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诗歌1单元升级检测新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诗歌1单元升级检测新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诗歌1单元升级检测新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诗歌1单元升级检测新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脊髓(shuǐ) 瞥见(piē) 啮心肝(niè)
B.淘汲(jí)屏弃(bǐng)杜运燮(xiè)
C.虔诚(qián)摇曳(zhuài)邹荻帆(dí)
D.蛊惑(gǔ)船桨(jiāng)蔡其矫(jiǎo)
【答案】 B(A.髓:
suǐ,C.曳:
yè,D.桨:
jiǎng。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澄澈 和偕 洗涤
B.漩涡幺喝赤裸
C.袒露长啸沥血
D.吹佛烦忧飘落
【答案】 C(A.偕—谐,B.幺—吆,D.佛—拂。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日常市场监管巡查中,不少工商人员虽然发现了疑点,但苦于取证、调查难度大,往往不了了之。
B.往日只知埋头钻研、不善言谈的理工科大学生们,现在却多落落大方、口若悬河,敢于在各种应聘场合“推销”自己。
C.从专家到校长,再从校长到专家,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而是他本性的一种回归。
D.该公司生产的餐盒,以玉米为原料,克服了蒸发残渣超标,有异味、渗漏、负重性能差等方面的缺陷问题。
【答案】 B(A语序不当,应为“调查、取证”、“往往不了了之”的主语应是“事情”,不是工商人员。
C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是“不仅是……更是”。
D赘余,“等方面的缺陷问题”重复,应改为“等缺陷”)
4.下列对本单元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狗》这首诗在中国诗坛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在新文化运动中激情四射的郭沫若,曾经被压抑的思想得到充分释放,他的诗作反映了那个时代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表达了追求自由人格的心声。
B.《井》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
与《天狗》里的“狂飙突进”式的生命律动不同,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内心的哀怨,流露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那种被侮辱、被践踏而无处伸张的怨愤之情。
C.《春》是一首写春天的诗篇。
全诗只有两节,第一节写大自然的春天,第二节写生命的春天。
既写出了大自然春天的迷人,也写出了生命春天的焦虑与迷惘。
D.《川江号子》这首诗采用了自由诗体,句式十分灵活,也没有严格的押韵,但读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
这主要是因为诗人进行了巧妙的人称变换和运用词语的复沓与对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答案】 B
二、(9分)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啊,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A.“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这里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着的春意写成一片绿色的火焰,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小草勃勃的生机。
B.“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这里运用倒装的句式说春来了,带来万物苏醒。
一个“伸”字,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
C.“你们被点燃”以下三行诗写“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从压抑到释放过程的情景,展示了青春在灵魂深处的跃动与诱惑,使人们更感受到春的撼动力量。
D.这首诗第一节主要写客观的春意,第二节主要写主观的感受,全诗将官能的感知与理性的思维交织成为生命的交响乐章,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美。
【答案】 B
阅读徐志摩的《黄鹂》(1931年),完成6~7题。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
”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
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有——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选自《猛虎集》)
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
A.“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画出了色彩,更画出了动感。
B.“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一句只画黄鹂翘着尾尖,又不作声,这是以瞬间之形画其瞬间之静。
C.“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染出黄鹂来时所激起的惊慌忙乱之情。
D.第一节最后两句,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希冀。
【答案】 C(“惊慌忙乱”应为“惊喜雀跃”)
7.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诗的第一节写黄鹂飞来,极生动地刻画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并表现了诗人久蛰性灵的瞬间解脱的欢乐。
B.最后复叠的一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
前面一句是写充实感,而这一句却是写幻想。
C.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飞来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的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D.此诗所表现的就是对那么一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过自由轻快生活的渴求,但诗人流露出来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
【答案】 B(不是“幻想”,而是失落感)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刘超,字世瑜,琅邪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也。
(1)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
父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
超少有志尚,为县小吏,稍迁琅琊国记室掾。
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恒亲侍左右,遂从渡江,转安东府舍人,专掌文檄。
相府建,又为舍人。
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
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
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食邑七百户,转行参军。
中兴建,为中书舍人,拜骑都尉、奉朝请。
时台阁初建,庶绩来康,超职典文翰,而畏慎静密,弥见亲待。
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
每帝所赐,皆固辞曰:
“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
”帝嘉之,不夺其志。
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
常年赋税,主者常自四出诘评百姓家赀。
至超,但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书家产,投函中讫,送还县。
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
入为中书通事郎。
咸和初,遭母忧去官,衰服不离身。
(2)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及苏峻谋逆,超代赵胤为左卫将军。
时京邑大乱,朝士多遣家人入东避难。
义兴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
及王师败绩,王导以超为右卫将军,亲侍成帝。
帝时年八岁,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温峤等至,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
后王导出奔,超与怀德令匡术、建康令管旆等密谋,将欲奉帝而出。
未及期,事泄,峻使任让将兵入收超及钟雅。
帝抱持悲泣曰:
“还我侍中、右卫!
