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005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docx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

 

前言

一、中国村镇银行简单介绍

(一)村镇银行的涵

(二)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

(三)村镇银行的组织与资本结构

二、村镇银行的现状

(一)国外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现状

(二)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现状

三、国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村镇银行部治理结构问题

(二)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

(三)村镇银行风险控制问题

(四)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问题

四、对于国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村镇银行部治理结构问题方面

(二)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方面

(三)村镇银行风险控制问题方面

(四)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问题方面

结语

谢辞

参考文献

原创声明

摘要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自设立叫来就倍受关注。

镇银行面临着吸储难、结算难等难题,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农倾向。

村镇银行优势不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本文对比国和国外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从村镇银行部治理结构、村镇银行运、村镇银行风险控制、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四个方面分析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村镇银行;部治理结构;运行;风险控制;发展的制度约束

Abstract

Ruralbanksasanewforceintheruralfinancialmarkets,sincetheestablishmentofthemuchattention.Thetownbankisfacingdifficult:

Absorptionofdepositsettlementdifficultproblem,andthereisacertaindegreeofselftendencyofagricultural.Theadvantagesofruralbanksarenotmuch,facingenormouscompetitivepressure.Incontrasttodomesticandforeigndevelopmentofvillagebanks,villagebankinternalgovernancestructure,villagebanks,villagebanksriskcontrol,developmentofruralbanksintheconstraintsystemfouraspectsfromtheanalysisofthe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ofvillagebanksinChinaandputforwardthesolutionoftheseproblemsisproposed.

Keywords:

Villageandtownbank;internalgovernancestructure;operation;riskcontrol;developmentofinstitutionalconstraints

 

前言

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服务地域与服务目标定位:

立足地方。

服务村镇亲农、扶农、帮农、惠农、建“农民欢迎的银行”应作为设立村镇银行的宗旨,坚持“立足地方、服务村镇”的市场定位。

组建村镇银行有一个最大的政策背景,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富裕起来的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指导思想组建村镇银行,让具有优势的金融机构把信贷支持延伸到村镇,并通过股份制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从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的金融服务,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让弱质产业尽快升级换代,让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足符合十七大精神、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决策。

农村金融机构并不是缺少钱,而是没有按政策要求和市场规律解决好投向问题。

组建村镇银行,就足要再造“供血”机制,由强势的投资方扶持弱势群体和弱质产业,进行直接补位,补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未达之位。

这个位置在哪里呢?

就在村镇。

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的资金实力有限,它所要到达的准确位置就主要在农户那里。

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再逐步到达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等服务领域。

组建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找准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并根据其定位开展业务,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对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中国村镇银行简单介绍

(一)村镇银行的涵

按照银监会2007年1月22日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定义,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外金融机构、境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规定》还对“农村地区”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即村镇银行的设立地点是指中西部、东北和省县(市)及县(市)以下地区,以及其他省(区、市)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及县以下地区。

村镇银行可面向境各种资本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开放,但为确保审慎经营和风险控制,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中至少有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低于股本总额的20%。

村镇银行可自主选择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

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唯一发起人持有村镇银行100%出资的,采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

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的,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设立;选择股份组织形式的,采取发起方式设立。

(二)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

村镇银行的成立旨在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

村镇银行是商业银行,不是政策性扶贫机构,所以它既要坚持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要坚持商业存在原则,达到资本保值升值的目的。

主要服务对象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

因此,无论村镇银行的支农模式如何创新,都要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实行小额、分散的原则,存贷款业务不能超出县域经济区域。

某商业银行董事长表示,“村镇银行不能做农村资金的抽水机,不能将从农村地区筹集来的资金用在与‘三农’无关的项目上。

(三)村镇银行的组织与资本结构

1.资本构成多元化。

2006年底,银监会开始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试点,实行资本放开和机构放开,允许民间资本和国外金融资本等社会各类资本参与农村金融市场,允许新设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目前,村镇银行已初步形成资本构成多元化、民间资本过半的局面。

银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100家村镇银行中,有80家由地方中小银行发起设立;14家由国家开发银行、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发起设立;6家由外资银行发起设立。

2.商业银行争入“村镇”。

政策推动之外,商业银行无论是出于履行社会责任,还是战略布局,或者盈利增长点等方面的考虑,对设立村镇银行的兴趣是越来越浓。

2008年下半年开始,交通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银行等,银行着手在农村地区筹建和开设村镇银行。

2009年8月18日,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两家村镇银行在、两地同时开业,开创了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之先河。

外资金融机构对此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也在各地积极筹划设立村镇银行。

二、村镇银行的现状

(一)国外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盂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又称乡村银行,由孟加拉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于1983年创立。

