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682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重点.docx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

1.为什么文明来自东方

东方文明古国文字的产生为学校教育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东方文明古国文化和交流充实了学校教学内容

东方文明古国的学校已经萌芽并且门类较多

2.各个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特点?

总体特征?

巴比伦:

寺庙教育两级——初级教育:

读写;高级教育:

读写,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

古埃及:

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书吏学校),文士学校

教学方法:

灌输与体罚

古印度:

✧婆罗门时期教育

教育目的:

维持种姓制度,灌输宗教意识

教育权:

婆罗门

受教育权:

前三个种姓

教育内容:

以宗教典籍《吠陀》为核心

教育形式:

家庭教育,古儒(guru)学校

教学方法:

口授、背诵、导生制

✧佛教教育

佛教基本理论:

因果报应,众生平等,人生苦,修来世

教育目的:

大彻大悟

教育场所:

寺庙

学院:

比丘、比丘尼

教育内容:

佛经等

教育方法:

教授、讲解、自学、辩论

古希伯来:

✧古代希伯来第一时期的教育

教育形式:

家庭教育为主

父亲既是家庭祭司,又是子女教师

儿童观:

儿童是花朵,赋有独立人格,其兴趣和爱好应得到满足。

儿童不是父母私有物,而是未来天国公民。

教育内容:

民族传说、祖先训诫、宗教信仰(圣经)、文化知识、职业技术

✧巴比伦之囚(586BC-538BC)时期的教育

恪守古老宗教传统

个人祈祷转为集体祈祷

犹太会堂:

既是宗教活动场所,又是讲授律法知识及圣经的场所

✧古代希伯来第二时期的教育

文化:

学习巴比伦

教育观:

人人必须受教,才能成为上帝的真正信仰者;人人成为诚笃的信仰者,才能使民族不受衰亡的威胁。

重视学校教育:

不受教育者必须被剥夺一切权利并放逐城外;未设置学校的城市乃是不容存在的。

犹太会堂-学校-学校教育渐成系统

学校布点与师资配备——学校布点:

一个村落一所学校;师生比:

1:

25

总体特征:

教学内容有人类文化的经典

教育方法多样

重视教育和教师

教育和宗教文化传承较为密切

3.古希腊

❆雅典和斯巴达教育模式特点?

对比异同点?

对西方教育史的影响?

斯巴达教育特点是:

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教育内容是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

雅典教育的特点是:

教育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

身心和谐发展包括:

身体健美,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等美德。

共同点:

学校都是为奴隶阶级所控制,教育还没有和生产劳动相结合,都把军事体育训练放在重要的地位。

 

不同点: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英勇的战士,教学内容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学习。

雅典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文化体育军事全面发展。

1从教育目的来讲,斯巴达教育是为培养保家卫国的勇士,而雅典教育培养从事不同职业的具有智慧公正品质的公民 

2从教育内容上来讲,斯巴达以单一的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为主,而雅典教育内容呈现出多元化,不仅有军事体育教育,也重视文化艺术知识的教育。

 

3从教育方法上来讲,斯巴达以说教训斥鼓舞鞭打的简单粗暴的方式为主,雅典则以相对柔和多元的启发诱导方式进行教育 

4从教育管理上来讲,斯巴达的教育完全由国家掌控,公民7岁后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 5斯巴达与雅典不同,非常重视女子教育

影响:

❆【雅典大学】

西方奴隶社会最早的大学。

约公元前200年由古希腊雅典城的哲学学校和修辞学校逐渐合并而成。

主要包括:

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以及当时影响较大的伊璧鸠鲁哲学学校和斯多葛派芝诺的哲学学校等。

529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查士丁尼大帝训令禁止其一切哲学和法律讲座,学校于是逐渐关闭。

❆【亚历山大大学】

希腊化时期的著名大学。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科学研究中心。

来自东西各国和地区的学者,如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等人,在此潜心钻研、收徒讲学。

