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836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docx

《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docx

某小区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图文

1序言

我院受三亚京海成房地产XX公司的委托,承担了XX市鹿港绿洲小区边坡工程勘察任务,于20__年7月1日进场,至20__年7月16日野外作业结束,历时16天。

1.1工程概况

鹿港绿洲小区边坡工程地位于XX市凤凰路东侧下洋田村三巷片区临春岭西侧山脚下,边坡平面累计南北长度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山体高程约为18.0~60.0米不等,最大坡角约45度,坡底高程约14.0米,边坡类型为永久性岩质边坡,破坏类型为滑移型,安全等级为一级,岩体类型属Ⅳ类,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

[拟建场地与北坡位置关系]

1.2勘察的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为边坡治理提供充分的岩土工程参数依据,以达到安全、合理的整治边坡的目的。

其勘察的主要任务是:

①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场地不良地质现象和性质;

②查明场地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和完整程度;

③查明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物情况、充水情况,力学属性和组合关系,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关系;

④查明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工程特性指标;

⑤查明场地所在地区气象、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⑦提供场地所在地区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和地震动参数;

⑧对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作出结论;

⑨提供边坡设计所需的相关参数,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以及边坡整治设计、施工的注意事项。

1.3勘察依据和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所执行的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如下: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修订版);

3、《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__年版)。

1.4勘察的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根据任务要求,结合本工程特点,采用如下勘察方法:

(一)、工程地质调查测绘

1、调查测绘内容

①收集工程所在地区区域地质概况,调查其周围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

②调查场地地形地貌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

③调查区域地层岩性、成因时代、性质和分布范围、岩层风化特征及接触关系,岩层露头的产状和地质构造类型及性质。

④调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水文及水文地质特征,并了解其化学成分及腐蚀性。

2、调查范围

①边坡南北长约300m,东西宽约200m范围。

②对主要切坡位置扩大范围到山顶。

3、调查测绘精度

地质测绘采用1:

200比例尺,成图用1:

200比例尺。

(二)钻探

现场钻探采用XY-100型液压钻机,以泥浆护壁或跟管钻进技术。

孔深按规范和设计要求,钻穿软弱地层进入硬地层5.00~15.00m后终止。

如遇岩石应钻至中风化岩石3~5m,对钻探设备无法进入时,采用人工挖探井,以挖至强凤化顶面为准。

1、岩芯采取率

粘性土大于80%;砂土大于60%;碎石土、强风化岩层大于50%;中风化岩层大于80%。

2、钻探取样

每一技术性钻孔0~10m,每隔2.00m取一个样和进行一次标贯试验,10m以下适当放宽,但每个技术孔每层土要取一个样。

(三)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国产标准贯入试验设备,锤重63.5kg,落距76cm,采用全长700mm对开式贯入器,自由落锤法进行试验,试验时,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先预打15cm,再记录打入30cm深度或记录每打入10cm深度时的锤击数。

(四)钻孔放样

钻孔位置放点和孔口高程测定,采用日本拓普康生产的GTS-311全站仪,以海南平面座标系进行施测,钻孔标高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本次勘察含工程地质调查测绘、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水质化学分析等多项,具体工程量详见下表1.1。

工作量统计表表1.1

序号

工作内容

工作量

1

勘探点测放(个)

37

2

工程地质调查测绘(km2)

0.06

3

钻探总进尺(m/孔)

338.70/25

4

取土样及土工试验(件)

25

5

探井(m2/个)

36/12

6

三轴剪切试验(件)

6

7

取岩石样(组)

岩石抗剪试验

2

岩石抗压试验

10

岩石块体密度

2

岩石饱和吸水率

6

岩石的切片鉴定

2

8

标准贯入试验(次/孔)

13/6

9

取水样及水质简分析(件)

2

10

土质简分析(件)