格莱珉银行除了创办当年及1991年至1992年两个水灾特别严重的年份外,其他年份都实现了盈利,2006年的纯利润达2000万美元,居孟加拉银行业中的首位。

格莱珉银行的主要运营状况如下:

1.客户定位。

格莱珉银行成立的宗旨和目标是为穷人服务,它的客户定位于贫困人口,并且主要是农村的贫困妇女对她们开展小额信用贷款。

截至2007年,该银行累计发放贷款58亿美元,还款率高达99%,帮助了5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组织结构。

格莱珉银行采取层级严密的组织缔陶。

格莱珉总行之下是各地分行,每个分行下有10~15个支行,每个支行管理120~150个乡村中心,每个乡村中心是以6个借款小组为单位组成的。

每个借款小组则至少由5个具有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相似目的的借款人自愿组成这种层级组织结构有效地提高了格莱珉银行的经营效率。

也节约运营和监督成本,规避了经营风险。

3.资金来源。

格莱珉银行成立初期的资金由创中成药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形式办人自行注入。

目前格莱珉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贷款对象,不吸收公众存款,即在放贷的同时要求借款人开设储蓄账户,当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购买格莱珉银行的股份,从而成为银行的股东。

4.信贷管理。

(1)实施贷前培训和考试。

格莱珉银行规定,借款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先到银行接受至少一周的有关该银行政策的培训,通过相应的考试后,该借款小组才能得到格莱珉银行的认可并获得贷款。

这保证了贷款能发放给那些真正需要资金,并且对所借款项真正认真对待的借款人。

(2)贷款方式。

格莱珉银行发放的是小额信用贷款,无担保、元抵押。

(3)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格莱珉银行最初的规定是:

贷款期限为1年,从贷款一周后开始偿付,每个星期均衡偿还贷款额的2%及利息,共偿还50周。

格莱珉银行采用这种分期还贷的方式,既降低了借款者一次性还款的压力,也方便银行即时追踪贷款使用情况及还款状况。

目前,格莱珉银行的贷款期限更加灵活,分期还款数额和期限也可以调整。

(4)建立借款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和激励机制。

由借款小组组成的乡村中心每个星期召开一次会议,格莱珉银行派工作人员参加,组织集中放款和还贷,帮助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安排借款小组的成员互相交流各自的还款计划和进程。

格莱珉银行还规定,各借款小组信贷记录的优劣决定今后该小组的信贷额度,即借款小组的成员如果都能按时还款,则累计到一定的份额,借款小组的信贷额度就会增加;反之,借款小组一旦有成员不按期还款,则该借款小组的信贷额度将受影响,之后的几年里就没有资格申请更大额度的贷款了,甚至会被停止贷款。

(5)对借款者提供周全的服务。

格莱珉银行向借款小组的成员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物资,帮助借款人发展生产,并提供市场信息,寻找销路,提供周到健全的服务。

(二)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村镇银行“一枝独秀”,截至2009年末,我国共有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和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

从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看,村镇银行都是“一枝独秀”,占据近90%的份额。

(2)农村金融创新产品逐渐增多,多元信贷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既有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也有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既有普通的存贷款服务需求,也有各类银行卡的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在这些方面显然还存在不足。

我国农户和中小企业得不到正式金融机构有效供给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无法提供合乎要求的贷款担保抵押,而民间借贷的优势却正是在这方面具有灵活性。

(3)贷款手续流程有所简化,市场交易成本逐步减少。

传统农村金融市场交易手续和流程相当繁琐,而农户和中小企业产生的信贷需求很多都是短时间需要解决的“燃眉之急”,贷款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很多无谓的交易成本并影响市场主体下一步的决策行动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结构简单。

决策链条短,具体操作灵活快捷的多,虽然其贷款流程与一般商业性金融机构基本相同,都是借款人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查签批——签订合同——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还本付息,但信贷员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对贷款对象个人信息掌握也很充分,一般打就可了解情况,之后便可决定是否放贷。

最快当天就能给予答复,一般需3—7天,最慢也只要l0天,相对其他金融机构效率高出很多。

HT村镇银行、JY小额贷款公司和Rs小额贷款公司都是三天左右可以拿到贷款,Rx村镇银行自然人贷款3-5天,企业5-7天,如果是老客户的话,自然人只要l-3天,企业只要3-5天,更快的是LW资金互助社,只要信誉好,当天就可以拿到贷款。

(4)利率决定机制十分灵活对绝大多数农户来说,利息是影响其借贷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因此,利率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是考察其运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有关文件规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利率下限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按照贷款定价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并且符合司法部门的相关要求。

