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6388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docx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docx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

二战德军自行火炮的发展从概念到终战

自行火炮的雏型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最初的自行火炮是把反坦克炮或反气球炮架设在卡车底盘上,并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20世纪30年代自行火炮得到重新发展。

德兵器局下令开发一系列由半履带装甲车搭载的反坦克炮(3HLK13(H)底盘搭载3.7cmL/70型自行火炮,7.5cm自行底盘L/40,Bussing-NAG的BN10H底盘搭载7.5cmL/40.8型自行火炮一型,Zgkw5型中型牵引车[HKP902]底盘搭载7.5cmL/40.8型装甲自行火炮)。

但这些自行火炮并不划归炮兵团。

德军第一次尝试利用全履带底盘搭载自行火炮是基于波兰战役获得的经验,把15cmsIG33式重步兵炮放在I号B型坦克上。

由兵器局下令开发,经阿尔凯特(Alkett)厂生产。

不过此种火炮优先装备步兵师,支援步兵作战,很少一部分被配置到装甲师中的步兵团。

很快装甲师也要求自行火炮以协助压制敌方火力。

闪电战在战争初期的成功同时也给德军地面部队带来了新问题,尤其是那些"快速部队"。

最主要一点就是能伴随坦克行动的机械化炮兵的装备不足。

德军通常依赖牵引车来牵引火炮以跟上装甲与机械化部队。

为此德军在战前已开发了全系列的半履带车(从Sd.Kfz.10,1吨半履带到Sd.Kfz.9,18吨半履带),而最常用来牵引火炮的是:

拖拽10.5cmlFH18的Sd.Kfz.11(3吨型)和Sd.Kfz.6(5吨型)。

拖拽15cmsFH18,10cmK18和15cmK18的Sd.Kfz.7(8吨型)及Sd.Kfz.8(12吨型)

拖拽17cmK18和21cmMrs.18的Sd.Kfz.9(18吨型)。

尽管半履带车的越野能力强于轮式车辆,但其机动力仍受限于地型,此外,遇敌后不能快速接敌,需要额外的车组人员也是问题。

当装甲部队展开攻击,炮兵部队和坦克的距离很快会扩大到6-8公里。

装甲部队常用的战术是绕过坚强的火力点,由后续部队负责肃清。

但这些火力点的炮兵或坦克却可能对移动缓慢的"机械化"炮兵造成严重伤亡。

这些自战争开始就得来的教训被整理成一个备忘录,罗列了对装甲炮兵所需新型武器的战术要求(1943年2月22日的Nr.1269/43g报告的附件),主要有五点:

1.和坦克可比肩的高行驶性能:

这点是保证自行火炮能伴随坦克,因为当自行火炮位于射击阵地不动时,他们和突击的坦克的距离也随之增大,因此当变换阵地时要有足够的速度以缩短和坦克的距离。

2.快速接敌的能力

因为自行火炮的火力阵地往往没有己方步兵保护,所以火力阵地经常遭到欲突围的敌军猛攻。

3.能保护乘员免遭机枪和破片的伤害

有必要严格区分自行火炮和坦克/突击炮的任务,以避免自行火炮被当作坦克使用。

所以自行火炮的装甲只需能抵御机枪火力即可,节省的重量可用于获得更高的行驶速度和携带更多的弹药。

4.全方位开火的能力

这是指要武器本身具备全方位开火的能力,靠车辆本身的移动无法达到火炮射击所需的准确性,全方位射击的需求来自首次坦克对没有主要防线抵抗的突击经验,在那种情况下,敌军的攻击可能来自四面八方,具备全方位开火的能力的另一个优势是具备多个可能的开火位置。

5.可卸装的主炮

位于防御阵地时,主炮要能从底盘上卸下以降低暴露面积。

另一个优势是造价不菲的底盘可后撤到安全的地方。

在这段时间内,底盘可以得到适当的整修而免于损毁。

战局的发展迫使产生过渡方案以满足混乱的需求

一如既往,地面部队的需求产生许多混乱的规格,没有任何单一车种可以满足这全部的规格。

结果开发全系列车辆变成势在必行。

因此陆军兵器局对克虏伯,莱茵金属,戴姆莱-奔驰和捷克的斯科达这几家公司给出研发定单,开发从10.5cm到21cm口径的自行火炮底盘。

当然,这些不同的武器需要不同的底盘。

每一个公司都被要求开发最多3种车款的全系列炮车,这个研发定单原定为最终方案,但它却并不切合部队的实际要求,因为部队急需此种武器。

最终陆军兵器局下达名为过渡方案的另一个命令:

只为10.5cmlFH18型和15cmsFH18型火炮分别开发底盘。

时间紧迫,所以各公司不得不利用现有的底盘或者其中的零件以加速开发。

这也使研发公司在此种新武器上的开发受到了限制。

随后陆军兵器局去掉了全方位开火和可装卸火炮的要求,此后,这个兵器局于41年末到42年间提出的过渡方案所剩的基本要求如下:

火炮:

尽可能使用已有部件以节省生产时间。

比如炮管,驻退机,支架,平衡装置,上炮架,复进机,摇架观瞄设备,附件等等。

只能使用现有的牵引式火炮的弹药,以确保射击诸元表的使用。

火炮的仰角为-10°(至少-8°)到+45°。

左右的转角为各15°以对付快速移动的坦克。

使用34型瞄准具和36型全周望远镜作为直接和间接瞄准设备,无自行火炮sight。

底盘:

研究证明II号和IV号底盘可以分别承载10.5cmlFH18型和15cmsFH18型火炮。

主要的改动是而把引擎设备从后移动到中央以腾出空间方便安装战斗部。

整车:

全车重量由底盘和火炮决定。

对装甲的要求没有变化,仍然是战斗部要能保护乘员免遭机枪和散弹的伤害。

在任一仰角和任一旋转角度的最大装药情况下都能确保稳定性。

不使用拖车也能在车内携带大量弹药。

整车尺寸不能超过铁路运输的许可标准。

与II号和IV号使用同样的燃料。

10.5cmlFH18的乘员为6人,sFH18的为7人(都包括了驾驶员,无线电手,车长)。

生产

任何火炮与底盘所需的新零件必须使用最少工时来组建与生产。

为了确保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机械加工过程尽量降低,装配不要超过必要的量。

所有必需的新部件都必须尽可能节省生产时间以保证产能最大化。

这2种自行火炮在携行弹药数量上非常不足,尤其是熊蜂只能携带18发炮弹,熊蜂和小蜜蜂各自约有20-24%的产量改装为弹药运输车,弹药运输车与标准型基本相同,除了一个通过螺钉固定,覆盖战斗室前方的装甲板。

因此一旦某炮车的火炮损坏,仅仅拆下这一装甲板,就可由野战维修厂将把火炮转移到弹药运输车上。

小蜜蜂也是如此,老旧的二号底盘是很好的lFH18型火炮的搭载车。

因此继续由FAMO厂生产。

而装甲炮兵团的轻炮连也可以藉由这个权宜方案适当地获得改装。

与。

与此同时(43年春),第一个重自行火炮营也配发部队。

最初这2型火炮只是作为临时方案,但是这两款炮车的成功给装甲师提供了优异的自行火炮支援。

另一方面,虽然有了几款原型车,但战局的恶化使得最终方案的武器载具概念发展停滞。

熊蜂的生产和发展

最初展示给希特勒的熊蜂原型车仍使用的四号底盘。

阿尔凯特厂后来开始开发混合底盘:

GeschützwagenIII/IV。

此种底盘是为了能充分的利用已经生产出来的部件。

外部零件来自IV号F,而大部分内部零件来自III号J型。

它的车体,路轮,负重轮,托带轮,悬挂装置,履带和履带调节装置等都来自四号底盘。

而驱动轮,引擎(梅巴赫HL120TRM),传动装置(SSG77型),刹车,排档装备等都来自三号底盘。

只有排气管,传动轴,储油箱,输油管道,和一些为在东线寒冷地带作战而专门设计的部件是新开发的。

混合底盘的软钢模型于1942年10月展示给希特勒并得到批准。

最初打算在43年5月前生产出100辆供库尔斯克战役使用,由德国制铁工厂在杜伊斯堡生产,装甲是由德国Rohrenwerke在慕尼黑生产,最初由于引擎和传动装置的产能不足而延迟了生产。