2

2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计算参数

2.1地形地貌

鹿港绿洲小区边坡工程场地为低山,山前斜坡,地形似“M”形状,坡脚处部份段砌有块石挡墙,高约3.0~5.0米。

该边坡原为自然坡形,植被茂密,杂草丛生,经人工挖坡建房,拆迁后,呈现台阶状场地。

2.2区域构造背景

场地区域位于九所-陵水东西深大断裂与文昌-琼海-三亚北北东向断陷带之交汇部之南,本地区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构造运动,构造形迹互相交错穿插,迭次出现,呈现一幅复杂的构造图象。

根据三亚地区1:

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本区的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北东向与北西向等。

北东向断裂主要有榆林断裂、狗岭断裂以及角岭断裂,为本场地有影响主要断裂之一,北西向断裂主要有抱坡岭断裂、南边岭断裂等。

本区域新构造运动以不对称的穹状隆起为特点,以间歇性上升为主,局部产生断陷,形成各级夷平面台地等。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三亚所处的琼南地区陆上发生的地震最大震级为4.5级,震中位于三亚、乐东和五指XXX县交界处附近的扎南,影响本区的地震烈度小于6度,无大的地震活动。

在勘察范围及深度内未发现大断裂和其它断层通过,场地稳定。

2.3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台风频繁,干湿交替明显,终年无霜,冬短夏长。

据1955~20__年三亚历年气象观测资料,三亚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8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175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2273.0mm,多年平均气温25.7℃,极端低温为5.1℃,极端高温为37.5℃。

从每年2月中旬~12月上旬为夏季,12月中旬~翌年2月上旬为春秋季,湿度72~90%之间。

5月至11月为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的90%,其中8~9月降雨量最大;11月至来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

极端降雨量为640.9mm。

多年平均风速2.7m/s,年风向多东风,次为东北风。

台风累年年平均影响个数4.3个,累年年最高影响个数10个。

XX市台风季节一般从每年的6月份开始,10月分结束,个别年份延长到11月结束。

XX市多年平均气温、降雨量及蒸发量统计表单位(mm)表3-1

全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统计年份

气温

25.8

21.4

22.3

24.5

26.8

28.4

28.7

28.5

27.1

27.4

26.3

24.3

22.2

1955-

2000

降雨量

1755.0

6.9

11.8

22.2

37.8

131.0

185.2

170.5

216.4

258.5

215.1

49.1

13.4

1957-

2000

蒸发量

2273.0

-

-

-

-

-

-

-

-

-

-

-

-

1959-

2002

注:

资料来源于XX省气象局、XX市气象局

2.4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2.4.1、岩土类型及成因

据场地内钻孔揭露地层,边坡为岩质边坡,其岩质组成为白垩系早世花岗混合岩,后经构造变质作用的影响,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硬、脆,经风化作用,浅表层呈粘土状,由于雨水冲刷,局部堆积大量的坡积土,呈碎石土状。

2.4.2、地层结构与岩性:

经勘察查明,钻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Qml)、第四系坡积层(Qdl)及中生代花岗混合岩(γ52)。

自上而下共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单元层,各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Q4ml):

杂色(黄褐色、红褐色),主要由建筑垃圾组成,松散。

层厚0.50~2.40m。

在TK3、TK8号探井和ZK9、ZK12、ZK15、ZK16、ZK18、ZK27、ZK28、ZK29、ZK30、补4号钻孔有揭露,。

第②层坡积土(Qdl):

红褐色,棕褐色,主要由全风化花岗混合岩和母岩碎石组成,松散。

揭露层厚0.60~5.00m,层顶埋深0.00~2.00m,层顶高程为23.96~45.68m。

在TK1、TK2、TK3、TK4、TK5、TK6、TK7、TK10、TK13、TK21、TK22、TK26、TK32号探井和ZK9、ZK14、ZK15、ZK19、ZK20、ZK23、ZK24、补5号钻孔均有揭露。

第③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γ52):

黄褐色,已风化成粘土状,可塑~硬塑,含未风华完全的花斑岩碎块,尚能辨别母岩结构,遇水手捏即碎,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层厚0.60~10.00m,层顶埋深0.00~2.40m,层顶高程为18.08~44.84m。

