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655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资料

 

质量管理培训资料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一、

企业负责人

管理者代表

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物料

质量质量工程销售采购生产

GMP

部部部管理部

办控制保证

部部

公室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二、

(一)质量方针

“遵守法规、持续改进、优质高效、顾客至上”

(二)质量目标

客户受到我们每时每刻关注,我们工作目标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1

确保我们的员工获得足够的培训机会,使他们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2

、以我们的高品质产品满足我们的客户,使客户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

3

,使物资采购、药品生产、控制和药品放行、贮运的GMP、全员、全过程实施4

全过程受控。

的事件。

GMP、确保不发生严重违反5

、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6

0.5%,今后三年内每年递增95%、确保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7

得到处臵。

100%、确保客户投诉8

、确保不发生重大药品质量处罚事件。

9

、产品开发总体一次成功。

10

三、培训管理

对培训的要求:

GMP年版2010

(一)

、“企业应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培训管理的工作,应有经生产管理负责人或1

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或批准的培训方案或计划,培训记录应予保存。

、“与药品生产、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培训的内容应与每个2

还应有相关法规、除进行本规范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培训外,岗位的要求相适应。

相应岗位的职责、技能培训和继续培训,继续培训的实际效果应定期评估。

、“高风险操作区(如:

高活性、高毒性、传染性、高致敏性物料的生产区)3

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

(二)公司人员培训管理规程的相关内容

、职责1

培训GMP具体事宜由办公室,GMP培训管理的职能部门为GMP培训主管:

1.1GMP

培训总结等培训管理全自培训计划的拟定至培训效果评估、主管负责实施。

培训主管负责管理、组织实施,且确保培训效果。

GMP过程,均由

行政部人力资源室培训管理人员:

负责按照本规程组织新进人员的进厂培训,1.2

符合性。

GMP办公室协助,并监督其GMP由

各部门(车间)负责人:

确保所属部门(车间)人员均经过相关培训,符合1.3

《人员上岗资格认定管理规程》及本规程。

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

负责审批与其相关的培训计划或方案、1.4

确保培训内容的完整性、确保所属部门人员均经过必要的培训,培训教材等。

适宜性。

年度培训计划与公司内部编写的培训教材,确保GMP管理者代表:

负责批准1.5

培训所需的各项资源。

、培训分类2

计划内培训。

2.1

计划外培训2.2

岗前培训,即新进人员与转岗人员的岗前培训。

2.2.1

内部质量审计缺陷项目进行的培训。

GMP审计专项培训,即针对2.2.2

变更培训,即国家药品相关法律法规或公司生产工艺等发生变化后的培训。

2.2.3

文件后,正式执行前的培训。

GMP文件培训,即新起草或修订2.2.4GMP

外派培训,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办的生产质量相关培训。

2.2.5

其它培训,根据需要需进行的其它培训2.2.6

培训教材3

培训教材分类3.1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

包括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3.1.1

范、药品流通管理办法等。

文件。

GMP现行3.1.2

根据岗位需求编写的其它培训教材。

3.1.3

卫生知识3.1.3.1

微生物与洁净作业知识3.1.3.2

安全知识3.1.3.3

岗位知识:

包括岗位职责、岗位基础理论知识、岗位实际操作技能等。

3.1.3.4

培训教材审批3.2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

包括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3.2.1

范、药品流通管理办法等无须审批,可直接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培训主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收GMP根据岗位需求编写的其它培训教材,由3.2.2

培训主管、被培训部门负责人审核,生产管理负GMP集、编写或修订,经

责人或质量管理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方可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培训师资质要求4.

