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264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docx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docx

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

2020-2021小升初文言文提高训练50篇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

杨万里忧国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

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

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

万里曰:

“官可弃,记不作可。

”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

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

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

“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

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

固执。

③孝宗:

指宋孝宗赵昚(shèn)。

④韩侂(tuō)胄:

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

泛指高官。

⑥僭(jiàn):

超越本分。

⑦邸(dǐ):

此指官府。

⑧族子:

宗族里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

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文言知识]说“见”。

“见”是个多义词。

一、指“看见”。

这是古今相同的。

二、指“召见”、“拜见”。

如“秦王见韩非”、“韩非见秦王”。

三、指“被”。

上文“由此不见用”,意为由于这原因不被重用。

四、指代“我”,如“见赠”,即赠送给我。

五、同“现”。

《敕勒川》:

“风吹草低见牛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善②用事③属④恚⑤怏怏⑥遽⑦亟⑧社稷⑨言

2.翻译:

①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②皆其柄国之日也

③专权无上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

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

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

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

杨万里曰:

“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

”侂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

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

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

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

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

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

“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

”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参考答案】1.①好②掌权③托④忿恨⑤心里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国家⑨字2.①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②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③专权无视皇上。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

吴起守信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期返而食。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sì]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yú]?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

等待。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派、使)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才)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害怕、担心)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讲信用、守信)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D)

  A、(吴)起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

暮,傍晚,天黑;食,吃饭。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答:

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3:

赞刘谐

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

“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刘谐曰:

“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

"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⑧闻而善,曰:

“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

[注释]①道学:

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②屐(jī):

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

③纲常:

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④人伦:

为人的伦理道德。

⑤纸墨:

指儒家著作。

⑥羲皇:

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⑦纸烛:

灯笼。

⑧李生:

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

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

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哂②斯③易

2.翻译:

①窃唇吻之三四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

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

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②徒劳无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当车

4.理解:

“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译文】有一位道学先生,脚穿宽大而高底的木屐,身上的服饰长袖阔带,俨然以纲常为冠、以人伦为衣,从儒家著作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

这时他遇见刘谐。

刘谐,是一位聪明博学的才子,见了他微笑说:

“这是因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长啊。

”那位道学先生顿时生气地变了脸色,站起来说:

“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

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长自居?

”刘谐说:

“怪不得羲皇以前的圣人都是整天点着纸烛走路啊!

”那人无言答对,但他又怎能理解刘谐一番话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贽听说以后赞美道:

“这句话,简明而恰当,概括性强而又启人思考,可以冲散云雾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

他的言论这样,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

因为这虽然是出于一时的玩笑话,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却是千百年不可改变的

【参考答案】1.①讥笑②这③改变2.①偷来三四句孔子的语录;②那人生气地改变了脸色并站起来;③然而怎么知道他说得这么深刻啊!

3.①门生②白白地③只胡④空的4.羲皇以上的圣人整天生活在黑暗中。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

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

“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①谢太傅:

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大,猛  )

2.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 )

3.撤盐空中差可拟(大致 )(  形容 )

二、翻译。

柳絮因风起。

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

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

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韩愈、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

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

(柳絮因风)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

一轴鼠画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②。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

黎明物色③,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④举轴,则踉跄⑤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节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①一轴:

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②邑令:

县令。

③物色:

察看、观察。

④逮:

等到。

⑤踉跄:

脚步歪斜,跌跌撞撞,这里指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东安一士人善画()

(2)旦而过之()

(3)漫悬于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3.哪句话可以体现出画人高超的技艺?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画了一幅鼠画装好,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漫不经心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又屡屡落下,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又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用这幅画来试别的猫,没有不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

1.

(1)擅长

(2)早晨(3)漫不经心,随便

2.

(1)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漫不经心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2)用这幅画来试别的猫,没有不这样的。

3.“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这里措往旁边看)

(2)一狼洞其中。

(打洞)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7:

揠[yà]苗助长

宋人有闵[mǐn]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

“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

”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则槁[ɡǎo]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他家里的人。

⑥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⑦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⑧趋——快走。

⑨往——去,到..去。

⑩槁(ɡǎo)——草木干枯。

⑾耘苗:

给苗锄草⑿非徒——非但。

徒,只是。

(13)益:

好处。

【阅读训练】

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返回)

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拔苗所致)

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答:

说明了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8:

对牛弹琴

昔①公明仪②为牛弹《清角》③之操④,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⑤之声,孤犊之鸣⑤,即掉尾奋耳,珠躞⑦而听。

(节选自《理惑论》)

【注】①昔:

曾经,②公明仪;春秋时代鲁国的音乐家,善弹琴。

③《清角》:

古雅曲调的名称。

④操:

琴曲。

⑤虻(méng):

吸血的苍蝇。

⑥鸣:

鸣叫声。

作名词。

⑦蹀躞(diéxiè):

迈小步来回走动。

【阅读指津】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伏食如故()

(2)非牛不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2)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3.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译文

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琴曲《清角》,可牛却还是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

并非牛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蝇的声音,还有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听得入神。

1.

(1)原来

(2)听到

2.

(1)并非牛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2)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听得人神。

3.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9:

陨石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②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

少时而又震③一声,移著④西南。

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

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

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

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

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治平:

宋英宗的年号(1064-1067)。

②日禺(yú):

日落。

③震:

指雷响。

④著(zhuó):

附着,着落。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一窍如杯大()

(2)游人到则发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3.本文选自北宋时期科学家的《梦溪笔谈》,主要写了陨石坠地时哪些方面的特征?

