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 专题5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692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 专题5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 专题5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 专题5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 专题5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 专题5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 专题5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 专题5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 专题5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 专题5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分学案第2部分专题5提分攻略3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4大题型”

(对应学生用书第65页)

(一)比较形象

[典例剖析]

典 型 例 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蝴蝶儿

[五代]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①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②。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

咏蝴蝶

[北宋]谢逸

桃红李白一番新,对舞花前亦可人。

才遇东来又西去,片时游遍满园春。

【注】 ①阿娇:

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此处借指少女。

②伊:

第三人称代词,词中指蝴蝶。

两个作品都刻画了“蝴蝶”的形象,两个形象有何不同?

(6分)

步 骤 演 示

  1.从“求异”的角度,分析两首诗词中“蝴蝶”的外在形象。

(1)第一首词中蝴蝶的特点:

花间成双成对飞舞。

(2)第二首诗中蝴蝶的特点:

花前自由自在飞舞。

2.从形象的精神内涵的角度,分析蝴蝶的不同作用。

(1)第一首词中“双双对对飞”反衬少女孤单无聊的形象;“惹教双翅垂”表现蝴蝶对怀春少女的同情。

(2)第二首诗中“游遍满园春”烘托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

答案印证

  张词的蝴蝶,是概括的形象,强调了其“双双对对飞”的特点;(1分)同时作者又赋予它人的情感,看到因怀春而伤心的少女,以致双翼下垂。

(2分)谢诗中的蝴蝶更加具体生动。

(1分)它在桃李花前飞舞,忽东忽西,自由自在,活泼灵动,赏遍满园春色,欢快愉悦。

(2分)

[应用体验]

1.(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晓行巴峡

王 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 ①树杪:

树梢。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分析古诗中的意象特点,可将诗中若干意象集中起来加以分析和概括,王诗中有“晴江”“朝日”“水国”“山桥”等,整体上是明朗清新的,而“猿鸣”“凋伤”“萧森”等,则显然是阴郁、悲凉的。

分析比较古诗情感,需要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如诗中的“山水趣”“别离情”“泪沾裳”等。

【答案】 《晓行巴峡》:

所用的“晴江”“女浣”“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3分)

对比诗句:

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3分)

(二)比较语言

[典例剖析]

典 型 例 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登崖州城作【注】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登崖州城作》诗是李德裕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两诗都有一“望”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

(5分)

步 骤 演 示

1.从“求异”的角度,分析明确两首诗中“望”字所望的对象。

(1)第一首中“望”的对象:

天涯,即友人远去的地方。

(2)第二首中“望”的对象:

帝京,即皇帝所在的京城。

2.分析“望”字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1)第一首诗,送友远行望“天涯”,抒发的情感:

离别之苦。

(2)第二首诗,贬官海南“望帝京”,抒发的情感:

对国君的眷念及望不到的失落感伤。

答案印证

孟诗之“望”是极力远望友人离去的方向,通过这一“望”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无限牵挂的痛苦之情。

(2分)李诗之“望”是登楼远望帝京所在的方向,引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既表达了对国君的眷念和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3分)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两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独”字都有表现力,但内涵不同,试作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

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夺路而归。

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柳诗写雪景而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烘托之笔,一片空灵。

待结句才出现“雪”,而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渔翁,已全覆盖于深雪之中,而那雪还在纷纷扬扬,飞洒不休。

“千山”“万径”“寒江”“孤舟”“鸟飞绝”“人踪灭”皆为了衬托“蓑笠翁”寒江“独钓”,一个“独”字,突出了“蓑笠翁”的形象。

而写此形象是为了自寓,表现诗人在长期流放过程中特立独行、不甘屈服的精神。

【答案】 两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

(2分)李诗是说此将领独自一人率领残部突破重围、夺路而归。

一个“独”字凸显了此将领的出众,它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赞颂之能事。

(2分)柳诗是说在空灵雪飘的世界,万物皆退缩隐匿,只有一个老渔翁在寒江独钓。

一个“独”字,突出了“蓑笠翁”的形象。

而写此形象是为了自寓,表现诗人在长期流放过程中特立独行、不甘屈服的精神。

(2分)

(三)比较技巧

[典例剖析]

典 型 例 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注】,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 梅花何处落:

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步 骤 演 示

1.理解诗歌的含意,明确重点写作对象。

(1)第一首“风吹一夜满关山”,含意是因听到《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关山;写作重点是自然环境。

(2)第二首“一夜征人尽望乡”,含意是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写作重点是人物活动。

2.结合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表达艺术手法的不同。

(1)第一首表达的情感:

思乡之情。

表达方式:

寓情于景。

(2)第二首表达的情感:

思乡之情。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

答案印证

  高诗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

(2分)

李诗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或:

李诗叙事抒情,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2分)

[应用体验]

3.(2017·乌鲁木齐二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省试湘灵鼓瑟①

钱 起

善鼓云和②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

“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

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

②云和:

古山名。

③冯夷:

传说中的河神名。

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手法上有何异同?

