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42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

一、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1.自然因素

(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森林和矿产资源等

1)气候(气温和降水):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较为集

2)地形:

①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

(原因:

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

②高原地区、高山地区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或无人定居

3)水资源和土壤:

①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水源,便利水运,沿岸地区往往人口稠密;②干旱地区,人们逐水而居,人口聚居区依水源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③土壤肥沃区,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4)其他因素:

森林、矿产资源等

(2)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意义:

①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存空间;②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

活的物质资源;③对人口的宏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①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稠密;②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③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乡

村,人口分散;④城镇地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人口稠密

(2)交通和通信:

①交通与通信发达地区,人口多;②交通与通信落后地区,人口少

(3)文化教育;(4)政府政策;(5)地方习俗;(6)战争;(7)历史因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

(1)推力

原居住地:

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态环境恶化;

收入低

(2)拉力

新居住地:

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多样的文化等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土壤、水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

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水平

②交通与通信、文化与教育、婚姻与家庭、社会环境、距离因素等

(3)政策因素:

政策、战争、宗教迫害、政治中心改变等

(4)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的差异、生态环境恶化等

3.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影响

(1)迁出区

1)利:

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2)弊:

造成人才流失;产生空巢现象、土地荒废现象

(2)迁入区

1)利:

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

2)弊:

带来环境问题;带来就业压力、住房压力、市政建设压力;带来社会保障压力、社会治安管理压力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1.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

(2)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3)对外开放程度因素: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源匮乏,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

 2.追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2)努力提高经济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4)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

第一节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1.乡村内部的主要功能分区

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公共用地、商业用地

2.城镇内部空间的功能分区

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行政区、文化教育区、风景名胜区等

3.城镇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的特点及布局要求

(1)居住区:

城镇最基本的功能区,是城镇用地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2)商业区:

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

1)布局:

①一般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道路交汇处(人员流量大,消费人口多、)街角路口;

②中小城镇——多位于市中心

③大城市——有多个不同等级的商业区

2)特点:

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高;是城镇的核心区

(3)工业区

布局:

一般分布于城镇外围,并沿主要交通线分布(原因:

地价低,生产成本小;交通便利,运输成本小;对市区污染轻)

(4)生态区

1)范围:

包括休憩用地、绿化地带、特定生态保护地

2)特点:

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限制

(5)行政区、文化教育区、风景名胜区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体现角度:

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建筑格局;主体建筑物风貌

2.乡村景观:

①不同的农业文化形成不同的乡村景观;

②相同农业文化的不同地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景观

3.城市景观:

城市建筑整体格局和景观特色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点

4.各国的建筑格局和建筑风貌体现各个国家的地域文化

①欧洲城市具有历史悠久、尊重传统,崇尚古典的文化特征。

所以市中心区很少现代化高楼大厦和高大楼群;②美国历史较短,集约用地,追求土地利用最大化。

所以其城市高楼林立,四周建筑错落其间;③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5.地域文化影响城乡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及民间文化艺术 第三节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

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镇化的描述及主要衡量标准

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1)资源问题:

城镇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导致耕地减少;城镇人口增加,用水量激增,造成水资源短缺

(2)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严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并造成经济损失(固体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等)

(3)交通拥堵问题:

人口过度膨胀,导致道路和交通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转;机动车辆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剧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加剧

(4)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房价过高;管理粗放;应急措施滞后;犯罪率上升;种族纠纷;社会秩序混乱;等等

4.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

起步早,总体水平高,城镇化率一般在70%以上,处于城镇化成熟阶段

5.郊区城镇化的原因

①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剧;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②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的建立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为人们居住在郊区提供了方便; ③现代通信方式为弹性工作时间和家居办公等提供了保障;

④新商业区的发展和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为郊区生活提供了便利,城乡差别缩小

第三单元产业区位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有那些?

1.自然条件

(1)气候:

光照、热量、降水

①影响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

②决定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熟制、种植结构、种植方式等)

(2)水源:

能否有灌溉水源(河流、湖泊)

①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有重要作用(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②对湿润地区有利于作物稳产、高产

(3)土壤:

土壤的结构、肥力、土层厚度、盐碱度影响作物的生长及种植种类 ①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②土壤贫瘠适宜发展林果牧业

(4)地形:

海拔、坡度

①地形平坦区的平原、盆地、山麓——耕作业;②缓坡可以改造梯田;③山区(坡度大)——林、果、牧业;④水区——水产养殖;⑤高原——畜牧业

2.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影响农产品的种植范围和市场范围;影响农产品的运输速度 

(2)政府政策:

影响农业规划、商品农业基地建设,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的成本和质量

(4)土地价格:

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业生产类型、种类

(5)资金和管理:

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6)市场:

决定农业的类型和规模、布局

郊区农业是城市周围以生产直接供应城市居民及加工工业所需的副食品为主的农业类型

3.技术条件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1)机械化水平:

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2)化肥、农业的使用:

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产品单位产量

(3)良种培育:

扩大种植范围,提高单位产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4)冷藏与保鲜:

扩大市场范围,发展世界市场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把握市场信息,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互联网+、订单农业、观光农业

(6)科学灌溉: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单产,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二.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那些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1.科技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不断加深

(1)科技因素:

农业机械、现代农业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良种的培育、农药化肥的使用、冷藏与保鲜技术等

(2)对农业的影响:

削弱了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2.市场因素影响不断增强

表现:

及时把握市场及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可以为农业决策提供依据

3.交通运输对农业的影响不断增强

影响:

扩大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范围;降低了运费在农产品价格中的比重(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农产品产值提高)

4.冷藏与保鲜技术对农业的影响不断增大

影响: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第二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1.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水源、土地、矿产资源、能源

2.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资金、信息通达度、投资环境、文化环境、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的集聚与分散、科技、政策、劳动力、动力、交通运输

3.影响工业区位的环境因素

减少大气污染;减少水污染;减少对居民区、乡镇的污染

4.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

交通、通信便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政策支持;技术人才密集

5.工业集聚及其意义

①有利于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

②有利于减少原材料、半成品以及零部件的转运距离,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

③有利于企业间的生产协作、信息交流,促进技术创新。

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影响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

①市场的需求量:

市场的需求量越大,服务产品越多,服务企业的发展潜力就越大。

②市场容量:

市场容量的大小影响服务企业的规模

(影响市场容量大小的因素:

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消费水平和习惯、对外开放程度)

③消费者的需求量和个性化要求:

消费者对服务产品的需求量和个性化要求的提高,推动服务业市场的扩展和细化。

(2)交通运输

影响:

使服务业布局更加灵活,促进了服务业的空间集聚

(3)劳动力

①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旅游、餐饮、零售业等

②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信息产业、金融业等

(4)技术因素(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1)计算机服务业软件行业:

技术水平是核心竞争力,布局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

2)传统服务业:

融合专业化的管理技术,布局更加广泛、服务更加完善

3)现代服务业:

①含义:

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

②范围: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新业态,也包括应用现代技术对商业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③特点: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品质服务、高附加值,以及辐射功能强、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

④地位: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地区或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4)现代物流业

①性质:

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新型复合型服务业

②特点:

具有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反应快速化、作业规范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等多种优势。

③意义:

a.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b.(涉及交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以及仓储、批发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