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7653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图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图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图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图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式.docx

《图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式.docx

图式

快速促进中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研究——图式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提出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素质。

而我国的智育理论由于长期受原苏联的影响,许多概念和理论相对陈旧、落后。

例如,对于知识、智力的解释,及其智力的形成,基本上还保留着原苏联50、60年代的说法,不能有效指导教学实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方面走了很多弯路,且事倍功半、效果不明显。

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认为,我国的智育理论处于滞后状态,它与当前西方认知心理学智育理论发展不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西方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国的智育理论的发展及其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认知心理学领域,是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后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其奠基人物H•A•西蒙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代认知心理学,在对人的学习过程、知识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找到一条十分简洁科学的途径,即通过认知结构的塑造,发展智力。

这里的认知结构由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和具体经验知识构成。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教学成功实例,都有利的证明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在发展智力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本研究正是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探索一条通过塑造学生良好的历史知识认知结构,进而快速的促进中学生,特别是历史学习困难生的历史学习能力的途径。

2图式理论简介及其国内外研究成果

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最先提出关于图式学说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巴特莱特认为,图式是“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他还认为“图式具有积极主动加工的特点”。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至上世纪70年代,随着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发展,图式学习理论成为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2.1图式的含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一种贮存生活经验的抽象的知识结构,是人类贮存已有知识的一种结构,所贮存的知识决定了人类怎样理解和观察事物。

①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认为,“图式中不仅含有概念的或命题的网络结构,也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程序性知识)……从结构上看,图式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的,……。

2.2图式的构成图式由变量构成,这些又称为槽,有如一些空位,可贮存已有知识,又可容纳新知识。

变量时有变化,变量之间互相约束,并且有线性的序列,图式之间可以嵌套,产生新的图式。

2.3图式的分类图式有简单和复杂、抽象和具体、高级和低级之分。

简单的图式可以只是一个字符,复杂的图式可以有几个子图式构成。

抽象的图式是关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方面的图式,具体的图式则包括生活经历和事物的特征。

所谓高级图式和低级图式是指图式之间的层次或隶属关系。

2.4图式的功能图式的主要功能是知觉和理解,影响了我们对信息的注意和解释,控制了我们对所呈现的材料中各部分的注意量。

比如:

当呈现大量的与图式有关信息时,那么若出现了无关信息,那么图式会引导注意迅速指向无关信息。

当同时呈现一些有关信息和无关信息时,图式可能会引导注意指向有关信息。

图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对所呈现信息的理解,因为它可以提供有助于理解的背景知识。

比如:

我们要学习某一新知识,如果有关的图式被激活,它提供的背景知识将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图式也可以使我们超越给定的信息,从而作出预测和推理。

图式也具有迁移的作用,将图式应用于新情境,使人习得新知识。

2.5图式的形成关于图式的形成:

图式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

图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

每个图式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同化作用和协调作用而发生变化。

低级的图式通过同化、协调、平衡而逐渐向层次越来越高的图式发展。

“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图式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使图式不断扩大。

“顺应”则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是,原有的图式不能在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图式。

2.6国内外关于图式研究的成果2.6.1安德森的“民族问题研究图式”。

②1987年,美国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安德森研究发现一位专业精熟的研究民族问题的学者,在阅读一篇有关不熟悉的民族的研究文献时,头脑中早已形成的有关图式对于文献的理解和把握有很大作用,将这个图式的结构和内容表征如下:

(详见表1)民族研究文章的图式(表1)民族研究文章的图式结构地理位置政治状况经济状况科技发展文化特点教育情况民间习俗其他正因为学者大脑中形成了这个图式,才能以一目十行地阅读,并能迅速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而头脑中没有这个图式的初学者就只能逐字逐句地“啃读”。

2.6.2布鲁克的DICEOX图式1983年,美国某军事研究院的布鲁克的DICEOX图式训练实验研究成果问世,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可以将一个人为设计的较为完善的认知图式“嵌入”到学生大脑中,以迅速提高学生相应学科的阅读能力。

