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高校在读研究生生活待遇列表.docx
《全国各高校在读研究生生活待遇列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高校在读研究生生活待遇列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各高校在读研究生生活待遇列表
全国各高校在读研究生生活待遇列表
同济学费博士17500住宿费1200.硕士学费10000-12000
中山大学医学,临床型1500月收入,住宿1年750元,还可以
湘雅医学院硕士公费4000元每月发150元 自费9000元,不发钱
博士公费5000元每月190元 自费12000元不发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学费,全部公费,每月补助不等,研一最低200,最高550,过年过节发钱否,看老板心情!
复旦大学医学院博士全是公费,不要钱。
国家补助270/月,医院补助280/月,过年过节都发钱,五一,十一,春节,依次为1000,2000,3000。
第四军医大吧,军官待遇,啥都不要钱,每月发工资将近1200,吃饭不要钱。
武汉大学医学院300/月,临床费不算
北大医院公费学生无学费,不交住宿费。
收入学校250元/月,每两年工作经验加二十元。
医院给也是250元左右/月。
跟着科里拿奖金,从1000元到2000余元不等。
国庆和过年有500元的过节费全国各高校在读研究生生活待遇列表
同济学费博士17500住宿费1200.硕士学费10000-12000
中山大学医学,临床型1500月收入,住宿1年750元,还可以
湘雅医学院硕士公费4000元每月发150元 自费9000元,不发钱
博士公费5000元每月190元 自费12000元不发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学费,全部公费,每月补助不等,研一最低200,最高550,过年过节发钱否,看老板心情!
复旦大学医学院博士全是公费,不要钱。
国家补助270/月,医院补助280/月,过年过节都发钱,五一,十一,春节,依次为1000,2000,3000。
第四军医大吧,军官待遇,啥都不要钱,每月发工资将近1200,吃饭不要钱。
武汉大学医学院300/月,临床费不算
北大医院公费学生无学费,不交住宿费。
收入学校250元/月,每两年工作经验加二十元。
医院给也是250元左右/月。
跟着科里拿奖金,从1000元到2000余元不等。
国庆和过年有500元的过节费。
协和医院外科少则1200元/月,多则3000-4000元/月,内科惨一点,就1000元,加上饭食补助等
贵阳医学院研究生学费7500元每年,住宿费650元,待遇:
公费,每月220元参与值班,每个夜班5
第四军医大吧,军官待遇,啥都不要钱,每月发工资将近1200,吃饭不要钱。
广州医学院 自费8000/年,公费自费学校每月均补助295-315-335(按工作年限2-4-6年)3年,第一年住宿费1000,上临床各医院补助不一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200/月,不解决住宿,附一400/月,不解决住宿,广州军区总院500/月,解决住宿,另外有部分小费。
其他不太清楚。
郑州大学医学院 自费5500/年,没补助;公费每月250左右补助,不用交学费。
住宿费400元/年,第一年在新校区是1100元/年。
现在宿舍四人一间、水电全免但一层楼共用一个大卫生间,宿舍电脑只能开一台,两台同时开就要跳闸。
有些科室上临床后有收入,具体数字差距较大,有的分文没有,导师有时候会给一些,但逢年过节谁会想到你呢?
谁都不能埋怨,只怪自己命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招自费生(也可能招三四个人),入学时一次**600元,以后就等着发钱了。
每个月有400-1000元(硕士),个别人可能还多一些。
住宿4人一间,条件很差,不过可以自己搞个电磁炉在楼道做饭,比较自由,完全不像高校。
进了科室要独挡一面,从买试剂到出差到陪各色人等吃饭。
不过上完学不要留在这个破单位,除非你想混一辈子。
温州医学院,公费2000元(学费,书本费),自费8000,每月补助600-900元(公费自费一样,附属一医只有600),毕业后留附属医院几率大(年薪7,8万),不想考博和出国的就考这儿吧!
