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docx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材料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位置)
1、半球位置:
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
(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
领土的四端:
最北:
漠河以北的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
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
4°N;最西:
帕米尔高原73°E;最东:
与乌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南北跨近50个纬度,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个纬度约52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1)海岸线长1.8万千米。
濒临的海洋:
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2)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岛,第二大岛岛。
(3)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领海宽度12海里。
(4)钓鱼岛位于东海、黄岩岛位于南海。
(P5地图)
二、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
2.2万多千米
2、陆上邻国:
14个:
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还有缅甸,老挝,越南。
3、隔海相望的国家:
日本、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维吾尔自治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维吾尔自治区。
4、我国有北回归线穿过的行政单位自东向西依次是:
省(台)、省(粤)、广壮族自治区(桂)、省(云或滇)
5、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
八年级上册第8页;9页有省图分布。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
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2、省区分布:
最多:
省;最少:
澳门。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
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
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稠密);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稀疏)。
(分布特点:
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2、人口分界线:
——腾冲线(省的市至省的腾冲县)
3、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澳门;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自治区
4、人口多处和人口少处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
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2、我国人的人口政策: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坚持落实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1.5%,少数民族占8.5%。
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多。
3、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二、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为高山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省。
)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1彝族——火把节,葫芦丝傣族——泼水节、孔雀舞,两面鼓维吾尔族——手鼓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汉族——赛龙舟,端午节朝鲜族——长鼓舞、跳板
藏族——晒佛节高山族——丰收节回族——开斋节壮族——三月三苗族,侗族——芦笙
2侗族的特色建筑——风雨桥
四、民族政策:
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山脉纵横交织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7的表格1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1
(1)东西走向的山脉:
最北一列:
天山和阴山;中间是昆仑山和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
(2)南北向的山脉:
位于中国中部的贺兰山、六盘山。
横断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侧的一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
长白山-武夷山等;东侧一列:
山脉
山脉的主峰玉山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4)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6)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界线:
和(太行山)和(武夷山)和(巫山)
和(祁连山)和(昆仑山)和(南岭)
3、中华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sōng)山()
我国山脉两侧地形区名称一览表
山脉名称
两侧地形区名称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南侧
北侧
天山山脉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脉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2、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主要地形区特征: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大江大河发源地;
(2)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
(3)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4)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5)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最大的陆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6)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7)柴达木盆地——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平均海拔最高
(8)盆地——紫色,红色盆地,有平原(天府之国)
(9)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10)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鱼米之乡
(11)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山地的优缺点:
p28
(12)山区:
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合称山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
(1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高原、黄土高原、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我国气候特征: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④多旱涝灾害。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气温差异大。
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成因:
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气温都较高。
成因:
纬度位置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省南部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的吐鲁番。
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夏季温度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2)我国从气温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
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P35的表格,记图2-22、23、24、25、26、27、28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陆递减。
成因:
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年际变化大。
(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雨极),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的干湿地区:
P37表格
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湿润地区有森林;半湿润地区有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有草原;干旱地区是荒漠草原、荒漠。
2、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1)什么是季风:
夏季——偏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
冬季——偏北风
(2)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降水和时空分布(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陆递减。
)
(3)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40第二段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陆地→海洋
偏北(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
我国东部广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海洋→陆地
偏南(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
东南季风:
我国东部广区西南季风:
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洲地区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为界线
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一月份( 0℃ ) 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 ), (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我国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5)季风区指的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6)回答问题:
我国为什么没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气候类型?
答:
地中海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且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且仅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二、特殊天气
多特殊天气:
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多气象灾害:
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灾害
季节
原因
危害
预防措施
台风
夏秋
热带气旋强烈活动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加强预报,建防护林
洪涝
夏
连续性降水
洪水泛滥
加强预报,修水利工程
寒潮
冬
强冷空气入侵
严寒、大风、霜冻
预报及时,及早准备
干旱
全年
降水异常偏少
粮食减产、用水困难
节约用水,修水利工程
三、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洪涝:
夏秋季节
2、干旱:
影响最大、最常见、围最广。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一、外流区为主
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流河。
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流区。
1、外流区
(1)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
、乌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2)我国最长的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3)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运河。
它北起,南到,经过6个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5大水系。
2、流区
(1)主要流河:
塔里木河:
我国最长的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夏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含沙量
水量大
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无结冰期
辽河、海河、
黄河含沙量大
成因
降水量大
气温高
冬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小
水位下降形成枯水期
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小
1月气温在0度以下
4、我国的主要湖泊
(1)青藏高原湖区:
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东部平原湖区:
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
二、滚滚长江
1、长江的源流概况
1.
