尼说法

很早以前有一头母象,牠的名字叫作磨荼。

尽管磨荼的体型巨大,但牠性情十分温和,从不发怒,也从未伤害过任何人和动物。

磨荼本来只是为主人驮驮货物、运运东西,当然,有时也驮着主人四处游玩或是打猎。

牠和主人相处得很好,所以几乎没有被主人惩罚过,反而得到了主人的宠爱。

主人时常喂它鲜嫩的树枝及青草,并且为牠刷洗身体。

有一次,罽宾国的国王来舍卫国求取舍利,当他求到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后,却发现自己无法安全地将佛陀的舍利放在马背上带回去。

于是国王四处悬赏,募求大象。

磨荼的主人也非常信奉佛法,当他听说罽宾国国王募求大象驮运佛陀舍利的消息,就把自己的大象磨荼借给了罽宾国国王。

随后,磨荼就驮着佛陀舍利去了罽宾国。

一路上,磨荼受到了很好的礼遇,那些信奉佛法,渴求佛陀舍利的罽宾国的臣民百姓都对驮运有功的磨荼非常感激,不但为它洗浴,也喂它鲜美的香蕉。

正是因为磨荼劳苦功高,所以积下了福德,让牠命终寿尽之时得了善报,投生生为一个女婴。

而且这个女婴出生的家庭也非常好,家境十分宽裕。

冬去春来,这个女婴很快就长大成人了,她只有一点与常人不同,就是她的饭量特别大,是常人的十倍左右。

她长大后,由于厌倦世俗生活,所以就辞别父母,出家修行,成为一位比丘尼,从此开始认真修学佛法。

由于前世积有福德,而且天资聪慧,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后来,她终于修得佛道,证得阿罗汉果位,断绝了一切烦恼和痛苦,超脱了生死轮回的痛苦。

后来,这位得道的比丘尼知道了自己即将入涅槃了,她便招集所有尼众到讲经堂去,她将为大家讲述自己修行的经历。

由于这位比丘尼已经开悟得道,有神通,能够看到自己宿世的种种因缘,于是她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