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464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docx

《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docx

铁路运输经济经济师初级复习资料

运输的作用:

1.运输有利于开拓市场;

2.运输有利于鼓励市场竞争并降低市场价格

3.运输有利于劳动的地区分工和市场专业化。

运输业的性质:

运输业既是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公共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

运输业的特征:

1.运输也是一个不生产新的实物形态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旅客和货物。

3.运输是社会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

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是同一个过程

5.运输业具有“网络型产业”的特征

6.运输也的资本结构有其特殊性

交通经济带的基本类型

1.沿海交通经济带

2.沿江(河)型交通经济带

3.陆路型交通经济带。

按区位分为:

内陆型和通达沿海型

4.复合型交通经济带

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优点:

1.运输能力强

2.运行速度较快

3.铁路运输过程受天气等自然条件限制较小,运输的连续性强,能实现全天候运营。

4.通用性能好,即可承运旅客,也可以运输各类不同货物。

5.安全、准时、平稳、可靠。

6.运输成本较低,平均运距较长。

7.能耗较低

缺点:

投资大;回收期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优点:

机动灵活,可达性好;运送速度快;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避免中专换装环节,减少货损和货差。

缺点:

运输能力小;运输能耗大;运输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占地多。

水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优点:

1.运输能力强

2.运输通用性能较好

3.相对其他方式水路运输建设投资较少

4.运输成本低

5.劳动生产率高

6.平均运距长

7.远洋运输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作用明显

缺点:

1.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2.运送速度慢,货物在途时间长,增加了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航空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优点:

航空运输运行速度快,机动性能好;占用土地较少。

缺点:

成本和运价较高;能耗大;运输能力小;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的经济技术特征

优点:

1.运输量大;

2.占地少

3.能耗小

4.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

缺点:

专用性强,管道运输量与最高运输量间的幅度小。

铁路运输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基本上围绕着重载化和高速化进行。

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拖挂化

2.专用化

3.柴油化

4.高速化

水路运输技术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上货运专业化、高效化。

节能化、自动化、新型船只的研究和使用

2.内河航运航道标准化,运输顶推化

3.水云管理系统电子化

航空运输技术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输工具大型化、超高速化。

2.安全保证系统自动化

3.运输管理和服务电脑化

管道运输技术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高压力大口径化

2.管道运输自动化。

运输市场是市场的一种特定存在的形式。

1.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交换的场所,亦即买卖双方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地点。

2.运输市场是运输产品供求关系的总和。

运输市场是由不同的运输产品、劳务、资金、技术、信息等供给和需求所构成的。

3.运输市场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对运输产品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总和。

构成运输市场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运输需求者

2.运输供给者

3.运输中介者

4.政府。

运输市场的特征:

1.运输市场中的需求(运输需求)表现出极强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2.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社会生产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衍生了运输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的特性。

3.运输市场上出售的是实物性产品(不可感知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储藏性和缺乏所有权)

4.运输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联合产品(共同产品)

5.个别市场的进入有一定困难

运输市场的结构

第二章可持续交通运输体系与铁路发展规划

可持续交通运输的基本内容:

1.运输系统的供给能力与经济发展的运输需求应相平衡

2.运输的经济与财务可持续性,即运输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运输的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性

4.运输的社会可持续性

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经济活动在给另一方带来损失和收益的同时,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获得相应的报酬。

交通运输外部性的层次:

1.供给外部性,即基础设施供给产生的正负影响。

2.使用外部性,包括正效果(如可通达性提高和时间节约,产生新的消费和新的物流组织)和负效果(交通拥挤、环境影响和交通事故)

3.由不应该付费的群体支付了基础设施费用而产生的财务配置

4.运输系统的行为影响到运输业以外的第三群体。

交通运输外部成本

1.交通运输的环境污染

2.交通事故

3.交通事故

4.交通噪声

交通运输外部性评估P22-23

解决交通运输外部性的办法时将其内部化。

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总体属于间接影响评价类型

2.进行定量分析的难度大

3.影响因素多

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的空间范围

1.直接影响区。

交通建设项目所经过的行政区域

2.交通建设项目沿线范围。

3.间接影响区。

指与直接影响区接壤的行政区域

次生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1.大气质量指数

2.水体质量指数(地表水、地下水)

3.土壤质量指数

4.其他

综合交通规划包括实体规划和制度规划两类。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铁路发展的成效,主要包括:

