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160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docx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docx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33页

教案序号:

课题:

4、夏商周的更替

时间:

年班:

学习目标:

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探究问题,能够说出夏朝建立的时间、标志、意义;能够说出夏朝建立的国家机器有哪些;能够说出从禅让到世袭的发展演变过程,能够说出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区别,能够概述世袭制的概念。

培养历史思维及比较、归纳、概括总结能力。

3.通过识读《夏朝形势图》,能够识别夏朝的空间位置;通过材料研读及观察图片,能够概述夏王朝的社会状况;通过漫画及材料研读,能够归纳出夏朝灭亡的原因。

4.通过识读《商朝形势图》,能够识别商朝的空间位置、多次迁都的位置、疆域。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问题,能够概述商兴起的原因、迁都的原因及迁都后的局势。

5.阅读教材内容,并观看微课:

商亡周兴,归纳概括商亡的原因,能够阐述周是如何强大并灭商的。

6.阅读教材,观看微课:

西周的封国,并进行人物角色体验,能够认识和理解分封制的做法和作用。

7.通过梳理教材内容,明确西周衰亡的原因,并通过与夏、商灭亡的比较,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认识到王朝衰亡的共性原因和朝代更替规律,进而领悟治国良策。

教学重点:

阅读教材,观看微课:

西周的封国,并进行人物角色体验,能够认识和理解分封制的做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探究问题,能够说出夏朝建立的时间、标志、意义;能够说出夏朝建立的国家机器有哪些;能够说出从禅让到世袭的发展演变过程,能够说出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区别,能够概述世袭制的概念。

培养历史思维及比较、归纳、概括总结能力。

2.阅读教材,观看微课:

西周的封国,并进行人物角色体验,能够认识和理解分封制的做法和作用。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堂导入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师: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早期夏商周三朝的描述,那么,夏商周三代是怎样更替的?

这便是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目录:

寻足迹:

看国家产生

观兴衰:

解王朝更替

论成败:

议分封利弊

鉴未来:

思治国之策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

任务一: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夏商周的更替》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夏商周的更替》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Ø寻足迹:

看国家产生

出示任务:

任务二:

【七嘴八舌】阅读第4课的前两段内容,看完后讨论回答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

◆问题1:

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2:

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

什么是世袭制?

◆问题3:

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后,老师结合PPT出示答案,引导学生历史思维及知识建构。

Ø观兴衰:

解王朝更替

教师讲解:

1.夏朝灭亡,展示PPT,夏朝形势图,带领学生在图找出夏朝的中心地区,明确空间位置,结合材料,了解夏的社会状况。

2.展示PPT,夏桀与民众漫画,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疑“人们为什么诅咒他灭亡”,激发学生兴趣,结合课本相关史事,列举夏桀的奢侈、暴虐行为,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夏亡的原因,并且知道取而代之的是商。

过渡:

教师展示PPT商朝形势图,①展示商朝的空间位置,②展示7次迁都,及分别对应的空间位置③展示商朝的疆域范围。

(时空观念)

出示任务:

任务三: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内容,探究讨论:

问题1:

商朝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2:

商朝为什么要迁都?

盘庚迁殷后,商朝的局势怎样?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PPT展示总结:

(1)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

(2)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

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的政局稳定下来,商王朝的统治区域在不断扩大。

过渡:

但是商王朝并没有一直这样兴盛下去,而是被后来的周取代了。

那么,商王朝走向灭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周又是如何强大并灭商的?

出示任务:

任务四: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内容,并观看微课:

商亡周兴。

提取有效信息并概括总结:

问题1:

商灭亡的原因?

问题2:

周是如何强大并灭商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PPT展示总结:

问题1

问题2

过渡:

结合PPT地图展示教师讲述,周朝建立后,面对广袤的疆域,周天子是如何进行有效统治的呢?

假如你是当时的周天子,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辽阔的疆土呢?

学生反馈

师:

结合PPT地图展示分封的诸侯国,教师讲述,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想到了许多方案,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封制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出示任务:

任务五:

【情境活动】阅读教材内容,并观看微课:

西周的封国。

然后各小组分别派代表扮演周天子和被分封的诸侯来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假如你是当时的周天子,你如何来进行分封?

你分什么?

封谁?

问题2:

假如你是当时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你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点拨。

生1:

如果我是天子,我会分封给有功之臣、我的亲戚和同姓来巩固我的王权。

除了我占有一块土地之外,把其余的土地和臣民进行分封。

生2:

大王进行分封后,我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我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对我的部下和亲属进行再分封。

探究:

从诸侯的权利和义务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积极作用?

又有哪些弊端呢?

