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779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

《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docx

DK15+01000接长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编制依据、原则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1

1.3、编制范围2

二、工程概况2

2.1、工程简介2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3

2.3、主要工程数量3

三、施工总体部署4

3.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4

3.2、队伍及机械配置4

3.3、临时设施4

3.3.1驻地4

3.3.2临时运输便道5

3.3.3临时施工用电5

3.4、施工工期安排5

四、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5

4.1、高压旋喷桩施工5

4.1.1施工方法及工艺5

4.1.2施工准备6

4.1.3高喷设备的安装、调试、就位6

4.1.4钻机就位及检查7

4.1.5制浆8

4.1.6喷射注浆作业8

4.1.7回灌浆液9

4.1.8成桩检测9

4.2、碎石垫层施工9

4.2.1施工准备9

4.2.2施工方法及工艺10

4.3、涵身施工11

4.4、翼墙及帽石施工12

4.5、检查台阶、锥体、出入口铺砌等浆砌片石砌筑12

4.6、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3

五、既有线防护施工方案13

六、工期保证措施13

七、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14

7.1、质量目标14

7.2、工程质量主要技术措施14

八、安全目标和保证措施15

8.1、安全目标15

8.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5

8.2.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15

8.2.2加强安全技术措施16

8.2.3夜间施工16

8.2.4临时用电及消防安全17

九、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17

9.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17

9.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17

十、文明施工18

10.1、文明施工目标18

10.2、文明施工措施18

10.2.1文明施工组织措施18

10.2.2文明施工技术措施19

DK15+010.00涵洞工程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原则

1.1、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杭州至宁波客运专线涵洞施工图(杭甬客专施(涵)-22-1);

(2)设计技术交底;

(3)现场调查获取的资料;

(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6)《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7)《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建设部05年322号文);

(9)《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TB10401.1-2003);

(10)《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TB10401.1-2003);

(11)《杭州南站路基设计图》杭甬客专施图修1(路)-01。

1.2、编制原则

施工组织机构精干高效,施工部署合理、可靠。

质量目标明确,管理体系健全,保证措施完善。

安全目标明确,保证体系健全,安全措施可靠,确保施工、人身及设备安全。

工期目标明确,计划安排合理,保证工期措施得力,确保工程工期。

加强与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地方政府协调,加强各专业间的配合,保证工程实施顺利进行。

临时工程设置,以满足快速施工为主,力求整洁、有序,减少土地占用,同时注重环境保护。

整个施工过程贯穿创建文明标准工地的原则。

1.3、编制范围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DK15+010.00(1-2.50m)涵洞接长工程。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杭甬铁路客运专线DK15+010.00(1-2.50m)钢筋混凝土框架接长涵位于杭州南站站场路基,处于杭甬杭长过渡路基工程,右侧为既有杭甬铁路客运专线站场路基工程。

本涵用途:

交通。

涵长:

11.05m。

本涵与线路正交,共分二个涵节,一节7.0m涵节,一节4.0涵节m。

孔跨2.5m,净空3.0m。

涵洞基底采用Φ50cm高压旋喷桩加固,涵身处桩长25m,共18根,翼墙处桩长14根,桩长10m。

桩基上设碎石垫层,垫层厚0.6m。

涵洞两侧按桥涵过渡段处理,对称分层回填土并夯实。

涵洞立面图及纵断面图如下: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冲海积平原,地势平缓、开阔,地面标高一般为4~6m,线路右侧为在建杭甬客专,线路左侧为在建的杭长客专。

地质情况:

地表为种植土,厚约0.5m,从地表以下依次为粉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厚5m~26m;粉细砂夹黏性土和卵砾石土,局部夹淤泥质黏土,层厚1.5m~3.5m不等;粉土、局部夹粉细砂,层厚2m~5m;粉质粘土,局部夹碎石,层厚4m~10m;细圆砾土,层厚3m-17m;全风化~弱风化泥质砂岩、砂岩,基本承载力200~450kpa。

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发育,主要有空隙潜水及承压水。

空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粉土层,为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于0.2m。

地表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物理地质条件: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2.3、主要工程数量

基坑挖土118.8m3,高压旋喷桩572m,碎石垫层29.367m3,框架身C40混凝土42.02m3,HRB335钢筋5.725t,HPB235钢筋0.899t。