到43年5月,虽然生产出115辆熊蜂,但只有55辆能被送至前线,其余的被送至训练部队。

在库尔斯克的成功使熊蜂的生产持续到45年,43年产量为368辆,44年为289辆,45年为57辆。

总共生产了724辆熊蜂,其中157辆为弹药运输车。

熊蜂是二战中德军产量最大的一型自行火炮。

熊蜂和小蜜蜂的战斗室都位于后部,引擎室中置,驾驶室在前。

机电员和驾驶员通过上装甲版上的舱门进入。

随车武装还有MG34/42和2挺MP-40。

乘员也会携带别的随身武器。

引擎是高可靠性的梅巴赫HL120TRM,传动装置是SSG77。

传动装置,刹车,驱动轮都来自三号坦克。

由于采用现存的动力系统,因而并未达到设计的出力/重比。

熊蜂使用的通讯装备一直都是过渡型号,与炮兵观测车上的装备完全兼容。

熊蜂,小蜜蜂,及其弹药运输车都使用的是Funksprechgeraetf(FuSprGf),Bordsprechgeraet(BoSprG),以及移动的Tornisterfunkgeraetg(TornFurGg),Fu4中波接受器,30W发话器和Fu8中波接受器。

阿尔凯特的原型车本附带炮口制退器,但在生产中废除,随之而来的就是当使用7,8号装药时,会对主炮产生额外的张力。

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能使用1到6号装药。

只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7,8号装药开火,并且要通过部队指挥官确认原因,并得到更高一级的授权。

此外,8号装药只能在仰角大于40°时使用。

在此种情况下,不能连续发射10发以上的炮弹,并要记录在案。

使用43.5公斤高爆弹时的各种装药的射程如下:

1号装药:

210米/秒,最大射程4000米。

2号装药:

230米/秒,最大射程4700米。

3号装药:

250米/秒,最大射程5525米。

4号装药:

278米/秒,最大射程6625米。

5号装药:

320米/秒,最大射程8200米。

6号装药:

375米/秒,最大射程9725米。

7号装药:

440米/秒,最大射程11400米。

8号装药:

495米/秒,最大射程13250米。

熊蜂的底盘序列号起始于320001。

熊蜂的基本设计一直没怎么变化,不同生产批号的熊蜂没有显著区别。

在可供应新部件时,就算仍有旧部件,也会把新部件引入生产线。

但由于盟军轰炸等原因,德军的生产相当混乱,所以在新部件引入生产线后有时也会拿旧部件充数,这样的结果就。

是"新"车上也会发现"旧"部件。

总之,有什么部件使用什么部件.而这些改变只见于不同照片上的车辆(亦即没有档案可以查这些改变导入的日期)。

所以,从照片上只能把特定的熊蜂鉴定为:

早期,中期,后期生产型。

以下是各型的特征。

早期型:

IV号D型的惰轮;驾驶员位有个突出;排气管经惰轮上接到消音器上;前斜装甲上两边各有一个备用路轮;每边挡泥板上各有一个Bosch的路灯;III号E型的驱动轮;IV号D的托带轮;引擎室在侧装甲上左右各一个锯齿型窗口;可折叠的后挡泥板;

后期型:

IV号E型的惰轮;为驾驶员和机电员构建了一个平板;排气管止于车尾;废除消音器;后装甲上有两个备用路轮(大约在消音器的位置);左挡泥板上有一个Bosch的路灯;III号J型的驱动轮;IV号H的托带轮;引擎室在侧装甲上的窗口装上了装甲;废除后挡泥板;

此外各个野战维修所也搞出了不少特别的特征。

在此不于赘述。

配制

根据43年1月16日的organizationtableKstN431(Kriegsstaerkenachweisung)和equipmenttableKAN431(Krigsausruestungsnachweisung),以及44年6月1日的KstN431f.g(Frei-Gliederung)作为临时过渡方案的熊蜂和小蜜蜂于43年夏后配发各装甲师下的炮兵团,每个团下的3个机械化炮兵营中的一个转为自行火炮营(通常是第一营),通常第1,2连各接受6辆小蜜蜂和1-2辆弹药车,剩下的一个连接受同样数量的野蜂及其弹药车。