具有医药相关专业,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从事注射剂生产操作或生产质量4.1

年以上者,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良好者。

2管理工作

年3具有医药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注射剂生产操作或生产质量管理工作4.2

以上者,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良好者。

4.3具有空调配电、机械维修管理技术等相关专业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并从事

年以上,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良好者。

3相应专业一线操作

年以上者,4年以上或生产质量管理5具有高中学历,从事注射剂生产操作4.4

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良好者。

具有国家相关权威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者(培训内容仅限于证书培训课程包4.5

括的内容)

培训方式5

授课5.1

现场演示与讲解5.2

自学与辅导相结合5.3

培训对象与内容6

以下培训对象均指生产质量相关人员。

在职人员4.6.1

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项目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1

、安全知识2

、卫生知识3

4在职人员次/每年1≥、岗位知识

(生产质量管理微生物与洁净作业知识、5

人员、洁净区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设备

维修人员)

转岗人员4.6.2

培训时间培训项目培训对象

、与拟转岗相适应的岗位知识1

转岗前该岗位需要掌握的其它专业知识或技能、2转岗人员

新进人员4.6.3

培训时间培训项目培训对象

、公司行政规章制度1

、安全知识2

、制药综合基础知识3

进入公司时、公司质量方针与目标A

、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B

新进人员

知识、GMP、C卫生知识GMP

、注射剂专业知识D

、与岗位相适应的岗位知识4

上岗前该岗位需要掌握的其它专业知识或技能、5

7培训申请

计划内培训,无需申请。

7.1

办公室负责人审核,生产GMP计划外培训,由部门负责人提出培训申请,经7.2

生产部各车间可由车间主任提出申请。

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批。

管理负责人、

培训计划与方案8

年度培训计划8.1

办公室负责人审核,GMP培训主管每年末拟定次年年度培训计划,经8.1.1GMP

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批,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方可组织

实施。

年度培训计划应包括:

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日程等。

8.1.2

单项目培训方案8.2

办公室负责人、GMP每科目培训实施前须拟定详细、周全的培训方案,经8.2.1

被培训部门负责人审核,生产管理负责人和(或)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批

后,即可组织实施。

每科目培训方案应包括:

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师、培训课时、培训8.2.2

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与考核方式、培训考核要求、考核结果评定标准

等。

计划外培训方案8.3

培训主管根据培训申请拟定计划外培训方案,方案审批程序、方案内8.3.1GMP

条规定一致。

8.2容均与第

考核9

考核方式:

笔试、口试、现场实际操作。

9.1

考核结果:

合格或不合格。

9.2

考核结果评定标准:

根据培训内容、考核深度及考核对象所在岗位工作需求9.3

而定,具体标准于单项目培训方案中体现。

培训主管填写GMP由,每科目培训均有三次补考机会,三次补考后仍不合格者9.4

,经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质量管理负《员工培训考核不合格处理意见表》

责人审批,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取消该员工所在岗位上岗资格。

员工每次培训考核不合格,按公司《处罚与奖励管理规定》严格执行。

4.9.5

培训效果评估10

培训效果评估方式与方法10.1

组织相关人员于培训结束两个月内,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

10.1.1

根据员工考核成绩、工作行为及效率、培训效果调查表进行综合评估,得10.1.2

出培训效果评估结果。

培训效果评估意义10.2

以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促进培训管理工作改进与完善。

培训总结11

单项目培训小结11.1

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与,陷缺作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找出培训管理工11.1.1

预防措施。

年度培训总结11.2

根据单项培训小结,制定本年度培训总结,以作为制定次年度培训计划的11.2.1

依据,确保次年度培训管理工作得到提高。

培训档案管理12

个人培训档案12.1

12.1.1核记录或培训证书,且真实填写培训内容考、核试卷考:

个人培训档案包括

与考核结果。

年后,方可作销毁处理。

1员工辞职12.1.2

单项培训档案12.2

单项培训档案包括:

培训方案、培训安排表、培训教材、空白考核试卷、12.2.1

人员培训记录、考核安排表、考核成绩表、培训效果调查表、培训小结

等。

如有考核不合格情形时,应有再培训安排表、补考安排表、补考成

绩表以及对最终考核不合格人员的处理意见等。

年期满作销毁处理。

5年,5电子档案须长期保存,纸质档案保存12.2.2

四、偏差管理

对偏差的要求:

GMP年版2010

(一)

、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1

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企业应建立偏差处理的操作规程,规定偏差的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2