译文

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要落下去的时候,天上发出如同雷声一般的巨响,原来是一颗大星,几学像月亮,出现在东南方向。

不久又雷鸣般地响了一声、移到面南。

又响一声坠落到宜兴县民许氏的园子里,远近的人都看见了,火光照亮了天空,许家的篱笆都被烧着了,这时火已熄灭,看见地上有像杯子一样大的一个洞,很深。

向下看,星星在洞中发出微弱的光亮,很久才渐渐暗下去,还热得不能靠近。

又过了很长时间,才开始挖这个洞,挖到三尺多深,就挖出一块圆石头,还是热的,像拳头那么大,一头略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

州长官郑伸得到了它,就把它送到润州的金山寺。

这块石头到今天仍用匣子珍藏着,游人到了就打开看看王无咎为这事作的传非常详细。

1.

(1)洞,孔

(2)打开

2.它像拳头一样大小,一头略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

3.沈括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0:

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从于桓[huán]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rǎng]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

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

挖。

【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通“返”,返回) 

2.迷惑失道( 道路 )3.遂得水( 找到 )

二、翻译。

1.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1:

虎丘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②,以红粉笙歌③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④。

尝秋夜坐钓月矶⑤,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⑥,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节选自《游虎丘小记》)

【注】①虎丘:

苏州名胜。

②风亭月榭间:

风吹过亭子月光酒落在树间。

③红粉笙歌:

指歌女奏乐唱歌。

④独往会心:

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⑤钓月矶:

在虎丘山顶。

⑥风铎:

悬于檐下的风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稀()

(2)尝()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初十日到郡B.月色/甚美

C.终不若山空人静D.尝秋夜坐/钓月矶

3.作者调动了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请说说文中从视觉和听觉写了哪些景物。

4.作者喜爱的虎丘的特点是什么?

译文

我在初十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非常美好,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级,并不扫兴。

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还看到佛灯在林间树梢若隐若现。

1.

(1)少

(2)曾经

2.D

3.视觉:

月色、佛灯。

听觉:

笙歌、风铎。

4.月色美好;幽静。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2:

嫦娥奔月

  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héng]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chán]蜍.[chú],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

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③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

【注释】①羿:

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请:

求。

西王母:

仙人名。

②姮娥:

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③斫:

砍。

【译文】羿到西王母那里去请求了长生不死药回来,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药,便飞奔到月宫,并把身子寄托在月宫里,变做了一只蟾蜍,而成为“月精”。

  旧时人们相传,说是月亮里有桂树,有蟾蜍。

所以有些异书上还说:

月亮里的桂树高有五百丈,下面有一个人,手里常拿一把斧子去砍它,树创随砍随合。

这个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因为学仙有了过错,所以贬罚他在这里砍树。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②常斫之③学仙有过   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③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2.翻译句子。

羿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种药,飞奔到了月宫,把身子寄托在月宫里。

3.在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幻想的翅膀,就已翱翔于太空,飞腾到月亮上去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设想被科学创造所实现。

1969年7月21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你知道这三位宇航员的名字吗?

阿姆斯特朗 科林斯 奥尔德林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3:

余文坼意外遂愿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④,事母极孝。

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

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

常云于湖州置贷③,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④中,移居主人楼上。

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⑤恐不能遍览。

喁喁⑥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

迄水将退,而脚气⑦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注释]①京江:

古地名,今镇江市。

②举业:

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

③贷:

办货。

④浸:

水。

⑤諰諰(xǐxǐ):

恐惧的样子。

⑥喁喁(yúyú):

小声读书的样子。

⑦脚气:

指脚气病。

[文言知识]“常”与“尝”。

“常”作“经常”、“平常”解,古今相同。

但文言中“常”又同“尝”,作“曾经”解。

上文“常云于湖州置贷”,意为曾经说是在湖州办货。

又,《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意为汉高祖担任亭长时,曾告假回乡。

“尝”,通“常”,又解为“曾经”。

[思考与练习]1.解释:

①孤②寄居③甘④旨⑤贾⑥贮⑦膏⑧迄⑨匝

2.翻译:

①方以阻行期为郁郁;②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译文】余文坼,浙江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

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

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

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

人们说他有一次到湖州做生意的时候(置贷的意思翻译不是很确定)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

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安全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始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高兴,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做生意的时候都忘记了。

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病了(什么病不是很确定)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

【参考答案】1.①幼时失父亲②客居③甜④美味⑤商人、买卖⑥藏⑦油⑧到⑨满2.①正在因为行期被阻而闷闷不乐;②书架上的书全读完并化为腹中经纶。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4:

《画蛇添足》

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词。

其:

(他的)之:

(指酒)遂:

(于是)亡(没)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为之足?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替它添上脚呢?

3、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

《画蛇添足》

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

请写在下面。

答:

告戒人们不要做多余的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5:

及之而后知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②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③。

(选自《魏源集》)

[注释]①一足:

走一步。

②估客:

此指来往于海上的商人。

③一啜(chuò):

尝一口。

[文言知识]说“及”。

“及”是个会意字,本指后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因此它有“接触到”、“达到”、“够得上”的意思。

上文“及之而后知”中的“及”,就解为“接触”,句意为接触它之后才能知道(它的情况)。

成语“望尘莫及”,意为看着车后卷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比不上别人。

科举考试中的“及第”,从字面上解释是指达到名次,意为及格、录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乌_________②披__________

2.“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座高山。

3.翻译:

①履之而后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

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