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575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docx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docx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

实验十三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及等温吸附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2.利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计算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的吸附量,并绘制Γ-C图。

3.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表面自由能的意义以及表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从热力学观点来看,液体表面缩小是一个自发过程,它使得体系总的自由能减小。

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ΔS,就需要反抗表面分子的向内力、对其作功,其大小应与ΔS成正比:

           Wr=γ·△S   

(1)

  式中为ΔS=1(也就是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所需的可逆功,因此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单位是J/m2,也可将看作为作用在界面上每个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通常又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为N/m。

  对纯溶剂而言,表面层与内部的组成是相同的,但对溶液来说却不然。

当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张力会发生变化。

根据能量最低原则,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的大,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显然,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液表面吸附溶质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加入溶质的量(即溶液的浓度)有关,从热力学方法可知它们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吸附方程:

         

  

(2)

  式中:

Γ吸附量(mol/m2);γ为表面张力(N/m);T为绝对温度;c为溶液浓度(mol/m3);R为气体常数,R=8.314J·mol-1·K-1。

时,Γ>0,此时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溶液本体的浓度,称为正吸附;当

时,正好相反,Γ<0,称为负吸附。

  通过实验测定相同温度下各种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γ,绘出γ-c曲线,见下图13-1,将γ-c曲线上对应某一浓度c处的斜率

求出,然后代入吉布斯吸附方程,即可求出吸附量Γ(GS在数值上等于γ)。

  

  图13-1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图13-2溶液吸附等温线

  由图13-2可知,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开始时增加较快,随后逐渐变缓,最终接近极限值,称为饱和吸附量。

可以近似的看作是在单位表面上定向排列呈单分子层吸附时溶质时物质量,因而通过可以计算出每个被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质分子在表面上所占的面积,即:

      

   (3)

  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为Γ实际上是一个过剩量,即使其等于零(即无吸附),表面上仍有溶质分子,所以公式(4)在得出分子面积时忽略了表面上原有的溶质分子,在计算表面上溶质分子数时,除了吸附分子还应考虑原有分子,故溶液浓度为c时每个分子在表面上的实际面积为

       

,Γ为溶液浓度为c时的吸附量,

若Γ以mol·m-2为单位,以mol·dm-3为单位,以nm2为单位,则

       

 (4)

可当作每个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

  所谓表面活性物质是指溶于溶剂中能使其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广泛被应用的去污剂、乳化剂、润湿剂以及发泡剂等等都是表面活性物质。

它们的主要作用发生在界面上,所以研究这些物质的表面效应是有现实意义的。

  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装置如图13-3所示。

它的作用是测定气泡刚好从浸没在液体表面下的毛细管口逸出时所需的压力。

 

     图13-3(a)减压法    图13-3(b)加压法

1.套管2.毛细管3.4.气压调节活塞5双连球6.气压计7.缓冲瓶.

  如图13-3(a)所示,将待测液体置于测样试管中,并使毛细管口与液面相齐(刚接触),此时由于毛细作用,液面沿毛细管上升;将三通活塞旋至┻状态,使状态与外界隔离,微微打开减压瓶活塞,随着瓶内水的缓缓流出,体系压力下降,此时由于毛细管内液面上所受的压力(P大气)大于套管中液面上的压力(P系统),随着两者压差的增大,毛细管中的大气压逐渐把管中液面压至管口,形成曲率半径在不断变化的半球形气泡。

在气泡形成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凹液面产生了一个指向球心的附加压力△P,因此有下述关系:

    P系统+△P=P大气 即 P系统+△h·ρ·g=P大气 (5)

  设气泡的曲率半径为R,它是在随气泡的形成、长大和破裂而不断变化的,设毛细管管口的半径为r,这个r对于给定的毛细管而言是个定值。

很显然,由需做的表面功Wr=γ·△S的微分形式可得

    

  (6)

 注:

将气泡视为球形,S球=4π·R2 V球=(4/3)·π·R3

  附加压力△P=0即成水平液面时R极大,这相当于气泡刚要形成的初始状态----表面是平的,U形压力计上显示一个液柱差;当气泡出现并"生长"时,R迅速变小,U形压力计上的液柱差增大,当气泡正好形成以毛细管口的内直径为直径的半球形----即2R=2r时,此时的曲率半径R为最小,附加压力△P为最大,也达到对应的某个高值;当气泡由半球形进一步增大时,R也开始增大(如图13-4),液柱差△h下降,直至气泡破裂。