三、施工总体部署

3.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本工程由“中铁三局集团一公司杭甬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全面履行合同,项目经理部全权负责资源调配、生产指挥和控制、内外协调等工作,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组织施工。

详见“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经理部下辖架子二队,负责杭甬杭长过渡路基工程施工,确保本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按期完成。

3.2、队伍及机械配置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及施工需要:

架子二队管理机构计划配置20人,负责杭甬客专DK15+010.00涵洞接长工程。

项目经理部第一工地实验室,配置试验人员1人,专门负责工程试验和质量检测工作。

配置软基处理作业组1个,负责软基处理;

涵身及附属工程作业组1个,负责区间内全部涵洞主体及附属工程;

机械、设备计划配置表见附表1、表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表”。

3.3、临时设施

3.3.1驻地

架子二队队部设于DK15+370(杭长新线里程)线路左侧80米处,办公区租用高运煤场办公楼,设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办公生活设施。

架子队作业组施工人员租住富家塔社区民房,以满足现场临时施工需要。

3.3.2临时运输便道

根据该工点地理位置及地方交通状况,主要干道有通货路,沿红线从通货引入纵向施工便道。

新建临时运输便道的标准为:

路基宽度4.5米,泥结石路面,路面横向排水坡度2%。

3.3.3临时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以利用地方电力为主,自发电备用相结合的用电方式。

变压器计划配置500KVA变压器1台,别设置在DK14+600线路左侧。

从变压器引接临时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铝线布设。

3.4、施工工期安排

DK15+010.001-2.50m钢筋混凝土框架涵主体工程计划于2012年4月1日~2012年4月25日施工。

四、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涵洞接长工程施工流程可分为:

钢板桩的施工——拆除既有涵洞翼墙——涵洞桩基施工——承台施工——涵身主体施工——防水层施工——涵背回填。

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平整场地,场地平整完成后进行桩基施工,然后进行承台及涵洞主体施工。

见“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4.1、高压旋喷桩施工

高压旋喷桩,桩径0.5m,桩长25m、10m,采用双管法高压喷射成桩。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见“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框图”。

4.1.1施工方法及工艺

双重管法是使用双通道的二重注浆管。

把二重注浆管放至设计的土层深度后,通过在管底侧面的一个同轴双重喷嘴,同时喷射出高压浆液和空气两种介质的喷射流冲击破坏土体。

即以高压泥浆泵等高压发生装置喷射出20Mpa以上压力的浆液,从喷嘴中高速喷出。

并用0.5Mpa左右压力把压缩空气,从外喷嘴中喷出。

在高压浆液流和它外圈环绕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喷嘴一面喷射一面旋转和提升,最后在土中形成圆柱状固结体。

4.1.2施工准备

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清除干净,翻挖回填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平整、密实。

压实度到达设计要求。

高压旋喷桩施工前,全站仪放样定位中心位置,用木桩订钉标记,撒白灰标识。

桩位偏差应在50mm以内。

由测量人员测定场地地面高程,由此确定施工桩深及桩顶标高。

4.1.3高喷设备的安装、调试、就位

(1)首先将双管高压旋喷注浆施工所需全套设备/辅助设备,按施工场地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安装。

(2)然后分别检查气、浆两大系统各种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管路是否畅通(进行地面管路试喷),测试监控仪器是否齐备、完好。

确信无误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①供气系统:

空压机→风管→送液器→高喷杆→喷头

检查内容

要求

空压机

运行是否正常,润滑油合乎要求,各种仪表正常,气压与气量满足要求。

风管、高喷杆

无破损,连接可靠,接头无漏气现象。

②供浆系统:

搅拌机→过滤网→贮浆桶→高压注浆泵→压力表→浆管送液器→高喷杆→喷头

检查内容

要求

搅拌机

容积应足够,制浆速度满足要求。

贮浆桶/池

满足贮浆、供浆要求。

高压注浆泵

无故障;泵量、泵压满足要求;配备备用件、易损件

送浆管、回浆管

畅通、无破损、管径合适,连续可靠。

排污泵

电机运行方向正确,泵座过滤网完好。

测试仪器

压力表、比重计、水表等测试工具齐备、完好。

③旋喷钻机、喷管、喷头、风嘴、浆嘴的检查。

检查内容

要求

旋喷钻机

电动机转向正确;提升、制动系统正常;各种液压管路、接头无漏油现象。

旋转有力、转向灵活。

液压泵振动小、嘈音小。

喷管

全套杆/管不得弯曲;浆、气管路畅通,密封装置完好;管与管可靠连接,止退无误。

喷头风嘴、浆嘴、浆嘴

僵、气管路在喷头无窜通现象;风嘴、浆嘴光洁度高,浆液喷嘴出口直径与设计压力和流量值相适应。

(3)各种设备检查完毕后在地表进行联合试机/试喷检查,以确定各种设备能否正常进行工作。

把各种压力和流量调到喷射注浆施工的要求值进行试喷,不仅可以了解各种管路是否畅通/密封,而且可以了解浆嘴、风嘴的加工质量。

在更换新浆嘴、风嘴时都应在地面进行试喷,调节好喷射效果后方可下入孔内使用。

4.1.4钻机就位及检查

(1)钻孔就位:

钻机就位是喷射注浆的第一道工序,钻机应安置在设计的孔位上,使钻头对准孔位的中心。

同时为保证钻孔后达到设计要求的垂直度,钻机就位后,必须作水平校正,使其钻杆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

为防止施工窜浆,施工旋喷桩应先完成单排桩,再完成双排桩。

最少间隔时间不少于24小时。

(2)钻孔:

根据钻探地质资料显示,桩长范围内的地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及淤泥质黏土,钻机拟采100型工程钻机进行成孔,孔径为130。

①在钻进过程中,应精心操作,精神集中,合理掌握钻进参数,合理掌握钻进速度,防止埋钻、卡钻等各种孔内事故。

一旦发生孔内事故,应争取一切时间尽快处理,并备齐必要的事故打捞工具。

②为避免钻孔倾斜,在钻机就位和钻孔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校核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倾斜及时纠正,以确保钻孔倾斜度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钻速要打慢档,并采用导正装置防止孔斜。

由于采用旋喷注浆管进行钻孔作业时,钻孔和插管二道工序可合而为一,即省去插注浆管工序,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喷浆。

4.1.5制浆

采用PO42.5水泥,水泥浆水灰比为0.8:

1~1:

1,使用搅拌机拌制水泥浆液。

制浆时应注意:

制浆材料采用重量或体积称量法,其误差不大于5%。

高速搅拌时间不少于60秒,普通搅拌不少于90秒。

浆液温度宜控制在5~40℃之间。

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应少于4小时,超过时间应废弃。

4.1.6喷射注浆作业

注浆管到预定位置后,依次送浆、送风,在孔底定喷数秒(不少于30s),调整泵压(20-40MPa)、风压至设计值并孔口返浆正常后开始边旋转边提升,按试验确定的各项高喷参数进行施工。

高喷过程中经常测试水泥浆液进浆比重,当其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立即暂停喷杆提升并调整水灰比/比重,然后迅速恢复喷浆作业。

施工过程中,按要求随时检验并记录提升速度、喷浆压力与流量、气压与气量、进浆和回浆比重等;每孔需作制浆与耗浆(水泥量)统计和记录。

提升喷浆管、搅拌。

喷浆管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停止钻进,旋转不停,高压泥浆泵压力增到施工设计值(20~40MPa),坐底喷浆30s后,边喷浆,边旋转,同时严格按照设计和试桩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钻杆。

二重管法施工,在达到设计深度后,接通泥浆泵、空压机和钻机进行旋转,并用仪表控制流量和风量,分别达到预定数值时开始提升,继续旋喷和提升,直至达到预期的加固高度后停止。

4.1.7回灌浆液

高压喷灌结束后,在孔内水泥浆液固结过程中因体积收缩,同时孔内浆液仍向孔壁四周范围有一定渗漏,孔内浆液将出现一段时间的沉面下降,应不间断地将浆液回灌到已喷孔内,并保持压浆作用,直至孔内浆液面不再下沉为止。

4.1.8成桩检测

高压旋喷桩施工完毕后,应对其完整性、均匀性、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检测。

高压旋喷桩施工完成28天内不得有任何机械在上面行走,28天以后,进行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或单桩荷载实验,检验数量为总桩数的0.2%,且单体工程不少于3根。

