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回顾整理.docx
《三年级回顾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回顾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回顾整理
回顾整理
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过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1、师:
同学们,三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把这学期学过的的知识来理一理、练一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进行的总复习。
(板书课题:
总复习)想一想,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
2、师:
口算、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用竖式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这些知识都属于计算,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形式,激活学生脑海中原有的、零碎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大体的轮廓,为深入地探索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基础。
二、分散复习—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
1、回忆整理知识
师: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都有哪些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回忆并整理。
学生整理。
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整理为: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除法的混合运算、应用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乘除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2、回忆方法形成技能。
(1)口算。
86页第1题。
教师可以再补充一些口算题,以考察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口算能力,谁做的又对又快。
比一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计算下列各题。
357÷7=515÷5=480÷3=154÷5=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交流计算的方法。
师:
通过计算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
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零,一定要记住商中间的零和末尾的零不能漏掉。
(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86页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算的?
(4)先说出计算的顺序,然后再计算
960÷2÷4=366÷(3×2)=420÷(16÷4)=
14×(25+42)=148-624÷6=75×5÷3=
3、解决问题。
课本86页第2、4题
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一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出现的方法可能有:
①35×9=315(人)21×16=336(人)315<336
②21×16÷9=
甚至个别学生出现③21×16÷35=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以肯定、表扬。
4、综合练习:
91页第24、25、26。
(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有选择的练习)
5、拓展练习
振华街有960米长的一段路,两边要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有120棵树够吗?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练习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概括的、综合性的掌握。
综合练习能检查学生应用掌握的知识、技能灵活的解决问题。
拓展性的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
三、课堂总结
师:
通过今天的复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第2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
力。
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
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能
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学具准备:
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各一张、两张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纸、小黑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入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师:
同学们,在你们桌上有两张大小不同的纸,现在咱们来用彩色笔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
比赛开始(学生操作完后),请冠军介绍经验,你选择的是这张小的纸来涂,是吗?
为什么?
(因为它的面积小)
师:
对,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面积(板书:
面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师:
对于面积的有关知识在第四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那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请大家好好想一想或者打开书看P41-55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小组讨论整理这部分知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刚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教师倾听学生的汇报,适时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要复习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及举例说明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还有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有关面积的知识,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
师:
根据同学们的整理,我们一起来详细的复习一下面积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面积?
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1平方厘米有多大?
用手比划一下。
1平方分米呢
请你给这些面积单位排排队。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
师:
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时使用这些单位呢?
你能举例说说吗?
(课桌面 学校的操场 我国的领土 橡皮擦 练习本 邮票面 手绢面 毛巾 教室 墨河公园)
(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谁能说一说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回忆并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整理、沟通,从而达到回顾知识原状,并进行不同程度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进行深入的探索。
]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顷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
(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如果知道教室的长为8米,宽为6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
如果我们要在教室的天花板一周围上装饰线条,那是计算它的什么呢?
小结: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3.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涂色的长方形,先估测一下它的面积,再实际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活动既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周长与面积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到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4.综合练习:
第88页第10、11、12、1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练习。
)
第12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设计方案,并说说是怎样计算花坛和活动场地的面积的。
四、回顾小结。
师:
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度过了40分钟,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收获吗?
第3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和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年、月、日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并尝试应用整理知识的基本方法。
2、经过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请同学们回家或查资料自己来归纳整理一下年、月、日和统计两部分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看谁整理的清晰而且全面。
下面我们先来交流年、月、日的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家自己整理这两部分知识,就是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初步在实践中应用前几节课掌握的复习方法,并形成知识网络。
]
二、自主归纳,深化构建
(一)、复习年、月、日
1、关于年、月、日你是怎样整理的?
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
对整理不完整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及时补充完整,并且选出整理清晰、全面的。
2、集体交流。
师:
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①我看书后想起了那首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
师:
这首儿歌中都有哪些知识?
谁想当老师来考考大家?
学生可能问到:
31天的有哪几个月?
其他的月份是多少天?
等
学生回答出2、4、6、9、11月分别是30天。
师:
谁还想说说你整理的知识?