浙大医学院 自费9000元/年,自费和公费每个月补助300元,医院和学校再给三助一年1500,有时可能有防暑降温费每个医院不同。
今年浙医二院才120元,而浙一还没发。
但杭州这里物价真高,根本不够用。
南方医科大学都没有给钱学生的做法,值个液班8元,平时是不发钱的。
协和药物所:
全部是公费,每个月还有生活费,大概是650块。
根据工龄不同有不同。
应届的可能会低点,也就是几十块钱。
不交住宿费,水电也不交钱,逢年过节还是有补助的。
国庆发了200多。
进组了以后还会高点。
临床研究生还会更高一些。
河北医科大学只要是公费,硕士和博士均不要学费。
硕士每月补助230元,博士每月补助260元;如果工作过,好像每月再加几十元。
基础性质的研究生好像没听说谁的导师给过额外的补助,临床的研究生有的导师从科里给学生几百元,较少。
南京医科大学:
硕士 自费7000/年,公费学生无学费,住宿费500,住宿条件不太好,宿舍一般5人一间,收入学校190元/月,公费自费都一样,有工作经验加二十元。
研一不上临床,研二开始,医院再给200元左右/月。
看科室和导师拿钱,多的可以有4,500,外科多一些。
国庆和过年看科室。
华西的博士300多一月,没有其他任何补助。
很穷的。
这一篇主要就是写给不敢报考408的学弟学妹们如何复习大家觉得很难的计算机统考,其实计算机难不难无所谓,
这得看自己付出的努力,简单的说就是要难大家一起难,只要自己实力摆在那,你的分数肯定会排在前排,而不管分数是多少,因为国家分数线是按照大家的情况来划分的,所以就不用担心计算机难不难的问题,其实还好,毕竟高分还是有,关键是自己努力了多少,真正掌握了多少,而不是死记做题的套路。
我想计算机统考分数不高的原因多半都是死记做题套路的同学,包括我自己,所以学习方法必须得改。
进入正题吧,如何从0基础开始复习这4门功课。
第一:
数学
我把数学放第一位的原因,其实考过计算机的同学都应该知道,总分要想高分,数学肯定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专业课要想拿到高分是比较困难(我说的比较而不是绝对,这是按照0基础来讲,一般0基础的同学接触计算机肯定会觉得计算机难入手点),由于我是半年0基础开始复习,如果讲我自己如何从11年7月到12年1月的经验肯定大家不会适应,我还是从3月到明年1月的复习方法。
首先推荐数学的复习书籍吧:
1。
高等数学上下册,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2。
《复习全书》李永乐。
《660基础》李永乐,《真题》,李永乐。
《400题》。
3月-5月,既然是从0基础开始,那先从书本开始那是一定的,数学一(要考:
高等数学上,下册,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看书顺序必须是先看高等数学,而后两个顺序可以看自己选择,因为线性代数是独立的一门,而高等数学和概率统计有一定的联系,我的顺序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
先花2个月把书上的知识看懂(PS;第一遍无所谓过度深究,太难的可以第二遍乃至第三遍再来深究,还有些知识点是不考的,可以参考网上的数学大纲),可以买配套习题答案书,第一遍一定要配合后面的习题做,把书上面的习题都要做一遍,太难的可以以后研究,因为是0基础,所以第一遍肯定会遇到很多不懂的,没关系,后面多看几遍自然会豁然开朗。
至于时间问题,我觉得数学适合的时间是下午或者晚上,看自行安排,下午的话时间可以安排到2点到5点,或者到6点。
(PS,其他时间要留给复习英语和专业课)。
5月-7月,第一遍书本已经过完了,大致数学考什么已经了解,这时可以开始看复习全书了,复习全书上面题型可能你第一遍做会很难,不过没关系,多想,实在不行才看后面的答案,在看复习全书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书本一起看,不懂的章节再回归书本,因为全书不是书上那么细致,所以一定要随时不离开书本,在第一遍做全书的题时,务必要对不会做的题做记号,以便第二遍时再认真思考,看能解决不,如果第二遍还是做不来,再用不同的笔留下记号,以便第三遍能作对不,直到第四次,或者更多次上。