生: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但是诸侯力量强大,会威胁周天子的统治。

师:

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诸侯,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战争不断。

教师出示PPT,并引导学生一起结合教材,梳理西周灭亡的原因,并知道东周的建立。

过渡:

师:

唐太宗说过: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今天,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通过学习本课,我们能够得到哪些治国之策呢?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商朝、夏朝灭亡的原因。

并PPT展示。

进而归纳总结得出1.亡国的共同原因:

残暴、昏庸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

2.“得民心者,得天下,治国应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治国策略。

(4)知识结构

任务六:

【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交替的历史过程,无疑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亘古不变的治国之道,现今我们国家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亦是彰显了国家的本质所在。

 

通过三字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自己阅读课本来回答问题,让学生熟知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世袭制与禅让制。

 

结合动画演示示意图讲解,锻炼学生历史思维及进行知识建构。

 

通过图示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及历史思维。

 

通过情境扮演,让学生理解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制的内容及两方面影响。

 

通过讲述西周的衰亡,并与夏、商两朝灭亡的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王朝衰亡额共性原因和朝代更替规律。

同时也以史为鉴。

 

教案序号:

课题:

5、青铜器与甲骨文

时间:

年班:

学习目标:

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

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阅读教材,探究问题,结合图片直观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及用途广泛,知道功能的逐渐由食器发展为礼器;结合教材相关史事,知道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的象征;阅读教材,概括归纳古代青铜器制造的高超技艺,认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重点)

3.阅读教材内容,探究问题,明确甲骨文得名的原因,了解甲骨文发现的经过;结合甲骨文的图片,归纳概括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提炼出甲骨文的主要记载内容,并总结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阅读教材,探究问题,结合图片直观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及用途广泛,知道功能的逐渐由食器发展为礼器;结合教材相关史事,知道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的象征;

2.阅读教材,概括归纳古代青铜器制造的高超技艺,认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阅读教材内容,探究问题,明确甲骨文得名的原因,了解甲骨文发现的经过;结合甲骨文的图片,归纳概括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提炼出甲骨文的主要记载内容,并总结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难点:

阅读教材内容,探究问题,明确甲骨文得名的原因,了解甲骨文发现的经过;结合甲骨文的图片,归纳概括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提炼出甲骨文的主要记载内容,并总结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堂导入

师: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历史学家易中天将其概括为“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文明。

这由“青铜铸就,甲骨绘成”的辉煌文明究竟有着怎样灿烂的景象?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

青铜器、甲骨文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

任务一: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甲骨文与青铜器》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青铜器与甲骨文》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Ø青铜器

出示任务:

任务二:

【七嘴八舌】阅读课本,看完后讨论回答问题1、问题2。

问题1:

青铜器有哪些用途,哪些功能?

问题2:

青铜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结合教材提炼青铜器的用途及功能

 

PPT展示教材相关史事内容,提取关键字,明确青铜器代表的等级界限。

相关史事

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另外有酒器青铜器爵、盉等;商朝贵族好饮酒,青铜器以酒器觚、爵、斝为主,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

西周崇尚礼制,青铜器以礼器鼎、簋为主,这与前朝明显不同。

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

PPT展示利簋、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大型青铜器,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事如何制作出来的?

PPT展示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得出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及感受高超的技艺。

进而培养学生为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和自豪。

Ø甲骨文

出示任务:

任务三: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看完后讨论回答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

问题1: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是谁?

问题2:

甲骨文造字有什么特点?

问题3:

甲骨文主要记载哪些内容?

问题4:

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PPT展示教材相关史事,结合教材总结甲骨文得名的原因,及甲骨文的发现过程与发现人。

PPT展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提炼总结过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造字方法已较为成熟

PPT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的对比,总结出甲骨文的特点:

汉字的基本结构具备

PPT展示,教材内容,提炼关键字,提炼甲骨文的主要记载内容。

PPT展示,归纳甲骨文的特点等内容,进而总结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意义。

(4)课堂小结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我们今天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助于我们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明。

回顾历史,让我们为我们的民族自豪吧!

 

 

通过简短介绍及引用专家的评述语言,进而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提炼教材有效信息,及结合图片直观了解青铜器的用途及功能。

 

引导学生提炼教材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能力。

 

引导学生提炼教材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对比、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提炼信息、总结归纳能力

 

教案序号:

课题6、动荡的春秋时期

时间:

年班:

学习目标:

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

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阅读教材,探究问题,列表归纳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对比石器、青铜器,分析出铁器的优势,知道铁制和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3.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史料,探究问题,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的分封制的对比,理解分封制的瓦解,了解王室的衰微,培养对比分析思维能力。

4.识读动画地图《春秋五霸》,明确春秋的霸主,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诸侯争霸的原因;识读地图《春秋五霸》,找出齐国的地理位置,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阅读教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讨论分析评价春秋争霸,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教学重点:

1.阅读教材,探究问题,列表归纳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对比石器、青铜器,分析出铁器的优势,知道铁制和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2.识读动画地图《春秋五霸》,明确春秋的霸主,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诸侯争霸的原因;识读地图《春秋五霸》,找出齐国的地理位置,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阅读教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讨论分析评价春秋争霸,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教学难点:

1.阅读教材,探究问题,列表归纳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对比石器、青铜器,分析出铁器的优势,知道铁制和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2.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史料,探究问题,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的分封制的对比,理解分封制的瓦解,了解王室的衰微,培养对比分析思维能力。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堂导入

师:

PPT展示,成语

设问:

这些成语你都知道吗?