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有相应的记录。

、任何偏差都应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企业可以根据偏差的性质、3

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偏差分类(如重大、次要偏差),对重大

偏差的评估还应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以及对产品有效期的影

响,必要时,应对涉及重大偏差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4

情况均应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应有清楚的说明,重

大偏差应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

偏差调

查报告应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指定人员审核并签字。

企业还应采取预防措施有效

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偏差的分类,保存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

5

(二)偏差管理规程相关内容

相关定义1

偏差管理:

是指在药品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或怀疑存在的可能影响产1.1

品质量的偏差的处理程序。

(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等)偏差:

是指对批准的指令1.2

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

是指检验、生产、包装或存放过程中发生的任何

偏离批准的规程、处方、质量标准、趋势、设备或参数的非计划性的差

异。

是指实验结果不符合法定质量标准或企业内控标准的结)OOS结果超标(1.3

果,包括稳定性研究中产品在有效期内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结果。

偏差分类2

按偏差管理的范围可将偏差分为实验室偏差和非实验室偏差(生产偏差)2.1

根据偏差对药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可分级为:

2.2

次要偏差:

属细小的对法规或程序的偏离,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无需2.2.1

进行深入的调查,但必须立刻采取措施,并立即记录在相应的记录或文件中。

严重偏差:

属较大的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2.2.2

影响。

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重大偏差:

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2.2.3

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

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

除必须建

立纠正措施外,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措施。

偏差的种类:

3

实验室检验过程中,任何单个值不符合已建立的可接受(OOS)结果超标3.1

调查属非实验室原因所致。

OOS标准,经

校验与维护:

3.2

在生产、包装、环境控制、检验、厂房设施中使用的设备或仪器超过校3.2.1

验偏差范围或有效期后还在使用。

缺少校验日志或标示,不能确保校验已完成。

3.2.2

仪器校验或预防性维修过程中发现存在异常,影响已生产产品的/在设备3.2.3

质量。

设备设施或仪器未按规程进行维护或保养。

3.2.3

3.3混淆

批号的产品混淆在一起;/规格/两种不同名称3.3.1

不同版本、规格尺寸的包材用于同一批产品中;3.3.2

其它情况导致的混淆。

3.3.3

物料3.4

在物料使用或取样过程中,发现物料中存在明显异物或外观异常;3.4.1

物料存在潜在的污染,可能导致产品受到相应的污染;3.4.2

使用超过效期的物料或半成品超过规定的储存时限;3.4.3

物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明显质量缺陷;3.4.4

物料在储存或发运过程中,因对物料的保护措施不当导致物料质量受到3.4.5

影响;

其它原因导致物料质量受到影响。

3.4.6

过程中断/设备故障3.5

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如水、电、气、汽供应异常)导致生产过程中断,3.5.1

影响产品质量。

环境3.6

温度或湿度不符合标准;3.6.1

压差不符合标准;3.6.2

尘埃粒子或菌落数不符合标准;3.6.3

高效过滤器泄漏;3.6.4

非生产人员未按规程进入洁净区;3.6.5

其它影响环境的因素。

3.6.6

文件执行3.7

使用过期文件、记录不规范、文件丢失;3.7.1

未按规程、指令及相关法规执行;3.7.2

其它文件执行过程中偏离标准的情形;3.7.3

质量投诉:

来自市场及其它的质量投诉。

3.8

其它3.9

包装设计缺陷;3.9.1

人员差错等;3.9.2

偏差相关人员的职责4

偏差发现部门或个人4.1.

