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自然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900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8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自然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京自然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京自然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京自然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京自然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自然历史.docx

《南京自然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自然历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自然历史.docx

南京自然历史

自然历史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下游中心,面积6516平方公里。

境内山水环抱,地理条件优越,气侯温暖宜人,物产资源丰富。

南京市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

东北侧钟山蜿延如龙;西侧清凉山雄踞似虎;气势磅礴的长江自西向东横穿市区。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观南京山川形势时叹曰:

“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都也”。

自公元三世纪起先后曾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等在此建都,使南京成为古代和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政治中心地带,成为中国文化史的杰出代表。

南京位于北纬31°14'-32°36',东经118°22'-119°14',地处我国东南部的长江下游,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州,南靠宁镇丘陵,西倚皖赣山区,北连江淮平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南京四周低山盘曲,山环水绕,自然风貌独特。

气势磅礴的长江自西向东横穿市区,辖内有秦淮河、滁河、玄武湖、莫愁湖、石臼湖、固城湖等流域水网纵横交织,水面占全市面积11.4%,水资源极为丰富。

岗峦起伏的宁镇山地由东向西形成三个分支切近城市边缘楔入城区,溧水县境内有茅山山脉,江浦县境内有老山山脉。

低山丘陵占全市面积64.5%,是华东低山丘陵集中的主要区域之一。

 

  南京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4°,年均降水量1106毫米。

这一良好的自然条件加之历代的绿化努力,使南京享有“绿城”之誉。

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评价南京的地理环境时说: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诚难觅此佳境也。

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之最丰富区域之中心,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低山丘陵

  南京丘陵的分布:

在城区外围,六合县境内北部有东平山、冶山,东南部有以玄武岩为主的方山、灵岩山;江浦县境内分布着东北--西南向的老山山脉;城郊和江宁县是宁镇山脉西段的分布地,沿江边第一列(即钟山北支)分布着栖霞山、南象山、幕府山,第二列(即钟山中支)有灵山、紫金山等,第三列(即钟山南支)的山最多,有汤山、方山、牛首山等;溧水、高淳县境的东部是茅山山脉的一部分。

除了这些有名称的小山丘外,还有许多无名岗地间杂其中。

  南京城区起伏不平。

紫金山中支的余脉向西延伸,在太平门旁为富贵山,进城为小九华山、北极阁,继续向西连接古长江冲积物堆成的下蜀黄土岗地,把南京城一分为二,形成了秦淮河水系和金川河水系的天然分水岭。

在城北锈球公园附近还有狮子山(又名卢龙山),城西有马鞍山,城南有石子岗(又名玛瑙岗、聚宝山)。

  南京地区的丘陵一般不高,大都在300米以下,城内大多是100米以下的小岗地。

  南京的丘陵岗地大都是由砂岩、砾岩、页岩为主的沉积岩所组成。

其中丰富的优质石灰岩可作为制造水泥和石灰的原料。

南京岩浆岩出露不多,主要是分布在一些火山附近的玄武岩,花岗岩较为少见。

覆舟山

鸡笼山

钟山

  紫金山古名金陵山。

秦汉时称钟山。

三国时孙权为避祖讳,以此山是东汉末年秣陵县尉蒋子文的死地,故改称蒋山。

紫金山东西最大长度为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周围长达30多公里。

主峰居中,称北高峰,海拔448米,是宁镇丘陵的最高峰;东为第二峰小茅山,海拔360米;西为第三峰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就座落在第三峰峰顶上。

紫金山植被茂密,泉壑幽深、名胜古迹汇集四周,潜隐在山,成为闻名中外的风景区。

老 山

  老山位于滁河与长江之间,在江浦县城珠江镇的西北,东北端延伸到浦口区。

老山长达20公里,宽约3-5公里,面积近70平方公里。

主峰名龙洞山,高442米,因山后有大型溶洞--龙洞而得名。

龙洞山的东面有高421米的亭子山,山东北侧有著名的狮子岭,其北有祖师洞,岭下有创建于明清之际的佛教禅宗道场--兜率寺。

老山西北麓的汤泉山下有著名的温泉--“汤泉”,水温在35.6℃到47.1℃之间,还有传为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处的汤泉院(宋代改名为惠济寺),现遗址已辟为公园,尚存南唐残碑、宋代石柱础,以及树龄在千年左右的银杏3株。

