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324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x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docx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

主讲老师 郭宏宇

 

第一节 国内经济形势

 

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总体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温和复苏之势。

总体经济温和复苏的表现:

(1)GDP增速7.7%,比2012年下降0.1个百分点;

(2)但是全年的经济增长率略高于预期;

(3)分季度来看,2013年经济增长率出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

1.国内需求稳定增长

(1)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消费

201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根据商务部预测,2014年,我国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左右。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表现为大众化消费增长较快,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升温,网络零售增长迅速,同时信息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快速增加。

促进消费政策力度加强,致力于扩大便利、实惠消费,促进安全消费,倡导绿色低碳循环消费。

(2)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投资

2013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2014年,我国的投资政策取向将体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的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

2.出口增长逐渐回稳

(1)逐渐回稳的出口增速

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增加1.4个百分点,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增长12.8%。

2014年我国仍将面临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

由于受成本高、资金短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季节性因素和2013年同期基数比较大的原因,预计2014的进出口数据仍有可能出现波动。

(2)2013年外贸运行的特点

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放缓;机电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消费品、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3)2014年外贸运行面临的问题

世界经济虽有回暖,但复苏态势不稳;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小出口企业尤为困难;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和订单对外转移加快;出口产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产品技术和附加值不高,外贸发展质量总体上还有待提升等;我国还面临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订单向其他国家转移等具体困难。

3.三大产业的增加值稳步提高

GDP增长的结构——三次产业:

2013年,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增加值最高的行业,工业企业利润增加。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为6.04%。

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4.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规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机会。

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导致能源资源高消耗、投资低回报、粗放发展等突出问题,迫切要求我们摆脱对高增长的依赖,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持续问题,构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东奥会计在线版权所有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二)

二、宏观经济指数改善

1.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从2012年初开始,宏观经济出现下滑与回升交替的趋势。

2013年,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其中,先行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一致指数先下降后回升,滞后指数无明显变化,表明我国的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比较稳定。

2.经济信心指数呈先下降、后回升的波动趋势

(1)消费者信心指数

2013年我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波动明显:

2月~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逐渐回落;2013年7月之后,该指数小幅回升。

(2)企业家信心指数

2013年第2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明显下降,之后出现回升。

3.采购经理人指数位于51以上的较高水平

采购经理人指数:

2013年,我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均在50以上,与2012年相比有较大的增长。

2013年8月~12月,采购经理人指数位于51以上的较高水平,表明我国制造业加快复苏趋势。

三、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稳定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

2012年~2013年,CPI连续两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6%,低于全年物价涨幅3.5%的调控目标。

2013年全年物价走势基本平稳,只有4个月的同比涨幅达到了3%以上。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

分类别看,价格涨幅最大的类别仍是食品和居住。

其中,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4.7%,烟酒及用品上涨0.3%,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交通和通信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8%,居住上涨2.8%。

2.工业生产者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1)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总体

2013年,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2013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0%。

预计2014年工业生产者价格水平仍将保持稳定或小幅下降。

(2)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8%,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1.35个百分点。

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4.0%,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2.0%,加工工业价格下降1.4%。

生活资料价格基本持平。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6%,衣着价格上涨1.1%,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4%,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1%。

(3)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同比下降6.0%,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2.2%,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7%,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1.5%,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1.2%,纺织原料类价格上涨0.3%。

四、就业压力稳中有升

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13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8万人。

2013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比2012年增加44万人。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的较低水平,四季度末为4.05%。

2.就业压力仍然存在

尽管就业状况总体稳定,但是未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2013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季”。

但是,上半年就业率与2012年同期大体持平。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方面,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就业歧视”屡禁不止,“就业门槛”不断提高。

第二节 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

 

一、发达经济体开始复苏

1.美国经济稳定复苏

(1)美国经济稳定复苏——经济增长与就业

GDP增速:

美国2013年第一、二、三季度名义GDP增速分别为1.8%、1.7%、4.1%。

美国2013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为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最高值。

就业:

2013年11月份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岗位20.3万个,失业率从10月份的7.3%降至7%。

这一失业率相对2013年年初已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降至2008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2)美国经济稳定复苏——房地产与金融

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也表现出持续复苏的态势。

2013年第三季度美国房价环比上涨2%,为连续第九个季度上涨;12月份美国住宅建筑商信心指数为58,回升至2005年1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

金融:

2013年以来,美国道琼斯指数累计上涨22%,标准普尔500指数已40次刷新历史新高,累计上涨26%,纳斯达克指数也刷新13年高点,累计涨幅高达32%。

(3)美国经济稳定复苏——消费

房地产行业的复苏进一步改善了金融部门和家庭资产负债表,稳固了消费增长的基础,构成“地产-消费-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复苏循环,有效增强了宏观需求。

根据美国权威智库皮德森研究所预估,美国国内2013年消费同比上升1.5%,家庭消费同比上升14.6%。

(4)美国经济稳定复苏——货币政策

在经济持续复苏态势较为稳定后,美联储终于在2013年12月18日正式迈出削减量化宽松的第一步,宣布从2014年1月起将月度资产购买额度从850亿美元缩减至750亿美元,如果经济表现符合预期,美联储将继续分步小幅削减购债规模。