在ZK11、ZK12、ZK16、ZK17、ZK18、ZK20、ZK24、ZK27、ZK28、ZK29、ZK30、TK31、补6、补5、补4、补3、补2、补1号孔有揭露。

第④层强风化花岗混合岩(γ52):

棕褐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斑状、显微文象交生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很发育,泥质充填,岩芯破碎,呈碎块状~砂砾状,手用力可掰碎。

层厚1.00~20.10m,层顶埋深0.60~11.50m,层顶高程为10.88~44.38m。

层位较稳定,各钻孔均有揭露,由于深度有限,各探井仅揭露至该层层顶。

第⑤层中风化花岗混合岩(γ52):

浅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斑状、显微文象交生结构,块状构造,有少量裂隙发育,方解石脉局部充填,裂隙面稍粗糙,质坚硬、脆,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长度为15~50cm,RQD=75。

层顶埋深4.00~25.10m,层顶高程为4.47~32.17m,揭露层厚5.20__.00m。

该层未揭穿,在ZK11、ZK14、ZK15、ZK16、ZK17、ZK19、ZK20、ZK23、ZK24、ZK27、ZK28、ZK29、ZK30、补4、补3、补2、补1钻孔有揭露。

以上地层埋藏分布特征及层位接触关系,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NO.2)及钻孔柱状图(附图NO.3)。

2.4.3、基岩面形态和坡度

据实地调查和地形剖面切图统计,基岩面形态呈斜面状,岩面坡度约为20~35度。

[坡体强~中风化基岩面形态]

[边坡切坡形态概貌]

2.4.4岩土工程性能分析与评价

2.4.4.1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分析

本次勘察在15个钻孔中采取土样25件,标准贯入试验13次。

所进行的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其结果汇总于土工试验报告表(附录NO.7)中,对室内土工试验成果,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将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值列于表4.1-1中。

其标准贯入试验成果汇总于表(附录NO.5)中,各层土的标贯试验锤击数示于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录NO.3)和钻孔柱状图(附录NO.4)中,其分层统计结果列于表4.1-2中。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4.1-1

地层

编号

统计指标

物理性质指标

固结

直剪快剪

含水率

重度

比重

孔隙比

饱和度

液限

塑限

液性

指数

塑性

指数

压缩

系数

压缩

模量

快剪

粘聚力

内摩擦角

ω0

γ

Gs

е

Sr

ωl

ωp

IL

Ip

α1-2

Es1-2

с

φ

(%)

(kN/m3)

(%)

(%)

(%)

(%)

(MPa-1)

(MPa)

(kPa)

(0)

③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

统计频数

13

13

13

12

12

13

13

13

13

8

8

2

2

最大值

26.30

20.00

2.75

0.993

90.777

46.90

27.00

-0.035

20.300

0.46

9.97

145.3

18.9

最小值

13.00

15.90

2.70

0.592

50.504

32.40

19.10

-0.684

11.900

0.20

4.32

132.5

17.2

平均值

18.25

17.95

2.72

0.759

66.102

39.65

23.72

-0.294

15.931

0.31

6.55

138.9

18.0

标准差

3.57

1.12

0.02

0.132

12.455

5.07

2.74

2.913

0.09

2.08

 

 

变异系数

0.20

0.06

0.01

0.175

0.188

0.13

0.12

0.183

0.30

0.32

 

 

标准值

20.03

17.39

2.71

0.828

72.633

37.11

22.35

17.388

0.37

5.15

 

 

备注;统计时已删除异常值。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表4.1-2

层号

钻孔

深度

实测击数

修正击数

统计

②层坡积土

ZK15

4.65--4.95

39.0

35.57

/

③层

全风化花岗混合岩

ZK16

1.55--1.85

30.0

29.76

实测统计:

n=6

u=32.5

σ=23.51

δ=0.33

修正统计:

n=6

u=30.64

σ=22.43

δ=0.32

ZK16

2.25--2.55

35.0

33.60

ZK16

3.65--3.95

43.0

40.25

ZK17

4.55--4.85

45.0

41.13

ZK18

2.85--3.15

16.0

15.32

ZK18

4.65--4.95

26.0

23.76

ZK27

2.85--3.15

12.0*

11.36

ZK28

4.15--4.45

15.0*

13.77

ZK29

2.85--3.15

7.0*

6.63

备注

带“*”统计时已删除异常值。

三轴剪切试验成果统计表表4.1-3

层号

项目

③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

Cuu(kPa)