至于时间安排,统一按照下午2点到6点的按排,可以不打乱整个学习时间。
还有如果第一遍看的知识点忘了,可以先看书本,再看全书,每个章节每个章节的看。
7月-8月中旬,继续全书第二遍,在看全书时一定要结合书本,第二遍同样要把全书所有的题目做一遍,主要是第一遍留下记号的题目,这些是你不懂的地方,一定要仔细研究,如果实在不懂,再做下不同笔记,为第三遍准备。
因为是第二遍,速度肯定快于第一遍,所有1个半月的时间是搓搓有余的。
8月中旬-9月中旬,这个时候第二遍已经过完,能力有所提升,这一个月的任务就是要细致的来了解掌握不懂的内容,把书上所有的证明公式看一遍,最后再自己推理一遍(太难的可以不推理),这一步非常的重要,因为掌握了证明,自己能够证明了懂得了里面的奥妙,这样做题就算你忘记了也能自己推理。
尤其是不会的公式,都要尝试自己去推理出来。
此期间可以做660基础题目,每天花1个小时做题目,巩固以前的知识点,以免忘记。
9月中旬-11月,可以尝试做真题,真题不必每天都做,每隔2天做一次真题,期间继续完成全书第三遍和660基础。
全书第三遍也主要是完成以前不会做的题目。
不会做的真题也必须做好记号。
可以选择留1套考前练习手感。
真题一定要按照考试时间做题,3个小时。
要带有一定的紧张度,有类似于在考场考试一样。
11月-12月,可以开始做400题目,有10套,每隔1天一套,400题目一般难于真题,所以这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时候,考的情况可能和真题差距大,不过一定要多留意自己不会做的题目,400题会有一些你没见过的题型,这些题型要多注意,以免考试考到,期间可以做全书第四遍(只做以前不会做的题目)。
12月-考试前,开始全面的检查自己的弱点,要想取到好的成绩,一定不能有弱势章节,每章都要重视,把真题错题做第二遍,全书错题再做一遍,400错题做一遍,660错题做一遍。
因为只做错题,所以时间是足够的。
考前几天可以做自己留下的真题,练下手感,分数无关紧要。
。
。
这与我6个月的复习安排不一样,不过复习方法大致类似,因为我自己是6个月0基础复习,所以时间安排和紧凑,比如书本到第一遍全书看完只用了1个半月。
所以可能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后面改正。
。
先更新数学,后面继续更新其他复习情况~~~
最近又到考研报名季了,看到了很多考研信息,其实早想写写我的考研经历,我并不是什么考研牛人,只是考过两次可能有些经验,希望能给一些想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帮助。
我一共经历了两次考研,第一次上本科时,2009年,考的是南开大学经济学,当时复习历经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最后没有考上的原因,因为战线拉的太长,到后来该冲刺的时候身体反而顶不住了,再加上第一次学习方法有些不对,所以失败了。
第二次是在上班一年多之后,内心的声音还是要考研,2011年,考的是南开大学商院的专业,复习了两三个月吧,这次时间很短,效率很高,最后成绩不错,结果不错,很满意。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考研历程吧,有些长,呵呵,不过算是过来人的经验吧。
大二下学期我产生了考研的想法,有这个想法有很多原因,这个就不多说,先从了解考试流程开始吧,这个有助于下一步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研究生入学考试每年一次,报名在前一年的10月份,考试在转年1月份,复试一般在3.4月份,录取在5月份,9月份入学。
大部分的专业考试科目有四科,分别为:
政治、数学(一、二、三)、英语(一、二)、专业课。
前三门基础课是全国统考,专业课为各学校自己出卷。