目前老山已建为森林公园。

幕府山

  城北郊的幕府山又称石灰山,该山地处上元门至燕子矶沿长江南岸一带,山地由东北向西南延伸,长6公里,宽约1公里,海拔205米。

幕府山受地质断层作用,北临长江的一侧为悬崖峭壁,藤萝攀援,酷似一堵天然的城墙;山的南边则坡度较缓,但沟壑纵横,形势险要,是南京城北外围的天然屏障和江防要地;东部的沿江山岭被称为直渎山,又名观音山或岩山,这一带由石灰岩、白云岩构成了许多溶洞,有仙源、头台、鳌鱼、二台、石床、水帘、三台、天台、真武、玉笋、达摩、吼子等洞,被人称“岩山十二洞”。

汤山

  汤山,在南京麒麟门外汤山镇西,距南京城约30公里。

山地东西向延伸,长5公里,宽1公里左右,主峰海拔292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

并有少量火成岩。

该山现有温泉四处,泉水冬夏常温,年平均温度保持在50-60度之间,是著名温泉疗养胜地。

  汤山的西北有一座阳山,海拔382米,周围约10公里。

这里的山石适宜用来制做石碑或其它石刻艺术品。

在阳山下的西麓,遗有明永乐年间为明孝陵开采的碑材,这便是著名的阳山碑材。

其碑之大,居世界首位。

覆舟山

  覆舟山,因山形似一只倒置的木船而得名,简称龙山,又名龙舟山,海拔61米;因与玄武湖相邻,也叫玄武山;后来在山南建有小九华寺,俗称为小九华山,山顶建有一座五层方形砖塔,葬有唐代高僧玄奘的部分遗骨,故名”三藏塔“。

山顶平坦,绿树成荫,东望紫金山,北顾玄武湖,登山远眺,以此为最。

鸡笼山

  鸡笼山。

明朝时在山上建有钦天监的观象台,故又名钦天山,又因东麓建有鸡鸣寺,亦称鸡鸣山。

清初,在山顶重建北极阁后,南京人俗称这山为北极阁。

鸡笼山东连覆舟山,西接鼓楼岗,北临玄武湖,地处市中心,是城区中部的重要制高点。

河流湖泊

  南京河流湖泊较多。

宽广的长江,从南京市区的西北流过。

除长江外,江南的秦淮河、江北的滁河,是南京最重要的两条河流。

石臼湖、固城湖,位于溧水县和高淳县,是南京面积最大的湖泊。

位于南京城区近侧的玄武湖和莫愁湖,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长江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10个省、市,注入东海。

其下游称扬子江,从南京市区西南江宁县铜井镇附近入境,从栖霞区营防乡东出境。

这段江水全长约95公里,南京段江面宽1000~3000米,水深一般15~30米,最深达70米左右。

长江既是南京最主要的水上通道,又是南京市西南部、东北部、北郊的天险。

由于长江从南京的西部流过,历史上曾以江东为南京的代称,或泛指长江下游的江南一带。

秦淮河

  秦淮河,古名藏浦,又名淮水,全长103公里。

它有南北两个源头,南源发自溧水县东庐山麓的溧水河;北源发自句容县宝华山的句容河。

两源于江宁县方山南侧西北村汇合。

两源汇流北下,水量增大,直抵南京城下。

河水在武定门外,又一分为二:

一路绕城南经中华门抵水西门附近,称外秦淮河,是明朝南京城南的护城河,可以通航;另一路由通济门外向东水关流入城内,经夫子庙文德桥、镇淮桥折西北至下浮桥,再由水西门稍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秦淮河汇集,长约10里,这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

滁河

  长江北岸的滁河源出于安徽省肥东县的梁园,经全椒县流入南京市的江浦县,再东流经浦口、大厂入六合县境,经六城镇至大河口入长江,全长265公里,在南京市境内长约116公里。

滁河流域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就分布有与秦淮河流域及金川河流域文化性质相似的一些原始村落,说明南京地区大江南北人民的密切交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石臼湖

  石臼湖是溧水县、高淳县和安徽省当涂县三县间的界湖,又名北湖,是由古丹阳湖分化而成的。

湖水主要来自皖南的青戈江和水阳江水系,由当涂的姑溪河和清水河流入长江,现湖泊面积20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7米。

石臼湖与秦淮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明代以前,溧水县城西南的胭脂岗是秦淮河与石臼湖的分水岭,岗北的水属秦淮河水系,岗南的水属石臼湖水系。

固城湖

  固城湖位于高淳县南部,又名小南湖,湖区分属高淳县和安徽省宣城县,但以高淳县为主,在历史上与石臼湖同为古丹阳湖的一部分。

现湖泊面积3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湖水主要来自安徽的水阳江与青戈江水系,并可通过胥溪河和溧阳、宜兴间的漕河接通太湖水系。