Φuu(˚)

频数

6

6

最大值

87.40

24.50

最小值

19.70

3.50

平均值

43.18

15.27

标准差

28.01

8.92

变异系数

0.65

0.58

标准值

20.06

7.90

注:

试验条件为不排水不固结。

岩石机械强度试验统计表表4.1-4

岩层

样品编号

取样深度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块体密度(g/cm2)

抗剪断强度

饱和吸水率

φ

c

⑤层中风化花岗混合岩

ZK30

19.8-20.0

62.7

ZK27

11.3-11.5

34.5

ZK20

13.8-14.0

137.3

ZK17

26.0-26.2

21.7

ZK16

16.8-19.2

140.1

2.75

25°23′

32.0

0.03

150.1

0.03

140.2

0.03

ZK补4

23.6-25.6

39.0

2.78

41°30′

14.2

0.03

200.3

0.03

130.1

0.03

统计平

均值

105.6

2.76

33°27′

23.1

0.03

2.4.4.2各土层的工程性能评价

①层,杂填土:

分布于TK3、TK8号探井和ZK9、ZK12、ZK15、ZK16、ZK18、ZK27、ZK28、ZK29、ZK30、补4号钻孔,松散,为原建筑拆迁堆积建筑垃圾,均匀性差,工程性能差。

②层,坡积土:

分布于TK1、TK2、TK3、TK4、TK5、TK6、TK7、TK10、TK13、TK21、TK22、TK26、TK32号探井和ZK9、ZK14、ZK15、ZK19、ZK20、ZK23、ZK24、补5号钻孔,松散,土质不均匀,稳定性差,容易滑动。

③层,全风化花岗混合岩:

分布于ZK11、ZK12、ZK16、ZK17、ZK18、ZK20、ZK24、ZK27、ZK28、ZK29、ZK30、TK31、补6、补5、补4、补3、补2、补1号孔,层位稳定,坚硬状,土质均匀,平均天然含水量18.2%,平均天然孔隙比0.759,平均压缩系数0.31MPa-1,属中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实测击数为16~45击,平均值为32.5击,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为:

Cuu=20.06kPaΦuu=7.90˚,稳定性较差,容易滑动。

④层,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分布于各钻孔,层位稳定,碎块状,裂隙较发育,岩层稳定一般,不容易滑动。

⑤层,中风化花岗混合岩:

分布于整个场地深部,由于深度有限,仅ZK11、ZK14、ZK15、ZK16、ZK17、ZK19、ZK20、ZK23、ZK24、ZK27、ZK28、ZK29、ZK30、补4、补3、补2、补1钻孔揭露,层位稳定,顶板起伏变化较大,高差为4.00~25.10m,质坚硬,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105.6MPa,块体密度为2.76g/cm2,抗剪断强度C=23.0kPa,φ=33°27′,工程性能好。

地基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表4.2

地层

①层

填土

②层

坡积土

③层

全风化花岗混合岩

④层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⑤层

中风化花岗混合岩

fak(kPa)

100

200

250

500

2500

Es(MPa)

/

(6.5)

7.0

/

/

γ(kN/m3)

/

17.5

18.5

(28.0)

(35.0)

Ck(kPa)

/

/

20.0

25.0

23.0

Φk(0)

/

/

8.0

32.0

33.0

备注

“()”内为经验值,Es、γ为平均值,Ck、Φk为建议标准值。

2.4.5主要结构面特征

1)结构面类型和等级

据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判别,边坡岩体结构面类型以构造裂隙结构面为主,其表现为裂隙、伴生节理裂隙、层间微错动型式。