钻探取芯检测为总桩数的0.2%,且单体工程不少于3根。

4.2、碎石垫层施工

基底等同路基处理,桩顶铺设0.6m厚碎石垫层内夹铺一层土工格栅,格栅为双向经编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100kN/m,两端回折长度为3.0m。

4.2.1施工准备

(1)土工合成材料规格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运至工地后应分批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料棚通风干燥。

(2)土工合成材料进场时,应逐批检查出厂检验单、产品合格证及材料性能报告单。

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抽样检验。

4.2.2施工方法及工艺

碎石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

碎石采用分层填筑压实施工。

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及含水率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换填料,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

施工工艺流程详见附图“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的下承层表面应整平、压实、并清除表面坚硬凸出物。

铺设时,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路堤主要受力方向,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铺设。

土工合成材料的连接应牢固,受力方向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抗拉强度,铺设时必须拉紧展平插钉固定,并应与路基面密贴不得有褶皱扭曲。

铺设多层土工合成材料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0.5m。

土工合成材料不得直接铺设在碎石等坚硬的下承层上。

应在土工合成材料和碎石之间铺设5cm厚的中、粗砂保护层。

铺好后应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段、并及时用砂覆盖。

严禁碾压及运输等设备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碾压或行走作业。

4.3、涵身施工

框架涵主体分为二次浇注混凝土,即底板和墙身顶板分二次浇注。

模板采用竹胶板,模板支撑加固通过钢管、方木、拉杆与基坑四周坑壁挤密、撑实并固定在垫层的预埋钢筋头上,确保模板稳定牢固、尺寸准确。

顶板支撑采用满堂红脚手架支撑。

框架涵钢筋加工,筋钢筋焊接采用双面搭接焊,保证钢筋轴线顺直以及钢筋骨架稳定。

框架涵模板采用竹胶板拼装而成,钢管脚手架采用配套扣件加固;用PVC管预留拉筋孔道,保证混凝土表观质量。

模板拼装完成后,采用绷线法调直,吊垂球法控制其垂直度。

保持涵底板和基础垫层沉落缝在同一竖直面,且两断面竖直、平整。

立好模板经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开始浇注底板混凝土,混凝土底板采用每节间隔浇注方式完成,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缝。

混凝土水平分层浇筑,并边浇筑边振捣,分层厚度控制在30cm。

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型。

振捣器的振动深度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

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40cm,与侧模保持20cm距离,对每一个振捣部位,振捣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

砼浇注完毕,初凝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洒水的次数以能保持砼表面湿润为标准。

涵洞主体施工完成以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即可进行涵洞防水层的施工。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涵背回填,尽早恢复既有线边坡。

详见“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4.4、翼墙及帽石施工

翼墙及帽石设计混凝土型号相同时可一次浇筑完成,型号不同时可分两次独立浇筑完成。

模板均采用组合模板,砼机械搅拌,振捣棒振捣密实,先浇筑翼墙混凝土再浇筑帽石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用薄膜或草袋覆盖,并进行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4.5、检查台阶、锥体、出入口铺砌等浆砌片石砌筑

砌筑前对每一石块进行洗净并彻底饱和,石块砌于抹砂浆之上,并保证石块固定就位,砂浆饱满,无空缝,石料按层砌筑,八字墙表面勾缝,力求达到美观牢固,洞口翼墙和涵身应做到分离有序,其间采用砂浆填塞。

4.6、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观测原则上应设在两侧的边墙上,在进出口及中心分别设置,测点数量为6个。

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1.观测精度要求:

参见客运专线铁路规范沉降观测要求。

2.观测频次要求:

见下表

沉降变形观测频次表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备注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涵洞基础施工完成

设置观测点

涵洞主体施工完成

全程

1次/周

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

涵顶填土施工

全程

1次/周

涵洞完工

≥6个月

1次/周

五、既有线防护施工方案

DK15+010.00涵洞为既有涵接长,开挖接长涵洞基坑以及涵洞桩基施工时,需拆除既有涵洞翼墙。

在拆除既有涵洞翼墙之前需要对既有铁路路基边坡进行加固防护,经过现场实际测量调查涵洞翼墙与既有铁路路基的位置关系,路基边坡加固措施为在涵洞洞口路基边坡采用钢板桩加固防护。