     

  (7)

    

图13-4毛细管口的气泡形成过程

  R1极大;R2=r即球的直径正好等于毛细管口的内径,R3>r

  由此可见,我们能够准确测得的是R=r时的最大附加压力max,因为其对应的最可以从压力计上读出来。

每个毛细管的半径r是一个定值,尽管不知道,但是可以通过测一个已知表面张力的纯溶剂间接得到--通常我们只需要知道该毛细管的仪器常数K就行了,

     K=γ水/△h水  (8);γi=K·△hi (9);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

超级恒温水浴一套;毛细管及装液支管一副;U形压力计或数显微压差一个;300ml烧杯2只(本实验室是按图13-3(a)装备的,为减压测定方法)。

试剂:

八种乙醇水溶液--已事先配好,配法是:

分别取无水乙醇25ml、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350ml加纯净水稀释至1L.,其浓度由学生代公式计算。

计算公式为:

       

(ρ乙醇的单位以g/cm3,V乙醇直接以25、50、100、……等数字代入),也可使用阿贝折光仪测出折射率,再查表,间接得出浓度。

四、实验步骤

1.装备仪器并对毛细管预处理:

  将超级恒温水浴目标温度设定为15±0.05℃或25±0.05℃或30±0.05℃,具体设定为多少,看当时实验室的气温是多少--冷天定低些、热天定高些。

  为了使毛细管对液体有很好的润湿性,毛细管要洗得特别干净。

常用温热的洗液浸泡5~10分钟,然后倾出洗液,分别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数次。

2.仪器常数的测定:

  在测样试管中装入适量的蒸馏水(注意水要洁净,杂质对γ影响很大),调节装水量,使在装好毛细管后,毛细管的尖端刚好与液面接触(毛细管内会上升一小段水柱)。

将测定试管与三通活塞接好,然后将整个试管置于恒温水浴中恒温5分钟。

  先旋转三通活塞(或水平抽出三通活塞一小截),使体系与大气相通,则U型管压力计两侧液柱高度相同。

如果是使用数显微压差仪,选"H2O柱"键在体系与大气相通的时候,按下"采零"键,读数应显示"00.00"。

  旋转三通活塞180度(或推紧三通活塞),使体系封闭,轻轻拧开减压瓶的出水活塞,由于水的流出,体系压力下降,最终导致毛细管口有气泡产生,仔细调节出水量,使气泡形成的频率稳定在每分钟8个左右,记录U型压力计两端所达到的最大液面差。

重复读取三次数据,取其平均值为。

如果是使用数显微压差仪,就读取最大的显示值(显示的是负值)的绝对值三次,取其平均值。

3.乙醇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将测样试管用与待测溶液浓度相同的回收液洗两次(每次少量且要握紧上下起落式冲洗),然后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测定,记录各△h值(各读三次数据,然后取平均值),操作方法同上。

  注意:

每测完一种样品,要将试管中的测量溶液倒入相应浓度的回收瓶中,供下一轮实验做清洗试管用。

全部样品做完后,将毛细管和测样套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彻底洗净。

  由于测定的次数较多,请大家细心操作,切勿将毛细管、测样试管、减压瓶以及各联接的玻璃损坏。

若乳胶管不易套玻管时,可用少量蒸馏水润湿再套,切忌用力过猛而扭端仪器、伤了手指。

五、数据处理

1.由蒸馏水的数据计算仪器常数K(已知不同温度下水的表面张力γ查下面的附表)

2.由(10)式计算各浓度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γi)。

在坐标纸上绘制γ-c图,并用"镜像法"在曲线上作出各浓度点的切线,或直接用Origin软件处理,按图1所示的方法,通过(3)式计算各自的吸附量Γ。

在坐标纸上绘出Γ-c图(即吸附等温线)。

数据记录参考格式:

(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室内气压:

 kPa,合 mmH2O;ρ无水乙醇(配制时):

 测定温度:

乙醇浓度

△h=h上-h下(mm)

K

(N/m2)

γ

(N/m)

Γ

(mol/m2)

ml/L

mol·L-1

1

2

3

平均

0

 

 

 

 

25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思考题】

1.准确地取xml无水乙醇和(1000-x)ml蒸馏水能得到准确的1000ml溶液吗?

