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37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docx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docx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整理教案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案

内容:

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3题。

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会解答吗?

【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

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板书算式:

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

小组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

2、小结:

先自己归纳,再得出: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检测评价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三、互评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案

内容:

课本P18---P19例2、例3

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

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

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回答。

【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

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教学例3。

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3、小结。

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分小组交流想法。

并汇报: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检测评价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指名汇报

3、完成练习三第6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互评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解决问题》教案

内容:

课本P23例4

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

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

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

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

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指名说明解题思路。

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

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

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

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指名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检测评价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互评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连加、连减》教案

内容:

课本P26---P27例1、例2

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17-3+4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意图:

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

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

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

思考解题方法。

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

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意图:

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三、检测评价

1、完成27页做一做。

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

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四、互评反思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

学生自由说说。

《加减混合》教案

内容:

课本P28例3

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

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出示应用题:

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

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

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2、练习。

完成P28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

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意图: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检测评价

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

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

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

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互评反思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

你又学会了什么?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加、减法估算》教案

内容:

课本P34例4

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重点:

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

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题图。

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

(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估算方法。

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学生汇报,归纳。

(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

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

2、完成P31页做一做。

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意图:

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检测评价

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

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意图: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

四、互评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

《整理与复习》教案

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个别回答。

意图:

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归纳:

笔算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

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解题思路。

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检测评价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

你是怎读想的?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互评反思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角的初步认识

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

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教师画出角。

问:

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

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

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

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

问:

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

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

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

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

这些图画美吗?

美在哪儿?

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

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互评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内容:

教科书第44~46页例1,练习九的第1~4题。

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画外音:

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

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

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

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

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探究新志

1.摆图形游戏。

谈话:

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

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

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

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

(板书:

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

(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3

②指出:

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

先写“/”,再写“\”。

③把乘法算式写完整。

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

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

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

(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

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

然后,小结:

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检测评价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

”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

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九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

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

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

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

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

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互评反思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

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

《5的乘法口诀》教案

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练习十的第1~4题。

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景图的放大图;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纸、5根小棒。

过程:

一、复习

1.摆学具,说算式。

(1)请学生拿出○卡纸。

每行摆几个,摆几行都可以,要求每行○的个数相同。

然后,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个○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各算式。

(2)请说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请学生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先读下面的算式,再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含义。

4×3   3×3   5×2   2×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谈话:

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

我们还知道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

想一想,我们算乘法时,如果把乘法再变成加法,求出连加的和写到积的位置上,是不是太麻烦了?

(麻烦!

)为了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可以根据相乘的两个数和它们的积编出乘法口诀,记熟了乘法口诀,就能很快说出它们相乘的积。

今天我们先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

(2)数一数本组(5位)同学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数完的小朋友请举手。

请数得快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数的?

(3)出示挂图。

强调:

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

数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一共用了25根小棒。

(4)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5)编5的乘法口诀。

①讲解:

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   5×1(分左右两边板书)。

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

(板书成1×5=5 5×1=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或5×1=5)编成一句口诀:

“一五得五”(板书在两个乘法算式之间)。

②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

(10根)

指连续加5的算式,提问:

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5=10 5×2=10

2×5=10 5×2=10表示什么意思?

(2个5是10)

讲解: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

“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板书口诀)。

③先提问:

摆3把小伞用多少根小棒?

用乘法算式怎样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15 5×3=15

再请学生试编出“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引导:

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相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

④请各组写出4个5相加和5个5相加的乘法算式,并讨论编出这两句口诀。

完成之后,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完成板书。

以上板书如下:

(6)小结:

5的乘法口诀有5句。

上面的1×5、2×5、3×5……可以用这些口诀来计算。

让学生齐读、默读、熟记5的乘法口诀。

3.尝试应用口诀计算。

教科书第51页“做一做”。

(1)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不填得数)。

强调:

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要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得数。

想一想,该用哪句口诀呢?

积是多少?

(2)学生填完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检测评价

1.练习十的第1题。

分小组,由“一五”开始,按序伸手说口诀。

让全体学生在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

2.练习十的第2题。

对口令游戏,先由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给学生以示范。

再让同桌学生互相问答,看谁答得全对。

对答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练习十的第3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

完成后,指定学生说答案,同桌交换检查。

既让学生参与对学习的评价,又给学生一次熟悉5的乘法口诀的机会。

4.练习十的第4题。

出示第4题,教师指哪个数,学生就说出5乘这个数所得的积。

这其中,教师有意地选择几题,请学生说出应用的口诀。

练习时,可以先按序指,再任意指某个数,训练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四、互评反思

1.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

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

熟记5的乘法口诀,算5和几相乘时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课间或者回家,可以和小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做拍手对口令的游戏来熟记5的乘法口诀。

既轻松玩耍,又练习了口诀,你们愿意做吗?

《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内容:

教科书第54、55页的例2--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题。

目的:

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16根;教科书第54页例2、3、4情景的放大图或课件。

过程:

一、准备

教师让学生先摆2根小棒,说出这是1个2。

教师问:

怎样写出加法算式?

学生可能不会回答。

教师说明1个2无法写出加法算式,写上2就可以了,同时板书:

“2”。

教师问:

“1个2,相同的加数是什么?

相同加数有几个?

写乘法算式时,被乘数是几?

乘数是几?

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l=2”。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小棒?

问:

“我们摆的是几个2?

”,“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

”并板书:

“一二得二”(图、式、口诀等板书形式可以类似于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