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093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0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docx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docx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中国诗词大会》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热搜榜,引发广泛热议。

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诗句: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地理现象(    )

A. 城市热岛效应                    

B. 全球变暖                    

C. 气温的垂直变化                    

D. 降水的差异

【答案】A

【解析】【分析】解: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即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表明城市的气温高于外围乡村,形象的说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故答案为:

A

【点评】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热岛效应其实就是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现象。

城市市区由于受到人为热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气温普遍比较高,因此气流就会膨胀上升,形成了低压,而周边的郊区与城市相比较,气温就很低了,因此气压高,于是气流就从郊区流向城市,故而就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是(   )

A. 河谷农业                           

B. 水田农业                           

C. 旱作农业                           

D. 绿洲农业

(2)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能够反映北方地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每年春季和初夏,威胁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普遍问题是(  )

A. 寒潮问题                           

B. 春旱问题                           

C. 台风问题                           

D. 洪涝问题

【答案】

(1)C

(2)C

(3)B

【解析】【分析】

(1)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耕地以旱地为主,为旱作农业。

故C项正确。

(2)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图可知,C选项夏季月平均气温都在15℃以上,降水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干燥,符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故C项正确。

(3)春季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少,而此季节农作物的生长和播种需水量大,导致春旱严重。

故B项正确。

故答案为:

(1)C;

(2)C;(3)B;

【点评】

(1)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2)我国农业分布现状:

东部季风区里的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田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类作物-甘蔗;北方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类作物-甜菜,其中华北是最大棉花产区,东北有商品谷物农业;西部非季风区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青藏高寒区以游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

3.芬兰与俄罗斯、挪威、瑞典相邻,是世界著名的“千湖之国”,大多湖泊湖水要流入河流。

下图为芬兰地理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从海陆位置看,芬兰属于( )

A. 内陆国                                 

B. 临海国                                 

C. 岛国                                 

D. 群岛国

(2)影响芬兰年均温等温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3)芬兰各农业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 )

A. 种植业                                

B. 林业                                

C. 畜牧业                                

D. 淡水渔业

(4)芬兰境内的湖泊( )

A. 多为人工水库                      B. 多为成水湖                      C. 冬季不封冻                      D. 多为淡水湖

【答案】

(1)B

(2)A

(3)B

(4)D

【解析】【分析】

(1)读图可知,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临波罗的海,是一个临海国。

故B符合题意。

(2)读图可以发现,芬兰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随着纬度升高,气温降低。

所以影响芬兰年均温等温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A符合题意。

(3)读图可知,芬兰森林区面积最大,林业发达。

故B符合题意。

(4)芬兰的湖泊众多,有“千湖之国”之称。

西欧的湖泊形成与冰川作用有关,芬兰的湖泊也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多为淡水湖。

芬兰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因此湖泊冬季封冻。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B;

(2)A;(3)B;(4)D。

【点评】

(1)内陆国就是四周全是大陆,没有海洋的国家,比如蒙古;临海国就是毗邻海洋,有海岸线,也有大陆国界线的国家,如中国,朝鲜等;岛国就是四周都是海洋,全是海岸线的国家,比如日本。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

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图解答即可。

(4)芬兰的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4.下列关于气温与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

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

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答案】B

【解析】【分析】A.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故A正确;

B.日平均气温是一天测量四次,然后求四次测量气温值的平均值,故B错误;

C.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故C正确;

D.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故D正确。

故答案为:

B

【点评】日均温全称日平均气温,气象学术语,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日最高、最低气温平均,4个定时平均(即02时、08时、14时和20时平均)和24小时平均法。

采用不同观测方法会对气温序列产生不同影响。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

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③洋流;④地形;⑤人类活动。

5.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内西北陆,西北内陆气候干旱,C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天气变化快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6.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天气符号是人们了解天气的重要载体,以上四个天气符号中,A表示的是晴天,B表示的是雷电天气,C表示的是沙尘暴天气,D表示的是冰雹天气。

故答案为:

C。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7.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

A. 一月                                     B. 七月                                     C. 二月                                     D. 八月

【答案】A

【解析】【分析】一年中北半球的气温:

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海洋升温慢,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降温也慢,最低气温出现在二月,南半球相反。

故答案为:

A。

【点评】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故陆地相对于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

7月份时陆地达到最高温度,而此时的海洋温度还处于上升阶段,要比陆地滞后一个月左右达到最高温,即8月份。

冬季同理,陆地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海洋,先达到最低温。

8.如图是地中海气候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下列关于地中海气候特点正确的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全年高温多雨

C.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D. 全年炎热干燥

【答案】C

【解析】【分析】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暖湿润。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地中海气候的特征,A属于季风气候特征,B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9.如图所示兰州水车,起源于明朝,到解放前后,上至青海贵德,下至宁夏中卫的黄河岸边共有水车350多轮。

在解放前,水车的作用是(   )