为什么?

x越大时差别越大还是越小(1

2.本实验为何要测定仪器常数?

仪器常数与温度有关系吗?

3.如果毛细管端口插入液面有一定深度,对实验数据有何影响?

4.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由求算乙醇的横截面积,并与文献值相比较,计算相对的误差大小。

6.如果想通过类似实验测阿佛加德罗常数,能近似做到吗?

如果要做,你觉得选什么做溶质为好?

【英汉词条】

毛细管capillary/capillarytube

毛细管常数capillaryconstant

密度density

粘度viscosity

吸附量adsorptivecapacity

比表面能specificsurfaceenergy

曲率半径radiusofcurvature

乙醇ethanol

仪器常数apparatusconstant/instrumentalconstant

表面张力interfacialforce/interfacialtension/surfacetension/surfacetensity

附:

用Origin处理表面张力数据方法

一.输入数据

1.击"Origin",打开Origin窗口。

2.在"Data1"窗口中输入你的实验数据。

A(X)--浓度,B(Y)--高度差。

3.鼠标右键点击空白处,出现快捷框,点击"Addnewcolumn",出现C(Y)列。

4.求溶液的表面张力:

  鼠标右键点击C(Y),出现快捷框,点击"Setcolumnvalues",出现"Setcolumnvalues"窗口,在"Col(C)="后填入"水的表面张力*Col(B)/h水",如

  Col(C)=73.49*Col(B)/241

点击OK即可在C(Y)列中得到溶液的表面张力。

 

 

二.非线性拟合

1.拉黑C(Y)列,点击Origin窗口上方菜单栏中"Analysis"中的"Non-LinerCurveFit"(NLSF),出现NLSF窗口或NonLinearCurv……窗口。

2.自定义拟合函数

①在NLSF窗口的菜单中选择"Function"中的"New",打开"DefineNewFunction"对话框。

②在"Name"文本框中输入函数名。

③在"Defination"文本框中输入自定义的函数表达式。

乘用"*"号,除用"/"。

在表面张力实验中为:

y=p1-p2*ln(1+p3*x)其中y--表面张力,x--浓度。

④在"NumberofParameter"下拉自定义函数式中的参数个数:

3。

⑤在下方"Form"中选"equations"

⑥单击"Save"即可。

          

 

3.指定函数变量。

①在NLSF窗口的菜单中选择"Action"中的"Dataset",打开"SelectDataset"对话框。

②在对话框顶部的列表框内单击y变量,然后在"AvailableDatasets"列表框中单击"Data1-c"。

③单击"Assign"命令按钮。

即y变量对应于Data1-b数列了。

同样可指定x变量对应于Data1-a数列。

          

4.曲线拟合。

①在NLSF窗口的菜单中选择"Action"中的"Fit"

②分别设置参数的初始值,可都设为1。

          

③点击"10Iter"按钮2~5次,直至参数值不变即可。

同时拟合出的曲线也将出现在绘图框中。

          

  将参数值代入自定义的函数式中,即为由数据拟合的表达式。

绘图框中的曲线即为拟合曲线。

关闭NLSF窗口。

          

三、dγ/dc

1.按上述方法得到拟合曲线后,鼠标右键点击绘图框"1",出现快捷菜单,点击最下方的"NLSF"数据。

2.点击Origin窗口上方菜单栏中"Analysis"中的"Calculus"中的"Differentiate",出现dy/dx与x的关系曲线的绘图框"Deriv"。

          

3.在绘图框"Deriv"上双击曲线,出现"PlotDetails"对话框。

          

4.单击"PlotDetails"对话框中下方的"Worksheet",出现关系曲线上的相关数据的对话框,即拟合曲线上的A(x)--浓度、B(y)--表面张力、B`(y)--表面张力对浓度的微分值。

          

四、求吸附量~浓度曲线

1.在"NLSF1-user1fitofData1-C"表格右边的空白处单击右键,出现快捷菜单,点"AddNewColumn",即出现新的一栏。

2.在空白栏最上一栏中单击右键,出现快捷菜单,点击"SetColumnValue",出现SetColumnValue对话框。

3.在文本框中输入公式:

-col(A)*col(B')/(8.314*298)(25摄氏度)

点击"ok"即可得到C(Y)的吸附量值。

          

4.4.选择C(Y)列,单击右键,作图即可出现吸附量与浓度的关系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