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297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docx

《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docx

金融学辅修班参考题

金融学参考题

一、填空题

1、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

和纸币本位制四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2、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3、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兑汇本位制。

4、根据组织形式划分,证券交易所可以实行公司制,也可以实行会员制。

5、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产生:

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二是以股份制公司形式组建而成。

6、1999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东方、华融、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管理和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7、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种,即交易动机、防范风险动机、投机动机。

8、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流通中的通货(C)。

9、国外学者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一段时间内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普遍下降。

10、现金余额说由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首先提出。

著名的剑桥方程式M=kPy。

11、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四个:

可测行、可控性、相关性和抗干扰性。

1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二是再贴现政策,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3、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

14、1994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型银行。

15、根据的组织形式不同,共同基金可以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两类。

16、中央银行的性质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和特殊的金融机构。

其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地位的特殊性、业务的特殊性、管理的特殊性。

17、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期票,银行券、支票、纸币、银行存款、电子货币。

20、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

以及银行短期借贷市场、消费信贷市场。

21、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23、根据股东的权利不同,股票可以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

24、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25、1999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华融,长城、东方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管理和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27、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8、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良币。

29、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30、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

32、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以及?

四个阶段。

33、现金交易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他提出的交易方程式为MV=PT。

36、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当收入水平上升时,交易动机和谨慎

动机的货币需求会增加。

37、传统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代理、信托、保管咨询和租赁业务。

38、国际银行监管体制有综合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两种其中,分业监管体制比较适宜于现阶段中国的国情。

二、是非判断题

1、金块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F)

2、在股份公司盈利分配和公司破产清理时,优先股股东优先于普通股股东。

(T)

3、再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得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得票据转让。

(F)

4、储蓄存款和储蓄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F)

5、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并不改变货币资金的所有权,而只是把货币资金的使用权在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之间融通。

(F)

6、开放型基金的发行总额是固定的。

(F)

7、在一般情况下,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F)

8、货币供给外生论者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将受制于各种经济因素的变动及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

(T)

9、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暂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的不可逆转的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F)

10、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风险性与收益性呈正向关系,与流动性呈反向关系。

(F)

11、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与商业企业之间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

(T)

12、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观、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F)

13、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利率。

(T )

14、凡是影响或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的因素,就是影响或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T)

15、信用货币实际上是银行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T)

1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T)

17、供应学派主张通过降低税率促进生产发展,治理通货紧缩。

(F)

三、名词解释

衍生金融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投资基金、间接融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基准利率、投资基金、格雷欣法则、货币均衡、回购协议、金融监管、利率体系、风险投资、金融创新

18.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19.货币政策时滞——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9.基金----又称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

具有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和专家管理的特点。

1.同业拆借市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主要满足金融机构之间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头寸余缺调剂的需要,且市场特性活跃、交易量大,能敏感地反应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意图,影响货币市场利率。

6.票据市场----是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及转让的场所,主要包括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也包括融资性票据市场和中央银行票据市场。

7.商业票据承兑----是商业票据到期前,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载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

付款人在承兑前不是真正的票据债务人,承兑后才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

只有承兑后的票据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转让流通。

8.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也称重贴现。

它既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和融资业务,又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银根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9.转贴现----是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票据可以被多次转贴现。

11.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有价证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

资金融入方在将证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资金融入方返还资金融出方按约定利率计算的资金额,资金融出方则返还原出质证券的融资行为。

12.逆回购----是与回购相反的操作,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入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

13.回购协议市场----是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

回购协议是指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定的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

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质押贷款协议。

6.公募发行----是向广泛而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

公募发行涉及到众多的投资者,其社会责任和影响很大,政府对证券的公募发行控制很严,要求发行人具备较高的条件。

公募证券可以上市流通,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易被广大投资者接受。

7.私募发行----是仅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也称内部发行。

发行对象一般是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投资者,发行者的资信情况为投资者所了解,不必像公募发行那样向社会公开内部信息,也没有必要取得证券资信级别评定。

7.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3.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14.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4.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充当中介指标。

5.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3.实物货币——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充当币材的货币形式。

实物货币是最早的货币形式,种类繁杂,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其弊端是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价值不稳定。

