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8359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docx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docx

人体常见部位X线摄影

X线常用摄影体位

(一)上肢X线摄影

一、手后前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若同时摄取双手,中心线经两手第3掌骨头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

显示被检侧手掌的正位影像。

被检测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二、手后前斜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桡侧抬高,手指内旋,使掌面与IR成45°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摄影台面,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手的斜位影像,被检侧二至五掌骨指呈正位影像,第四五掌骨基底部有不同程度重叠,手背侧内部及掌侧外部的骨皮质呈切线位显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三、腕关节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肘部弯曲成90度角,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3.显示部位:

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桡腕关节面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四、腕关节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包括尺桡骨远端和掌骨远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桡骨茎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腕关节,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

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腕部诸骨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八、前臂前后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或掌心向上前臂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

前臂长轴与IR长轴平行,前臂中点置于IR中心。

片盒下包腕关节,上包肘关节,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临近病变一侧的关节,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尺,桡骨及腕关节,肘关节正位影像,近端桡骨粗隆与尺骨少量重叠。

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九、前臂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肘部向内弯曲成90°角,前臂长轴与IR长轴平行,前臂中点置于IR中心。

片盒下包腕关节,上包肘关节,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临近病变一侧的关节。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尺桡骨及腕关节,肘关节侧位影像,桡骨头与尺骨喙突有部分重叠。

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十、肘关节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上,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前臂长轴与IR长轴平行,尺骨鹰嘴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肱骨内、外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上缘包括肱骨下段,下缘包括尺桡骨上段。

3.显示部位:

显示肘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显示清楚,鹰嘴窝位于肱骨内外髁正中稍偏尺侧,呈三角形密度减低区,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十一、肘关节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肘部向内曲屈成90°-120°角,前臂长轴与IR长轴平行,肱骨内上髁置于IR中心。

拇指在上,尺侧在下,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上缘包括肱骨下段,下缘包括尺桡骨上段

2.中心线:

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

关节间隙清楚,肱骨两髁相重叠呈圆形,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十二、上臂前后位

1.体位:

被检者站立(或仰卧)于摄影床旁,被检测前臂伸直,掌心朝上,上臂尽量贴近暗盒。

肱骨长轴与IR长轴平行,肱骨中点置于IR中心。

片盒下包肘关节,上包肩关节。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肱骨正位影像。

影像至少显示一个关节呈正位像,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

十三、上臂侧位

1.体位:

被检者站立(仰卧)于摄影架前,面相球管。

被检侧前臂伸直,肘部向上曲屈90°角,手内旋,平放于腹部。

肱骨长轴与IR长轴平行。

肱骨中点置于IR中心。

片盒上包肩关节,下包肘关节。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十四、肩关节前后位

1.体位:

被检者面向球管,站立于摄影架前。

被检测前臂伸直,手掌向前稍外展,肩部紧贴IR。

片盒上缘超出肩部3cm。

肩胛骨喙突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肩胛骨喙突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肩关节呈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显示清楚。

骨小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好。

十五、锁骨正位

1.体位:

可以选择俯卧或者站立。

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

被检侧锁骨紧贴IR,头部偏向对侧,被检侧手臂向内曲屈180°,掌心向前。

锁骨中点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锁骨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锁骨正位影像。

(二)下肢X线摄影

一、足前后正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膝关节曲屈,足底紧贴暗盒,足部长轴与IR长轴平行。

第三跖骨基底部置于IR中心。

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第三跖骨(重点观察跖骨)或向足侧倾斜15度角(观察跗骨)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足部各骨及周围软组织正位影像。

被检侧趾骨,跖骨及部分跗骨正位影像及周围软组织一直显示于照片中,第三跖骨基底部位于照片中心,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二、足内斜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膝关节曲屈向内倾斜,使足底与IR成30~50°角。

第三跖骨基底部置于IR中心。

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足部各骨及周围软组织斜位影像,第一二跖骨部分影像重叠,第三四五跖骨及其他趾骨显示清晰,跟距关节,舟楔关节及跗距关节间隙显示良好,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影像显示层次可见。

三、跟骨侧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侧卧)于摄影台上,膝关节曲屈,足部外侧紧贴IR。

IR上缘包括踝关节,下缘包括足底,足部长轴与IR长轴平行,足底与IR垂直。

外踝下2CM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内踝下2CM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跟骨及周围软组织侧位影像。

跟骨侧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中,跟骨形态,骨质,跟距关节,跟骰关节显示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影像显示层次可见。

四、跟骨轴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仰卧)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尖向上极度背曲,稍向内侧倾斜10-15°角。

踝关节极度屈曲,IR上缘包括跟距关节,下缘包括跟骨结节,跟骨中点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0-45°角,通过第三跖骨基底部,对准跟距关节射入探测器中心。

3.显示部位:

显示跟骨轴位影像,跟骨轴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中,跟骨形态,骨质,跟距关节显示清晰,骨小梁清晰显示,跟骨结节完整显示,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五、踝关节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

足稍内旋10-15°角,足尖下倾。

下肢长轴与IR长轴平行。

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胫腓骨远段,下缘包括部分跗骨。

3.显示部位:

踝关节前后位影像显示于照片中心,踝关节间隙显示清晰,胫腓骨远端稍有重叠,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六、踝关节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下肢长轴与IR长轴平行,足外踝紧贴IR。

外踝上1CM置于IR中心。

IR上缘包括胫腓骨远段,下缘包括部分跗骨及跟骨,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内踝上1CM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踝关节侧位骨质,间隙及轴位软组织影像。

内外髁重叠,腓骨小头重叠于胫骨中,踝关节诸骨质显示清晰,关节间隙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七、胫腓骨正位(前后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

足尖向上稍内旋10-15°角,小腿长轴与IR长轴平行。

片盒下包踝关节,上包膝关节。

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临近病变一端的关节。

小腿中点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胫腓骨正位影像,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八、胫腓骨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膝关节稍屈(135度),小腿外缘(腓侧)紧贴摄影台面,小腿长轴与IR长轴平行。

片盒下包踝关节,上包膝关节。

小腿中点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胫腓骨,邻近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影像,胫腓骨长轴与IR轴平行,胫腓骨上端及下端略有重叠,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九、膝关节正位(前后位)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向上稍内旋10-15°角。

下肢长轴与IR长轴平行,髌骨下缘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股骨下端,下缘包括腓骨上端,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膝关节正位各骨质,膝关节间隙及周围软组织影像。

股骨远段,胫腓骨近段,髌骨(重叠于股骨下端),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十、膝关节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膝关节曲屈120-135°角,被检侧腓侧(外缘)在下。

股骨长轴与IR长轴平行。

髌骨下缘置于IR中心。

上缘包括股骨下端,下缘包括腓骨上端。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胫骨上端(髌骨下缘与腘窝折线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膝关节,髌骨侧位及周围软组织影像。

股骨内外髁重叠,髌骨呈侧位与股骨无重叠,膝关节间隙显示清楚,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十一、股骨前后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稍内旋,使两足趾内旋接触,下肢长轴与IR长轴平行。

股骨中点置于IR中心,片盒下包膝关节,上包髋关节。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股骨正位及周围软组织影像,股骨,髋关节,膝关节正位影像显示于照片中央,骨小梁显示清晰,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十二、股骨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膝关节曲屈135°角。

股骨长轴与IR长轴平行,下肢外侧紧贴IR。

对侧膝关节与髋关节曲屈,放于被检侧下肢前方。

片盒上包髋关节,下包膝关节。

股骨中点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股骨侧位及周围软组织影像。

股骨,髋关节,膝关节侧位影像显示于照片中央,骨小梁显示清晰,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十三、单侧髋关节正位(前后位)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下肢伸直,足尖向上稍内旋20°角,两侧足趾内旋接触,两侧拇指紧贴。

下肢长轴与IR长轴平行。

被检侧髂前上棘与尺骨联合连线中点,向外向作2.5CM垂线。

置于IR中心。

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髂骨,下缘包括股骨上端。

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

对准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线下方2.5cm处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髋关节,股骨颈正位及周围软组织影像。

关节间隙显示清晰,股骨颈充分显示,骨小梁显示清晰,周围软组织影像层次可见。

(三)胸部X线摄影

一、胸部正位(后前位)

1.体位:

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向球管。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背放于髋部,两轴前转,人体正中矢状面对IR中线并垂直。

胸部紧贴IR,片盒上缘超出肩上3cm,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第五胸椎中点置于IR中心。

摄影距离为150-180CM。

观察心脏为200cm,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2.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胸部正位影像(包括胸廓,纵隔及双侧肋膈角),两侧胸锁关节对称显示,上4个胸椎体清晰可见。

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之外,双肺尖充分显示,肺门结构可辨,肺纹理由肺门呈放射状伸向肺野,层次清晰,心脏居中偏左,心脏大血管边缘及膈肌锐利,肋骨纹理清晰。

二、胸部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人体正中矢状面与IR平行。

片盒上缘超出肩部3CM,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第五胸椎侧胸壁中点置于IR中心。

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摄影距离为150-18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腋中线第五胸椎平面胸壁中点垂直入射。

3.显示部位:

显示胸部侧位影像。

包括肺尖,前后胸壁,膈肌及后肋膈角,胸骨及胸椎呈侧位像,膈肌前高后低,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心脏大血管居中偏前,心前,后间隙、肺野清晰,食管吞钡显影时位于心影后方。

三、胸部右前斜位

1.体位:

被检者背向球管,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IR中线并垂直。

右前胸壁紧贴IR,使人体冠状面与IR成45~55°角。

片盒上缘超出肩部3CM,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右臂背侧放于髋部轴前转,左手上举屈轴抱头。

摄影距离为180-2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对准左腋后线经第7胸椎平面射入探测器中心。

3.显示部位:

显示胸部右前斜位影像。

照片上缘包括下颈部,下缘包括膈肌,前后缘包括侧胸壁。

四、胸部左前斜位

1.体位:

被检者背向球管,立于摄影架前。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左侧胸壁紧贴IR,使人体冠状面与IR成65-75°角。

左手背侧放于髋部轴前转,右手上举曲肘抱头。

片盒上缘超出肩部3CM,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摄影距离为180-2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2.中心线经右腋后线第7胸椎平面射入探测器中心。

3.显示部位:

显示胸部左前斜位影像。

照片上缘包括下颈部,下缘包括膈肌,前后缘包括侧胸壁。

(四)腹部X线摄影

一.腹部仰卧位前后位(正位)

1、体位:

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并与台面中心线重合,平板下缘超出耻骨联合下5cm。

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横隔,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上缘。

摄影距离:

100cm..

2、中心线:

对准剑突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3、显示部位:

显示腹部正位影像。

照片上缘包括膈肌,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两侧包括侧腹壁,脊柱居中,两侧髂骨对称,双膈面清晰,双肾影轮廓及腰大肌影清晰可见。

腹壁脂肪线显示清楚,无肠腔气体粪便影像。

二、腹部站立前后位(正位)

1、体位:

患者面向球管站立于平板前,腰背部紧贴探测器,双上肢自然下垂稍外展置于两侧,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摄影架探测器垂直,并与探测器中心线重合,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横隔,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摄影距离:

源像距离SID为100cm。

2、中心线:

经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射入探测器中心,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3、显示部位:

显示腹部正位影像。

照片上缘包括膈肌,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两侧包括侧腹壁,脊柱居中,两侧髂骨对称,腰大肌由内上斜向外下,边缘清晰,双肾影轮廓可见,腹壁脂肪线显示清楚。

(五)脊柱x线摄影

1、第一二颈椎张口位

(1)体位:

病人仰卧摄影床上,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摄影床面中线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头稍后仰,牙齿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垂直台面,枕外隆凸放于暗盒中心上方2cm处。

曝光时让病人尽量张口,保持头部稳定。

(2)中心线:

经两口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摄影距离:

SID源像距离100cm

(3)显示部位:

显示寰枢关节对称的第一、二颈椎前后影像。

第1,2颈椎及寰枢关节清晰的显示在上下齿列之间,上颌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骨板边缘影像重叠,第二颈椎位于照片正中,齿状突显影清晰且不与枕骨重叠,照片两侧影像对称,齿状突与第一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位显示。

2、颈椎前后位

(1)体位:

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站立于摄影架前,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头稍后仰,颌部抬起。

暗盒上缘超过外耳孔,下缘平胸骨颈切迹。

SID源像距离100cm

(2)中心线:

向头侧倾斜15º角,经喉结(甲状软骨)处射入。

(3)显示部位:

显示第三至七颈椎正位影像,颈椎棘突位于椎体正中,椎弓根呈轴位投影于椎体于横突相接处,横突左右对称显示,颈椎骨质,椎间隙与钩椎关节显示清晰,气管投影于椎体正中,其边界易于分辨。

诸骨小梁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下颌骨显示于第2,3颈椎间隙高度。

3、颈椎侧位

(1)体位:

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或站立于摄影架前,头部稍后仰,下颌抬起。

两肩下垂,颈部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面平行,暗盒后缘包括后颈部软组织,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平胸骨颈切迹。

SID源像距离100cm

(2)中心线:

经下颌角向下2cm处水平射入。

(3)显示部位:

显示全部颈椎侧位影像及颈部软组织影像;各椎体前后缘重合无双缘现象,枕骨与寰椎关节间隙清晰显示;椎体骨质、各椎间间隙、椎间关节显示清晰,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椎间隙、椎体骨皮质、骨小梁结构及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四、颈椎斜位

(1)体位:

病人俯卧于摄影床上,头颅呈侧位,被检侧朝下,下颌前伸,避免下颌角与颈椎重合。

被检侧上肢放于身后伸直,对侧上肢肩部尽量顺身体长轴向下,手扶床面,使胸部冠状面与暗盒面成55º角。

下肢弯曲,膝部支撑身体平稳。

(2)中心线:

经甲状软骨处的颈部中间垂直射入。

SID源像距离100cm

(3)显示部位:

显示颈椎椎间孔斜位影像。

平静呼吸闭气曝光。

右(左)前斜位显示右(左)侧椎间孔和椎弓根;椎骨孔呈卵圆形排列,显示于椎体与棘突之间,椎弓根投影于椎体正中,上下关节突显示清晰;椎骨纹理清晰;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