(5)严格控制贷款风险水平,实现了较好的盈利水平为控制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都制定了完善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三、国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村镇银行部治理结构问题

(1)村镇银行的治理结构

尽管村镇银行存在主发起行,但村镇银行并非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于独立的一级法人机构,其经营在理论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这种不受他方干预的独立性使村镇银行的决策链条短,反应非常迅速,能够切实根据所在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拟定产品开发和经营策略,进而形成一套简捷有效又贴合当地实际状况的公司治理结构。

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治理结构相对简单,一般而言,除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外,设行长1名,副行长若干,并设有业务拓展部、营业部、风险控制部、资本财务部及综合管理部五个部门,各部门相对独立,决策层次少,信息沟通快速有效。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关于持股比例的要求事实上导致村镇银行的股权高度集中在主发起行手中,村镇银行极易事实上沦为主发起行的附属机构。

上述关于村镇银行决策链条短、信贷审批及贷款发放快、经营灵活等优势可能因此而难于发挥。

村镇银行尽管是独立法人,但在较大程度上受制于发起行,发起行对于村镇银行的人力资源、业务经营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约束力,更由于村镇银行缺少基本的结算功能,其跨行支付及异地结算等业务均须通过发起行来进行代理,使得村镇银行难以真正做到自主经营。

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几乎所有的发起行都会谋取对村镇银行的绝对控股,并且通过派出董事及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等方式,将其自身的文化、制度、流程等复制到村镇银行。

对于发起行的这种行为,需要客观地对待。

一方面,这种做法有利于村镇银行迅速走向正轨,实现正常的营运,但另一方面也使民营企业丧失了话语权,极易挫伤民间资本的积极性,悖逆金融主体多元化的设计初衷,弱化股东的产权职能,从而引发部人控制等一系列问题。

另外,由于主发起行对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导致村镇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者往往源自主发起行的委派,这些人非常熟悉城市金融业务,却不熟悉农村金融的业务,导致他们在开展信贷业务时由于面临新的约束条件而顾虑重重。

(2)民营资金介入对绩效的影响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将民间资本引入农村金融领域是其重要突破之一。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该通知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者参与设立村镇银行,为民间资本真正意义上进入村镇银行并参与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

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民间资本的进入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注入了资金血液,有利于村镇银行扩大规模;其次,民间资本的进入使村镇银行立足农村、服务当地的社区银行性质更加突出,与其他金融机构既实现了错位竞争,又在整体上形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互补;最后,消除了民间投资的一些隐性的障碍和壁垒,有利于资本这种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但是,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坏处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民间资本的进入使储户感受到隐性担保缺失的不安,影响到了村镇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信用程度,使其在吸纳储蓄上出现了先天性的缺陷,再加上村镇银行至今只有几年的历史,累积的历史信誉几乎可以忽略,更加大了储户的顾虑。

(3)主发起行制度对绩效的影响

面对上述来自储户对于村镇银行信用的质疑及对村镇银行可能会倒闭的担忧,主发起行制度有其合理之处。

当村镇银行破产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仅以其出资额或者认购的股份为限对村镇银行的债务承担责任。

但因为主发起行制度的存在,监管部门赋予主发起行特殊职责,使其成为村镇银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当然,主发起行作为控股股东,与村镇银行的利益休戚与共,因此,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主发起银行人力、物力、财力等方方面面的极大支持,使村镇银行的经营迅速走上了正轨。

中国人民银行分行会计财务处课题组利用省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就股权结构而言,主发起行持股比例与村镇银行ROE正相关,表明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提升村镇银行盈利能力。

因而,在不考虑对村镇银行独立性的影响情况下,主发起人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是,主发起行控制过度又是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巨大障碍。

虽然村镇银行表面上看实施了“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但由于董事长、监事长及行长等要职往往是由主发起行指派,村镇银行沦为主发起行的“附庸”,“三会一层”的制衡原则容易遭到破坏。

主发起行不仅试图控制村镇银行的“三会一层”,还会试图控制村镇银行的人事权和财产权,甚至直接干预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对村镇银行实施控制性经营,边缘化其他股东利益,直至将其他小股东彻底排斥在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之外。

因此,尽管表面上村镇银行有着合理的治理结构,但事实上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的要素。

主发起行的过度控制,使股东大会难以有效行使职责,股东代表的讨论和表决流于形式。

不仅难以发挥股权多元化的好处,反而可能因为股权的多元而致矛盾丛生。

(2)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

(1)政策方面

1.金融货币政策。

一是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问题。

以村镇银行为代表

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执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还是执行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是为其制定新的存款准备金率,需要进一步明确。