1.基础网络初步形成

2.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4.铁路改革实现突破

有成效也有不足:

1.路网布局尚不完善

2.运行效率有待提高

3.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4.支持政策尚需强化

《规划》提出的具体规划目标:

1.完善广覆盖的全国铁路网

2.建成现代化高速铁路网

3.打造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土地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

1.支持铁路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2.政府引导与市场自主开发相结合

3.盘活存量铁路用地与综合开发新老站场用地相结合

支持盘活现有铁路用地,推动土地综合开发

1.科学编制既有铁路站场及周边地区改建规划

2.给予既有铁路站场综合开发用地政策支持

3.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盘活各类现有土地资源

4.鼓励提高铁路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鼓励新建铁路站场实施土地综合开发

1.支持新建铁站场与土地综合开发项目统一联建

2.合理确定土地综合开发的边界和规模

3.明确站场建设和土地综合开发的规划要求

4.采用市场化方式供应综合开发用地

完善土地综合开发配套政策

1.统筹土地综合开发相关规划管理

2.完善综合开发用地供应模式

3.落实综合开发用地指标支持政策

4.完善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加强土地综合开发的监管协调

1.实行备案管理制度

2.严格土地开发利用

3.切实加强建设管理

第三章运输产品与运输业增加值

第一节运输产品的性质

运输产品的基本含义是克服空间障碍及克服空间障碍所用的时间

运输产品的效用是二元的,即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空间效用反应运输在跨越空间障碍,克服距离因素方面的作用和能力;时间效用反应运输克服空间障碍需要支付的时间代价。

运输产品的无形性,运输的根本是服务,劳务性是运输产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运输产品的网络性:

1.区域性与方向性;2.转换成本与锁定;3规模经济性。

运输产品的完整性:

任何一个确定的货物运送和旅客旅行都有其明确的始发和终到地点,没有把货物或旅客送到目的地,运输服务就没有完成。

铁路运输产品是不完整的。

运输产品的替代性与互补性:

不同的运输方式都可以实现位移,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说明运输企业间具有竞争性。

运输产品间也有互补性,有的运输过程由一种运输方式是无法完成的,而必须是集中运输方式联合协作。

说明运输企业之间还要相互协作。

运输产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公共物品的属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第二节运输产品的整体概念

产品的整体概念包括三部分:

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扩大产品

运输产品的核心产品是满足旅客和货物空间位移的要求

形式产品是旅客和货主能够直观感受到的。

例如品牌、标识、环境等。

扩大产品是运输产品购买者应该得到的其他附加利益。

运输产品竞争力评价:

铁路、公路、航空和水上运输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1.安全性。

安全运输率

2.迅速性。

等待时间、运行时间

3.准时性。

发车(船、飞机)正点率、运行正点率、到站正点率

4.经济性。

运价及其他收费

5.便捷性。

购票方便性、乘降方便性

6.舒适性。

座卧位使用率、运行平稳性、设施及服务水平

第三节运输产品的效用及产品组合

运输产品具有三维特性,即空间性、实践性和数量性

运输产品的空间特性反映了运输产品的完成要克服空间障碍,克服距离因素。

时间特性反应了运输产品完成位移所需要支付的时间代价。

而数量特性则是反映产品数量、规模的大小,它是一种复合计量单位,用周转量反映。

随着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运输产品的效用特性发生了变化:

即时间效用成为重点,而空间效用退居次位。

速度越高,费用越高。

影响和限制运输产品组合的因素

1.受企业资源条件的限制

2.受市场需求情况的影响

3.受市场竞争情况的影响

运输产品组合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策略

2.缩减产品组合策略

3.产品线延伸策略

第四节运输产品的品牌、类型及产品生命周期

品牌具有以下特征:

1.品牌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2.品牌是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资产;3.品牌是一面旗帜;4.品牌是一种购买导向;5品牌是一种精神境界和心理享受;6.品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标本。

第五节运输业增加值

运输业总产值是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运输活动追加到物质产品中去的价值,即运输企业的货运、装卸和仓库经营方面的收入。

运输业总产值是衡量一定时期内运输生产活动总成果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一是综合反映运输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规模、总水平,表明运输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是用以研究运输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分析运输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三是作为计算运输业净产值、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依据。

运输业净产值是一定时期内运输企业从事货物运输或为货物运输所服务的物流等业务活动新创造的价值,是运输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