到希腊化晚期,尤其是罗马时期,该校才真正带有高等学校的性质。

4.古希腊教育思想

❆荷马史诗

教育目的:

演说家、行动者;

培养目标:

即有实干能力——武艺高强、能言善辩、富于谋略;

四大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教育内容:

骑马、掷标枪、打猎、弹奏七弦琴、医术、道德教育等。

❆智者派(代表人物:

克拉克利特)

智者派的教育思想主要蕴涵在教育行动中:

1、云游各地,收费授徒,扩大教育对象,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流动;

2、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统治者;

3、研究和讲授“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拓展学术研究领域,扩大教育内容;

4、重视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5.古希腊三哲

❆苏格拉底

教学目的:

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法,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

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等步骤。

 这种方法不将结论灌输强加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提问诱导,使其认识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得出正面的结论,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但是它是一种原始而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柏拉图

教育贡献: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其《理想国》被称为三个里程碑之一;他创办的学园存在了数百年,是当时的哲学和科学中心,对中世纪和近代大学产生了影响。

理想国(结构图)

成员

质料

灵魂主体

美德

社会功能

哲学家

理性

智慧

最高统治者

军人

意志

勇敢

国家保护者

劳动者(农民和手艺人)

铜铁

情感

节制

社会供养者

奴隶

泥土

会说话的工具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时代

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后期4世纪初 

教育实践

创办阿加德米学园(存在900余年)

教育目的

培养哲学家

教育阶段 

家庭教育时期(0-3);学前教育期(3-6);普通教育(6-16);军事训练期(17-20);深入研究期(20-30);哲学教育期(30-35);实践(35-50)。

教育内容

提倡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强调公共学前教育和女子教育,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教育对象

男女平等

缺陷 

过分强调一致性,轻视变革,忽视个性,具有等级性

代表性的命题

学习即回忆

教育年龄分期

(1)3至6岁的儿童要被送到附设在神庙附近的儿童游乐场,在国家“委派”的女公民的监督下接受教育。

(讲故事、游戏、歌唱)  

(2)6岁以后(情感教育——节制的美德)。

男女儿童分开居住、生活,进入初等教育,如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

(初步的读、写、算、唱歌、音乐,特别重视 体

操、骑马、射箭等体育训练)——劳动人民的教育。

 

(3)17岁(意志教育——勇敢的美德)银质奴隶主子弟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

(体育训练、“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军人的教育。

  

(4)20-30岁(智慧教育----理智的美德),少数具有金质的奴隶主子弟继续进行第三阶段教育。

(“四艺”、哲学(或辩证法),并且“四艺”以哲学为中心。

)——哲学家(或官史)的教育。

 

(5)继续研究“辩证法”到35岁——任官。

 

(6) 经过各种“考验”,50岁时达到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举起心灵的眼睛去凝睇这照耀着一切事物的光,看到‘善’的本身”)

❆亚里士多德

教育年龄分期(以七年为界,对照柏拉图)

学龄前教育(0-7),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初等学校教育(7-14),主要进行德行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高年级学校教育(14-21)教育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理性灵魂与积累知识。

(1)幼儿教育(0-7岁)(婚姻和育人以健康和天赋(本能)为主,重视体格教育——体育) 

 这一时期里,教育要顺应自然,要注意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要引导儿童多做适宜肢体发育的游戏和活动。

5岁之前要让儿童多听一些神话故事,而不要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此外,还要组织儿童观察和模仿日后从事的活动,但要防止环境中的不良习气影响儿童的道德。

   

(2)少年儿童教育(7-14岁) (以情欲和习惯为主,重视行为教育——德育) 

这一时期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儿童要在国家办的学校中接受和谐的教育,主要内容有阅读与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

 

由于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对儿童情感道德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他主张要让儿童多接触音乐,以去除人的非理性灵魂中的不良冲动和欲望。

  

(3)青年至成人教育(14-21岁) (以思辨和理性为主,重视哲学教育)  

