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教学设计.docx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买椟还珠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篇一: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买椟还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解文中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4.领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认清本质决定取舍”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2.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抒情散文,都是描写祖国的
大好河山,并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那么这一单元我们将来到汉语家园,对文言文进行学习,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它?
(生答:
有
2.分别讲《守株待兔》和《画蛇添足》的故事引出寓言《买椟还
珠》。
(二新授
1.板书课题并解释课题。
2.朗读
①老师范读,同学们标注拿不准的字音并注意停顿(教师出示ppt
停顿处
②同学出声自由读,读准字音并能自由停顿。
③教师指名读,纠正学生停顿错误。
3.指名同学汇报生字。
4.分析文言文
①结合书下注释,
同学自己标注理解。
②教师重点分析书下五注释字词,使学生理解句意。
③小组讨论,回报文言文大意。
④同学讨论并总结文言文寓意。
5.表达训练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课文改变成一个小故事,并汇报给大
家,在表达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给大家放一段改编的小动画。
③互相说一说你身边曾发生哪些买椟还珠的事例。
6.作业
①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你改编的买椟还珠小故事讲给家长听。
②背诵文言文
7.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为、薰、缀、饰、辑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只注重外表二不顾实质
教学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带给自己思维上的定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材,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学生现有的能力为起点,将课堂的设计真正能和学生融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积极给予意见和鼓励,灵活把握课堂动态,重点更突出一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并当堂融入。
篇二: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买椟还珠》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有了前两篇学习的经验,本课可以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适当点拨即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买椟还珠”的寓意。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
1结合注释;2运用所学;3反复朗读;4联系全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1、介绍韩非子
战国晚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纠正字音:
辑玫瑰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其:
代词,他(楚人。
2、熏以桂椒。
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其:
代词,指楚人。
而:
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
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4、尝试背诵课文。
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1、争辩:
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
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
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观看买椟还珠的故事。
六.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
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七.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
(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
八.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撰写
《新买椟还珠》。
2、查找相关出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精心装饰
郑人买椟还珠《买椟还珠》教案设计
《买椟还珠》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
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
这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被选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因为前面已经学了两篇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是文言讲读课文,有了前两篇学习的经验,本课可以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适当点拨即可。
2、设计意图:
五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刚开始,需要培养他们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的意识,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为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买椟还珠”的寓意。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
由于之前已有两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会参照注释为文中生词正音、解释,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理解文意时,学生不能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揣摩,对主旨的理解也往往只从字面理解文中的浅层含义,对人物的深入评价往往不够完整。
2、教法学法
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朗读的技巧,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通过个别朗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使学生体验感悟,揣摩寓意。
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文意、揣摩寓意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
导入
1、结合前两课的学习,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2、介绍韩非子设计意图:
在前几课学习寓言的基础上,学生课前准备寓言故事既是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阅读面,也是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寓言的特点。
课前的介绍,检查了学生的预习,又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由此切入向学生介绍韩非子:
其作品《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丰富的寓言故事成为说理散文的闪光点,也是先秦诸子寓言故事之大成。
由此,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
新授
在新课部分我主要进行了这样几个环节。
1、指名读课文,疏通字词及断句。
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自己读音或理解上有困难的字词。
只有在读熟读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这又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验。
2、指导学生自学,全班交流寓意。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的基础,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出示了自学要求,尝试放手
让学生自学,通过小组的汇报交流的形式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寓意。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从重音、停顿、语调等方面分角色朗读。
学生在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中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寓言故事通常都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此时学生已经读懂课文,但是理解寓意时可能存在片面,此时我就从楚人和郑人两个角度引导揣摩寓意,进一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争辩:
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楚国人过于注重事物的外表,而郑国人做事分不清主次,舍本逐末。
从而引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
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使学生把文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四、几点说明:
以往的文言文学习往往是教师讲解较多,这堂课我采用了朗读形式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深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则寓言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自己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克服学习障碍,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篇三:
传统文化(买椟还珠教案
买椟还珠教案
教学目标
借助书下解释和课后文意读懂课文。
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教学重点
了解《韩非子》,并了解本文《买椟还珠》的寓意,了解课文讲解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对寓言故事与现实联系的了解。
教学过程
导课:
今天我们大家再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另一部历史著作《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又名《韩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主张人性恶学说,主张治理国家必须实行刑赏。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
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一书中写大都是一些寓言故事,
今天老师呢就带领大家乘上时空列车,回到战国时期韩非子的时代,去那里看看有没有我们所喜欢的寓言故事。
大家做端正了吗。
我们现在就要发动列车走了。
在车上我们要注意保持安静,注意坐姿。
时空列车真快,转眼我们来到了战国,好像到了战国的一个集市,唉,大家快来看,那里有个摆着卖的盒子真好看,我们过去看看那是卖什么的,在那发生什么事情了,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4、放动画,然后让同学回答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有个买珠宝的商人,为了让自己的珠宝卖的更好。
他用名贵的木兰为珠宝做了一个匣子,并用桂、椒两种香气熏染,用珠玉宝石在盒子上镶缀,用玫瑰石来装饰,用翠鸟的毛衬托。
有一个郑国人去珠宝店看见了却只买走了装宝珠的盒子,却把里面的宝珠还给了珠宝商。
(奥,原来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我们继续往前走吧,走过了这条街道,我们来到了古代的私塾,大家在私塾里安安静静的学习,看看他们在学什么?
我们也快一起做好学习吧。
请看大屏幕,他们学习的是什么?
给同学们三分钟自己阅读一下。
下面我请同学起来试着读一下。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里面有什么不会的或者读的不准确的字吗?
