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7353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docx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docx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9751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强化提高卷(15)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15题)

1.小古文阅读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②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④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选择下划线字的解释,填序号。

虎求百兽而食之________:

①请求;②寻找;③需求。

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

①掌管;②成长;③增进,增加。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________:

①离开;②行走;③逃跑。

(2)“兽见之皆走。

”这个句子放在第________和________自然段之间最合适。

(3)用一个成语给这篇小古文拟个题目:

________。

(4)下面朗读停顿标注不正确的是(   )

A.虎/求百兽/而食之

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C.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D.兽见之/皆走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

________

②为弈秋之为听:

________

③诲:

________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所以__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

①所宝以百数________  ②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

(2)请用两条“/”给第①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②处士笑而然之。

(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常以自随

C.(牧童)拊掌大笑

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

(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

“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表述两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①观点:

________

依据:

________

②观点:

________

依据:

________

(3)你从“孰为汝多知乎"中体会到了什么

5.课外阅读。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欲知其轻重。

________

使水及原痕。

________

(2)“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4)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6.阅读答题。

华佗巧治

   有一郡守①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i)②,乃多受其货③,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属④使勿逐,守嗔恚(chēn huì)⑤,吐黑血数升而愈。

一选自[西晋]陈寿《三国志•方技传》

【注释】①郡守:

古时候的官名。

②差:

通“瘥”,病愈。

③货:

财物。

④属:

通“嘱”,嘱咐。

⑤嗔恚:

愤怒。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

①留书骂之________

②属使勿逐________

③吐黑血数升而愈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3)用文中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怎样才能痊愈

②为治好郡守的病,华佗采取了什么措施

(4)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③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

首领。

这里用作动词,当首领。

②信:

诚实。

③遂:

就;于是。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帝/使我/长百兽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天帝/使/我长百兽

(2)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入括号中。

①“狐假虎威”中的“假”的意思是(      )

A.虚伪的         B.借          C.假如

②“子无敢食我也!

”中的语气词“也”的作用是(      )

A.表示陈述       B.表示疑问    C.表示感叹

③“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之”的意思是(      )

A.它,代指狐狸   B.它们,代指百兽   C.它,代指老虎

(3)文中出现了多个“子”,意思是________,其实就是指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5)这则寓言故事中的狐狸喻示了生活中的哪一种人(  )

A.见风使舵之人

B.仗势欺人之人

C.自欺欺人之人

8.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①媪(ǎo):

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

棒槌。

③卒业:

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

________。

   方:

________。

欲:

________。

   还:

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9.文言文阅读。

   邴原少孤①,数岁时,过书舍②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③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④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⑤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⑥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少孤:

年少失去父亲。

②书舍:

书塾。

③得:

能够。

④愿:

羡慕。

⑤中心:

内心。

⑥恻然:

怜悯、同情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

数岁时:

________

过书舍:

________

有亲也:

________

故泣耳:

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从邴原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10.课内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   )

A.群儿/戏于庭

B.一儿/登瓮

C.光持/石/击瓮/破之

D.足跌/没水中

(2)根据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   )大家都扔下他离开了。

(   )有个孩子登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在里面了。

(   )司马光搬起石头击破水瓮,水流出来,小孩得救了。

(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

(3)“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之”是(   )

A.代词,指群儿

B.代词,指瓮

C.代词,指石头

(4)“群儿戏于庭”的现代汉语翻译是_______,由此,其正确的语序应为_______。

(   )

A.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于庭戏

B.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庭于戏

C.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群儿庭戏于

11.文言文阅读。

山鸡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

“何鸟也”担者欺之曰:

“凤皇也!

”路人曰:

“我闻有凤皇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

“然!