”任让不奉诏,因害之。
(3)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
帝曰:
“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
”由是遂诛让。
及超将改葬,帝痛念之不已,诏迁高显近地葬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
追赠卫尉,谥曰忠。
超天性谦慎,历事三帝,恒在机密,并蒙亲遇,而不敢因宠骄谄,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节选自《晋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
贰:
离心,背叛,这里用作名词。
B.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
渐:
逐渐,慢慢地
C.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
寻:
不久
D.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
遇:
遇到
【答案】 D(遇:
对待,待遇)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刘超“忠谨清慎”的一组是( )
①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
②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
③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
④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
⑤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⑥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答案】 A(④是刘超做句容县令的政绩。
⑥是帝不原谅任让的原因。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超在做舍人时,因为自己的笔迹与皇帝的相似,所以从来不与别人有书信往来,每逢休假时也闭门不出,不接待宾客。
B.刘超家里非常清苦,可每逢皇帝赐与他东西,他都坚决推辞。
皇帝对他大加赞赏,但却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仍然赏赐给他。
C.刘超在句容任上时,改变以前主者亲自估评百姓家财的做法,让百姓自报家产,这样所征收的赋税反而比往年多。
D.苏峻叛乱时,刘超和匡术、管旆等秘密商议带着皇帝逃跑,没到日子,事情泄漏,被苏峻的部将任让捉去杀害了。
【答案】 B(“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仍然赏赐给他”错,应是“不改变其志向”。
)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刘章的七世孙被封为临沂县慈乡侯,他的子孙们于是在这里安家。
(2)从早到晚大哭,初一十五就步行到墓地,哀伤感动了过路的人。
(3)等到苏峻叛乱被平定,因为任让和陶侃有老交情,陶侃特别想不杀他,于是向皇帝请求(赦免任让)。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桂州腊夜
戎昱①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②。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释]①戎昱在唐广德至大历年间,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瑾幕下任职,大历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夔的幕宾。
此诗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
②赊,长、远。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主旨作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按什么过程来叙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孤”用得好。
“分”是从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说明了诗人梦断以后直到听见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
“孤灯落碎花”写所见,“孤”字既实写诗人环境的冷清,又传达出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
此联通过一闻一见,将诗人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2)这首诗叙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13.补写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
(自选五空)(5分)
“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________,著有《归去来兮辞》《饮酒》等。
他写的《归园田居》中有“________,池鱼思故渊”。
用鸟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道:
“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
”表达了蜀道艰难、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登高》中抒写道:
“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
”寄寓了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有“________,愿乞终养”。
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________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作品中也常以鸟喻人。
【答案】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但见悲鸟号古木;渚清沙白鸟飞回;乌鸟私情;莎士比亚。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
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
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看他对①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
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②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
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
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
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③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
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
“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
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
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乏。
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
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人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
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
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
确立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14.在第一段作者写到“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一句,①这句话的含义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 ②提出中心论点
15.在第二段指出了新诗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外形式与内形式不可分。
②无外形式,内形式失去依托;无内形式,外形式变成空壳。
16.第二段里“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指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