结构面受区域构造控制,以压性或压扭性破裂面为主,并伴生有次生结构面,属风化裂隙,在平面和侧面上呈“×”型。

结构面等级为Ⅳ级,对岩体稳定性的作用表现为破坏岩体的完整性,与其它结构面组合可形成不同类型的破坏方式。

2)构造裂隙结构面产状

主要结构面由二组构成,一组分布在北坡,其产状SW42°/NW48°∠45°(1号-3号勘探线),一组分布在西坡,其产状SE35°/SW55°∠81°(4号-9号勘探线),具有陡倾角、连续性差,多为闭合式,切割深度多为20~40m,切割面局部有方解石充填,结构紧密等特点,此外还有一些0.5~2.0m长的微小风化裂隙,裂隙密度为36条/m2。

3)结构面发育程度

据现场露头观察,边坡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程度巨快型,形成块状结构体,延伸程度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结构面基本闭合,风化程度属强~中风化,以强风化为主,西坡结构面主要为风化裂隙,由水渗透到原构造结构面风化而形成眼球状结构面,层面间未见渗水。

[边坡典型地质剖面图]

4)主要结构面的组合关系

主要结构面由二组节理构成,结构体类型为块状结构~碎裂状结构,稳定性处决于边坡和结构面走向夹角大小,夹角小稳定性差,夹角大,稳定性好,结构体规模分级为Ⅲ级块体~Ⅳ级岩块。

5)主要结构面力学属性

边坡岩体中的主要结构面剪切变形特征属“似塑性破坏”型,结构面强度特征表现为抗剪强度低,而法向变形较小的特征,但未发现有软弱夹层或泥化夹层型结构面出露。

6)裂隙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

主要裂隙结构面有两组,一组分布在北坡,其产状SW42°/NW48°∠45°,倾向与边坡坡向垂直,结构面的影响较小,较稳定,一组分布在西坡,其产状SE35°/SW55°∠81°,倾向与边坡坡向同向,切坡面边坡坡角与结构面夹角约20°,存在发生层面(外倾平面)崩塌的可能。

[西坡由于构造运动造成的外倾岩层现状]

2.4.6、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雨量充沛,降水对本边坡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山体斜坡坡面的冲蚀破坏。

据地形图示,边坡坡顶可能产生影响的汇水面积大于60000平方米,排水坡度约为30度,汇水通道的长度一般为200~300米,最短汇水通道长度为20米左右。

 

[坡顶雨水冲沟]

据现场踏勘,边坡坡顶植被茂密,保护完好,坡面上未见有地下水渗透现象。

[坡顶植被发育情况]

2.4.7、不良地质现象的范围和性质

据现场地质调查,边坡工程范围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

仅在边坡西侧段因雨水冲刷,导致小范围垮塌。

[边坡西侧的冲沟情况]

2.5地下水与地基土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过程中分别在ZK17、ZK23号钻孔中取水样和ZK27、ZK31地下水位以上土样各一件,分别做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详见附录NO.8-9,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修订版),对水土腐蚀性评价如下:

2.5.1地下水的腐蚀性:

按Ⅱ类环境类型考虑,在水质分析结果中的SO42-的含量范围为71.71~73.31mg/L,Mg2-的含量范围为7.97~10.96mg/L,因此,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按地层渗透性为强透水层考虑,PH值为7.42~7.72,侵蚀性CO2含量均为2.20mg/L,HCO3-均为45.77~62.94mmol/L,因此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其水质分析结果中的CL-含量均为31.20mg/L,当长期浸水或干湿交替时,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综合评定: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2.5.2场地土的腐蚀性

按Ⅱ类环境类型考虑;地下水以上土样分析其土的SO42-含量范围为:

334.66~462.14mg/L,大于450mg/kg小于2250mg/kg;Mg2-含量范围为11.95~23.90mg/kg,均小于3000mg/kg,因此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

按地层渗透性强透水层考虑,土样的pH值范围为:

7.08~7.65,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土样的CL-含量为:

155.99~212.72mg/kg,按A土层考虑,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土样的pH值范围为:

7.08~7.65,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综合评定:

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以及钢结构均具微腐蚀性。

2.6地震基本烈度与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