”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

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

(1)请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________            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________

召而厚赐之________                        过买凤之值十倍矣________

(2)请翻译下面句子。

乃酬千金,费与;请加倍,乃与之。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种人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对牧童的性格特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B.勤于思考,知错能改。

C.善于观察,率真活泼。

D.勇敢果断,活泼可爱。

(2)对选文蕴含的道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B.知错能改,才能获得真知。

C.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3)下列诗文名句与选文表达的道理最相近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读《书戴嵩画牛》,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我们还读过他的诗《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一日曝书画     曝:

________

②拊掌大笑   拊掌:

________

③今乃掉尾而斗   乃:

________

④尾搐入两股间   搐:

________

(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

文中的“________”这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14.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按原文填空。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注音。

少(shǎo shào)________选

以为(wéiwèi)________

世无足复为(wéiwèi)________鼓琴者。

(3)解释下列词句。

善哉:

________

志:

________

少选:

________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

(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________ 沧________ 孰________ 汝________

(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案解析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

1.【答案】

(1)②;①;③

(2)③;④

(3)狐假虎威

(4)C

【解析】【分析】

(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对于句子衔接,要注意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3)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用一个成语给这篇小古文拟个题目。

(4)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

A、B、D正确。

C: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故答案为:

(1)②、①、③

(2)③、④(3)狐假虎威(4)C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及所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3)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4)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

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2.【答案】

(1)善弈者也;专心致志;援弓缴而射之;弗若之矣

(2)全国;只听弈秋(的教导);教导;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

(3)孟子·告子;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解析】【分析】

(1)背诵默写课文内容,注意字形的书写正确和内容的记忆准确。

(2)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这些字词都出自课文下面的注释,需要在学习中注意背诵。

(3)本文出处是文学常识需要记忆积累,后面的三个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课文内容可以理解两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不同,进而明白道理是学习要专心致志。

故答案为:

(1)善弈者也、专心致志、援弓缴而射之、弗若之矣

(2)全国、只听弈秋(的教导)、教导、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吗?

(3)孟子·告子;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点评】

(1)平时多加背诵和积累。

(2)对关键的文言字词的翻译的背诵和积累,特别是课文下面的注释的字词。

(3)文学常识需要记忆和积累,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文章和要说明的道理。

3.【答案】

(1)珍藏;大腿

(2)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②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

(3)B

(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

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想。

【解析】【分析】参见例文

(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①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

这句话的意思是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②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A、C、D正确。

B:

(戴嵩改杜处士)常以自随;

(4)本题考查语句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

(1)珍藏、大腿;

(2)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②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

(3)B;

(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

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想。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①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

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②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分析省略成分,要结合上下文。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

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

“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

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4.【答案】

(1)以:

以为,认为。

去:

离。

;孰:

谁,哪个。

知:

知识。

(2)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3)我的感受是人无完人,就算圣贤也不能过之!

【解析】【分析】

(1)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

以:

以为,认为。

去:

离。

②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孰:

谁,哪个。

知:

知识。

(2)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参见译文),①观点: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依据: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②观点:

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依据: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3)意思是“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表达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我的感受是人无完人,就算圣贤也不能过之!

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故答案为:

(1)以:

以为,认为。

去:

离。

孰:

谁,哪个。

知:

知识。

(2)①观点: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依据: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②观点:

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依据: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3)我的感受是人无完人,就算圣贤也不能过之!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表述两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3)这句话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5.【答案】

(1)想;赶上,等到

(2)巨象

(3)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4)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

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解析】【分析】

(1)、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欲知其轻重”意思是:

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

欲:

想。

其:

巨象。

“使水及原痕”意思是:

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

及:

赶上,等到。

(3)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

节奏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音节划分,即把一个音节作为一个停顿;另一种是按意义划分,即把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或短语作一个停顿。

在朗读时根据情况可灵活选择。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想;赶上,等到;

(2)巨象;(3)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4)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标记水痕到达的地方。

让大象出来,然后把其他东西装到船上,直到水达到原来刻记号的地方。

再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点评】

(1)、

(2)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3)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参考译文】曹操获得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

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

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

而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6.【答案】

(1)书信;通“嘱”,嘱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