石臼湖东岸的固城镇是胥溪河的起点,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于吴国、楚国、越国的军事要邑。

玄武湖

  玄武湖,古名“桑泊”;因位于紫金山之后,故又称“后湖”;湖泊水面积为3.7平方公里,湖底平坦,平均深度为1.5米,最深不足2米。

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莫愁湖

  莫愁湖,曾名石城湖,位于水西门外,湖面呈三角形,平均水深为1米左右。

湖面宽阔,周长6公里,面积为0.37平方公里。

莫愁湖的名称最早见于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一书。

书中说:

“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在此,故名”。

现在,湖水荡漾,碧波照人;湖畔竹树葱笼,花香四溢。

湖上有胜棋楼等古代建筑,登楼凭窗北望,一派“水面荷花堤上柳,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尽收眼底。

平原洲地

  南京的平原可分为三大类:

沿江平原(包括河漫滩和沙洲)、河谷平原和湖盆平原。

长江一直流到扬州、镇江以东才完全摆脱山体的束缚,形成广阔的长江三角洲。

在南京地区,长江河道尽管左右摆动,但由于地形影响,沿江平原和江中沙洲的范围比较小。

属于南京市的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济洲和新生洲四个。

在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间有一片较大的河谷平原(秦淮谷地),在老山山脉的西侧也有一片河谷平原(滁河谷地)。

湖盆平原以高淳县石臼--固城湖面积为最大。

这些河谷平原和湖盆平原都有宽阔的二级和三级阶地分布。

这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耕作地区。

气候

  南京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

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

每年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

梅雨过后,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

  南京市的春季大致始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到5月下旬或6月上旬结束,平均历时60-70天。

春季是从冬半年到夏半年的过渡季节,在大气环流方面,春季仍处于冬季型的大气环流控制下,即受近地面系统的冷空气和高空的西风环流影响为主,但环流强度比冬季已大为减弱。

春季的天气特色为:

气温逐渐升高;降水比冬季明显增加;天气过程多变。

  南京市的夏季大致从6月上、中旬到9月中旬,历时100天左右,明显可分为初夏的梅雨天气和盛夏的伏旱天气。

  初夏的梅雨天气全市每年初夏(6-7月),往往有一段连阴雨天气,即出现频繁的降水过程,雨量也较多。

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为“梅雨季节”。

梅雨天气的特点是:

降水量特别丰富,相对湿度大,气压偏低,云量多,日照少,地面风力较弱,时有暴雨发生。

  盛夏的伏旱天气南京市每年7-8月间,在梅雨期结束后,便进入盛夏天气。

若这时南京市处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直接控制下,便出现晴热高温少雨的时期。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南京市秋季大致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历时60天左右.由于我国冬季风爆发南下时,首先从地面置换夏季风,故迅速而干净。

往往通过1-2次较强的冷空气爆发南下,在15-20天的时期内即可完成从夏季风环流转变为冬季风环流。

但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南撤相对地较缓慢,所以秋季的9-10月间,常常形成低层冷高压的上面叠加着副热带高压,使长江流域出现持久的“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成为天气最好、最舒适而有利于秋收的黄金季节。

当然有些年份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台风暴雨的天气,有时还会出现早霜、冰雹等天气完成从夏季风环流转变为冬季风环流。

 南京市从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为冬季。

冬季气候的特色是受冷空气控制,寒冷而干燥。

南京市冬季的天气过程主要是受寒潮或冷空气的影响过程,平均每隔7-10天就有一次,每次冷空气南下时,南京市大都出现明显的降温、大风和雨雪过程,尔后天气转晴,出现霜冻,并逐渐转暖,形成明显的寒、暖交替现象。

冬季的主要天气特点是冷而干。

降温和大风是主要的天气现象。

矿产资源

  南京地区的地层古老而又完整,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甚为丰富。

目前南京已查明的矿种,有铁、铅、锌、银、铜、锶、石灰石、石膏等40多种。

锶是制造彩色显像管的原料之一。

南京锶矿是全国最大的锶矿之一。

最近六合县境内发现了珍贵的蓝宝石矿,它是一种比黄金还贵重的高级工艺装饰材料和高级工艺研磨原料,我国仅在皖、滇、台发现过这种矿,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地下水和地热资源

