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973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docx

《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docx

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通渭县书画产业基地建设情况1

大力发展书画艺术产业加速提升通渭文化软实力

通渭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2011年7月11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通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书画艺术发展,社会各界、各级各部门,对书画艺术发展的认识、关注程度普遍提高,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面提升通渭文化软实力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通渭书画艺术的历史现状

通渭县在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依托“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文化界广泛关注的“通渭现象”。

一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通渭县自西汉置县以来,已有2100多年历史,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图案奇特秀美的彩陶,充分显示了古代通渭人民高度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印证了先祖们为“仰韶”、“齐家”文化所做的卓越贡献。

历史上有东汉末年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的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的“陇右真儒”李南晖,四川按察使牛树梅等文化名人。

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途径通渭,红一方面军途径通渭时,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史称“榜罗会议”,正式做出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以陕北为大本营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大决定;毛泽东同志在文庙街小学首次朗诵了他到通渭后酝酿成熟的《七律·长征》,给通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红军长征榜罗会议遗址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

从古至今,通渭人民崇尚艺术,钟情书画,习字作画之风久盛不衰,“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目前全县9万多户人家,家家悬挂字画,民间收藏、收售、礼赠、饰挂书画之风浓厚。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民间书画收藏总量达150万件。

同时,通渭小曲、剪纸、皮影、春叶、遮面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丰富,风格独特,源远流长。

二是书画创作队伍庞大。

全县3000多人的书画习作创作人员中,在农闲时“放下锄头,拿起笔头”习字作画的农民作者占20%,他们中有不少在县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有通渭籍国家、省级书法和美术协会会员82人,其中中国美协会员3人,中国书协会员12人,甘肃美协会员32人,甘肃书协会员35人。

全县书画创作人员已形成梯队式组合,人才荟萃,不断壮大,通渭籍书画人才遍布全国各地。

三是书画创作成果喜人。

近十多年来,全县先后举办各级各类展览360余次,展出作品6万余件,其中有218名作者的600余幅作品在各级各类展赛中获奖、被专业机构收藏和收编入书发表。

有60多人的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家和省级展览中入展或获奖,有效地拓展和提升了通渭书画的影响面和知名度。

四是宣传效应不断扩大。

通渭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关注,著名作家张贤亮题词“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数通渭”。

贾平凹的《通渭人家》、张道兴的《翰墨飘香通渭行》等一系列反映通渭书画艺术和文化产业的文章,在各类报刊上发表。

《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甘肃日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甘肃农民报》等报刊开辟专版,全面报道通渭书画产业,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等媒体对通渭文化进行了一系列专题报道,为通渭书画走向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同时,县委、县政府加大通渭书画宣传推介力度,2008年在兰州、西安等地成功举办书画展。

五是交流活动十分频繁。

“通渭现象”吸引了众多书画名家来我县采风、交流、指导,促进了通渭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先后有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作家贾平凹,诗人汪国真,中书协副主席刘艺、权希军、旭宇、吴善璋、吴东民和中国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美协理事张道兴及《书法报》总编陈新亚、鲁迅艺术学院教授李巍等270多位文学、书画艺术知名人士来通渭采风交流、讲学献艺,交流作品达2300余件,名人效应极大地提升了我县书画产业的知名度。

同时,县内书画交流作者赴外交流达210多人次,交流作品4300余件,有4名创作人员受邀赴韩国、日本进行书画交流。

六是领导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总结历届县委、县政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实施“文旅活县”战略,把开发文化产业列为全县重点工作之一,突出农民书画品牌,坚持常抓不懈,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机构阵地建设上,先后成立了县书画院、书画艺术学校两个事业单位和县书画协会、教育书画协会、硬笔书法协会三个社团组织,投资556万元建成了文化大楼,投资1200万元的县文化广场即将建成;在政策扶持上,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采取先培育扶持发展、后规范经营管理的方式,在城建规划、证照办理、税收减免、宣传推介等方面都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基地建设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下,县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把发展书画产业作为实施“文旅活县”战略的主要举措认真来抓。

