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8171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docx

《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docx

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

  《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幼儿园统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

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

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

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

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

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

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

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

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

(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

车棚——车有几辆?

自行车几辆?

摩托车几辆?

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

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

前、后操场各几棵?

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

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

白色的几根?

绿色的几根?

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

电脑室——电脑有几台?

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

其中长头发几个?

短头发几个?

(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

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

椅子有几张?

哪个多?

多多少?

哪个少?

少多少?

(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

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

(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

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

共有几级台阶?

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

(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

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

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

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

“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

”黄老师:

“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

”“10位”黄老师:

“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

”“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

第二次汇报时说:

“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

我的过失是:

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

)黄老师:

“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

“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

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

”(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

)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

“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

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

”(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

“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

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

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

”(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

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

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

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

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

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

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

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

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

(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

车棚——车有几辆?

自行车几辆?

摩托车几辆?

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

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

前、后操场各几棵?

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

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

白色的几根?

绿色的几根?

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

电脑室——电脑有几台?

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

其中长头发几个?

短头发几个?

(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

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

椅子有几张?

哪个多?

多多少?

哪个少?

少多少?

(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

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

(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

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

共有几级台阶?

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

(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

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

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

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

“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

”黄老师:

“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

”“10位”黄老师:

“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

”“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

第二次汇报时说:

“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

我的过失是:

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

)黄老师:

“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

“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

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

”(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

)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

“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

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

”(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

“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

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

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

”(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和统计。

  2.学习用二维统计表格进行记录。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未涂色的游戏圈、水球图卡若干。

  2.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蜡笔若干。

  3.统计表1一张,统计表2每两位幼儿一张。

  4.装有3~6个红色圆形、红色三角形、绿色圆形、绿色三角形雪花片的小筐若干。

  【活动过程】

  1.涂画活动,制作学具,调动兴趣。

  

(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泳圈图卡和水球图卡,并将图卡发给幼儿每人一张。

  

(2)师:

请你们每人从四种颜色的蜡笔中选择一支,给图卡上面的游泳圈和小球涂色。

每个游泳圈和水球只能涂一种颜色。

  (3)幼儿涂色。

  2.分类活动练习。

  

(1)师:

老师想把这些图卡分类放好,我想把他们分成两类。

可以怎么分?

幼儿回答,并完成分类。

  

(2)师:

老师想把这些图卡分成四类。

可以怎么分?

幼儿回答,并完成分类。

  (3)师:

老师想把这些图卡分成八类。

可以怎么分?

幼儿回答,并完成分类。

然后数一数每一类各有几张,用数字卡片表示。

  3.认识二维统计表格。

  

(1)教师出示二维统计表格1,请幼儿说一说表格上有什么。

  

(2)教师示范一张数字卡片。

如,黄色的游泳圈有5个,我们就把数字5拿起来在表格上先找到游泳圈所在的那一行,现找黄色所在的那一列,把数字5放在空格中。

  (3)请几个幼儿分别把其它的数字放在表格中正确的位置。

  4.两人一组进行设计和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

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活动目标

  1.知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初步感知温度计热胀冷缩的科学原理。

  2.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记录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测量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气温计、体温计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请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两杯水的温度

  1.第一次比较:

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

  看一看、摸一摸,从而发现热水杯和冷水杯摸上去能明显感觉到冷热温度不同,且热水杯口冒有热气。

  2.第二次比较:

两杯温水。

  发现:

两杯温水无法通过观察和触摸等直观测量的方法比较温度的不同。

  

(二)认识水温计,观察它的结构,并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1.思考:

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出两杯水的确切温度?

  出示水温计,并知道它可以测量水的温度。

  2.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结构特征:

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提问:

“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

  讲解:

玻璃管子上的数字是刻度,红柱子叫液柱,液柱指示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温度单位“℃”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教师出示标有℃的卡片)。

  (三)幼儿操作活动:

测量并记录水温

  1.教师用水温计示范测量,并记录水温。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把水温表红色的一端放进水中,观察红色液柱的变化,当液柱停止上升时,才可以读出温度数。

注意,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液柱持平,也不可以把水温计从测量的液体中取出再读数,这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指导幼儿第一次操作,测量泠水温度并记录。

  

(1)在测量前教师提醒幼儿注意:

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了什么困难?

是否想到解决办法?

  (3)组织幼儿交流:

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

怎样观察的?

怎样记录的?

碰到了哪些困难?

又是怎么解决的?

  3.指导幼儿第二次操作,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4.比较两次测量结果,感知水温计热胀冷缩的工作原理。

  提问:

“刚才我们分别测量了冷水和热水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交流:

温度计中的红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

  进一步讨论:

液柱是怎么变化的呢?

从冷水到热水怎么变?

从热水到冷水又会怎么变呢?

  老师小结:

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温度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发明的。

  (四)游戏——热胀冷缩,进一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学习的快乐。

  师:

我们来玩个“热胀冷缩”的游戏,好吗?

师幼一起设计“热胀”“冷缩”的有趣动作,做一做、玩一玩。

  (五)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练习测量室温、体温和记录天气温度,开展“我是小医生”等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

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

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教案出自:

快思.教案)小结:

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

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

哪种东西最少?

"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

哪种最多?

哪种最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

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

"小结:

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