它是从运输业总产值中扣除以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后的新创造价值。

运输业净产值的作用

1.反映运输业生产的规模、水平、发展速度及运输业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反映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运输业净产值是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计算运输业净产值,是正确计算国民收入的重要依据。

3.全面反映运输企业增产节约的成果,表明一定时期内运输企业进行货运活动的净成果。

另外,运输业净产值是计算运输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基础。

运输业净产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生产法和分配法。

生产法是从运输业总产值中扣除货物运输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转移价值,以求得运输业净产值的方法。

运输业净产值=运输业总产值-运输业物质消耗价值

=运输业总产值-【货运(装卸)燃料费用+货运(装卸)材料费用+货运(装卸)固定资产折旧+货运(装卸)大修理基金或修理费+其他货运(装卸)物质消耗价值】

分配法是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角度出发计算净产值的方法。

运输业净产值创造出来以后,首先要在运输部门各基层单位进行初次分配,几把企业所创造的净产值,一部分作为工资分配给运输业劳动者,一部分作为税金利润上缴国家或主管部门,剩余的归企业支配。

用分配法计算运输企业净产值,就是将构成净产值的各个分配要素直接相加求得净产值的方法。

运输业净产值=利润+税金+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利息+其他

运输业部门净产值的统计范围:

1中央直属运输企业;2.地方国营运输企业;3.集体运输企业;4.交通运输系统外的独立核算运输单位;5.其他社会运输力量。

运输业净产值的部门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是全面统计法,也叫直接统计法,有基层单位分别计算,用统计报表的形式逐级上报汇总;二是综合统计部门直接利用基层统计和有关资料加以推算,因此也叫做间接统计法。

运输业增加值是一定时期内运输(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为社会提供的最终成果的货币表现,反映运输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运输的国民生产总值。

运输业增加值的统计范围:

1.铁路运输业;2.公路运输业;3.管道运输业;4.水上运输业;5航空运输业;6.装卸搬运业。

运输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

运输业增加值=运输业总产出-运输业中间投入

收入法:

运输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第四章运价制定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运价制定的基本原理

运输价值共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运输生产过程中转移的物化劳动价值C;2.运输生产者为自己所创造的劳动价值V;3.运输生产者为社会所创造的劳动价值M。

交换条件一般由商品功能、商品质量、商品类型、交货期限、销售服务、商品价格六方面组成。

影响铁路运价的因素

1.运输成本(重要基础)

2.盈利水平(重要因素)

3.市场供求关系(重要因素)

4.运价政策(重要因素)

5.货物重量超过标重时,按货物重量计费

6.运输超限货物,发站应将超限货物的等级在货物运单货物名称栏中注明,一级超限:

运价率加50%;二级超限运价率加100%;三级超限运价率加150%

7.零担货物按货物重量或货物体积这和重量责大计费。

第五章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公司的基本活动是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本,投资于生产性经营资产,并运用这些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公司的基本活动分为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三个方面,财务管理主要与投资和筹资有关。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长期投资,2.长期筹资,3.营运资本管理,4.利润分配

长期投资是指公司对经营性长期资产的直接投资,其投资对象是经营性资产,主要指企业因盈利目的而持有,且实际也具有盈利能力的资产。

经营性资产投资有别于净融资产投资

长期筹资决策的主要问题是资本结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

营运资本管理的目标有以下三个:

1.有效地运用流动资产,力求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2.选择最合理的筹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营运资本的资本成本;3.加速流动资本周转,以尽可能少的流动资本支持同样的营业收入并保持公司支付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1.利润最大化;2每股利润最大化;3.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因素:

1.投资报酬率;2.风险;3.投资项目;4.资本结构;5.每股股利。

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1.财务分析;2.财务预测;3.财务决策;4.财务计划。

第二节长期筹资管理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数量,采用适当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从企业外部有关单位和个人,或企业内部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

是资金运动的起点。

筹资动机:

1.扩张性筹资动机;2调整性筹资动机;3.混合性筹资动机

企业资金分为资本金和负债。

筹资渠道:

1.政府投资资金;2.银行信贷资金;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4.企业自流资金,5.居民闲置资金;6.其他法人单位投入的资金;7.境外资金。

筹资方式:

企业筹资方式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手段。

吸收直接投资。

1.吸收国家投资;2吸收法人投资;3.吸收个人投资;4.吸收外商投资。

发行股票

银行借款:

企业已负债形式筹资的主要形式之一。

发行公司债券:

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租赁筹资

第三节长期投资管理

投资是把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投放于一定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活动,如投入经营资产或购买金融资产。

按时间长短分,以一年为限。

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按投资对象分。

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固定资产的条件: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

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2.工作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4.年数总和法。

对外长期投资及其分类:

按照收益实现的方式不同划分:

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混合投资

按照投资形式不同划分:

长期证券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按照企业能否直接经营所投入的资金划分: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联营投资、兼并投资和境外投资。

对外间接投资包括:

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共同基金投资和信托投资(委托代理投资、信托存款和委托贷款投资)。

运营资本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流动资产的管理,即短期投资管理;二是流动负债的管理,及短期筹资管理。

存货管理的目标:

1.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

2.2增加生产经营的弹性

3.处于优惠价格的考虑。

存货成本

1.取得成本

2.存储成本

3.缺货成本

存货的日常管理:

存货的归口分级管理和存货ABC分类管理。

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一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摊销。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借贷关系,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直接信用关系。

是一种形式多样、适用范围很广的短期资金筹措方式。

具体形式有:

应收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

第五节铁路运输收入和利润管理

铁路运输收入是指铁路运输进款中构成铁路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用以补偿铁路运输企业成本费用的部分,是铁路运输企业运输产品的销售收入,是铁路运输企业维持生产和自我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将某一会计期间的营业收入和为实现这些营业收入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比较计算的结果,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弥补亏空;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支付优先股股利;4.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5.支付普通股股利。

第六节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分析

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包括: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其他财务会计报告。

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依据是:

收入-费用=利润;

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

主要从这几方面评价:

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应当保持适当的比例。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生产企业合理的流动比率为2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企业的速动比率至少维持在1左右。

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经营现金净流量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

长期拆债能力分析: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的指标。

(反比关系)

资产权益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正比关系)与资产负债率之和等于1

权益乘数=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是资产权益率的倒数。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反比关系)

利息周转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盈余//利息费用=(税后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反映企业已获得的收益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

(正比关系)一般大于3比较合适,至少大于1.

运营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的效率高低,它是企业资源配置与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周转期越短,资金周转速度越快,企业资产的营运效率越高。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正比关系)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

平均资产总额=(起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正比关系)说明应收账款变现的能力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起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账龄(反比关系)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正比关系)

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销货成本(反比关系)

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正比关系)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资金利润率=净利润/资本金*100%(正比关系)

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正比关系)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

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全部资产平均余额*100%(正比关系)

全部资产平均余额=(起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正比关系)

每股盈余=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正比关系)

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普通股股数(正比关系)

每股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数

市盈率=每股市场价格/每股盈余

发展能力

盈利增长能力分析。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增值)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第六章交通运输、物流体系与供应链

第一节综合物流体系与物流运输系统评价

D=T+FW+VW+S

D=物流系统总成本;T—该系统运输总成本;FW—该系统固定仓储费用;VW—该系统总变动仓储费用;S—因延迟分销所造成的销售收入损失的机会成本。

物流业发展三阶段:

一为运输主导阶段,运输收入在物流总收入中占比超过50%;

二为物流业拓展阶段,运输收入在物流总收入中占比在30%--50%之间

三为物流系统服务阶段,运输收入在物流总收入中占比在30%以下;

区域综合物流网络城市引力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四种:

1、吸引力;2、通达性;3、商品交换;4、网络系统。

区域综合物流体系的核心价值是帮助该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个中心”是指以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两个组织”是指区域综合物流发展和协调组织,包括区域综合物流管理委员会和区域综合物流协会。

“三个平台”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和物流政策平台。

物流运输系统评价,主要是对企业内运输部、物流运输企业运作效率、服务质量的评价。

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是分析影响物流运输系统的关键因素;二是对物流运输系统评价的基准值、评价方法等进行说明

物流运输系统的评价步奏:

明确评价目标,制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析。

基准值的设定三种:

1.以物流运输系统运行的目标为基准值;2.以物流运输系统运行的前期历史值为基准值;3以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值或者先进水平值为基准值。

第二节供应链的特征与管理

供应链:

是指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最终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逆向供应链包含产品返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置、再加工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

效率型供应链(集中式)和反应性供应链(分散性)。

闭环型供应链

绿色型供应链

供应链的特征: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