建立了通渭书画院和通渭书画艺术学校等两2专业机构,成立了通渭文化产业协会、通渭教育书画协会和通渭硬笔书法协会等3个专业协会组织和通渭县成文书画有限责任公司、通渭县晓亚书画有限责任公司等3个书画经营公司。

目前,有通渭籍中国美协会员3人、中国书协会员19人(县内9人),有甘肃美协会员21人、书协会员34人,全县有习字练画人员3000多人,有县级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340多人。

全县先后共举办各类展览360余次,展出作品6万余件。

全县组织开展以书画为主题的送文化下乡和重要接待笔会交流等活动760人(次)。

去年,在定西、兰州、西安等地先后成功举办了通渭县书画作品展。

近年来,成立了书画经营公司3个,开办画廊和装裱店320家,书画从业人员2080人,年书画作品交易额达5000万元以上,书画作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书画产业促进了通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通渭县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画艺术类)”、“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被甘肃省命名为“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书画艺术类)”,被定西市命名为“定西市书画产业人才开发基地”。

三、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

按照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要求,根据我县书画事业发展实际,确定了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发展规划,认真细致,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地建设工作。

(一)确定发展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

两年来,市、县委组织部领导多次到县书画院和全县画廊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书画产业基地建设的具体要求,成立了书画产业开发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书画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规章制度》,确定了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

县书画院工作人员深入全县所有画廊,通过走访交谈、召开座谈会、专家会诊、问卷调查等多种调研形式,理清了工作思路,树立了“人才兴产业”思想,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通渭县十二五书画产业发展规划》。

(二)高度重视了文化产业项目的争取和建设。

2008年,我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画类);去年,被甘肃省命名为甘肃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书画类)。

今年,又联系省社会科学院、省扶贫办,争取投资100万元的甘肃省书画镇、书画合作社建设项目,初步意向性确定在我县平襄镇宋堡村。

同时,还论证储备了通渭书画市场建设、通渭农民书画艺术馆、书法碑林旅游景区建设、通渭书画产业开发建设、通渭书画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通渭县书画院建设、通渭县书画展会活动建设、通渭县书画交流活动和艺术节会活动通渭书画丛书编辑出版、通渭县村级书画创作室设施建设、通渭平襄镇宋堡村书画合作社建设、通渭平襄书画镇建设等12个书画有关的文化产业项目。

(三)突出抓了全县的美术培训和创作。

去年,我们制定了《通渭书画院出人才,出精品工作方案》,已有2名作者到北京参加了中短期美书培训,6名作者参加了省书协组织的书法培训班。

县书画院每个书画创作人员,积极联系乡镇,开展了“一对三”书画帮扶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先后组织举办了朱培尔书法讲座等3次书画创作讲座,举办了重点书画作者、青少年书画作者、老年书画作者、幼儿参加的各类培训班和主题书画创作研讨会,培训书画产业人才120名;加大对县内重要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研究,进行了“举红色旅游旗、打温泉休闲牌、兴通渭农家乐”文旅活县战略主题美术创作活动;组织书画作者参加全国书法展及全国美术作品展,去年,积极参与组织了庆祝建国60周年甘肃省美术作品展、甘肃省画院专业展、甘肃省八地州市书画展、甘肃省书法系列专项展、甘肃省画院联展、甘肃省东部四市书画展、庆祝建国60周年甘肃省美术作品展、庆祝建国60周年定西市美术作品展、定西市农民书画晋京展。

去年,全县有3名画家作品入选入围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4名书法家作品入选中书协举办的展览;有26名作者书画作品入选省美协、省书协举办的展览;在省美协、省书协举办的东部四市书画联展中,我县入选15件,获奖5名,占全市的52%。

在《中国书画报》、《甘肃经济日报》、《西部发展报》、《定西日报》等报刊组织书画专题10版,有24个人的26幅作品在有关报刊发表。

(四)积极服务地方书画事业。

组织开展了画家“送书画进百村”活动。

书画院积极组织院内画家60多人次先后深入16个乡镇及其村社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书画义写主题实践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义写书画作品600余幅。

组织接待了省市领导和团体书画考察和参观展览活动和书画笔会活动,共接待15次,组织笔会11次,赠送书画作品约300幅。

配合县政协、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分别举办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历届政协委员书画作品展、庆祝建国60周年喜看今日新通渭摄影图片展览和庆祝建国60周年全县师生书画展。