这一时期以智育为主,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为此目的而设的学科有数学、文法、文学、诗歌、修辞、伦理学与政治学。

  

(4)至于21岁以上的青年,(根据他在"吕克昂"哲学学校中的教学范围来推断)可能要研究物理学、宇宙学、生物学、心理学与哲学等,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些学科既能体现以智育为主的要求,又能进行纯哲理的探索,并进而发展理智灵魂,以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

三个灵魂说(三个灵魂关系,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顺应自然最早思想)

灵魂

形式与质料

出现顺序

教育重点

理智灵魂

思维、理解、判断

形式最多质料最少

出现最迟

智育

动物灵魂(非理性)

本能、情感、欲望

居中

居中

美育(音乐教育)

植物灵魂

肉体

质料最多

形式最少

出现最早

体育

教育适应自然。

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主要依据他的“灵魂说”中的人性论思想。

他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三部分。

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

在三部分灵魂当中,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

“灵魂说”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

首先,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具有理性,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的发展,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美德即中庸”思想

人的一切行为都有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状态。

其中过度和不足都是恶行的特征,只有中庸才是美德的特征、道德的标准。

怎样确定中庸之道,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恰当的对象,才能找到适合于各个人的中庸之度。

对于各种道德问题,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确定具体的中庸之道。

文雅教育思想(自由教育)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文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文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避免专业化的训练。

实施文雅教育需要两个条件:

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心灵,同时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二要有读、写、算、体操、哲学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

音乐教育——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之核心。

音乐具有多种功能:

教育、心灵的净化和理智的享受,为了紧张劳动后精神的松弛和修养。

为了使音乐有教育作用,必须选择富于伦理性的旋律和曲调。

6.古罗马时期

帝国时期教育特点?

课程?

教师待遇?

改变教育目的,把培养演说家改为培养效忠帝国的顺民和官吏。

在教育管理上,出现“国家化”的趋势,加强对教师的控制。

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普通公民及其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逐步缩小。

罗马学校中的演讲教育逐渐走向形式化和公式化。

罗马各级学校教育内容拉丁化,范围也在逐步缩小。

专业或职业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西塞罗的代表作?

——《论雄辩家》

昆体良代表作?

——《雄辩术原理》

西塞罗和昆体良的异同?

二人都重视教育,教育目的都是培养雄辩家,雄辩家或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或为律师。

(1)教育目的是培养演说家(亦称雄辩家)

(2)教育对于演说家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

(3)教育的阶段实施:

早期教育:

重家庭教育,目标:

言语合乎礼节、合乎文法。

学龄期教育:

重学校教育

(4)教学论:

提出分班学(班级授课制)的初步设想。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反对体罚学生的主张。

(5)论教师,教师应该是“公认的有学问的人”,是道德高尚的人。

 熟练运用教学方法,善于提问,富有启发性;善于作答,一针见血。

 爱生若子。

7.中世纪

教会学校的层次?

✧修道院学校(僧徒学校、隐修院学校)

西欧最主要的教育机构。

“修道”是一种对人精神和肉体的训练,把肉体看成灵魂的监狱,把人性的情欲看成最大的堕落,强调只有克制,乃至消灭肉体欲望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拯救和神圣。

因此禁欲、苦行、修行等成为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

 

学生:

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

 

教学内容——“七艺” :

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教师:

完全由教士担任 

教学方法:

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

实行个别教学,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

 

管理:

纪律严格,体罚盛行。

✧座堂学校(大主教学校,大教堂学校)

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性质同修道院,学校的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整齐,但数量有限。

✧教区学校(堂区学校)

设在堂区教士所在的村落,是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中世纪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

 

课程以灌输宗教知识为主,同时进行读写算等简单世俗知识的教学。

 

与上两种教育机构相比,堂区学校的教育范围更大、培养目标更为宽泛,但条件和水平较低。

✧拜占庭教会学校

骑士教育的特点?

