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402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教案.docx

《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教案.docx

第五单元教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投影(小黑板)

课前先学:

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或文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有关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学习课文

1、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柳树的样子?

指名回答,出示第五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把第五自然段读一遍,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

四句

大家把这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遍,想一想,这株柳树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交流:

(1)两合抱指的是什么?

请学生演示,说明什么

(2)巍巍然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体会柳树的高大粗实和生命的伟力。

2、这株柳树长在哪里?

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一样吗?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段,想一想,青海高原跟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交流:

这就是青海高原,大家看图,看到了青海高原,你想到了哪些边塞诗词?

同桌先讨论讨论。

交流: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看到了这株柳树,他觉得怎么样?

用书上的词:

神奇

指导朗读:

让我们带着这种神奇的感觉读课文的3、4自然段,指导“哦”的读音。

3、为什么说是唯一的一株柳树呢?

还有没有其它的树呢?

为什么?

那这株柳树是怎么长起来的?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株柳树的生长过程?

6、7

请大家默读6、7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等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青海高原吧,看图,讲述:

是啊,环境是多么恶劣,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被称为世界屋脊,它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

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竟然活了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2)从这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一株怎么的柳树?

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4、课文写到这里已经很完美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8自然段,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一样吗?

你能用书上上的词来概括出灞河边柳树的特点吗?

如果说灞河边的柳树是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话,那么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就是、的?

相比之下,作者是喜欢哪里的柳树?

你呢?

为什么?

作者是借灞河边的柳树来反衬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顽强。

5、出示:

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  理解意思  齐读

三、拓展:

站在这样的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在五年级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

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他(她)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

站在这株柳树跟前,我想起了一句名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

交流。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的题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有着这种精神的人,我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同学们一定会在自己的心中种下这株柳树。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用这首歌来结束我们这节课。

五、作业:

①()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②()扼住命运咽喉的人,()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③()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们()要勇敢面对,成为生活的强者!

板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壮观而独立

神奇 形状 枝干叶子

教学反思:

 

16、草原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使用媒体:

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默读思考:

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

可分成几段?

段意是什么?

5、复习检查。

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6、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

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

檬陇的样子。

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

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a、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作者用"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用"『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b、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

比较句子,读一读,、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2)学习第二段。

A、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从"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

"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

B、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

画出有关语句,集申交流(初人草原,看出草原辽阔、寂静。

从"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听不见……也看不见……"接近公社时:

看到了小河、牛羊、马群听见了鞭响。

C、出示投影片:

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从"远处"一词看出,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到牧区人民情深谊长。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马跑得飞快,体会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顶部成半圆形,因为马队是从小丘上过来的,所以远看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三、四、五段。

2、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教学过程:

;

1、复习检查。

(指名背诵第一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用"--"线标出、交流。

(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

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3、学习第四段:

a、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如b、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

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

b、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c、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小结:

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片断练习:

《校园一角》。

(要求:

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教学反思:

 

17、麋鹿

【教学目标】:

1、学会24个生字,绿线内的1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课文中提到“八国联定入侵,麋鹿惨遭厄运”对学生讲,事件的时间比较久远,可以充分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来理解“八国联军”入侵不仅对中国人民来说是种灾难,对麋鹿来说,也是一种厄运。

2、课文中形象生动地引用历史知识,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

【教法学法】:

借助图片,观察想象,品词析句,读写结合。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制作好有关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

2.师:

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动物——麋鹿。

(播放课件)

3.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

我们先来看一部《动物世界》专题片——麋鹿,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后用一、二句话简要说说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生自由说,师板书:

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3.理清层次。

师:

哎,看来大家看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

(2-4)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

(5-7)(播放课件)

三、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1.自由读2-4,圈划你感兴趣的词句,想想感兴趣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a.“麋鹿是鹿的一种……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出示课件)

指导朗读。

(表现出奇特、神秘感)

师:

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

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

(指导朗读)

师:

它还是神话小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呢,多神秘呀!

谁想来读这句话?

(指导朗读)

b.“与其它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年脱换一次。

(抓住“重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等词体会麋鹿的“大”)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前方。

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欣赏麋鹿奇特的角型)

师:

真是独一无二的角型啊!

谁来朗读?

(指导朗读)

师: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多招人喜爱的动物呀!

我们一起来读。

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师:

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多奇特的动物呀!

而且它的长尾巴可以用来驱赶蚊蝇呢!

作用真大啊!

(指导朗读)

e.“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

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播放课件)

师:

麋鹿体重达200公斤,照理来说应该是胖胖的,很笨拙的样子,但它却能在沼泽地里轻快敏捷的行动,多奇特的动物呀,难怪它要引起人们的兴趣了!

你们喜欢它吗?

那就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指导朗读)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

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呢!

多可爱呀!

(指导朗读。

引读小游戏:

如:

师读“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生读“麋鹿的角型是……”师:

蹄似牛……尾似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在冬季是……

4.小结:

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

师:

麋鹿的奇特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g.“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才发育完全。

师:

瞧,麋鹿像我们人一样,也要怀胎十月才生下小麋鹿呢,多有灵性的动物呀!

而且它每胎仅产一仔,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朗读句子)

四、学习第一段。

1.过渡: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那儿去看一看。

(播放课件)了解一下为什么这儿会成为麋鹿之乡?

2.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句子。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最大的麋鹿群。

(引导学生明白:

麋鹿生存的环境必须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师:

你们看,麋鹿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活得多悠闲自在啊!

(朗读句子)

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

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五、作业:

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惯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

过渡:

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呢!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二、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

1.小组合作学习,填写表格。

2.交流。

(相机指导朗读)(播放课件)

A.“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早在3000多年前……1865年……1900年……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读出“惋惜之情”、愤怒之情、)

B.“后来,流落在国外……到1967年……”

C.“1986年8月……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茁壮成长。

”(指导读出“自豪、喜悦”之情。

师:

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

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39头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

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板书)

麋鹿目前虽已摆脱绝种之危,然而只有它们完全恢复野生群体,返回大自然,才标志着麋鹿的新生。

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三、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①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②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住中间的字,结构要松紧合适。

2、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

板书设计:

17、麋鹿

 

角似鹿

外形特点面似马

蹄似牛保护野生动物

尾似驴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习作5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引起方面来写银杏的。

让学生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的良好的习惯。

3、借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

2、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像沈平平那样自己支观察、搜集作文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

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

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

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

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

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自读,思考:

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⑶小结: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习作内容:

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习作题目:

自定。

习作重点:

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四、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

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4、学生起草慰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练习5

主备人:

顾春娥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学习写毛笔字。

4、有条理的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指导评说喜欢影视栏目的原因及印象深刻的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评说影视栏目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地表达自己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先学:

观看影视剧,了解剧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创设情景:

(1)学生读这段文字。

思考:

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2)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二、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

(1)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

(2)给出恰当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教学第三部分。

学生诵读大风歌。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

(2)拓展: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

四、教学第二题。

(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讨论: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

学生回答。

(2)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

(3)指名读,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2、欣赏

(1)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

(2)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

(2)引导学生读帖。

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

通过观察,让学

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

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

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