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344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音乐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九年级音乐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九年级音乐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九年级音乐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九年级音乐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音乐导学案.docx

《九年级音乐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音乐导学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音乐导学案.docx

九年级音乐导学案

初级中学导学案

科目:

音乐班级:

第二周课题:

华夏古月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数:

1课时主备人:

备课时间:

3.3组长审批:

上课教师:

上课时间:

3.5

《阳关三叠》

导学内容

1.欣赏埙、中阮重奏曲《阳关三叠》;

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导学目标

1.欣赏古曲《阳关三叠》,了解埙的相关知识;

2.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导学重点:

1.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导学难点:

“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导学过程

一、导入:

讲音乐故事

1.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补充。

(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

同学们,听了知音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二、欣赏埙曲《阳关三叠》

1.介绍歌曲背景。

2.让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歌词内涵。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

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

诗中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

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

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初听感受音乐,请学生回答全曲意境。

4.分段欣赏、分析,感受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完美艺术效果。

5.音乐知识:

认识吹奏乐器--埙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现在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

三、唱歌

1.先听歌曲范唱或录音《阳关三叠》;。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

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

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四、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安定区称钩驿初级中学导学案

科目:

音乐班级:

第三周课题:

华夏古月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数:

1课时主备人:

何永红备课时间:

3.10组长审批:

上课教师:

何永红上课时间:

3.11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导学重点:

1.熟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2.感受歌曲的背景,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导学难点:

“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音乐问好。

  

3.师:

(多媒体出示画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画面,看看这幅图表达的是什么情形?

生答  

师:

如果要你为这幅图画配上一首古诗,你会选择哪一首?

(学生讨论回答,例如: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师:

同学们积累的古诗词真不少!

我们常说诗与歌是不分割的,假如现在要为刚才这幅画面配乐,你会选择什么样情绪的曲子为其配乐。

(学生想、答) 

师:

请欣赏下面两首乐曲,感受其乐曲情绪,并选择一首为其配乐。

(播放《阳关三叠》《春游》)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刚才我们已经初步欣赏了《阳关三叠》,这次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朗诵诗歌,体验诗中之情。

  

2.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阳关三叠》这首歌曲,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介绍“阳关”。

至于“三叠”则留下悬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思考、解答。

)  

3.学唱《阳关三叠》  

(1)老师范唱《阳关三叠》  

(2)师教唱《阳关三叠》主旋律  

师:

这首歌曲有个特点,请大家看旋律,发现什么了吗?

(生答)对,不唱的旋律部分加了括号,这叫间奏。

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注重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3)学生齐唱《阳关三叠》,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

  

4.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  

边听边思考:

共听到了几次相同的旋律?

将一段旋律反复吟唱三次,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由此可见,“三叠”是什么涵义了吧?

  

5.听赏古琴曲《阳关三叠》  

为了深切体会这种情感,请同学们欣赏古琴曲《阳关三叠》,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想象、模仿,为后面的创编打基础。

  

6.认识古琴这种乐器。

  

辨析其音色,感受这种乐器一般表现什么样的情绪。

  

三、拓展与延伸  

在古琴由《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发挥看书的想象力,自由创编情景剧。

  

四、课堂小结  

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呢?

(生自评、互评)  

下面让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感受着古人的送别之情,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课后反思:

 

安定区称钩驿初级中学导学案

科目:

音乐班级:

第四周课题:

华夏古月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数:

1课时主备人:

何永红备课时间:

3.17组长审批:

上课教师:

何永红上课时间:

3.18

《高山流水》

导学内容:

古琴曲《高山流水》欣赏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2.结合音乐作品欣赏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教材分析: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导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教学

   三、讲授新课:

1.展示课件:

古琴图片,简介古琴文化及相关知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最常用的定弦方法被称之为“正调”,如果我们用唱名来说的话,应是这样:

Sol、La、Do、Re、Mi、Sol、La。

古琴采用的是独特的记谱方法,称作“减字谱”。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看到林黛玉弹琴时用的谱子,惊呼“妹妹近日愈发长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这种“天书”发明于唐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所谓“减字”,就是将古琴的演奏技法术语所用的字加以简化,比如弹琴时右手的“勾、剔、抹、挑”,就变成了“勹、易、木、乚”;左手的“吟、猱、绰、注”,就变成了“亽、犭、丄、氵”;再加上弦数、徽位的提示,就形成了减字谱。