(5)美国经济稳定复苏——财政压力

美国的财政僵局出现了缓和。

根据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预算协议,2014财年政府机构整体支出将恢复至1.012万亿美元的水平,未来两年的支出增加630亿美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动减支的压力。

奥巴马表示,将在来年巩固经济复苏,稳定联邦财政状况。

华盛顿政治僵局开始缓解,预示2014年将是“突破性的”一年和“行动的一年”。

(6)美国经济稳定复苏——潜在风险

财政政策仍不稳定,债务问题顽疾难治。

失业(尤其是少数族裔失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等问题仍困扰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持续低通胀也可能给经济带来风险。

2.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

(1)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总体向好

2013年欧元区经济企稳,并逐步走出谷底。

2013年二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上升0.3%,三季度经济环比上升0.1%,连续两个季度增长。

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连续攀升,2013年11月份该指数连续7个月保持升势,达到2011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2013年欧元区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至2.3%,贸易活动显著好转。

(2)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潜在风险

2013年10月欧元区失业率降至12.1%,是2011年2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但仍处于高位。

如果个别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不能妥善处理,欧洲的经济复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通胀紧缩风险。

欧元区2013年12月份年化CPI为0.8%,低于预期的0.9%。

低通胀将加剧经济复苏的脆弱性,但也为欧洲央行推行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条件。

(3)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国别

欧洲火车头德国经济回升态势明显,西班牙、意大利等重债国融资成本处于安全水平,希腊财政经济状况也出现改善。

但是,2013年12月,法国服务业产值跌至2013年下半年的最谷底,2013年法国制造业产值也急剧下降。

加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法国存在进入经济萧条期的可能。

二、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

1.总体经济增速放缓

(1)总体经济增速放缓——全局

由于2013年中国和发达经济体外部需求增加,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活动较为活跃。

但是内部需求疲弱、投资疲软、各国自身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经济发展。

总体上,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对全球经济拉动作用趋于减弱。

(2)总体经济增速放缓——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中,中国经济增长持平,俄罗斯和印度都低于预期,巴西、南非的经济问题较为突出。

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初步测算为7.7%,为金砖国家的最高水平。

2013年印度经济改革进展缓慢,宏观政策空间受限,卢比贬值和燃料价格上涨推高了印度通胀水平,通胀水平高导致政府频繁加息,影响经济运行。

IMF预测,印度2013年经济增速为4.4%,2014年经济增长5.4%。

在石油价格持续走低和卢布贬值的背景下,俄罗斯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IMF预测,2013年俄罗斯经济仅增长1.5%,比2012年下降1.9个百分点,2014年经济增长率将回升至3%。

2013年南非财政赤字持续增加,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收效不明显,失业问题凸显。

截至2013年年底,南非有460万人失业,约占总人口24.7%。

预计2013年南非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去年2.5%的水平。

巴西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商品的繁荣,但忽略了为民众提供实质的基础建设服务,国际环境变化导致经济发展出现波动。

依赖信贷主导消费的巴西遭遇汇市和股市的暴跌,该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GDP的3%。

IMF预计,2013年和2014年巴西经济增长率均为2.3%。

由于外部金融依赖性较强,曾经的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中已经有三个国家归到了“易碎五国”(土耳其、南非、印度、巴西和印尼)。

2.内外多重压力急需改革

(1)内外多重压力急需改革——压力

从外部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下降,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缩预期增强,不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从内部看,经常账户出现赤字,金融体系不够健全,自身存在结构性矛盾等,减缓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速。

(2)内外多重压力急需改革——应对

严防外部环境趋紧的冲击,格外警惕资本流动和货币波动对本国经济、金融稳定带来的影响。

强化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克服金融和宏观经济脆弱性,以实现可持续增长目标。

与其说新兴经济体增长是在经历放缓,不如说是一次调整。

东奥会计在线版权所有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三)

三、区域合作呈现新局面

1.主要经济体加强区域合作

美国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试图重塑和主导新的全球贸易规则。

欧洲除了加强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继续推动与美国和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合作与联系。

新兴经济体的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以金砖国家之间开展金融合作为典型,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冲击。

2.世贸组织的谈判出现突破

受制于多边贸易体制,多哈回合谈判一直受阻,世贸组织成员寄望于区域贸易安排和自贸区谈判,业界称多边贸易体制有被区域贸易协定取代的危险。

但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历时12年取得历史性突破,2013年12月7日,160个成员国部长在印尼巴厘岛达成了首份WTO全球性贸易协定,全球贸易额有望增加1万亿美元。

四、未来全球经济趋于改善

1.经济复苏总体趋于改善

IMF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

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势头可望持续,预计增长2%。

其中,美国经济将增长2.6%,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欧元区触底回升,增长率将达1%;日本后续动力可能减弱,增长率预计为1.2%。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1%,略好于2013年。