1月份的考试为初试,全国统一划初试线,过线的都有复试的资格,但具体还要看各校的情况,但是全国有34所大学是单独划初试线的,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北理工北航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
这些学校的分数线相对国家线要高一些,有的学校甚至高出很多,自然考上的难度也比较大。
下面就来说一下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吧,这两个要结合来看,主要是对跨校跨专业的同学来讲帮助大一些。
有些同学可能对自己的本科院校不满意,或者想换专业才选择考研,这个时候先要确定考取专业,最好还是选择一个自己有兴趣的专业,要不会发现以后学起来很痛苦,然后还是结合一下当前的就业形势,毕竟读书出来还是为了谋求一个更好的发展,个人觉得如果不是本科专业非常不喜欢或者就业非常困难的话最好还是选择和本科专业一样或者相关专业来考,一个是因为无论是考试还是今后的学习都有一定基础,另一个就是如果和本科专业相差太远就业的时候可能没有本研一致的同学有优势,当然专业课的学习都在个人,这个自己选择。
选好专业就要来选择院校了,我第一次考研选择的南开大学的区域经济学,因为当时确定专业为经济学(我的本科专业实在是不好就业),然后查了一下经济学类专业的全国高校排名,发现南开算是在前面的吧,还有一个就是我本人有些名校情节,又不愿意出天津市,想考985,天大没有太合适的专业,本来当时考虑过天大管院的,不过发现录取分也很高就放弃了,果断的选择了南开。
选择学校也非常重要,不光要看在专业领域内的全国排名情况,最好还是要看一下每年的录取分数线及各科分数线(最好不要选择你的弱项正好他的小分要求高的)这个会在学校网站上有所披露,也可以上一些考研论坛,那上面会有详细的资料供参考。
南开的分数线很高,经院就更别说了,这对任何人来说都算是挑战,每年南开的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在10:
1,全国平均在3:
1,可想而知竞争有多激烈了,但是我一直觉得想要得到什么结果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当然也要衡量一下自己的水平,衡量一下付出与回报比,假如自己觉得考取北大需要5年时间,那我觉得还是要理性选择。
专业和院校选择完毕就有了明确的目的,也有了动力,我在大二快结束时已经订下了考研目标院校和专业,暑假开始选择参考书,大三开始正式进入了考研备战状态。
下面我来说一下我各科的复习经验:
政治
政治个人觉得没有技术含量,大家都是一个求过别拉分的心态。
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政治有点小爆发考了76分,可能是因为我本科的主干课是政治,所以还算培养了一点政治细胞,所以看起来理解的成分更大一些,当时还报了海天的培训班,现在想想真是没必要。
当时我选的参考书是,红宝书(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这本书实际就够了,一定要反复看,细致看,知识点能记多少记多少,但是这本书看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当时还是买了任汝芬序列一、二、三、四。
这几本书的好处就在于,书里把重点都用不同的符号标了出来,让你看起来有结构感,易记忆,以至于现在我还保持着那样的标记习惯,也算是一个学习方法吧。
概念看过两三遍之后就可以开始做题了,检验一下自己究竟记住多少,理解多少。
第二次考研我还买了肖的2000题,个人觉得那个还不错,知识点挺全的,不过当时实在没时间做,就是把答案抄上然后背题,这也算是个笨方法吧,不过在短时期内还算是有效的。
大题我选的是任三任四和肖的四套题,特别神奇的是,09年我考的时候5道大题,肖的四套题就压中4道,不过据我后来观察也没那么准了,仅此一年而已。
不过不管怎样,哪个版本的押题几乎都囊括了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不光要记住还要理解有助于大题的发挥。