进行方式?

以封建贵族的子弟为教育对象,其目的在于把他们培养成为身强力壮、剽悍勇猛、武艺精湛、虔敬上帝、忠君敬主、宠媚贵妇的职业军人。

具有特殊性,它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活动是在其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是一种家庭教育的特殊形式。

特点:

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进行方式:

(1)出生到七八岁(家庭教育阶段) 儿童在家庭中受母亲的教育,主要内容为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2)七八岁以后(礼文教育阶段)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通过在贵族家庭中与主人的朝夕相处,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

同时也包括一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更多的是吟诗、唱歌、奕棋等。

     

(3)从14岁至21岁(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

同时要侍奉领主和贵妇。

如果发生征战,要以生命保护主人和主妇。

 

(4)年满21岁,通过授职典礼,正式授于骑士称号。

 

骑士七技?

十诫?

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七艺: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十诫:

祈祷、摆脱罪恶、保卫教会、保护孤寡、保护儿童、行游四方、参战、捍卫正义、热爱上帝、服从主人。

【宫廷教育】

是一种附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之一。

宫廷学校的学生主要包括皇后、皇子、公主以及皇室其他成员等。

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学、神学等,此外还包括学习古典诗人的作品。

宫廷学校不仅培养了很多开明的封建统治者,维护了封建制度和宗教制度的存在与发展,而且影响了世俗教育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对后世研究教育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经验。

中世纪大学:

欧洲中世纪以进行专业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

中世纪大学起初属行会性质,其全名是“教师与学生组合”,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学习和教授某项专业的共同目的,组织起来,在人才培育中既保持专业的优良目标,又保护自己从事专业的利益。

产生背景:

中世纪大学是当时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公元11、12世纪,欧洲城市不断涌现,市民阶层逐渐形成;经院哲学产生并且得到了发展,十字军东征和国际贸易使东西方文化得到广泛交流。

这些社会条件的变化促使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诞生。

形成的意义:

创立了一套具有自己特点的教育管理体制。

利用各种矛盾创造发展条件,不仅使自己获得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空间,也使得自己成为一种社会的重要力量。

使得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独立发展的可能。

把讲座和辩论引进了大学。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是产生于欧洲中世纪经院(即教会学校)的哲学,故名经院哲学。

特征:

以“经院”为生存环境;“辩证法”(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辩论的焦点:

个别事物与一般概念孰先孰后的问题。

辩证法:

辩论→辨别→推理→证明

教育意义:

直接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和发展。

客观上促进了古典学术和文化的传播。

 

确立了理性的合法地位,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

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也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法和教学的方法。

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论争,促进了学校的自由探讨,从而有助于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启发学生思想。

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的解放埋下了种子。

8.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发生于14-16世纪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南方人文主义教育特点?

代表人物?

教育思想?

1、在教育实践上,推动了城市拉丁学校的发展。

这些拉丁学校的特点是主要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不受教会的控制。

2、极大地推动了大学教育的发展,使意大利的大学重新恢复了活力,更新和扩展了大学的教学内容。

由于大学在传播古典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受到市政当局的普遍重视。

代表人物:

佛杰里奥、维多里诺

教育思想:

维多利诺“快乐之家”思想,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

自由教育是一种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是一种能唤起训练和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贵的身心最高才能的教育。

自由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

它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

在自由教育中,道德教育应占据重要的位置;德行的培养应重于知识。

北方人文主义教育特点?

代表人物?

教育思想?