世界银行预计,得益于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复苏,2014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3.2%。

2.经济波动风险仍然较高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是金融风险最大来源。

部分新兴大国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上升,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影响、资本流动的冲击、以及通胀走高等,仍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因素。

同时,新兴经济体自身原本具有内在的脆弱性,使得其对外部环境反应较为敏感。

3.我国的应对

我国应提高政策主动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应对全球经济的复杂局面。

在短期内,应密切跟踪国际经济动向,提高宏观政策的有效性。

在中长期,我国将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同时继续扩大对外财经交流与合作步伐,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第三节 宏观政策走势

一、宏观政策的总体趋势

1.以“稳”为主要特征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是“稳”,即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以此稳定市场预期,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政策保障。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财政上进一步完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

货币上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动向

1.财政收支增速下降

我国的财政收支面临的压力增加,财政收支增速,尤其是财政收入增速,比2012年同期明显下降。

2013年前两季度财政收入增速逐季回落,第三季度保持平稳,第四季度增幅回升。

财政收支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润增幅降低,以及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

2.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的财政支出更加注重优化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3.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含义

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按照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

同时,还应继续盘活财政存量,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

二是完善有利于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

三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4.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

第一,推进财税改革。

加快“营改增”改革步伐,推进资源税改革,调整完善消费税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立法,积极推进其他税制改革,以及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第二,促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2014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征收出口关税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力度;

第三,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措施。

财政工作将继续支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

第四,推动城镇化进程。

财政工作将有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要求,完善相关财税政策。

三、稳健货币政策的动向

1.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1)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增速上升。

2013年12月末,广义货币余额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狭义货币余额33.7万亿元,同比增长9.3%;流通中货币余额5.8万亿元,同比增长7.1%。

(2)存贷款

人民币存贷款规模持续增长。

2013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比上年多增6879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2.56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74万亿元。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分部门看,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长较多,人民币住户贷款增长较快,非金融企业和其他部门贷款增速平稳,外币贷款增速放缓。

分机构看,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与小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增加较多。

(3)汇率

人民币持续升值。

2013年,人民币汇率延续了升值的趋势,升值幅度加大。

同时,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

普遍观点认为,目前人民币正在接近均衡汇率,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3年第4季度例会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也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正在接近均衡点。

2.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

(1)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取消金融机构除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以外的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同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2)建立金融机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2013年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会议召开。

(3)建立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

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在试运行一个月后正式运行。

3.金融风险值得关注

(1)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

金融机构的风险表现为不良资产增加,流动性调配不合理。

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市场经济较活跃、中小企业较密集、外向型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从行业看,光伏、钢贸、造船、钢铁、煤化工、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成为不良贷款反弹的主要行业;从企业规模看,中小企业新增不良贷款较多,一些地区中小企业担保链、资金链、产业链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

(2)理财产品蕴藏风险。

当前,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融投资的渠道,满足了实体经济的部分融资需求,但也蕴藏一定风险。

部分理财产品变相发展,成为信贷替代产品;一些理财资金投向限制行业和领域,规避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由于收益率较高,吸引投资者大量买入;一旦资金运用不当,期限匹配不合理,将会增加信用风险。

【专题1】

银行的“钱荒”

2013年5月至6月,我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银行间市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钱荒”现象。

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资金骤然紧张,资金利率大幅走高,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急剧上升,银行、信托、券商和股市等都受到影响。

此次银行“钱荒”本质上是由于部分金融机构过分扩张业务规模所致。

我国的金融业并不缺少资金,而是资金没有合理地使用。

(3)民间借贷风险暴露。

近年来,我国的民间金融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一些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存在违规经营,民间借贷风险有所暴露。

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和业务运作与正规金融体系之间盘根错节,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风险,将向正规金融体系传递,并可能引起突发性和区域性事件。

东奥会计在线版权所有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四)

(4)新兴金融形式风险增加。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各种新的金融形式不断涌现,活跃了金融市场,满足了日益丰富和细化的金融需求。

同时,对于一些非正规的金融形式,如果缺乏管理和引导,很有可能造成金融风险。

2013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更加活跃,P2P网络贷款交易火爆,比特币市场受到疯狂炒作。

4.货币政策的执行重点

(1)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2014年,我国的央行系统将完善对信贷业务发展的指引,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

在保持增量合理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2014年,我国将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增强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增强金融领域对相关产业政策的配合效果。

民生金融方面,继续支持就业、扶贫、助学等民生工程,配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政策方面,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促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房地产调控方面,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行业管理方面,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

(3)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具体而言:

一是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中央银行引导和调控市场利率的水平;

二是更大程度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三是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

四是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

(4)防范金融风险。

例如,关注银行理财、票据和同业业务的潜在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改善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机制等。

货币政策将重点监测跨领域、跨区域的金融风险传导,防范实体经济、非正规金融和金融体系之间相互传导风险。

在危机管理和风险处置方面,将研究推进存款保险制度,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专题2】

影子银行

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

第四节 宏观经济展望与应对

一、2014年宏观经济工作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