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245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7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docx

《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docx

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试题

高三<<中国古代史>>新课教学同步测试

(一)

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揭开先秦历史的帷幕(A)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姓名

班次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7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这一举措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扩大了黄帝部落的势力B.扩大了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

C.吞并了势力弱小的部落  D.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天下局面的出现  B.国家机器的完善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历史人物的决策

4.下列各项关于禹的各项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建立夏朝

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治理黄河有功

5.三星堆遗址距今4800~2800年,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下面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三星堆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

②三星堆文化是古代蜀文化的典型代表

③三星堆文化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

④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6.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其年代距今约为4080-3609年之间。

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

A.大汶口晚期  B.夏朝  C.商朝早期  D.商朝中期

7.夏、商、西周的下列都城,在今河南境内的有

①夏都阳城②商都殷③周都镐京④周都洛邑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8.下列的事件中,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是

A.汤建立商B.武王伐纣

C.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盘庚迁殷

9.下列各项史实,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①牧野之战②周平王迁都③盘庚迁殷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0.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纣的残暴统治激起奴隶的反抗B.商朝前线兵力弱

C.文王时任用姜尚进行政治军事改革D.一些小国、部落参与伐商战争

11.西周分封诸侯国,诸侯国实质上是( )

A.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的需要  B.西周的地方政权机构

C.由中央直辖的地方行政单位  D.拱卫中央的藩属国

12.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 ) 

A.工具和奴隶  B.贡赋和工具  C.土地和义务  D.王位和权力

13.西周分封制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

14.分封制的瓦解首先表现在

A.土地私有的不断扩大B.诸侯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C.齐桓公称霸中原D.王畿之地被迫缩小

15.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位于最北和最南面的是( )

A.鲁、卫  B.齐、楚  C.卫、晋  D.燕、楚

16.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

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17.下列符合西周井田制规定的是( )

A.奴隶分散耕作  B.奴隶交纳田租

C.诸侯交纳贡赋  D.土地可以买卖

18.下列哪些经济状况已出现在商周时期( )

①习称的“五谷”已种植②牲畜还用于拉车和祭把

③出现原始瓷器④玉器加工、漆器制造、丝织业已达到较高水平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七月亨葵及寂。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这段材料表明西周时期( )

A.西周奴隶和农民终年劳作B.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多

C.农民承担的租赋很重D.西周统治者重视农业

20.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主要是因为当时

A.最早使用青铜器B.处于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C.手工业以青铜制造为主D.青铜遍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21.商代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天象的记录,这主要出于下列哪一活动的需要( )

A.农业生产  B.战争  C.宗教祭祀  D.科技发展

22.认为商朝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因为它( )

A.已经能组成近五百字的文章B.已经出土十五万片以上

C.已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D.能记载祭祀、农事等史事

23.下列关于我国汉字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汉字大约产生于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

B.汉字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惟一古老文字

C.甲骨文、金文的构字规律与今天汉字基本相同

D.甲骨文、金文是研究古文字的丰富资料

24.下列哪些符合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 ) ①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②出现刺绣品③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④以贝作为货币⑤用漆工艺装饰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三题,共52分。

要求:

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分)

(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

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8分)

 

(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4分)

 

26.阅读下列三段评价商鞅的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三个材料中哪一个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

(2分)

(2)你认为材料一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

为什么?

(4分)

 

(3)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什么地方?

(4分)

 

(4)材料三中“务本”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商鞅变法导致的这一历史事实持何态度?

(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齐语》

材料2:

春以萖振族(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

军旅整于效……(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

材料3:

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

材料4: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5:

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请回答:

(1)材料1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

(4分)

 

(2)据材料2,指出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何作用?

(4分)

 

(3)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4)材料4反映了什么问题?

“民到于今受其赐”和“吾其被发左衽实质何在?