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要求赏析比较手法上的异同,可从所用手法及表达效果上分析。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主要运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花底滑”突出了琵琶声的婉转流利,而“冰下难”突出了琵琶声的滞塞难通;“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指瑟声哀婉悲苦,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极高极远的苍穹中去。

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虚写想象的瑟音的凄苦、清亢。

【答案】 同:

都是直接(正面)描写乐音及其变化。

(2分)

异:

白诗两句主要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实写听到的琵琶声的婉转流利和滞塞难通;钱诗两句主要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虚写想象的瑟音的凄苦、清亢。

(4分)

(四)比较情感

[典例剖析]

典 型 例 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别宋常侍

[隋]尹式

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 ①游人:

游宦之人,指宋常侍。

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4分)

步 骤 演 示

1.从诗歌题目、注释上分析,发掘有价值的信息。

(1)题目“别宋常侍”中的“别”:

说明此为分别送行诗。

(2)题目“留别王维”中的“留”:

指以诗文作纪念赠给分别的人。

2.抓诗中的关键词,分析诗歌情感的重点。

(1)第一首诗中的关键词:

“飘蓬”“秋鬓”“衰颜”等。

情感重点:

漂泊的孤寂、人生迟暮的无奈。

(2)第二首诗中的关键词:

“寂寂”“空自”“知音”“稀”“故园”等。

情感重点:

科举失意、知音少、归隐田园。

从“求异”的角度,分析出每首诗的思想情感即可。

答案印证

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

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

(4分)

[应用体验]

4.(2017·合肥二质)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 ①郡斋:

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②理会:

通达事理。

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作品情感的能力。

分析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需要分别分析。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是触发他“自惭”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把自己所得俸禄与农民的辛勤劳动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为自己的无功受禄而深感惭愧。

相同之处:

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

不同之处:

韦诗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

【答案】 相同之处:

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自省愧疚之情。

(2分)

不同之处:

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

(4分)

[对点即时训练]

1.(2017·福州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

(2)题。

[甲诗]

送僧往湖南

刘 商

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

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

[乙诗]

送濬上人

刘 商

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①。

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注】 ①头陀:

行脚乞食的僧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甲诗“闲”字写出诗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

B.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

C.甲诗末句写秋水、禅僧、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D.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

E.两诗皆以实写手法,融诗之趣与画之美为一体,视觉冲击力强。

CE [C项,应为“澄明纯净的氛围”,没有“凄清”之意。

E项,“实写手法”错,乙诗“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应是虚写的手法,是写诗人看庭院梅花即将开放,想象那时不见友人,只剩下自己一人独自在花下吟咏的情景。

]

(2)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异同。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甲诗后两句写船行南湖,诗人内心与南湖风浪一般俱静,诗人以“秋水”喻心境的澄明通透,“莲花”喻人心洁净无垢,表达了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

乙诗后两句写眼看着庭院中的梅花就要绽放了,只有诗人独自歌咏,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答案】 异:

甲诗写出诗人对僧友澄明洁净内心世界和出尘风致的欣赏之情。

(2分)乙诗表达了诗人对濬上人远行后不能同在梅树下吟咏诗歌的遗憾之情。

(2分)

同:

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却无送别诗的悲苦之情。

(2分)

2.(2017·大庆三质)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

(2)题。

蝶恋花

谢 逸

豆蔻①梢头春色浅。

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②青玉碾。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③平如剪。

【注】 ①豆蔻:

植物名,春日开花。

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

古代妇女首饰。

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

形容草色如烟。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的句子: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

B.第三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象到少女楚楚动人的身姿。

C.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在楼阴中比翼双飞,轻盈自如,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女的情怀。

D.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终于出现,视野远处,只有“一川烟草平如剪”。

E.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面对春天的美丽景色,盛装打扮,倚栏眺远的喜悦之情。

DE [D项,“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终于出现”错误,并没有出现。

E项,此词写女子春日里见春燕双飞而自悲独居、怅然怀远的情怀。

]

(2)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词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是比较鉴赏。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结尾“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直抒胸臆(或卒章显志)表达离愁,而本词结尾“一川烟草平如剪”描写了一平如剪的带着烟雾的芳草地,显然是以景收结(或融情于景),含蓄蕴藉,余韵深长。

【答案】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选其一即可)(1分)以“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写出了自己去国离乡、沦为阶下囚后内心浓重的愁苦之情。

(2分)

谢逸的《蝶恋花》结尾则是以景结情,融情于景。

(选其一即可)(1分)“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写女子希望心上人归来而倚着栏杆远望,却只看到那一平如剪的带着烟雾的芳草地,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女子极度失望的惆怅伤感之情。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