A. 水上航运                           

B. 防洪排沙                           

C. 防止凌汛                           

D. 灌溉农田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兰州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

故答案为:

D。

【点评】甘肃省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降水量大于800mm,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向西北依次是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西北部年降水量少于200mm。

甘肃省重要的农业区是河西走廊,尽管这里降水较少,但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这里发展了灌溉农业,主要农产品有冬小麦、棉花等。

10.图中甲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C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区域是欧洲西部地区,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常年受到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属于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学生可以通过记忆也可以通过气温降水图来判断出气候类型,总体较难。

11.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表示气温、降水随(   )

A.经度变化的情况

B.纬度变化的情况

C.海拔变化的情况

D.时间变化的情况

(2)关于全球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多

B.全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中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高、年降水量多

D.赤道附近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多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从图中可知,横坐标是表示气温和降水,纵坐标表示的是纬度位置,可以表示上图表示气温、降水随纬度变化的情况;B符合题意。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少;全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受纬度影响,但是不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中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年降水量少;赤道附近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多;D符合题意。

【点评】

(1)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大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2. 2015年2月以来,一部反映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全社会关注。

读我国某时雾霾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雾霾天气未影响到的地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雾霾天气发生时,下列防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外出时带口罩               B. 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C. 尽量少开窗户               D. 外出时打遮阳伞

【答案】

(1)A

(2)D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本次雾霾影响的地区包括了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南部,及四川盆地的东部地区,没有影响到青藏高原地区。

(2)雾霾发生时,外出时一定要带口罩,应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还要尽量少开窗户,外出时打遮阳伞是没有用的。

故答案为:

(1)A;

(2)D;

【点评】雾霾的主要来源:

是汽车尾气;北方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

预防措施:

雾霾天气少开窗。

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等。

 

13.小明周末和同学去爬山,他们在海拔720米处测得的气温是24.8℃,据此推测山顶1520米处的气温是 (   )

A. 24.8℃                                  

B. 20℃                                  

C. 4.8℃                                  

D. 29.6℃

【答案】B

【解析】【分析】解: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小军目前所在的海拔是720米,气温是24.8℃,小明已经爬到海拔为1520米的山顶气温为:

(1520m-720m)÷100×0.6℃=4.8℃,24.8℃-4.8℃=20℃。

故答案为:

B。

【点评】 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14.央视热播栏目《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在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你发现了吗?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

A.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

B.东高西低,大致呈阶梯状

C.中部高,四周低

D.四周高,中部低

(2)谢公屐是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特制的木制旅游鞋(如图),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下图为谢公屐示意图。

谢公屐的特别功能与“天姥”的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节省体力——东南丘陵

B.防滑防潮——成都平原

C.保暖隔雪——东北平原

D.脱穿便利——珠江三角洲

(3)边塞诗人岑参诗中写道: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此景可见于(  )

A.处暑时节的黄土高原

B.白露时节的新疆地区

C.秋分时节东北三省

D.寒露时节的四川盆地

(4)能表示岑参诗中景象的天气符号(   )

A.

B.

C.

D.

(5)“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景可见于(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答案】

(1)A

(2)A

(3)B

(4)D

(5)B

【解析】【分析】

(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读图可知,谢灵运特制的木制旅游鞋谢公屐上坡的时候后面高,下坡的时候前面高,这样可以节省体力,主要适应在坡地行走。

(3)根据诗中的描述可知,该天气是在狂风怒吼,卷起黄沙漫漫,飞石满地的景象,描写的是我国秋季新疆地区的冬季风来临的景象。

(4)读常用的天气符号可知,A表示多云,B表示雨夹雪,C表示台风,D表示沙尘暴。

诗中描写的是大风挂起沙尘的景象。

(5)“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反映了这里草原广布,地势平坦。

地势平坦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故答案为:

(1)A;

(2)A;(3)B;(4)D;(5)B;

【点评】

(1)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

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2)该题主要考查中国主要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一望无际;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云贵高原气候四季如春,自然环境良好;内蒙古高原草原广布,连绵起伏,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产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一级阶梯主要地形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二级阶梯主要地形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等,三级阶梯主要地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高低决定了我国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向海洋。

15.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经常开展观察和记录地理事象的活动。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观察的当地5~8日的天气预报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当地雷雨天气出现在(  )

A.5日

B.6日

C.7日

D.8日

(2)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据此判断这几日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5日

B.6日

C.7日

D.8日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6日出现雷雨天气,不适合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2)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从图中可以看出,7日气温日较差最小,是6℃。

【点评】

(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一般而言在中纬地区夏季日温差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

就海陆来说,海洋日温差小于内陆。

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就地势来说,山谷日温差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

山地小于平原。

16.漫画《地球出汗》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 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 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                                       

D.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分析】漫画反应的现象,指全球的气侯变暖,又称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相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故答案为:

D。

【点评】由于人们大量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再者人们又大量砍伐树木,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

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17.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