③研究者从研究某工学院大学生阅读本专业文献能力的差异入手,研究者看到了阅读能力强弱的关键差异——在于学生头脑中是否形成了对本专业文献内容结构的概括性知识经验,即是否在对同一类文献的反复阅读中,在大脑中形成了类似安德森“民族研究图式”那样的概括化知识结构。

于是,研究者对该专业的所有教材和其他文献进行了研究,将所有文献内容概括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子项内容:

D:

简要的理论描述(Description)。

介绍该理论的一般情况及其最后定论。

I:

发明者与发明的历史(Enventor-History)。

介绍该理论学说的发明者和发明的历史。

C:

作用与意义(Consequence)。

介绍该理论对人们生活、生产曾有过怎样的影响。

E:

该理论成立的依据(Evidence)。

介绍是哪些事实可以使这一理论成立。

O:

与其他理论的关系(Othertheory)。

介绍本理论与其他理论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X:

X信息是一类专业文献的常规内容中个别例外的信息这六个子项内容与阅读本专业文献能力强的专家大脑中的知识结构是一致的。

将每个子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联系起来,即称这个图式为DICEOX。

研究者进行实验对比训练:

随机确定学习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将“DICEOX”图式“嵌入”到实验组学生大脑中,并进行应用训练。

对照组学生接受关于论证技巧的训练。

经过六个小时的训练,最后对两组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结果是:

实验组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优于对照组学生。

2.6.3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图式④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刘克文和化学系邵学文两人通过对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概括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图式,具体包括单质知识图式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图式,表征如下(详见表3)具体单质图式:

“结构——性质——制法——自然自然界存在状态——用途”元素化合物知识图式:

2.6.4转折复句句式图式⑤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潘建忠根据图式理论和语文习得规律,设计图式句式教学法,通过转折复句句式图式进行教学。

转折复句句式图式表征如下:

(详见表4)转折复句句式图式(表4)虽然/尽管/谁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但/但是/却出乎意料之外的发展/结果常量/变量变量/常量常量/变量变量/常量为检验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分别组成控制组和实验组,其中在实验组采用图式句式教学法。

最后,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

实验组学生在对句子的辨认、改正和写作能力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学生。

3本研究关于历史学习能力图式的设计

我国中学生历史课学习过程中,有较多学生表现出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困难的现象。

我们为这些学生研究设计了促进历史知识理解与记忆的认知图式。

3.1历史学习能力图式设计及其原理。

中学历史知识主要包括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所谓历史事件⑥,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对不同国家、民族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从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上来看,它一般包括人物、时间、地点等三个基本要素,原因和背景、过程、影响三个实质要素组成。

事件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事件的原因和背景,根据引发事件的背景程度不同,可分解为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据引发历史事件的原因的属性,可分解为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和其他原因。

事件的影响,可分解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发展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历史事件,它对历史的发展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影响。

所谓历史人物,实际上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积极的或消极的),起过重大作用(推动或阻碍)的正面或反面人物。

历史人物一般由生平简历、主要活动、思想观点、历史地位等要素组成。

从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看,可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毛泽东;二是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有一定要影响的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三是一般性人物。

综上所述,笔者概括出历史学习能力图式,其包括历史事件图式和历史人物图式。

具体图式内容及其实例表征如下:

(详见表4、5、6、7)历史事件图式(表4)广州起义(表5)历史人物图式(表6)叶挺(表7)

3.2历史学习能力图式在大脑中的形成历史学习能力图式(包括历史事件图式和历史人物图式)。

在认知结构中的形成,分为以下三步骤:

引出例子——概括图式——例子巩固。

以“广州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图式形成为例。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的内容。

首先,引出例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按照历史事件图式内容顺序进行教学,即按照“简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影响”顺序教学,并将这些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然后,概括历史事件图式。