4.金属货币——以各种金属如铜、铁、银、金等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

贵金属黄金作为币材是金属货币发展的鼎盛时期,金属货币采用过秤量货币和铸币两种形式,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贮藏的优势,但是金属货币携带不便,其数量受金属储藏和开采量的限制,缺乏弹性,最终被纸币和存款货币取代。

5.铸币——铸造成一定的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铸币克服了秤量货币在使用中的弊端,便利了商品交换。

6.纸币——即纸制的货币,包括国家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商人发行的兑换券和银行发行的纸制信用货币。

纸币最初是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为克服金属货币在使用中的不便而发行的,与金属货币同时流通。

金属货币制度崩溃以后,纸币取代金属货币,与存款货币一起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7.银行券——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

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纸制信用货币。

8.存款货币——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银行存款,是现代信用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银行存款种类繁多,流动性差异大,流动性不同的存款货币被划归到不同的货币层次,流动性最强的存款货币是通过开立支票可以直接进行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9.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

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帐结算的银行存款等。

信用货币是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具有派生功能,是现代各国采用的货币形式。

10.银本位制——金属货币制度的一种,其基本内容包括:

白银为货币材料,银币为本位币,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银行券可自由兑换白银,白银可自由输出输入。

11.金银复本位制——银本位制之后的金属货币制度。

内容是:

白银和黄金同时作为货币材料,金银铸币都是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自由输出输入,金银铸币之间、金银铸币与货币符号之间都可以自由兑换。

金银复本位制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12.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13.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金属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其基本特点是: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4.信用货币制度——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并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国家通过种种方式对信用货币进行管理调控。

1.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9.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10.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典型形式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3.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商业票据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5.票据贴现--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进行支付,这种活动称作票据贴现。

6.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7.政府信用--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府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政府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8.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它对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14.基准利率-----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12.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

13.中间业务----指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最常见的是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等业务。

14.回购协议----交易一方向另一方出售某种资产,并承诺在未来特定日期、按约定价格从另一方购回同种资产的交易形式。

5.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期货、期权和互换及其组合。

通常以双边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或衍生于原生金融工具。

合约规定了持有人的权利或义务,并据此进行交易,可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

7.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股票最基本的分类是按所代表的股东权利划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股票。

前者的股息随公司的赢利而增减,后者的股息率固定。

8.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

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发行人不同,因此有不同的风险和利率。

9.基金----又称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

具有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和专家管理的特点。

1.同业拆借市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主要满足金融机构之间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头寸余缺调剂的需要,且市场特性活跃、交易量大,能敏感地反应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意图,影响货币市场利率。

6.票据市场----是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及转让的场所,主要包括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也包括融资性票据市场和中央银行票据市场。

7.商业票据承兑----是商业票据到期前,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载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

付款人在承兑前不是真正的票据债务人,承兑后才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

只有承兑后的票据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转让流通。

8.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也称重贴现。

它既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和融资业务,又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银根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9.转贴现----是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票据可以被多次转贴现。

11.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有价证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

资金融入方在将证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资金融入方返还资金融出方按约定利率计算的资金额,资金融出方则返还原出质证券的融资行为。

12.逆回购----是与回购相反的操作,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入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

13.回购协议市场----是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

回购协议是指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定的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

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质押贷款协议。

6.公募发行----是向广泛而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

公募发行涉及到众多的投资者,其社会责任和影响很大,政府对证券的公募发行控制很严,要求发行人具备较高的条件。

公募证券可以上市流通,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易被广大投资者接受。

7.私募发行----是仅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也称内部发行。

发行对象一般是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投资者,发行者的资信情况为投资者所了解,不必像公募发行那样向社会公开内部信息,也没有必要取得证券资信级别评定。

6.清算业务-----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3.交易方程式——即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4.剑桥方程式——即M=KPY,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12.流动性陷阱——它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1.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现金和存款货币。

其中现金是由中央银行供给的,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是金融机构供给的,体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性负债。

4.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内在因素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5.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7.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3.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14.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4.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充当中介指标。

5.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6.一般性政策工具——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主要用于调节货币总量。

7.法定存款准备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8.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9.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10.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有选择地使用,故称之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1.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1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

13.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16.直接信用控制——是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17.间接信用指导——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18.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19.货币政策时滞——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五、问答题

1、简述我国利率市场化及其路径

2、简述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3、如何理解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4、简述通货膨胀及其效应

5、简述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机制与趋势。

6、比较西方国家的金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