负责对偏差事件进行初步分级,在规定时间内书面报告偏差,配合调查4.1.1

偏差的原因。

提出并执行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

4.1.2

制定并执行纠正或预防措施。

4.1.3

偏差涉及的部门或人员4.2

配合偏差的调查,根据自己的工作范围及工作经验,提出相关物料处理4.2.1

意见和纠正及预防措施,如有必要并提供书面的文件支持。

制定本部门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

4.2.2

审核或确认本部门涉及偏差的书面调查报告。

4.2.3

制定本部门涉及偏差的相应纠正与预防措施方案。

4.2.4

执行相关物料最终处臵意见和纠正及预防措施。

4.2.5

质量管理员:

4.3

小时内识别、评估24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对接到的偏差事件报告,在4.3.1

偏差的等级。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偏差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或4.3.2

相应技术专家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

审核或批准偏差纠正及预防措施方案及偏差所涉及物料的处臵意见。

4.3.3

跟踪确认相关物料的处臵情况、纠正及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4.3.4

车间质量管理室主任和综合质量管理室主任负责自己工作范围内主要偏差4.4

纠正及预防措施的审核。

相关物料最终处臵意见、和严重偏差调查报告、

偏差管理负责人:

为质量保证部指定专门人员。

4.5

对偏差进行编号。

4.5.1

收集、整理、转呈偏差相关资料。

4.5.2

4.5.3组织召开相关会议。

负责对各类偏差汇总,每月形成偏差汇总分析报告,呈交质量受权人、4.5.4

质量负责人和管理者代表。

办存档。

GMP负责关闭偏差,并移交4.5.5

质量保证部部长:

终审次要偏差。

审核严重偏差、重大偏差的调查报告、4.6

相关物料最终处臵意见、纠正和预防措施。

质量管理负责人:

终审严重偏差、重大风险等级偏差的调查报告、相关物4.7

料最终处臵意见、纠正和预防措施。

终审重大风险等级偏差的调查报告,管理者代表:

4.8相关物料最终处臵意见,

纠正和预防措施。

偏差的处理程序5

偏差事件的报告:

偏差发现部门或个人根据出现的偏差事件对产品质量的5.1

影响程度,初步评估偏差等级,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偏差报告及已采取的

应急处理措施,报告主管和质量管理员及其他相应领导。

对偏差所涉及物料进行隔离:

偏差发现部门或个人对所涉及物料进行有效5.2

的隔离,质量管理员对物料隔离的有效性进行确认;若已经采取应急处

理措施,质量管理人员应对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偏差的分级:

质量管理员根据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对偏差进行5.3

分级及确定所涉及的部门,必要时召开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或技术人员组

成的紧急会议,评估偏差对产品或过程的潜在影响,并形成初步的处理

意见,详细记录会议内容。

将初步处理意见通知相关部门执行。

、对偏差进行彻底的调查,质量管理员通过以下方法对偏差的根本原因进5.4

行调查:

与偏差发生过程中涉及的人员进行面谈;5.4.1

产品年度回、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报告、SMP、SOP回顾相关的5.4.2

顾报告、设备校验记录、预防性维修计划、变更控制等;

复核涉及批号的批记录、清场记录、设备维修记录等;5.4.3

复核相关产品、物料、留样;5.4.4

回顾相关投诉趋势、稳定性考察结果趋势、曾经发生过的类似不符合事5.4.5

件偏差趋势;

必要时访问或审计供应商;5.4.6

评价偏差对此前和后续产品的潜在质量风险;5.4.7

天内完成,16调查时限为偏差发现日起5.4.8可以采取对于某些复杂的调查,

成立跨职能部门团队的方式完成调查,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需在

规定完成期限内将调查情况、不能完成的原因及计划完成时间书面报告

主管;

调查结束形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应能说明,偏差问题得到了充分和适5.4.9

当的评估;结论合乎逻辑并有调查资料支持;建议的行动得到落实,确

定了根本原因或最可能的原因。

确定纠正及预防措施5.5

偏差调查的质量管理员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召开会议,根5.5.1

据偏差调查报告确定的根本原因及最可能的原因指定偏差相关部门编

写纠正及预防措施方案,确定方案责任人及完成期限。

5.5.2纠正及预防措施方案形成后,交本部门负责人或相应技术人员审核后,

呈质量管理员及相应人员审批。

质量管理员将已审批的纠正及预防措施下发至相关部门执行。

5.5.3

纠正及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及偏差关闭6

纠正及预防措施的实施部门在措施完成后,将实施情况及实施结果书面报6.1

告本部门负责人或相应技术人员确认后交质量管理员。

质量管理员根据实施情况报告对实施效果逐项确认完成后,制定相关物料6.2

最终处臵方案,经审批后。

将该份偏差档案整理后交偏差管理负责人,

偏差管理负责人签字确认该份偏差已经按偏差处理程序完成了所有的工

作。

根据偏差终审完成的时间进行编号,签字确认关闭偏差。

6.3

各级偏差的报告时限及至少需报告的人员:

7

小时内报告主管和质量管理员。

24次要偏差需在7.1

小时内报告主管、质量管理员和质量保证部部长。

12主要偏差需在7.2

小时内报告主管、质量管理员、质量保证部部长、质量管1重大偏差须在7.3

理负责人、管理者代表。

编号方式为:

偏差的编号管理:

8例如:

开始,0001流水号从流水号,-年份PC-

年发生的第一个偏差。

2012”表示PC-2012-0001“

五、变更管理

对法规的要求GMP年版2010

(一)

、企业应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

1

需要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变更应在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

、应建立操作规程规定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2

厂房,设施,设备,仪器,生产工艺和计算机软件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

批准和实施。

质量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变更控制。

、任何申请的变更都应评价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企业可以根据变更的3

判)如主要,次要变更(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将变更分类

断变更所需的验证,额外的检验以及稳定性考察应有科学依据。

、任何与本规范有关的变更经申请部门提出后,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评估,审4

核和批准,制定变更实施的计划,明确实施的职责分工,并监督实施。

变更实

施应有相应的完整记录。

、改变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以及5

其它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还应对变更实施后最初至少三个批次的药品

质量进行评估。

如果变更可能影响药品的有效期,则质量评估还应包括对变更

实施后生产的药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变更实施时,应确保与变更相关的文件均已修订。

6

、质量管理部门应保存所有变更的文件和记录。

7

文件对变更的要求GMP

(二)公司

系统、变更控制是由适当学科的合格代表对可能影响厂房、变更控制的定义:

1

设备或工艺的验证状态的变更提议或实际的变更进行审核的一个正式系

统。

其目的是为了系统维持在验证状态而确定需要采取的行动并对其进行

记录。

变更的分类2

国家法律法规更新或增加,企业强制变更。

如:

中国药典修订及增补、药2.1

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等。

企业需按具体法规要求进行变更。

企业主动变更。

企业为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而主动变更。

根据变更对产2.2

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变更分为次要变更和主要变更。

次要变更:

对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不大可能产生影响,亦不会使生产工艺2.3

发生漂移,因而无需主要的相关工作便可批准执行的变更。

主要变更:

对产品关键质量特性可能有潜在的重大影响,并需要主要的相2.4

以确定变更的合理性。

对比试验和再验证等)稳定性试验、(如:

关工作

变更控制的职责3

3.1变更部门或人员:

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形提出

变更申请,参与变更评估和批准变更,执行变更实施计划。

变更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或个人:

参与所涉及变更的评估、批准,执行变3.2

更实施计划。

变更控制负责人:

变更控制负责人为质量保证部指定专人,负责变更申请3.3

表的登记、编号及形式审查,对变更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组织变更

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或个人对变更进行评估及确定变更应采取的行动,

转呈变更相关资料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批准或执行;确保整个变更程序符

要求;组织跟踪变更的执行、变更效果的评估、关闭变更。

GMP合

生产管理负责人:

批准涉及生产的变更申请和变更评估报告。

3.4

质量受权人:

批准变更申请和变更评估报告。

3.5

质量管理负责人:

批准变更申请和变更评估报告。

3.6

变更程序4

变更的申请4.1

各相关职能部门或个人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认真

填写变更申请表交变更控制负责人。

变更申请的评估4.2

变更控制负责人对变更申请表进行编号、登记和资料的形式审查,符合4.2.1

要求后,根据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初步界定变更的级别。

定变更评估专家组,组织从以下方面对变更进行评估。

对产品质量的影响4.2.1.1

认证。

GMP对法规的影响:

是否影响注册;是否需要4.2.1.2

的影响。

)环境、安全、健康EHS(对4.2.1.3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