二是确定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由于人民银行允许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应尽快明确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三是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这种资金规模较小而数量较多的金融机构将如何执行和贯彻落实信贷政策。

2.金融稳定政策。

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银监会出台了有关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应监管措施,以防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但由于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承担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因此,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旦出现支付危机,基层央行将以何种方式介入并化解,需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

3.金融服务政策。

一是关于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问题。

村镇银行的结算渠道是直接与当地人民银行对接,还是通过其他金融机构代理,若不纳入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势必给人民银行监测其资金流动带来困难,也无法控制其流动性风险。

二是解决村镇银行的现金供应问题。

一方面,村镇银行能否直接在当地人民银行发行库存取款,目前仍没有相关规定,而按照发行库管理制度,特别是撤并发行库的县支行如何保障村镇银行的现金供应,需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还不能进入全国拆借市场,只能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

三是反洗钱资金的监测。

村镇银行由于规模、结算及账户等方面不到位的原因,在诸如大额现金审批报备、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与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还存在差距,如何对其进行反洗钱资金的监测,需要加以明确和规。

(2)经营方面

1.资金短缺问题。

资金头寸紧,存款的增长速度和贷款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

由于经济落后,社会闲散资金少,致使村镇银行存款增长缓慢。

村镇银行现在只是星星之火,采用的又是独立法人的运作模式,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尚无品牌价值可言,多年的“国本位”意识,使人们更愿意、更放心地把钱存人农村信用社、国有银行,这种意识往往在落后地区、农村地区表现得愈发强烈。

正源于此,新开办的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十分困难,有资源枯竭的可能。

以吉东丰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07年6月25日,该行储蓄存款为211万元,其中活期存款180万元,而同期贷款为1310万元。

2.人员素质问题。

农村地区金融专业人才奇缺,如果收入不高很难招到合适的专业人才,村镇银行就面临着一个既要实现专业化管理又要低运作成本的问题。

由于农村户数比较多,而村镇银行的信贷人员不够,贷后管理很难。

以省的磐石融丰村镇银行为例,据该行2007年7月共有12人,其中信贷员4人,而他们面对的是14个乡镇的36万农民,最远的距磐石市100公里。

该行的负责人估算,村镇银行信贷员至少得有30人、平均每个乡镇有2名信贷员,才有一定的竞争力。

人才匮乏,控机制尚不完善,必然面临因人的因素造成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两难控制的问题。

3.盈利能力问题。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多数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基本上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弱势化导致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问较小。

村镇银行的客户多数是农民,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较多,利润率本身较低,而风险较高。

而农民居住偏、散,导致业务经营成本高.影响村镇银行的经济效益。

如省的东丰诚信村镇银行,该行距离贷款对象最近的20公里,最远的开车也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很多客户都是农村信用社不屑于接触的小农户,盈利空间非常有限。

村镇银行机构的小型化、分散化,在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E1常运营问题上,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高,形成活期存款、各种汇兑头寸较少,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3)村镇银行风险控制问题

村镇银行其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农业,弱势群体——农民,农业和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总体而言,村镇银行经营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有:

1.信用风险。

对于村镇银行来说,信用风险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风险,而且是一种始终存在的风险。

村镇银行面对的是大量的农户和农村微小企业,缺乏以往的信用记录和有效信用评估办法,对农户的贷款也缺乏财产作抵押,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一些农村借款户信用意识淡漠,欠账不还,签字不认,利用各种方法逃、废、赖银行债务,极易形成信用风险。

2.经营风险。

虽然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与城市经济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新开业的村镇银行很难短期达到盈亏平衡。

农业、农村经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严重制约。

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经营风险分散机制缺失、存款人利益保护缺乏、支持政策方面的缺位、金融监管不力和人员素质低等原因,都会使村镇银行面临经营风险。

3.市场风险。

村镇银行主要从事存贷款业务,主要面临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因市场利率变化而使银行获利减少或遭受损失的风险。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利率会不断发生波动,村镇银行面临市场风险。

4.竞争风险。

设立村镇银行必将加剧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由于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与村镇银行相似,村镇银行面临竞争风险。

5.流动性风险。

村镇银行基层网点少,老百姓认知不足,增储难度大。

村镇银行不能开办对公存款等业务,资金来源受到限制。

并且,由于农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春季,容易造成银行存款减少和贷款需求的增加,使村镇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

6.操作风险。

村镇银行一般工作人员在当地招聘,业务素质不高,合规操作意识差,再加上部控制制度薄弱,业务操作流程相互制衡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容易导致操作风险发生。

(四)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问题

(1)发起机构主体过于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