2.欣赏作品《广陵散》

(1)作品介绍: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

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

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2)作品欣赏(播放视频片段,不仅能欣赏乐曲还能通过视频感受演奏者的情绪变化,这样能更好的引导欣赏理解学习作品)

  3.欣赏作品《流水》(重点)

 

(1)看视频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2)介绍《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让学生参与进来。

(3)作品欣赏:

琴曲《流水》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表现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和赞颂。

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

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段。

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

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段,是乐曲的展开部分。

它通过主题音凋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犹如一股股山泉细流汇集成江河,一泻千里。

   第三部分由六、七两段组成,这就是张孔山增加的著名滚拂段落,实际上也是乐曲的华彩部分。

    第四部分包括八、九两段,是乐曲的再现部分,形象地表现了流水似乎已经穿越急流险滩,以从容不迫的姿态向前奔流,浩浩荡荡地注入大海。

  (4)视频欣赏,边欣赏边讲解(感受古代音乐的蕴涵)

4.相关知识:

(1)中国十大古乐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一种是筝曲,一种是琵琶曲)《阳春白雪》

(2)八音介绍

 5.探究与拓展:

古代其他乐器:

编钟与埙(视频)

6.小结:

今天的内容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华古琴的渊源文化,从而又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些中华传统音乐的精髓作品,中华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同学们能够更多的去了解,去传扬,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音乐要靠你们来发扬光!

课后反思:

 

安定区称钩驿初级中学导学案

科目:

音乐班级:

第五周课题:

多情的黑土地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数:

1课时主备人:

何永红备课时间:

3.24组长审批:

上课教师:

何永红上课时间:

3.2

《我的家乡多美好》

导学内容

  1.欣赏《乌苏里船歌》

  2.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导学目标

1.在师生互动中聆听演唱《乌苏里船歌》并能够随音乐哼唱赫尼那小调

  2.通过聆听、模唱学会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3.初步感受赫哲族的民俗、生活,能有感情地表现《我的家乡多美好》

  导学重点聆听赫尼那小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导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欣赏《乌苏里船歌》

  1.初听引子

  2.欣赏乌苏里江(图片加音乐)

  3.复听引子(歌片)

  4.学唱引子

  5.听音乐完整哼唱引子

  6.完整聆听歌曲《乌苏里船歌》

  7.简介郭颂

  二、听赫尼那小调

  1.初听

  2.教师范唱

  3.学唱最后一句

  三、了解赫哲族(图片加背景音乐《我的家乡多美好》伴奏)

  四、学习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1.完整初听

  2.教师范唱(出示歌片)

  3.学唱

  4.完整演唱

  5.歌曲处理

  五、欣赏《嫁令阔》

  六、欣赏黑鸭子演唱的《乌苏里船歌》

  七、完整表演歌曲

  《我的家乡多美好》师: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一听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播放歌曲)

  生:

聆听

  师:

听到这段旋律你有什么的感受?

  生:

  师:

这歌声是从哪儿传来的?

咱们一起去看看

  (播放图片背景音乐是引子)

  师:

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是笛子

  师:

一阵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宽广的乌苏里江上,捕鱼人正一边划着船,一边唱起了歌。

听,他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啊朗赫赫呢那……)

  生:

边观赏乌苏里江边感受音乐

  师:

声音有什么变化?

仿佛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强弱的变化,回音)

  生:

  师:

在乌苏里江上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那就是赫哲族,刚刚咱们听到的这段歌曲就是用赫哲语演唱的,我们再来听一听,你也可以轻声的跟着他唱一唱(出示歌片,播放音乐)

  生:

聆听哼唱

  师:

大家的赫哲语模仿的真像。

我们再来唱一下头两句

  (教师伴奏)

  生:

演唱

  师:

现在来接唱,大家唱第一句,我来唱回声

  (提示学生要加上动作)

  生:

  师:

真棒,咱们换一换,你们来唱回声,注意声音要放轻

  生:

  师:

学生演唱回声之后教师接着唱后面的两句(啊朗赫赫尼那,赫赫雷赫尼那……),引导学生唱最后两个字——“给根”

  师:

现在咱们再听着音乐完整的演唱一下

  课堂小结(播放音乐)

  

安定区称钩驿初级中学导学案

科目:

音乐班级:

第六周课题:

乐海泛舟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数:

1课时主备人:

何永红备课时间:

3.31组长审批:

上课教师:

何永红上课时间:

4.1

 《乌苏里船歌》

 导学内容

  1.欣赏《乌苏里船歌》

  2.学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导学目标

1.在师生互动中聆听演唱《乌苏里船歌》并能够随音乐哼唱赫尼那小调

  2.通过聆听、模唱学会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3.初步感受赫哲族的民俗、生活,能有感情地表现《我的家乡多美好》

  导学重点聆听赫尼那小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导学过程

师:

这么高的山,这么清的水,怎么能让人不去歌唱它呢?

听,这是江上传来的一首《乌苏里船歌》

  (播放视频)

  生:

聆听(第一段静听,后面随老师用肢体感受)

  师:

现在你有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

  师:

你们认识刚刚演唱《乌苏里船歌》的歌唱家吗?

  生:

  师:

他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郭颂,更加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他还是我们黑龙江人,这首《乌苏里船歌》己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声乐教材,让所有人领略到了乌苏里江的美。

  师:

我们再来听一首赫哲民歌,赫尼那小调,大家可以用你的动作来感受,也可以轻声跟着哼唱

  (播放歌曲)

  生:

  师:

现在大家听一听,这个小调中哪一句给你印象最深?

  (教师范唱)

  生:

“赫尼那”

  师:

咱们一起来唱唱最后这一句,教师范唱“赫尼那来赫尼那!

  生:

学唱

  师:

这个赫尼那小调与《乌苏里船歌》有什么相似?

  生:

  师:

《乌苏里船歌》的创作素材就来源于这些赫尼那小调。

  师:

赫哲的民歌不仅有独特的风格他们的生活也很有意思(播放图片加音乐)

  师:

赫哲是满语,意为“东方及下游的人们”,他们主要居住在我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他们独具北方特色的渔猎文化,赫哲人的生活离不开水,离不开鱼,他们不仅喜欢吃鱼,还能用鱼皮制作精美的服饰和挂件呢,因此,赫哲族还曾被称为“鱼皮部”,看这些就是产用鱼皮制作的鱼皮衣,靴子、包,还有赫哲人崇尚的一种熊图腾,除了用鱼皮做东西之外,他们还会用桦树皮来做东西呢,你们见过这样的船吗?

这叫桦皮船,……(这一部分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起来)

  师:

乌苏里江为赫哲人提供了这么多生活和生产资源,赫哲人也用动听的歌声赞美了自己美好的家乡,请大家听一首同江市的赫哲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

  (播放视频)

  生:

初听歌曲

  师:

这首歌曲的旋律熟悉吗?

  生:

熟悉

  师:

哪首歌相似?

(教师可以唱两句提示)

  生:

  师;大家再来听一听,歌中的赫哲人是怎样赞美自己家乡的?

  (出示歌片,范唱)

  生:

理解歌词

  师:

向学生介绍“三花”“五罗”

  师:

现在换你们了,让我也来听听你们的歌声

  (弹琴伴奏)

  生:

演唱

  师:

及时纠正学生唱不准的地方

  师:

弹琴伴奏

  师:

大家演唱的这么美,我也想唱唱,听,我唱的是什么?

  (范唱引子,伴随琴声)

  师:

你们会唱吗?

  生:

  师:

大家来唱一唱

  生:

  师:

把这段加到歌曲中完整的演唱一下,感受一下歌曲会有什么变化?

  生:

演唱

  师:

你觉得歌曲有什么变化?

