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7138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要点总结docx

2.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1.我国教育的法规体系?

1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教育规章。

1.教师劳动的对象包括知识和文化、学生。

2.教育法规具有指引、评价、教育、保障的作用。

3.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

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4.外砾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

5.属于夸美纽斯教育观点的:

教育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统一学制和学年制、学科课程。

1•“做屮学”教学原则,是杜威为了完成活动课程提出的。

2.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教师最本质的特征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形成的标志是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的发表。

3.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叫教师专业发展。

4.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

1.中小学校本研究:

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2.班级管理:

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3.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4.德育:

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具体来说,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5.教师角色:

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的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的人格体现,反应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身份。

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

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

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因材施教是朱熹提出来的

昆体良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2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J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打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2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VB.《师说》C.《论语》D.《春秋》

0.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3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JD.亚里士多德

3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VA,全而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VD.《说文解字》

37•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C.教育技术进步D•产业革命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口的是实现()

八•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JD•人的现代化

39•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VA.1996年3月B.1996年5月C.1987年5月D.1989年6月40•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A•发展B•成长JC•成熟D•生长

42•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教育规范•学制C•教育体制D•国家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JC•培养劳动者D.推进素质教育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供学牛选择的课程,乂称校本课程。

2.中小学校木研究

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3.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4.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2.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木特征

答:

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

①教育的生产性,②教育的科学性,③教育的世俗性,④教育的国际性,⑤教育的终身性,⑥教育的革命性。

3.徳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

1.徳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牛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4.徳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一.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

答:

(一)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1.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2.良好的人品

3.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4.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二)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木技能

2.常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的知识

3.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4.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棊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2.先进的教育理念

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1爱国守法②爱岗敬业③关爱学生④教书育人⑤为人师表⑥终身学习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_x0001_足实践,面対现实②持续提升,崇尚先进③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2_x0001_

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②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学的发展,根据研究方法、理论成熟水平,分成萌芽、创立、分化三大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中国:

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

西方国家:

从古希腊古罗马到资产阶级革命之前

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家及著作

我国古代教育家主要有孔子、墨子、孟子、荀子、朱熹等。

主要著作有: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即四书五经〃);《学记》等。

西方古代的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昆体良等。

1.柏拉图创办一所学园,名叫阿卡德米,它是希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欧洲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著有《理想国》。

他认为不同年龄应该接受不同教育。

儿童受学前教育越早越好。

学前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

7-17岁受普通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体操教育,18-20岁的青年经挑选受高一级教育,学习科学知识等。

2.亚里士多德提出灵魂说,灵魂说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把人的灵魂分三部分,植物的(生理方面)灵魂、动物的(感觉与欲望方面)灵魂、理性的(认识与思维)灵魂。

人要提高的是理性的灵魂。

(-)教育学创立阶段的特点

时间是从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

1.提岀一些独立的理论范畴和命题。

2.从哲学、伦理等学科中分化出来。

教育家及其著作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

此书被认为是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从此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及代表作。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在西方”通常把赫尔巴特建立在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

(1)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教育能促进人的发展。

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他说:

"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1)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的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进行的主张。

教育适应自然地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原则。

(2)第一次提岀了班级授课制

(3)提出了统一学制和学年制

(4)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学科课程(泛智教育)

(5)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

1.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一切的知识来源于经验。

2.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

3.赫尔巴赫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赫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赫尔巴赫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赫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岀教育学应该

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4.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教育的无目的论。

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提岀了儿童中心论

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要根据儿童的兴趣,以儿童为中心进行。

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赫尔巴赫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同中心上:

赫尔巴赫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而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二・教育学的分化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杨贤江(1895-1931)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苏联克鲁普斯卡娅著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她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列宁的夫人

苏联教育部长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对我国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中叶以后,教育学进入现代发展阶段。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有《给教师的建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一书,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岀了掌握学习理论。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瑞典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著有《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二)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一,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第二,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第三,教育学硏究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问题是关于教育何时产生以及如何产生的问题,实质上是教育的产生、发展的动力问题。

-.教育的其他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有托尔洛和沛•西能。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这一解释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近代以来的自然教育思想为指导的。

这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二・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一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二)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因此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的发展历史,根据不同的尺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

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划分尺度:

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

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划分,可以把教育分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以生产关系为尺度来划分,可以把教育的发展分为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其实,这两种划分标准不是对立的,而是完全可以统—起来的。

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一般采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尺度,就把教育发展分为三种形态:

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

-・原始教育形态

原始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二)教育的无阶级性、平等性

(三)教育内容简单

(四)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二.古代学校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此时的教育是〃学在官府"、“政教合—〃,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一礼、乐、射、御、书、数。

古希腊斯巴达其教育目的是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

尚武国家

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崇文国家

(二)封建社会教育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基本特征是学校大体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

在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优则优“。

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死记硬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欧洲封建社会两种教育体系一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称为僧侣封建主教育。

教育内容是〃七艺

〃:

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1”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

中世纪产生的第一个大学是萨莱诺大学。

(意大利)

(三)古代学校教育特征

阶级性、非生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尚未形成复

杂的结构体系。

三.现代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的内涵

现代学校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国家形态的教育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分包括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两种历史形态的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L教育终身化2社会化3生产化4.民主化5.国际化

6.教育技术的现代化7.教育的多元化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L教育的生产性

2教育的科学性

3.教育的世俗性。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干预。

4•教育的国际性

5教育的终身性

6.教育的革命性

-・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中国便开始了现代教育。

三・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

2、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㈠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机构和布局

㈢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H标的设定

㈣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3、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㈡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㈢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㈣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㈠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H的的确立

㈢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㈣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式的使用

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㈠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㈡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㈢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㈣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6、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㈠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㈢教育促进现在政治民主化

7、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㈠教育具有传递一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传播一交流文化的功能

㈢教育具有选择一提升文化的功能

㈣教育具有创造一更新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具有创造

更新文化的功能

时代的选择;民族的选择;辩证的选择。

文化选择的标准主要包括:

科学的选择四・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

科技传播有多种途径,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

(二)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五・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8.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第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第二,教育目标现代化

第三,教育内容现代化

第四,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第五,教师队伍现代化

第六,教育管理现代化

第七,教育设备现代化

第八,教育制度现代化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

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意向发展

⑴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來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⑵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

1加速人的发展2提升人的价值

3发掘人的潜力4健全人的个性

10、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

⑴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⑵只有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

⑶要正确处理好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

㈠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功能

㈡教育目的对人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㈢教育目的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5、社会本位论: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

代表:

柏拉图、涂尔干

6、个人本位论:

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

7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点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徳、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说基本内容(马克思)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9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1)素丿页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素质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日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了,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4.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1986年4月全国六届人大4次会议上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从而使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历史进入了在法律保障下迅速发展的新得阶段.

6.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7.1995年3月18日全国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教育法》。

8.1995年9月1日实施了《教育法》。

9.联合国教材义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标志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最终形成。

10.教育法规的规范作用:

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

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

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

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教师资格制度:

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16、17世纪,有不少人总结了教学的经验和规律,使教学的专业性增强,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成为师范教育的开端。

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下设了师范教育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对我国教师的法定含义、地位作用进行了规定。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2劳动手段的主动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

4劳动空间的室内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诊断者、指导者、评价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员、传授者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具体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点,从一个成长近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道徳关系、心理关系

新型师关系的特征: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学生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

6、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1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2良好的人品

3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4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2)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知识

3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热

4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2先进的教育理念

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4)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1教师职业道徳的定义:

简称“师徳”,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于调整教师耳社会、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自身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第一,立足实践,面对现实

第二,持续提升,崇尚先进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