十分强调虔诚与道德的价值,培养将来有希望成为君主和朝臣的人物

代表人物:

拉伯雷,蒙田,伊拉斯谟

教育思想:

拉伯雷“人文主义自由教育”的基本主张。

蒙田:

反对不求甚解,反对盲目轻信书本知识;强调知识的理解、应用;主张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活动的能力。

新教育要以培养“新人”为目的,使人在身体和心灵等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伊拉斯谟(见下)

【快乐之家】

维多里诺提倡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教育,在教育中充满人文主义精神。

主张教师身教示范,以慈爱之心关怀学生,与学生共同生活。

这种能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值得后世学习。

 

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教育在国家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应该建立一种合理的教育制度,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

教育的主要目的:

培养具有虔诚的信仰、高尚的德行和非凡智慧的人。

主张进行以古典学科为核心的广泛教育,通过知识的学习克服恶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要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文主义教育总体特征?

教育目的:

培养绅士,即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

其社会角色:

前期人文主义者认为,是具有美德、有才识、尚共和的学者型人才;

后期人文主义者认为,是贤明君主、能干的侍臣,是实干型人才。

教育作用:

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美德和才干,使身心和谐发展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人本主义。

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教育方法上尊重儿童天性。

(2)古典主义。

吸收古人见解,尤其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

  

(3)世俗性。

充溢浓厚的世俗精神,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宗教性。

虽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打算消灭宗教,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贵族性。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人文主义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

 

9.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天主教的改革运动,企图以新的基督教(新教)来代替旧的基督教(天主教)。

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

理论基础:

政教分离,君权独立,因信称义,众信徒皆教士。

两重教育目的论:

世俗目的即德才兼备的国家臣民;宗教目的即虔诚上帝、灵魂得救的信徒。

两重教育作用论:

有利于国家,培养公民是国家安全与兴旺的保证;是有利于宗教,认为良好的教育是通向天堂最直接、最容易的路。

教育权属于国家而非教会

关于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思想

提出关于教育体制的构想

提出普及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思想

因信称义和众信徒皆平等→教育权利平等→普及教育

有才德的公民有利国家和君权独立→国家和社会有义务承当教育、父母有义务送子女入学。

提出关于教育体制的构想

家庭教育:

宗教与道德。

初等教育:

语言,医术,历史,音乐,体育,国语等。

中等教育:

(拉丁学校)培养教师,传道士,工作者。

大学教育:

培养国家与教会未来的领袖。

加尔文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培养具有资产阶级新教伦理的基督徒、实干家。

教育作用:

培养真正的基督;有利于促进宗教信,有利于教会;

有利于世俗利益,有利于国家。

普及教育:

办公立学校,免费教育。

课程设置:

圣经、人文学科、日常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新教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宗教性质,是为了发展新教教徒,宣扬新教。

 

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 。

行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 

教育的内容是以圣经为主的学科体系。

采用人文主义的教育方法。

梅兰希顿的教育成就

致力于各邦建立新的学校教育体系。

改造旧大学,创建新大学。

宗教性目的与世俗性目的兼顾,神学与人文学科并重。

国家控制教育权;

斯图谟的教育成就:

德国文科中学

强调教育的宗教性目标,教育内容以古典拉丁文、希腊文为主。

采用分级教学制度,组织严密,管理有方,卓有成效。

10.夸美纽斯

教育顺应自然思想(教育根本原则)

含义:

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

教学科目的排列要适应学生的年龄;教学内容的讲述要与学生的心理相适应;学校的设置要满足儿童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等。

证明:

(1)引证自然。

“自然总是遵守合适的时机。

”秩序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法则,是“事物的灵魂”。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发展要遵循秩序,教育的对象是人,故此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秩序”。

(2)反证法。

旧教育,旧学校的教育工作既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违反人的本性发展,致使学校“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

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班级授课制、教学论、泛智论、普及教育)

班级授课制

也称“班级教学”,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按照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进行教学。

16世纪欧洲的一些学校开始采用此种形式,17世纪夸美纽斯最先系统论述,奠定其理论基础。

优点:

1、效率高,可以克服个别教学低效的弊端。

2、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竞争,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缺点:

因材施教有限。

意义:

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工商业发展与科技进步,要求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班级授课制适应此时代要求,现在仍然是主要教学形式。

教学论思想

定义:

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最重要的原理和手段,也是使教学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