连部的参谋配备2辆I号或III号坦克衍生型式的炮兵观测坦克。

每营的指挥部门负责全营的需求,包含补给,通讯,炮兵观测与指挥等。

战争后期,一些装甲掷弹兵师(前机械化步兵师改编)也接受了此类炮兵连。

师炮兵团营连日期(Zeitpunkt)

第1装甲师73装甲炮兵团I43年5/6月

第2装甲师74装甲炮兵团I43年5/6月

第3装甲师75装甲炮兵团II43年4/6月

第4装甲师103装甲炮兵团II43年5/6月

第5装甲师116装甲炮兵团I43年4/6月

第6装甲师76装甲炮兵团I43年5/6月

第7装甲师78装甲炮兵团I43年6月

第8装甲师80装甲炮兵团I43年10月

第9装甲师102装甲炮兵团II43年5月

第11装甲师119装甲炮兵团I未知

第12装甲师2装甲炮兵团I43年5/6月

第13装甲师13装甲炮兵团?

1连43年6/8月

第14装甲师4装甲炮兵团I未知

第16装甲师16装甲炮兵团I1连未知

第17装甲师27装甲炮兵团?

未知

第18装甲师88装甲炮兵团?

未知

第19装甲师19装甲炮兵团I3连44年3月

第20装甲师92装甲炮兵团?

未知

第23装甲师128装甲炮兵团?

未知

第24装甲师89装甲炮兵团I43年6月

第25装甲师91装甲炮兵团I43年9月

第26装甲师93装甲炮兵团I43年6月

第27装甲师127装甲炮兵团II1连未知

第116装甲师228装甲炮兵团I44年春

第130装甲师

(装甲教导师)130装甲炮兵团II43年12月

大德意志装甲师大德意志装甲炮兵团I3连43年6月

FHH1装甲师FHH1装甲炮兵团I/II1到3连44年

赫尔曼.戈林装甲师赫尔曼.戈林装甲炮兵团I44年

第3装甲掷弹兵师3机械化炮兵团I43年6月

第10装甲掷弹兵师10机械化炮兵团?

未知

第29装甲掷弹兵师29机械化炮兵团I43年6月

第1SS装甲师SS01装甲炮兵团II43年4月

第2SS装甲师SS02装甲炮兵团I1连44年春

第3SS装甲师SS03装甲炮兵团I3连43年冬

第5SS装甲掷弹兵师SS05装甲炮兵团I43年冬

第9SS装甲师SS09装甲炮兵团I3连43年10月

第10SS装甲师SS10装甲炮兵团I44年春

第12SS装甲师SS12装甲炮兵团I44年春

陆军845重炮兵营44年春

陆军536重炮兵营43年12月

网络上关于德军几种"蜂"的叫法相当混乱和不准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蜂"的昆虫学称呼:

Wespe即wasp泛指蜜蜂类(总科superfamily)以外的蜂,尤其是独居性的蜂多半称为wasp,狭义有时也指胡蜂。

hummel即bumblebee,熊蜂,这个称谓网络上很多是乱翻,被翻成大黄蜂,大雄蜂,野蜂,雄蜂等等。

Hornisse即hornet,大黄蜂,或称虎头蜂。

胡蜂科里面的Vespinae亚科。

熊蜂现存的数量不少,分布于

德国自动技术博物馆,

德国慕斯特战车博物馆,

美国巴顿博物馆,

法国Saumur博物馆

德国联邦WTS博物馆,除暮斯特那辆熊蜂外,现存的都是后期型。

生产中的熊蜂。

注意这个角度拍摄的照片,车身上红白条的长度是区别熊蜂和犀牛的办法,熊蜂的较长,犀牛的较短。

乘员正在解开行军锁。

这照片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的行军锁不能在犀牛上使用。

早期熊蜂,注意驾驶舱上的通炮条。

44年夏于乌克兰拍摄的后期型熊蜂照片,注意车侧百叶窗上焊接的盖子,比较奇怪的迷彩。

现存于WTS博物馆的后期型熊蜂,这张照片摄于阿伯登。

奋战在布达佩斯的后期型雄峰,属于FHH师下的炮兵团。

大概是最常见的一张熊蜂了,被俄军所俘获,属于GD师。

少见的熊蜂弹药车照片,注意其排气管形状,属于后期型

50年弹指一挥间,暮斯特的熊蜂与50年后的联邦陆军火力支援系统,M270擦肩而过,摄于199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