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下听听。
(纠正读字,然后让同学再起来读一下,(这个同学的读音都非常准确,还有哪个同学再来读一下?
(这个同学读的很好还有没有读的更好的同学再起来试一下?
师:
现在这篇寓言的读音我们同学都会了吧?
(嗯,真棒
师: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篇寓言故事。
再来一遍加深一下印象。
现在有哪个同学可以试着把这篇寓言试着解释一下,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呢。
同学解释的真不错。
(同学们学习5.师’
的可真快。
那我们看一下古人对这篇寓言故事是怎样解释的?
看着课本后的翻译,自己阅读一下。
(读完之后了解了故事内容
我们再找同学起来读一下加深一下印象。
我们再找同桌两个一起来读一下,看看你们同桌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
我们再分组读一下。
先男生读,再女生读。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篇寓言故事,看来是给他划分一下节奏。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还记得刚才在街上发生的事情吗?
大家知道那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吗?
生:
买椟还珠的故事。
大家真棒,学习的真快。
既然大家都对这篇寓言故事有所了解了,我们找同学起来评价一下,故事中的两个人物。
对他们进行点评一下。
(嗯,同学们说的真棒。
同学的思维很敏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的理解。
楚人:
为了让自己的珠宝卖的更好,把珠宝的盒子装饰的什么精致,过分的注重外表,使得外部装饰的价值要超过珠宝的价值,从而来提高商品的价格。
谋取暴利。
郑国人:
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
争辩:
同学们支持楚国人的做法还是反对呢?
(反对,说一下理由。
卖珠的商人为了显示珍珠更有价值,做了超值“包装”结果是喧宾夺主,反而淹没了珍珠的价值。
又怎么样来看待郑国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分不清主次,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我们知道了做事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也不能盲目的追求奢侈品。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讨论了这么时间的寓言故事。
大家说一下什么是寓言?
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嗯,同学们真了不起,真到的太多了。
大家真棒
寓言是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后来一些文人学者一方面引用人们已经创作出来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断创作新的寓言,作为论证或辩论的手段,这样,大量的寓言便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意思:
有所隐含的语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寄托”的意思。
将深刻的道理揭示。
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1.鲜明的教育性(寓言给我们启示,给了我们一定的教育性
2.强烈的讽刺性(寓言故事中讽刺了郑国人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的呢,不一定是
4.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故事非常的短小,但是表现的东西去能非常明
5.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显的表现出来。
6.常用手法为:
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同学们想想你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还有哪些?
中国《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龟兔赛跑》(同学们知道好多寓言故事,看来对于寓言故事我们大家还是非常喜欢的,大家说是不是?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的温馨点击,来看看还有哪些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
找同学起来读一下。
拓展:
了解了古代的寓言故事,现在我们乘着时空列车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看看现在的社会有没有延续“买椟还珠”的传奇呢?
同学们有没有起来说一下的?
(同学们真棒,同学们的观察太敏锐了。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刚刚过去的中秋节的月饼包装,大家看着美不美啊,(生:
美,漂亮,可是同学们知道吗,他们美丽的包装里里面装的月饼有的竟然是用冬瓜做的馅子,而却卖的很贵,大家说这种做法是不是属于买椟还珠呢?
(属于。
现在的我们浸泡在奢侈品世界宣扬畅快的享受生活,你们觉得现在人越来越多的追求奢侈品,这种现象好不好好呢?
(生:
不好师:
对,我,们不能光涂有鲜亮的外表,要多读书学习知识充实自己。
大家说对不对?
早在2200多年前,韩非就以生动的“买椟还珠”之故事对奢侈生活做出了形象的描述,看来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已经对社会的奢侈化做出了评判,《韩非子》一书是不是值得我们大家都去阅读呢?
(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像《韩非子》这样的书有很多,像《淮南子》《战国策》等等大家可以在课余时间从从各种途径阅读与了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有节奏有韵律的读一下《买椟还珠》这篇寓言故事。
在朗朗的读书中我们下课。
篇四:
王雪峰买椟还珠.doc教学设计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联系现实,探究寓意。
重点难点:
1.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用自己的话探究寓意。
、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本单元学过了二篇寓言故事,我们总结了寓言的学习方法,谁能回忆?
指名说
2、今天,我们再
学一个寓言《买椟还珠》。
板书。
齐读课题。
二读文
1、首先,请大家打开书15页,自读故事,读准字音。
生自读。
2、谁能读故事?
指名读
3、我有几个字,谁能准确的读出它们?
出示课件,生字。
指名读
4请听老师给大家故事,注意我的节奏。
师范读。
自己再读。
5指名再读。
三、品文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2、汇报。
每组重点研究了哪句话,汇报。
逐字逐句理解。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指名说。
4、楚人为了卖珍珠,做了什么准备?
5、你能想象楚人装饰盒子时怎么想的吗?
和同桌说说。
指名说。
7、楚人把盒子做的这么精美就是要吧珍珠卖个好价钱。
结果郑人买了盒子,退还珍珠。
郑人怎么想的?
楚人是什么表情?
指名说。
8、现在我想请两个同学到前面重现故事。
指名演。
9、你想对故事中的楚人和郑人说些什么?
10、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寓言故事,它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机板书:
楚人精
心装饰郑人买椟还珠
11、看一段动画片,回味这个故事。
12、小故事蕴含大道理,让我们再读这个智慧的结晶。
生读文。
篇五: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买椟还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并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买椟还珠”的寓意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备课人:
初鹏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己读课文,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纠正字音:
辑玫瑰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四、全班交流,理
解文章内容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其:
代词,他(楚人)。
2、熏以桂椒。
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其:
代词,指楚人。
而:
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
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4、理解:
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
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