通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学习及其板书,师生共同归纳出历史事件图式的内容。

最后,例子巩固。

老师指导学生按照归纳出的历史事件图式,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出“广州起义”的历史事件图式。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历史事件图式。

3.3历史学习能力图式的功能。

中学生形成了历史学习能力图式,它就像图象那样贮存在学生的大脑中,一旦激活就能很快提取出来,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先,图式将一些相关的知识按一定顺序有机地组织排列,有利于对这些知识的记忆,防止遗忘。

其次,图式为新知识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提供背景知识,从而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

如人教版的《能力培养与测试.高一历史》第11页,第7题“参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是()A 周恩来 B 朱德 C 张太雷 D 叶挺”如果学生头脑中已具备了“叶挺人物图式”,那么他立即就会选择D。

而不具备图式的学生就要先对比两次起义的领导人,然后才会作出选择。

最后,已形成的图式,对于其它新知识的学习具有迁移作用,如历史事件图式对于历史团体知识的学习,如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具有迁移学习的作用。

4嵌入历史学习能力图式的教学。

促进历史学习困难生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能力图式是第一步,要想让历史学习能力图式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历史学习能力图式去调控自身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应用图式调控自身学习活动而带来的益处,增加自我效能感。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是一种指导学生掌握和应用历史学习能力图式的有效教学模式。

4.1“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是指70年代由乔伊斯等人,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倡的讲解式教学面概括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奥苏伯尔所提出的讲解式教学,是他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对人们传统观念上的讲解式教学作出的重新解释,认为符合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讲解式教学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而非被动的、机械的。

因而它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4.1.1理论依据奥苏伯尔与大多数认知心理学家一样,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往往是从一般到个别,在他看来,学生的认知结构既是他所称的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而当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又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后者产生重要影响的认知结构特征主要有三个:

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他的认知结构中:

(1)是否有吸收并固定新观念的原有上位观念(即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

(2)上位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之间的异同是否可以清晰分辨;(3)上位观念是否巩固。

以上若是肯定且程度越高,则越有助于新的学习与保持。

奥苏伯尔还创造性地把他的认知结构理论与心理学上的迁移理论联系起来.他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新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原先的学习基础上,人们总是利用原先的学习来促进后继学习,而后继学习又可巩固和加深原先的学习.这种影响是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然后借变化了的认知结构去进行的。

而这种被运用于能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外部组织措施”。

就是奥苏伯尔所发明的“先行组织者”,即指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它在概括性与包容水平上要高于新学习的材料,但以学生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

奥苏伯尔提出的认知结构及其三个主要特征,和学习迁移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认知心理学。

为“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4.1.2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的教育原则是渐进分化综合贯通。

正如奥苏伯尔所说,“不论在哪一学科,要使教材的内容编排成序,有两个原则是适用的。

这就是渐进分化和贯通原则”。

前者指知识由上位到下位,由一般到个别的纵向组织,其中含系统性与连贯性思想。

后者指的是知识的横向组织,其中含有融会贯通的思想。

但它还有其特殊的含义,指在上位学习与组合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的重新组织与彼此关联的过程。

这样不但获得了新知识,而且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因素经过新的组织又获得新的意义。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迁移理论强调,在系列依存教材和系列独立教材的教学中都应注意贯彻综合贯通原则。

除此之外,奥苏伯尔还提到过巩固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奥苏伯尔不仅从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

论证了与传统上重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式教学顺序不同的重要性。

这对于我们改进教学设计不无启发。

4.1.3模式结构上文已提到,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设计技术,后人将他的讲解式教学概括为一种模式后,以此术语命名。

它一般分为:

呈现组织者,呈现下位的具体材料和加强认知结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中要注意的是“组织者”要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观念呈现。

特别重要的是要以唤起学生先前的与“组织者”可能有联系的知识和经验,来形成综合性的认知结构。

第二个阶段中,可以用报告、讨论、电影、实验或阅读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和材料。

但必须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方向感,能看出观念之间的关系或联系。

第三个阶段,旨在将学习的材料保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可以通过要学生:

回忆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概括新学习的材料的主要特征;复述精确的定义;说出材料的各方面的差异等四种途径,促进新旧知识的综合贯通。

4.1.4教学实例上海市延安中学王杨,根据奥苏伯尔的教学论思想设计了高中一年级的一节历史课。

⑦内容是:

“清朝前期的统治”。

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1.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个性认知水平,重新安排能形成四人一组的学生座位,以便进行讨论时,使学生既能看见教师的板书又能彼此看见。

2.强调这节课的主要目的:

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同时期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及主要原因。

3.呈现组织者.教师板书当时中国社会特征:

“清朝前期的统治——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繁荣强盛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但与西方的差距拉开了”。

(抽象组织者)。

同时挂出(或投影)“清朝前期疆域图”(具体组织者)第二阶段1.让已具有初中历史学习经历和刚学习过新航路开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些上位观念的学生,讨论清朝前期中国和西方历史发展趋势的异同。

2.师生共同补充清统治的具体事例。

教师先就清朝统治的统一性和多民族性进行提问。

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和落后于西方的表现和原因再次进行讨论。

3.让学生阅读教材,完善以上概念的具体事例,并要求学生指出各类具体事例的特征和目的。

第三阶段对照黑板上的组织者,师生共同小结,同时进一步将中外历史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从而使学生明确了清朝前期统治的特征及原因,即:

当时的统治者通过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等各方面的措施,缓解民族矛盾。

解决边疆的民族与疆界问题,解除地方割据政权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巩固了统~的多民族的国家,还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虽然当时的清朝能保持繁荣强盛的局面,但统治者妄自尊大,仍以天朝大国自居,面临尼德兰革命尤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成功,引起世界历史发生转折性大变化,清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却以保持现状不变为宗旨。

因此,无论从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还是从发展趋势等方面与西欧相比,中国都已拉开了差距。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巩固了原来具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历史大变迁之标志的上让观念,而且还掌握了中国在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发展趋势及与世界历史的相互关系的新概念。

即借助“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达到加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和可辨性,为新知识提供观念上的围着点,可达到促进知识的有意义获得与保持的主要目的。

4.1.5评价“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是以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论和学习迁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先呈现概念性的组织者,让学生认知结构中形成同化新的下位知识的框架.后呈现具体材料.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同时也应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

通过师生相互作用,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来达到认知结构新进分化与融会贯通为目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4.2教学实例笔者设计了高中一年级的历史课教学。

内容是“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阶段1强调本节课的目的:

了解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3年底,日本、国民党政府、国内其它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斗争形式。

呈现先行组织者:

教师板书本节课所包括的历史事件图式和历史人物图式,板书如下所示: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张学良蔡廷锴第二阶段1.让学生按照历史事件图式、历史人物图式分组进行阅读,提取教材中的有关知识。

2.师生共同填充历史事件图式和历史人物图式。

第三阶段1.对照黑板上的图式,师生共同小结。

2.擦去图式中的填充内容,要求学生按照图式去回忆、复述。

目的要学生体验到图式的作用,增加自我效能感。

附:

九一八事变图式、张学良图式(详见表9、表10)5总结素质教育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大面积提高、改善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图式“嵌入”技术,达到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则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①皮连生:

《智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6年,239~240页。

②金洪源主编:

《先行组织者策略和作文能力图式训练法》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年,34—36页③(美)L.W.Brooks;D.F.Dansereau:

EffectsofStructureScheaTrainingandTxstOrganizationonExpositoryProseProcessing.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83,Vol75,No.61,P811-820。

④刘克文、邵学文:

《图式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载《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第2期,第37-39页。

⑤潘建忠:

《图式与句式教学:

一个转折复句的教学实验》,载《心理科学》2000年6期,672~677页。

⑥[6]朱中仁主编:

《中学历史教学法与技能训练教程》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⑦王杨:

《对“先行组织者”模式的认识及其在历史课中的实践》,载《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4期,56~5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