17.根据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忽略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就是抹煞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
B.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词语、体式、音乐、韵律、色彩等方面。
C.从古典诗歌中寻根探源,不只是指向古典诗歌学习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
D.诗人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是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现;诗人的造诣就在于既能熟练掌握新诗语言的规则性,又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
E.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是诗人在创作实践中,认识由模糊到逐步清晰的过程。
【答案】 AE(A项把可能性说成了现实性。
E项,文章没有涉及对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的认识过程,而主要谈了“确立新诗形式本体意识”的重要性)
六、(15分)
18.请归纳下文内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20字)(4分)
经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将在4月23日成立60周年纪念日期间,邀请多国海军举行友好交流活动,目前,已有15个国家表示将派舰艇来华。
海军司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国海军活动期间,将举行多国海军高层研讨、多国舰艇海上阅兵式、舰艇专业交流、文化体育交流和海上舢板比赛等多项活动。
目前,多国海军交流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已有约28个国家表示将派代表团、15个国家表示将派舰艇来华参加多国海军活动,届时参加海上阅兵活动的舰艇将达到40余艘。
海军司令部有关负责人强调,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各国海军作为国际性军种,在这一历史潮流中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后,中国海军将以更加“开放、务实、合作”的精神,继续努力参与国际和地区海上军事安全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多国军舰将访华助阵我国海军阅兵式
19.“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当前网上热议的话题。
有网民赞成取消文理分科,也有网民表示此举有待商榷。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双方持不同观点的依据。
(5分)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都比较窄,有些基本知识都不清楚。
其实,学理科的同样需要文史地知识,而学文科的同样也需要理化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譬如作为一个理科生,首先要对本国的人文历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于国外的情况同样也得知晓;否则,不要说到国外去寸步难行,就是在国内同样也会四顾茫然。
”网友“晓凌”的帖文得到不少网友的支持。
网友“祝福中国2009”也直言,高中教育应该是基础教育的部分,分文理科会造成学生综合素质降低,要么人文知识少,要么科学常识难以具备,将来在工作中创新、生活上处理问题的能力会相对降低,对国民整体素质将会有影响。
网友“林海松涛”则留言说,文理分科好,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高中教育不可能把学生都培养成文武兼修的全才,而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学科分科越来越细,社会越来越需要专门人才。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在高中这三年,而在个人的今后社会实践。
网友“jonie”也认为,取消文理分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普及教育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事,教育改革不应着手于取消文理分科,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良好的认知态度和兴趣。
取消文理分科,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保留文理分科,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答案】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尊重选择,减轻负担
20.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如花女子,她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喻示各自性格或命运的象征花。
请仿照例句的形式,从下面提供的花当中任选一种,为这位红楼女子写一段话。
(6分)
玫瑰花 木芙蓉 牡丹花 海棠花
例句:
探春聪慧美丽,才智精明,目光敏锐,敢作敢为,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题要求有三:
①严格按照例句给出的格式;②词语不限,但能够准确表达人物的鲜明个性;③不同人物喻指的花应严格区分,林黛——木芙蓉,薛宝钗——牡丹花,史湘云——海棠花。
①林黛玉美丽多情,多愁善感,孤高傲世,聪慧无比,她是一朵风露清愁的木芙蓉。
②薛宝钗貌美骨润,举止娴雅,温柔敦厚,随分从时,她是一朵艳压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花。
③史湘云开朗豪爽,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她是一朵富有浪漫色彩,极其亲和而又高雅至极的海棠花。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
“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
一位登山者说:
“我登山是因为想看到山顶的雪。
”山顶的雪,牵引着每一个上山的人,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定的路径和方式。
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一、着眼于“为什么追求”,即“追求的意义”、“追求的价值”,可以谈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永恒不变的追求。
平庸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可以联想到语文课本上的素材,如屈原、信陵君等人物的事迹,表现追求的高尚与伟大,追求对人生的影响等。
二、立足于追求的目标,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
生活中,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享乐,也有人追求挑战和卓越。
不同的追求,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参考《我的空中楼阁》《我有一个梦想》等篇目。
三、从追求的过程、结果入手,表达如何去追求和追求的感受。
可以通过记叙亲身经历,或者虚构一个故事,想象并展现追求理想的艰难过程和美妙结果。
联系教材素材:
勾践十年生聚,十年发展,终于换来了三千越甲吞吴的成功;史铁生以超出常人的毅力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根据自己确立的思路不同,可以把话题的范围缩小,使写作的对象更明确,更集中。
标题也要具体明确:
追求奠定人生,人生需要追求;追求自我,追求沧桑,美在过程;追求并幸福着;追求是永不放弃的奔跑等。
【佳作赏读】
追求奠定人生
耿达
《论语·先进》中,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一番对话,体现了各人不同的志向。
的确,正所谓人各有志,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志向。
有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
什么追求便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岳飞追求“精忠报国”,终使其成为一代名将,名垂青史。
苏轼“立志识遍天下字”,终使其成为一代文豪,文耀千秋。
加加林从小便立志“我要跳到月亮上去”,才成就了他宇航第一人的传奇。
而希特勒妄图征服世界,使他成了千古罪人,永为后世唾弃。
追求是人生的塑形剂,渴望得到什么,希望拥有什么,往往成为人前进的最直接动力。
以大济天下苍生为己任,自然会“先天下之忧而忧”。
若是“性本爱丘山”,那么“采菊东篱下”便自然成了心之向往。
即便只是立志做一名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