(1)发源地: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省(青)、自治区(藏)、省(云)、省(川)、市(渝)、省(湘)、省(鄂)、省(赣)、省(皖)、省()、市(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2.
(2)上、中、下游的划分:
(省,上中游划分地)、湖口(省,中下游划分地)。
长江上游的特点是:
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的特点是: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的特点是:
江宽水深、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中游段荆江被称为“九曲回肠”。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
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解决办法:
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支流及湖泊:
主要的支流和湖泊: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2、长江的水能开发:
“水能宝库”
(1)水能最集中的河段:
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段三峡段;原因:
落差大,降水丰富。
(2)长江三峡:
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洲坝
3、黄金水道:
航运价值高
(1)有利条件:
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运输价值:
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三、滔滔黄河
1、黄河的源概况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省(青)、省(川)、省(甘)、回族自治区(宁)、自治区()、省(晋)、省(陕)、省(豫)、省(鲁)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1)上、中、下游的划分:
河口(,上中游划分地)、桃花峪(,中下游划分地)。
黄河上游的特点是:
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的特点是:
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的特点是:
“地上河”。
黄河“地上河”成因:
黄土高原土层疏松,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导致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的河床不断抬高
(2)主要支流:
洮河,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2、黄河的水能开发
(1)水能集中在上游、中游
(2)主要水电站:
龙羊峡、、小浪底等
3.黄河的治理:
①在上、中游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②在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4.黄河的奉献:
①塑造了肥沃的华北平原;②提供大量的水能资源;③提供了水源进行灌溉。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上的巴喀拉山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长度
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
5464千米,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上中下游的划分
源头————湖口—入
上中下
源头——河口——桃花峪——入
上中下
支流与湖泊
北: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南:
乌江、湘江、赣江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汾河、渭河,洮河,湟水
流经省区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沪;
青、川、甘、宁、、晋、陕、豫、鲁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水文特征
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1、主要类型: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
空气、风景
(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4、非可再生资源: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
应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5、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
特点:
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
1、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及世界的1/3。
二、类型齐全
1、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
居世界前列。
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三、区域差异明显:
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陆地区。
4、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区域
地形
热量与降水
土地类型
东部季风区
北方
平原广,耕地多
热量较低,降水少
旱地为主
南方
丘陵山地耕地少
热量高,降水丰富
水田为主
西部陆
荒漠为主耕地少
热量较为丰富,降水不足
草地和荒漠为主
青藏高原
光照充足,热量不足
高寒荒野
四、珍惜每一寸土地
1、耕地存在的问题:
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对策:
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问题:
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
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草地存在的问题:
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1、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
P73;图3-20
我国水资源供需情况对应地区
地域
水资源供需情况
对应的地区
北方
平水带
华北平原、辽东半岛
少水带
青藏高原北部、东北平原西部
缺水带
塔里木盆地、高原
南方
丰水带
武夷山脉、岛
多水带
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区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
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2、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
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2、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
(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
3、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长江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5.我国各大水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长江水系,其次是珠江水系。
6、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7、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立“节水型社会”。
8、南水北调工程:
东、中、西三条路线:
P76图3-24.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地跨多个温度带: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大陆架面积宽广。
(3)海水温度适中。
2、四大海产: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6.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
7.我国海水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等。
8.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锆石、钛铁矿、石英砂等
9.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二、巨量的化学资源
1、长芦盐场(最大)、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三、保护“蓝色国土”
10.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
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
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成因:
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现。
治理:
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1、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4、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5、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新型农业:
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6、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
记住商品粮基地(在图上找出)。
7、中国经济作物有:
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经济作物具有:
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
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
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纤维作物
饮料作物
北方
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
花生和大豆
甜菜
棉花
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的主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