  南京地处温润区,又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均十分丰富。

仅仙鹤门一处的地下水源,每天可提供优质淡水4万吨,是东郊的一处理想备用水源。

南京城内,尤其是城南,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丰富。

  温泉是南京主要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比较著名的有江宁县汤山温泉、江浦县汤泉温泉、浦口区珍珠泉温泉等。

这些温泉的水温一般在20℃到60℃之间可用于热水浴治疗疾病,也可用于育秧、育绿肥、养鱼,还可开设温水游泳池。

矿泉饮料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森林资源

  南京地处亚热带北部,是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混合生长地区。

常见的落叶阔叶树种有麻栎、栓皮栎等;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有青冈栎和冬青。

长江两岸的丘陵地区,马尾松林分布较广。

近年来,南京还大面积种植了从美洲引进的火炬松和湿地松。

  南京城市绿化闻名全国。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3%,城区绿地覆盖率达40%以上。

市区干道上悬铃木等行道树郁郁葱葱,搭成一条条绿色长廊;大小公园、花坛及街道绿地等给城市披上了翠绿的色彩。

历史沿革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考古发现表明,大约3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聚居着本地原始居民,时至今日,已经历了无数世代的生息繁衍。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越城”。

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2470年历史。

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于此,始创建业城,而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此定都。

1700年来,南京曾是十朝都会,六朝金粉之地。

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明祖殿堂、天国烽火留下了历朝历代的众多遗迹,记载着多少惊心动魄的史话,传颂着多少可歌可泣的伟绩。

  “南京”名称始于明代。

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尽管几番更换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雄奇的丰姿、绮丽的风光,盛名百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远古居民及城市雏型

东吴

东晋、南朝

南唐

清代的南京及太平天国的天京

中华民国

南京解放

远古居民和城市雏型

  大约在六千年前南京市区的中心鼓楼岗一带,就有原始居民居住。

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这里挖掘了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

他们以采集、捕鱼、狩猎和原始农业为主,以陶器作为主要的生活用具。

到了三四千年以前,北阴阳营原始居民的后代们逐渐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南京市所辖的大江南北两岸已经发现了两百处左右这一时代的村落遗址,尤以秦淮河中游的江宁县湖熟镇一带最为密集,故有“湖熟文化”之称。

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

东  吴

  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

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

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

石头城周长6里左右。

公元229年孙权在此建都,始创建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

当年建业城的内外,人工运河与自然江河纵横相接,三吴地区(吴郡、吴兴和会稽)丰富的物资,可以通过江南水网直接运抵都城内的仓城。

石头城下的长江码头经常停泊有数以千计的船舰,曾经远航至台湾、海南岛和朝鲜半岛等地,并与日本及南海诸岛有着密切的文化往来。

东晋南朝

  东晋及被称为“南朝”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5个王朝(317-589年),她们的都城是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改名叫建康。

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钢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繁荣。

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的范围相当广泛。

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往,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

  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北方和南方世家大族,以及佛教高僧和道家代表人物都会集建康,从而使它成为当时全国的文化中心。

当时建康有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4座学馆,佛学、道家思想、书法、绘画、雕塑、数学、天文、化学和医药学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思想家范缜;文学家郭璞、沈约和谢灵运;文艺评论家刘勰、肖统和钟嵘;史学家范晔、裴松之和肖子显;佛经翻译家法显、宝去和佛驮跋陀罗;道家兼化学和医药学家葛洪和陶弘景;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雕塑家戴逵父子;绘画家顾恺之;数学兼天文学家虞喜和祖冲之父子等先后在建康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东晋以来,佛教在江东逐渐盛行。

六朝时期,建康城内外寺宇比比皆是。

晚唐诗人杜牧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当年建康城郊,帝王的离宫园囿,大族的府第别墅,与佛寺和陵墓错落其间,形成所谓“六代豪华”的表面繁荣局面。

南 唐

  经历了300余年的“六代豪华”以后,到隋唐时期金陵便步入了低潮,这是由于隋唐的统治者惧怕在金陵再出现割据政权。

唐代的金陵已降为一般的州县,六朝的城阙宫殿,在隋兵灭陈时即被平毁,六朝的历史遗迹,仅为文人学士、诗人词客的凭吊对象,故唐诗中有关金陵怀古的诗篇甚多。

不少著名的诗人都曾访问过金陵,尤以李白的访问次数最多。

  到唐末五代十国期间的南唐,金陵再次被作为国都,部分地恢复了昔日东南重镇的地位。

南唐是一个不大的南方割据政权,管辖区域最大时仅有今苏、皖、赣、闽、湘5省之地,统治年限亦仅39年937-975年)。

但是,它的统治者先主李bian、中主李景和后主李煜父子本身均能注意农业,奖励耕桑,并发展工商业。

南唐对于文化艺术事业特别重视,李景和李煜父子本身就是著名的词家,南唐画苑里也集中了像徐熙、董源、赵千、巨然、周文矩和王齐翰等很有才华的画家,为后来北宋画坛的兴盛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作为南唐国都的金陵城,在南京城市发展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改变了六朝时建康都城将政治区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分离的状况,而将城池南迁到以秦淮二十四航为中心的位置。