(五)引导全县书画产业的健康发展。

开展了院内画家“一对十”画廊联系活动。

院内每个画家联系十个画廊,及时了解和掌握书画经营情况和市场需求,主动为画廊的发展提供市场信息。

有杨晓阳、胡宝利、章飚、张松等36名书画家来我县进行交流。

通过对业主的教育和培训,不断规范了经营,净化了书画市场环境,为通渭县书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

(六)加强了书画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县委“四五六”干部作风要求,集中开展了“五针对”、“五突出”干部纪律作风教育活动,一是针对画院内部还需要进一步团结的问题,突出抓了干部职工的团结意识教育。

二是针对画院同院外画家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突出抓了团队意识教育。

三是针对历年来书画队伍管理相对松散的现象,突出抓了干部职工的管理教育。

四是针对目前我县大多数书画作者以市场为主导,轻视创作,整体水平低的问题,突出抓了精品意识教育。

五是针对个别书画作者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等问题,突出抓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学习。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书画队伍庞大,但高精尖人才稀少,名家精品少。

中国书协会员7人,仅占全县书画书法队伍的千分之二。

全县对口专业职称中,副高以上职称仅有2人,中国美协会员数至今为0,急需培养高级美术人才。

(二)资金紧缺,制约了书画产业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是多功能书画培训教室硬件设备如背投、电脑好没有配上,两个专业培训画室没有资金改建;二是展厅的音响、功放等设备的缺少,影响了展厅的效果;三是奖励资金的缺少,县一级的对应奖励不能落实;四是书画培训设备急缺,培训费用十分紧缺,培训人员少,培训质量不高。

五、今后的打算

十二五期间,我们的主要工作:

(一)通渭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50000平方米,规划在全县建设5家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建设集文化产品加工、展览、销售、拍卖、交流为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内容包括通渭文化苑、通渭书画城、通渭县书画一条街、通渭书画村和能渭农民艺术馆等。

目前,该园区已启动建设,设计总投资1.5亿元,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预计于2012年6月低竣工。

(二)陇中风情园建设项目。

为充分挖掘通渭民俗文化,展现陇中风情,提高通渭城市品味,拟建设陇中风情园建设项目,包括民俗风情区:

依托现有佛教协会、城隍庙、关帝庙建筑群,引导开发建成传统建筑博览园及秦腔、地方小曲展演场所、民间民俗文化展览中心、通渭饮食文化服务中心;文娱活动休闲区:

秦嘉徐淑公园、神泉洗浴;红色圣地区:

依托烈士纪念碑、县文庙街小学《七律□长征》诗碑、红军长征文艺晚会旧址,修建纪念馆,通过红色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自然风光区:

建设“华川芳草”、“桃岭红霞”两个园亭,拦水坝蓄水,放养水生植物,坝体上建廊桥,建二级园路与“白塔晨烟”、“锦鸡循界”二亭相通;历史区:

开发汉墓群、建设陇中历史人物博物馆。

估算投资1.5亿元。

(三)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去年定西市书画产业人才开发基地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实施通渭农民书画产业人才培训和农民书画产业开发项目建设。

这个项目是对通渭县书画人才资源和农民书画产品进行挖掘、包装、推介和系统开发。

主要内容有两块。

一是以书画院为依托,培训农民书画人才;二是进行农民工笔画和农民写意装饰画产品的系统研发。

联合正在争取实施的平襄镇宋堡村书画合作社扶贫项目建设,成立通渭书画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拍卖公司,对通渭书画资源进行梯级、规模化开发。

计划培训农民工笔画和写意装饰画创作骨干100人,普通画工600人,改扩建培训教室3个,实行画院进行指导,公司加农户生产模式,从业人员达到500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项目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

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带动全县画廊业的发展,到2015年,使画廊总数达到500家,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年交易额达(年书画销售收入)到8000万元以上。

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推动全县书画产业发展,争取把通渭建成在国内有影响的书画家写生基地、当代书画名家交流基地、国内各艺术社团和院校实践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西北最大的书画销售市场,组织策划举办全国性的会展活动,不断提高通渭书画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