  生:

  师:

赫哲民歌都是从他们的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的,种类丰富多样,咱们再来听一首赫哲族的嫁令阔小调

  生:

  师:

赫哲人用不同的民歌小调,表达了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的快乐,那么也有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歌唱了对乌苏里江热爱,对赫哲人的赞美。

  (播放歌曲)

  师:

最后咱们像他们一样带着对乌苏里江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完整的演唱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生:

演唱

  师:

下课聆听《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学生感受《乌苏里船歌》中的赫尼那衬词。

  让学生通过聆听,模唱感受引子部分力度的变化。

  让学生再次听感受并能够随着歌曲模唱,初步学唱赫哲语。

 

  师生用接唱的方法再次感受、模唱引子。

  通过聆听,模唱,唱准引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表现力度变化。

  学生能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体现波浪式起伏的旋律。

  在聆听、模唱赫尼那小调中使学生进一点熟悉赫哲族特有的旋律,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通过多媒体,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初步感受赫哲民俗生活,并知道赫哲的意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完整的聆听,感受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

  学生通过老师的范唱熟悉歌词的内容,并知道歌中的三花五罗指的是什么。

   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为歌曲加上引子和尾声,在演唱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表现力更丰富了

  通过视频和聆听《嫁令阔》小调,让学生了解赫哲族的民歌是从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的,感受赫哲民歌的风格

  通过聆听黑鸭子演唱的《乌苏里船歌》使学生感受用不同形式演唱的赫哲族民歌,激发学生想要赞美家乡的表现欲望。

课后反思:

安定区称钩驿初级中学导学案

科目:

音乐班级:

第七周课题:

缤纷舞曲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数:

1课时主备人:

何永红备课时间:

4.3组长审批:

上课教师:

何永红上课时间:

4.7

森林之声

导学内容:

1.合唱歌曲《森林之声》。

2.了解马祖卡和圆舞曲这两种舞曲。

导学目标:

1.通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能够和谐、统一地合唱歌。

导学难点:

两个声部的和谐与统一教具:

电脑电子琴教学过程: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屏幕显示歌词,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教师利用电子琴的音效弹奏鸟鸣、流水声等。

2.(师)如此美丽、另人神往的地方是哪里呢?

别急,老师马上就带你们去!

[设计意图:

以景入境,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1.电脑展示几幅波兰风景及森林的图片。

学生欣赏并指出其地名。

2.录音范唱歌曲。

3.讨论:

学生讨论歌曲的结构、演唱形式、情绪等。

4.再次聆听:

学生在乐谱上标出A、B两段的速度、力度、音色与重音记号,并讨论两段的不同之处。

5.找几名学生随歌曲跳交谊舞(中三),并说一说两段歌曲哪段比较适合跳三步[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更容易理解两种舞曲的特点,并结合练习和体验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

6.教师结合歌曲分别介绍“马祖卡”和“圆舞曲”的特点。

三、歌曲演唱

1.轻声随录音模唱两遍歌曲的一声部。

2.集体随琴演唱、师及时纠正错误

3.二声部练习:

A、学生自由视唱

B、集体视唱

C、集体填唱歌词

4、合唱练习:

A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两个声部。

师强调两个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B两组交换并互相评价[设计意图:

二声部的旋律比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视唱,重点应放在合唱上,教师要随时强调合唱时两个声部的和谐、均衡与统一。

四、拓展延伸

1.讨论:

森林的作用、我国的森林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做?

2.齐唱:

《给未来一片绿色》[设计意图:

结合歌曲,渗透德育教育]

五、小结(师)今天我们通过《森林之声》看了波兰美丽的风景、了解了马祖卡和圆舞曲这两种舞曲,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装扮绿色的世界。

课后反思:

 

安定区称钩驿初级中学导学案

科目:

音乐班级:

第八周课题:

《友谊地久天长》课型:

新授课教学时数:

1课时主备人:

何永红备课时间:

4.11组长审批:

上课教师:

何永红上课时间:

4.14

导学目标:

1.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够用抒情、柔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以表达真挚的友谊和惜别时的感情。

2.通过演唱,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谊,并喜欢以歌唱的方式表现友谊的美好

3.欣赏三拍子的《友谊地久天长》,体会同一歌曲不同拍子产生的音乐情感。

导学重点:

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教师有情感地范唱后,用丰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对歌曲情感的体验。

导学难点:

掌握弱起小节知识;准确、有表情地演唱《友谊地久天长》,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并从中领会到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导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自由发挥)

2.唱音阶

上行:

1.2.3.4.5.6.7.i

下行:

i.7.6.5.4.3.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