都出自哪个历史时期?

因何而来呢?

(可让个别同学讲述这些成语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春秋时期的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

任务一: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将疑惑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课前预习——《动荡的春秋时期》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动荡的春秋时期》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PPT展示,教师讲述解释春秋战国的由来: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

春秋时期为这一转型时期的开始阶段。

这一时期,突出的表象是,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争霸战争连绵不断,国家剧烈动荡。

而深层的变化规则是经济的发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历史时期经济方面的状况。

Ø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出示任务:

任务二:

【小组探究】阅读教材内容,看完后讨论回答问题1、问题2、问题3。

◆问题1:

列表归纳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问题2:

铁制农具与以前的青铜器、石器相比较有哪些优势?

有什么作用?

◆问题3: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反馈,然后老师结合PPT展示,并讲述。

问题1: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表现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也有所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

活跃,城市出

现商品交换市

场,金属货币

被更多使用

问题2:

铁制农具与以前的青铜器、石器相比较有哪些优势?

有什么作用?

  与青铜器、石器相比较,铁制农具更加锋利,而且比较便宜、可用,促进了农业的深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问题3: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故:

各地经济得到发展,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导致分封制逐渐瓦解。

  

Ø王室衰微

出示任务:

任务三:

【小组探究】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研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1、问题2。

问题1: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现象?

问题2:

“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

材料研读: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学生反馈,然后老师结合PPT展示,并讲述。

问题1:

材料反映了王室衰微、诸侯混战。

问题2:

王室衰微的表现:

引导学生回顾第4课所学西周分封制内容,进行对比。

(1)分封制瓦解: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2)周王室实力大减: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周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Ø诸侯争霸

出示任务:

任务四:

【小组探究】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研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1、问题2。

问题1:

总结诸侯争霸和齐桓公争霸的原因。

问题2:

如何评价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学生反馈,然后老师结合PPT展示。

问题1:

总结诸侯争霸和齐桓公争霸的原因

1.春秋五霸动画地图,并讲述初秋时期相继出现的五霸(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2.结合第1、2子目内容,总结。

诸侯争霸的原因:

  

(1)王室衰微

  

(2)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的对别国的支配权

3.结合地图,了解齐国的地理环境及教材相关史事,总结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1)齐国在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3)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扩充疆界。

问题2:

如何评价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春秋争霸,既要看到其弊端也要看到其客观作用)

  一方面:

春秋争霸给人民带来种种灾难。

  另一方面: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的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4)知识结构

任务五:

【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二是周王室衰微,三是诸侯争霸,要梳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经济得到发展,开始摆脱周王室的控制,分封制开始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开始进行争霸战争,从而使春秋时期出现社会动荡的局面。

 

通过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能够讲述的同学进行简短讲述,通过设问探究这些成语有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通过分析生产工具的变化,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下一步学习分封制的衰弱奠定基础。

 

通过阅读材料,提高分析与总结能力,体现论从史出的观点。

 

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事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既认识到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同时认识到它给社会带来的客观作用,全面客观评价春秋争霸。

 

教案序号:

课题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时间:

年班:

学习目标:

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

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比较春秋、战国形势图,说出战国形势变化,识别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并归纳这些战争的特点,归纳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及时代特征。

3.结合微课、地图、史料、教材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理解记忆商鞅变法的内容;归纳总结商鞅变法的意义。

4.结合微课、都江堰示意图、教材内容,识记都江堰的修建者、修建时期、地点、组成、功能,分析归纳都江堰修建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比较春秋、战国形势图,说出战国形势变化,识别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并归纳这些战争的特点,归纳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及时代特征。

2.结合微课、地图、史料、教材内容,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理解记忆商鞅变法的内容;归纳总结商鞅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比较春秋、战国形势图,说出战国形势变化,识别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讲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并归纳这些战争的特点,归纳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及时代特征。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堂导入

师:

PPT展示

《历史朝代歌》里第一句“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也说“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战国时期究竟乱到什么样的局面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师:

指出“社会变化”是本课主要线索,让学生思考:

社会变化包含哪些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

剧变年代、进取年代、发展年代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

任务一: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将疑惑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课前预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Ø剧变年代

出示任务:

任务二:

【小组探究】结合春秋、战国形势图(参见教材),及教材文字表述,进行比较并思考:

◆问题1:

诸侯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2:

“七雄”分别在哪个方位,你能使用简短的语句进行记忆吗?

◆问题3:

主要的战役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

归纳这些战争的特点。

反馈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问题1: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问题2: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问题3:

桂陵之战:

齐魏(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齐魏(减灶诱敌);长平之战:

秦赵(纸上谈兵)。

特点:

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交战区域广。

PPT展示,教师讲述战国时期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