②我看书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月很特殊,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③我会用拳头数出大、小月。
全体学生一起用拳头数一遍。
④我知道计算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师:
能详细说说吗?
生:
年份初以4能除尽的是平年,不能除尽的是闰年。
但整百整千年的要初以400才行。
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89419001936199820002008
订正答案后同桌再交流一下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⑤我还知道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⑥我知道一天有24小时,有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两种方法。
我们平日说的时间都是普普通计时法。
⑦我会两种计时法的换算。
连线
早上6:
0014:
0018:
30晚上12:
00
晚上6:
3024:
00下午2点零时6:
0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
大月31天1、2、5、7、8、10、12
小月30天2、4、6、9、11
一年—12个月28天
2月29天
普通计时法
1天(日)—24时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
学生由独立地归纳、整理到互相补充、完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方法和表达形式。
板书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
3、综合练习:
89页第14、15、16、2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①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时要准确的说出判断的依据,平年有多少天,闰年有多少天。
②15题。
要说明错误的原因并说出准确的说法。
③16题。
提醒学生找出卡中的所有信息并独立完成,“你能制作一张自己的出生卡吗?
”在小组内交流。
④22题。
从统计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怎样计算他们所用的时间?
从6:
55到7:
15该怎样算?
学生交流的方法可能有:
①算,从6:
55到7:
00有5分钟,从7:
00到7:
15有15分钟,一共有20分钟。
②数钟表格……
肯定学生的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架飞机2月22日18:
30从北京出发,2月23日晚上10点到的华盛顿,全程有多长时间?
(二)、复习统计
师:
同学们已经复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90页第2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后进生。
(2)师:
说说你是怎样涂的?
生:
一个格表示1米,有几米就涂几个格。
师:
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各区的深度和那个区最深,哪个区最浅。
)
师:
说说你是怎样求平均水深的?
3米表示什么意思?
各区的深度一定比3米深吗?
你能举例说出平均数的意义吗?
生1:
我们小组第四单元的平均分是95分,这个95分是我们组的成绩,而不是哪个同学的。
生2:
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26厘米,并不是每个人的身高都是126厘米,有的高,有的矮。
……
小结: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个整体的水平。
[设计意图:
平均数的意义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复习时通过学生自己举出他们熟悉的平均分和身高,能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
师:
怎样求平均数?
练习:
李阿姨家去年7月-10月份的用水量如下:
7月
8月
9月
10月
12吨
13吨
12吨
11吨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在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方面来总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总结在复习的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对学生课堂的表现及时总结评价,学生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对自己与他人做了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对复习方法的总结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
第4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
我都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我都学会了吗?
”是总复习后的自我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学生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情况;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能利用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能利用年、月、日和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
今天我们一块到商场去看看。
二、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92页第一题:
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提供的各种信息,明确要
解决的问题,理解“相当于”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然后独立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除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5个学生包比1个女士包贵
多少钱”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此题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全班学生独
立解答并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清解题思路,使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2、解决课本92页第二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的长与宽,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
引导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边指自己所拼图形边说计算的周长和面积,把表格填完整。
最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
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通过图形的长和宽的变化,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从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拼法,再发现规律,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解决课本92页第三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找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4、解决课本93页第四题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放手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独立解决。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最后一幅图,通过:
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
启发学生自然的想到:
每4年过一个生日,肯定是在闰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延伸
1、一共有476名同学参观恐龙馆,平均分成4批参观。
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每批有多少人?
2、学校计划买18个排球,每个9元。
如果从买排球的钱中拿出45元买跳绳,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排球?
此题要注重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一头奶牛的体重是540千克,它相当于3匹马的体重,一匹马的体重是一只小侯的4倍。
(1)一只小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匹马和2只小侯一共多少千克?
(3)6只小猴比一匹马重多少千克?
(4)你能自己提个问题并解答吗?
4、用24米长的篱笆在一堵墙边围起一块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最大可以是多少平方米?
5、用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框架。
框架所围的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
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框架各边的长。
6、在一次语文考试中,王明考了88分,李丽考了94分,张林考了86分,而王明、李丽、张林、刘红4人的平均成绩是90分。
刘红的成绩在平均分之上还是在平均分之下?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