(8分)

高三<<中国古代史>>新课教学同步测试

(二)

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揭开先秦历史的帷幕(B)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姓名

班次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7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孟子·告子》载: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2.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3.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选用人才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表明( )

A.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B.各国采纳了墨子“尚贤”的主张

C.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D.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

4.管仲在齐的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

A.经济实力发展  B.军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5.下列各项中,表明齐桓公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B.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C.周王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D.打败了不向周王纳贡的楚国

6.《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崩溃C.诸侯野心大D.周王室衰微

8.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

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

9.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有( )

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

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

③加强了统一趋势

④有利于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口号,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B.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最后一个霸主

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D.长平之战是战国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1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

A.华夏文化的扩大  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华夏族战胜蛮夷  D.封建生产方式扩展

12.下列关于我国使用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铸铁的国家B.我国在西周晚期开始出现铁农具

C.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发明了铸铁柔化技术D.我国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13.下列春秋战国时期修的著名水利工程中,位于淮河流域的是( )

A.芍破  B.都江堰  C.郑国渠  D.西门豹渠 

14.下列我国哪项手工业技术是领先欧洲两千年以上的?

( )

A.夹纻技术       B.金银错技术

C.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D.用曲造酒技术

1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③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

④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16.战国时代虽然战争不断,但这一时期的经济却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  )A.各国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各诸侯国为了争霸而较注重发展生产

C.农民的经济地位要比奴隶高  D.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17.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18.《吕氏春秋》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已使用铁器和牛耕B.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生产关系比井田制进步

19.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有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作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1.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军功授爵制

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符合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

23.战国时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上存在分裂局面B.思想界十分活跃

C.官府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D.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2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统治者欢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三题,共52分。

25.(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

郑国曰:

“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

材料2(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卷八七

请回答:

上述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

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1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修堤梁,通沟侩(水沟),行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2: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

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

于齐,则通淄、济之间。

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堆(地名),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简况及特点。

 

(2)上述水利工程的兴修有何重大作用?

 

26.韩非子的理论为何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

有人认为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含有现代社会的“法治”的积极因素,你的看法如何?

 

高三<<中国古代史>>新课教学同步测试(三)

走进封建大一统,感受秦汉大发展(A)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姓名

班次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1.秦灭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2.秦始皇下令兴修灵渠的目的是

A.为统一岭南运输军粮B.为开发岭南灌溉农田

C.为巡视岭南宣扬皇威D.为管辖岭南传达诏令

3.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是

A.孔、孟儒家学说的应用与发展B.老、庄道家思想的应用与发展

C.墨子的墨家学说的应用与发展D.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应用与发展

4.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的主要目的是()

A.永续秦的统治B.树立个人权威

C.加强中央集权D.巩固秦的统一

5.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6.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不包括

A.掌管奏章B.管理军事

C.下达诏令D.兼理监察

7.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8.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的实质是()

A.秦始皇个性及其暴虐B.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D.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9.秦朝的暴政表现在①徭役繁重、刑罚严酷②赋税沉重、杂税太多

③焚书坑儒、以法为教④土地私有、按亩纳税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0.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

11.“汉承秦制”主要体现在()①中央机构的建制②地方的行政区划

③官吏的控制和管理④严刑峻法统治人民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①丞相②民众③诸侯王④地方高官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A.基础B.形式C.对象D.作用

14.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相比发生的变化是()

A.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C.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D.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15.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A.刺史制度  B.郡国并行制  C.察举制  D.三公九卿制

16.《贾谊·治安策》建议:

“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削夺王国的封地B.夺去王侯爵位

C.推恩令D.继承西周分封制

17.下列关于两汉编户齐民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拥有正式户籍

②具有独立身份③承担国家赋役④隶属所在地方政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④

18.秦汉时期尚未使用铁农具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居住区B.西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C.珠江流域少数民族居住区D.黄河流域少数民族居住区

19.秦朝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通西域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

A.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扩大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

C.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  D.加速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

20.秦汉时期的对匈奴的战争,史学界一般认为是正义的,其主要根据是()

A.属于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B.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战争

C.有助于促进各民族的融合D.是维护中原生产生活的战争

21.秦汉时期,下列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①河套地区②西南夷地区③西域地区

A.②①③B.②③①C.①②③D.①③②

22.万里长城、秦兵马俑等反映的秦汉文化的特点是()

A、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B、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C、建筑成就高超D、气势恢弘

23.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根据不包括

A.朝廷的大量藏书B.收集的民间资料

C.目睹的当时时事D.文学作品的描述

24.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重视B、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C、自然灾害的频繁D、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三小题,共52分。

25、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l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

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材料2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3……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今,惑乱黔首。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材料4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材料中辩论的焦点是什么?

材料l对此持何态度?

材料2和材料3的建议各有其根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

 

(2)材料3提出了什么建议?

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3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你的根据是什么?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