在南唐金陵城的范围内,千余年来一直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工商业最繁盛的地带。

明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下令以应天府为“南京”,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1378年改南京为京师,明初建都南京,历洪武、建文、永乐三帝,前后53年。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仍保留着皇宫,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

  朱元璋称帝的前两年,即公元1366年就下令新建宫城和改筑应天府城。

历时21年之久,筑成号称方圆96里,实测为33.676公里的砖城。

南京城在现存的古城垣中,不仅是我国第一而且是世界之最。

明代南京皇宫位于城的东部,建筑宏伟壮丽。

曾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所使用。

明成祖迁都北京,建造北京皇宫时,就是以南京皇宫为蓝图的。

  南京在明朝时期,尤其是明初的53年间,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当时城内有100多个工商行业,其中与丝织业有关的达20多个,官营的丝织业以织造高级的锦缎、素缎和绫、罗、纱、绢为主,尤以织金锦和金银线织成的彩色妆花缎最为精工,单是织绵工匠集中的地点就有3个坊。

明代南京的建筑业和造船业是两项规模巨大的官营手工业。

明代南京的雕版印刷业亦闻名全国。

清代的南京和太平天国的天京

  明清两代交替期间,南京城并未遭到什么破坏,清政府在此设立了两江总督衙门,管辖江苏、江西和安徽3省,仍然保持了南京作为东南重镇的地位。

  在清代前期,南京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丝织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清政府特设江宁织造署来管理丝织业,著名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上就曾经先后担任江宁织造官近60年之久,从而构成了《红楼梦》书中内容的重要历史背景材料。

  1853年3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的太平军进抵南京城。

天王洪秀全直接至两江总督署,不久即就此改建为“天朝宫殿”(1853-1864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期间,曾经在此颁布了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在太平军内部实行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并设立诸匠营和百工衙等统一管理各种手工业的机构,还实行了解放妇女和逐步开放商业的政策。

  由于太平天国政权的种种失误,使清政府得以重新聚集力量来反扑。

1864年7月天京终于被攻陷。

清军入城后,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仓库,并纵火焚烧,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连明故宫、明孝陵及大报恩寺琉璃塔亦均被毁。

  此后,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

并根据被迫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将南京下关开放为商埠。

在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50年间,南京开办了几处以军火工业为主的近代机器的印刷、发电等工厂。

兴建的宁沪、津浦两条铁路,分别于1908年和1911年通车,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高等学堂,以及三江师范学堂(后改称两江师范学堂)等等。

我国近代的文豪鲁迅,曾于1898年至1902年间先后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埋葬了封建帝制。

同年12月,宣布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以公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以南京为临时首都,并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元旦从上海乘专车来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府就设在清代的两江总督署内,今遗址犹存。

其后,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军阀统治以后,1927年至1949年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又再度建都于南京。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市曾作了一些规划。

规划以明故宫一带为中央政治区,新街口一带为商业中心区,江苏路一带为花园住宅区,城南和城北为一般住宅区。

建造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医院”、“黄埔军官学校”、明故宫机场等几项较大的建筑。

1929年建成中山路和陵园路。

当年,孙中山灵柩南下安葬时,即经这条大道。

后来又陆续修了几条柏油路。

在新街口、大行宫、太平路一带建了一批银行、商场、酒楼和旅馆等。

这样,明清以来的南京城区有了一定的改观。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上海后分三路进攻南京。

蒋介石于12月5日逃离南京,国民党政府所属机构分别迁往武汉和重庆。

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整个南京城。

日军一进入南京,就开始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

我无辜同胞惨遭杀害达30万人以上。

日军占领南京后,把侵华日军总司令部设在南京,后来,以汉奸梁鸿志为头子的维新政府和以汉奸汪精卫为头子的伪政府均设立于南京,使南京成为日、伪统治中心。

1945年8月14日,日军宣布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大礼堂举行。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就维护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的问题,继续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

11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推翻政协决议,发动了反人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