五、胸椎前后位

(1)体位:

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两上肢放于身旁,身体保持平稳。

上包颈7、下包腰1,SID源像距离100cm。

(2)中心线:

对准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处垂直射入暗盒中心。

(3)显示部位:

显示胸椎正位影像于照片正中;棘突位于椎体正中,俩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边缘锐利;椎间隙清晰,胸椎椎体骨小梁清晰显示。

六、胸椎侧位

(1)体位:

病人侧卧于摄影床上,两臂上举,抱头,头枕上臂。

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胸椎棘突后脊梁沟距床面中线6cm处,下肢弯曲,保持身体平稳。

上包颈7、下包腰1。

SID源像距离100cm

(2)中心线:

经肩胛骨下角第七胸椎处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

显示第四至十二胸椎侧位影像,第四至十二胸椎呈侧位影像显示于照片正中,胸椎序列略呈后凸弯曲;椎体前后缘呈切线显示,无双边影现象;椎间隙显示清楚,后肋相互重叠,各椎体及附件结构清晰。

7、腰椎前后位片

1、体位:

患者仰卧摄影床,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正中线重合,双髋、膝关节屈曲,足平踏床面,上肢置于身旁,平板上缘包括胸12椎体,下缘包括骶椎。

SID源像距离100cm

2、中心线:

对准腰3(脐上2.5-3cm)垂直射入,深呼气后闭气曝光。

3、显示部位:

包括第11胸椎至第2骶椎前全部椎骨及两侧腰大肌的影像,腰椎显示于照片正中,椎间隙清晰;诸椎体显示于影像正中,俩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腰大肌及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八、腰椎侧位片

(1)体位:

病人侧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将腰椎后棘突向前6cm处置于床面正中线上。

两腿弯曲,使腰前凸弯度减小,保持身体平直稳定。

SID源像距离100cm。

(2)中心线:

经髂嵴向上3cm处(第三腰椎)垂直射入。

(3)显示部位:

显示第十一胸椎至第二骶椎全部椎骨的侧位及部分软组织影像;第三腰椎椎体无双边现象;椎弓根、椎间孔、腰骶关节及棘突显示;椎体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九、腰椎斜位片

(1)体位:

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平直。

然后对侧抬高(被检侧在下),使身体冠状面与床面成45º角,棘突后缘垂直于胶片中线外约2.5-4cm处,上包胸11,下包上部骶椎。

SID源像距离100cm

(2)中心线:

经第三腰椎(约脐孔向上3cm处)垂直射入。

平静呼吸闭气曝光。

(3)显示部位:

显示第一至第五腰椎及腰骶关节斜位影像位于照片正中;近片侧各椎弓根投影与椎体重叠,椎间关节间隙呈切线状,投影于椎体后部;椎间隙及骨结构显示良好。

十、骶尾椎正位片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重合于IR中线。

俩臂置于身旁,双下肢伸直并拢。

IR上缘包括第四腰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下3cm。

源-像距离(SID)为100cm。

2、中心线:

骶椎摄影时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0°角经耻骨联合上3cm处射入。

尾椎摄影时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角经耻骨联合上3cm处射入。

骶尾椎同时摄影时中心线对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3、标准影像显示:

分别显示骶椎、尾椎正位影像,骶中嵴位于照片正中,骶椎与尾椎骨质结构清晰,骶孔左右对称。

十一、骶尾椎侧位片

1.体位:

受检者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骶尾部后平面垂直于台面,腰部垫以棉垫。

使骶、尾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并置于探测器范围内。

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第5腰椎,下缘包括全部尾椎。

源-像距离(SID)为100cm。

2.中心线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显示:

骶尾椎及腰髂关节位于照片正中显示,边界明确,其椎体各节易于分辨。

骶椎两侧无名线应重叠为单一致密线。

腰骶关节及骶尾关节间隙清晰可见。

十二、骶髂关节前后位

1、体位:

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台面中线重合。

双下肢伸直,或双髂和双膝稍弯曲并用棉垫稍垫高,使腰椎摆平。

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超出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源-像距离(SID)为100cm。

2.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度~25度,对准俩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显示:

俩侧骶髂关节的正位影像位于图像正中显示。

骶髂关节间隙清晰可见。

十三、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1、体位:

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腰部及臀部抬高,使人体冠状面于台面成20度~25度角。

将被检侧的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的纵切面对准台面中线,俩髂前上棘连线平面置于探测器上下的中线。

照射野和探测器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

源-像距离(SID)为100cm。

2、中心线对准被检侧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垂直射入探测器中心。

3、标准影像显示:

髋骨上缘、被检侧整个骶髂关节均包括在影像内。

被检侧骶髂呈切线位显示,结构清晰,骶骨,髂骨等骨纹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