个人觉得答主观题的时候一定要字迹工整,这个很重要,然后就是尽量把你想到的政治观点理论写上去,条理清晰,这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吧。
时事这块,看似热点的到都没考,还是注重平时积累吧,总之那会我每天都会看新闻,看报纸,注意新闻用词。
反正当时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在政治上。
因为其他三门说实话都是我的弱项。
悲催的是第二次考研时政治最后一道大题没写提前半小时叫的卷,因为当时晕场了,中午去医院输液输氧~所以成绩不太理想。
数学
数学说是我的弱项,实际上也算是强项,考研这几门课里我还是最寄希望于它,但是我的数学发挥很不稳定,有的时候能考很好,有的时候就不行,而且心态特别影响我的发挥,我基本上是第一道主观题如果能顺利答出,后面的几乎都没问题,但是如果在第一题就出了问题后面基本就慌了,第一次考研失败就在此。
这个的篇幅可能要写的长些。
大一开始我就很注重上高数课了,每节课都认真听,每次作业都认真做,也给今后打下了基础,好在本科开了两年的数学课,这个是在文科院校文科专业里很少见的,所以我还是很感谢的,当时还加入了学校的高数论坛,尝试过大学生数学竞赛,跟老师也经常沟通,所以增添兴趣不少,在此感谢武老师。
但是我知道我们是文科院校,讲的浅,练习易,考试易。
所以大三开始我先从看书开始,当时选的是同济五版的教科书,认真看书,每章节做书后习题,把数学完整的又学了两遍,看到第二遍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课后习题正确率可以达到95%了,就开始看全书了。
当时选的书是李永乐的,也看过陈文登的书,但是个人觉得不太对我胃口(虽然那个书很轻,李永乐的书真的很沉)第一本书是李永乐复习全书,那个书大概过了三遍。
有的定义和公式还是需要背的,所以当时我找了一个笔记本把所有的数学常考的定义和公式都记了下来,每天看,以免忘记或者混淆,还总结了一些经典题型。
然后就是李400题,这个题怎么说呢,有难度,有些难题和不常规题,当时上网看很多人做完都在7.80分,但是我做完基本都在100左右,当时还小兴奋了一下,觉得复习效果不错,可是再往后做真题的时候就傻眼了,真题当时在90分左右吧,以这个数学成绩是肯定考不上南开的,更何况还是自己在家做,当时真是很着急了,还是觉得哪复习的不对,最后结果出来果然成绩很不好,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所以第二次考研的时候我总结经验,买了李的基础660题,开始认真做,落实于基本概念基本题,反复做了三四遍,冲135买了,看了看,没做,感觉没有多大意义。
其实数学考的大部分是基础概念,当时还是在高数和线性代数上花的时间比较多,概率一直是我的弱项,所以为了应付考试,就重点看了看几个典型题,统计更别说了,基本我就放弃了,因为统计就是一道填空加一道大题大概在十几分左右,最后只是看了看基本的概念,和常考的题型,没想到最后考的时候我居然还都答出来了,也算小幸运吧。
个人觉得数学一定要认真看书,看全书,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深刻理解记住,然后就是大量有目的性的做题,不做题光看是万万不行的,我记得当时我光做题,订的草稿本基本一个星期一本,这样的话也可以练答题速度,为考试时抢些时间。
还有就是在快速做题状态下的准确度,一定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细节,有可能你忽略了一个条件那么你接下来的计算就全部错误了。
总体来说,第二次的学习方法算是找对了,了解书本要讲什么,考试要考察什么,然后有针对性的练习,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知识架构图,所以最后的结果还可以,我已经满意了。
英语
英语应该算是我这几科里的弱项了,我的英语基础一直不好,本科开了四年的英语课,让我有学英语的氛围,在此我再次感谢!