六、工期保证措施

本段路基主要特点是工期很紧,前期施工准备工作须快速完成。

尽早开工。

项目经理部建立工期保证体系,选择优秀施工队伍,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快速、有序的完成合同项目。

(1)组建高效的生产指挥系统

抽调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组建生产指挥系统,按照目标分解和责任分工,进行专业化施工和生产指挥。

在分理部、架子队和施工班组之间,建立简明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施工中做到目标明确、责权清楚、上通下达、步调一致,保证指挥畅通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贯彻落实。

(2)搞好物资供应工作

机械物资部及时办理材料的采购定货、发货运输、仓储、保管和材料的现场发放等工作,并做好材料检验和试验,把好材料数量、质量关。

材料按工程进度的需要备足备齐。

健全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保养制度,提高机械设备、车辆的完好率、使用率,使机械状况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3)采取合理工程措施

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增加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机械,确保工期目标顺利实现。

七、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

7.1、质量目标

总体目标:

确保部优。

具体工作目标:

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经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开通速度满足设计速度目标值110%。

                                                                                        

7.2、工程质量主要技术措施

(1)沉降缝做到位于同一个竖直面上。

沉降缝端面垂直、整齐,杜绝交错。

填塞物紧密填实,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下沉,而造成结构物断裂破坏的现象发生。

(2)框架涵防水层应具备防水、耐久、粘结牢固和必要的弹韧性。

(3)施工接缝应平直无错台、无漏浆、无麻面。

(4)涵洞口铺砌工程与排水设施连接平顺、稳固。

帽石和端、翼墙平直、无翘曲现象,棱角鲜明,表面整洁。

八、安全目标和保证措施

8.1、安全目标

总体目标为:

以人为本,建立全方法的安全保障体制,全面加强施工管理,强化施工现场作业控制,有效控制惯性事故,实现施工安全稳定控制的管理目标。

具体工作目标为;无责任因公死亡和重大伤亡事故;无一般B类及以上责任铁路交通事故;无机械设备大事故;无责任施工火灾、风灾事故。

8.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8.2.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工程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制定施工方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和责任,确保施工安全。

对施工安全工作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评比、有考核。

施工中认真落实安全措施,做到责任到人。

在施工生产中,按照定岗定责的原则,增加安全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发生各种责任事故,并对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为施工需要搭设的临时生活用房、生产用房等临时设施在施工完工后对其结构、用电、防火等安全方面进行检查验收,定期对临时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项目经理部安全工程师和架子队安全工程师对职工进行遵章守纪的安全教育。

职工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不准上岗作业;规定持证上岗的人员,未取得合格证书不准上岗;特殊岗位人员无上岗证不准上岗。

施工前安检工程师将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各工序安全工作重点、人员分工、安全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详细向施工人员交底。

现场按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布局,避免各方面的互相干扰。

作业场所、道路、设备、设施设置明显标志,状态良好,施工及危险地段设置警示标志。

定期检查各种标志,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8.2.2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范》随时组织安全、质量管理人员依法实施安全检查,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安全。

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安全用电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现场电力设施的布置和使用。

非专业人员不使用和操纵专业电力机械和供电设施。

用电施工机械设施安装触电保护器。

施工用脚手架、模板、支架、等承重结构,经设计计算,具备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安全要求,严格执行施工设计的安全设计制。

所有起重设备、电器设备、运输设备等,加强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具有完备的安全装置,所有机具设备的操作人员均经严格训练,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所有吊装机具,钢丝绳等经常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8.2.3夜间施工

夜间施工配备夜间行车指挥信号灯;施工时做好夜间施工照明和施工防护工作,在作业地点附近设置警示标志,设置的光源要做好照明角度的控制,不得存在有对列车运行产生晃眼或视觉信号误导之患;夜间照明用电,严格按安全用电要求匹配,设置安装所有设备接地绝缘可靠。

8.2.4临时用电及消防安全

电力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所有电力设施配置标准配电箱,确保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

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对从事易于引起火灾爆炸的重点工种人员,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施工驻地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持完好;如发生重大火灾立即组织有效扑救,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九、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9.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废水、弃碴以及工程垃圾按规定处理、排放,保护水资源环境,保护绿地和植被,杜绝水土流失,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