语言的东西没有技巧可言,想考高分完全在积累,就从背单词开始吧,当时买的是考研词汇,当然在此之前我有考四六级的基础,单词量大概在4.5千左右,背单词要有计划,多长时间内背多少,我会一边背一边写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不熟悉的标出来,以便以后攻克,整本书背完两遍之后开始复习,每天都要看,这期间就要看不太熟悉的了,单词不能放下,放下就会忘,在复习的时候不光要记它的常用意思,要是记之后的第三个第四个意思,和一些相关短语,总也记不住的单词当时我就贴在我经常能看到的地方单词量多的时候大概在6000左右吧。
然后就是做题了,我一直都做真题,没做过模拟,真题反复做,会有提高,对答案的时候认真看解析。
然后就是作文了,由于我的英文水平有限,所以当时就采用背各种作文模板,当时自己准备了大概十几个模板,基本能考到的都有了,每个模板大概就有100多个词,最多的模板有145个词,也就是说我自己写5个词就可以了,这有一个好处就是节省了时间来做阅读或其他弱项,不好的就是肯定不会得高分。
作文平时一定要练,我大概最后冲刺那会每天都要写两篇作文。
最后成绩还算满意,还是那句话语言靠积累,之上的都是应试技巧。
专业课
南开的专业课不知道有多少人领教过,第一次考的经济学,跨专业,本科时接触过,但是基本没学,当时南开给的辅导书是南开的一个老师的《西方经济学》,说实话当时这本书过了一遍之后我基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对于我这种经济学初学者,那本书还是不太合适,所以果断选了高鸿业的宏微观经济学,但是要学一门全新的学科没有那么容易,而且南开对专业课的要求极高,不光要学会学懂还要有自己的理解。
当时看了一遍书还是觉得摸不着头脑,于是上网求经验,有一个人说;“如果你看一遍不懂就看两遍,看两遍不懂就看十遍,你总会懂的”于是我就这样一遍一遍的看,不光看教科书,还看经济新闻,像我妈求教,在此感谢老妈!
还有一些启蒙性的例子。
说实话真正学进去之后我发现经济学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有些枯燥,而且需要看很多书,要参照不同教材不同经济学家的观点,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你是文科考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知道你所报考的学校考什么,倾向于哪种观点,有可能的话去听听本科的科,还有就是一定要拿到往年的真题,这个有的学校卖,有的学校不提供,看你自己能量了。
当时我买了南开近三年的真题,发现他每年都会考逆向选择,科斯定理,和纳什均衡理论,所以这个当然要好好准备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画图解释,在你自己观点用文字解释清楚之后还有画图解释一遍,会提高你的理论水准,反正南开很喜欢这个。
当时记得专业课发下卷子之后,就十道主观题,每道题都不会超过两行,你能从题中抽取到的信息很少,然后就是12页的答题纸,当时有种考状元的感觉,就是会什么写什么吧,一定要写老师喜欢的观点,加以解释清楚,字迹一定要工整。
专业课最后结果还不错。
三月份查分,分数有点小意外,高兴了一小会更多的是平静,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付出的回报。
复试内容比较简单,一般学校都是120%的差额面试,先是有一个小的考试(这个有些学校没有)然后就是按初试成绩排名进行面试,我第一个进,没有任何之前的借鉴,先是英文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老师问了一下本科专业问题和考取的专业问题,这有个问题要注意,不会的就说不会,一定不要胡说,可以虚心向老师请教,老师都很乐意解答(这个你们懂的)。
再说一下调剂吧,34所可以院校内专业调剂,但是不可以外校调剂,调出可以调进不可以,但是这些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下来时间不定,所以有可能会耽误调剂,而且一般可调剂的专业院校也没什么好的,所以还是不要抱希望于调剂了,还是一心一意的为理想院校努力吧。
时间安排
第一次复习每天上午9点-11点半 下午1点-5点 晚上6点-9点半每天保持10小时念书状态,有时候回宿舍还要再看一会。
第二次因为工作了没条件,但是也尽量抽时间利用上班时间多看几眼,下班回来从7点半到10点半,每天大概也保证6个小时念书时间。
个人建议如果是跨校跨专业最多一年,最后三个月为冲刺状态。
这样精神状态为最佳。
考研是一个辛苦漫长的过程,因为这并不是必须考的,是你自愿选择的一条路,学习的过程枯燥寂寞,我也曾无数次动摇过,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为什么别人可以娱乐享受生活我要每天爬到自习室去念书,这个过程是很煎熬的,尤其第二次准备时,已经工作了,在办公室看书总被打断,工作的事宜再加上同办公室的同事聊天娱乐的时候我就更煎熬了,有的时候看到头晕眼花转天还是要念,因为总觉得时间不够,学的东西太少,为什么第一次考研失败了都有了工作还要坚持再考,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吧,这是你心里的原动力,而且这个过程其实能给予我的很多,给了我学习的习惯,提高了我的自学能力,培养了我的定力,当然也提高了我的知识水平。
两次考研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