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880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生物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上生物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上生物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上生物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上生物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生物提纲.docx

《八上生物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生物提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生物提纲.docx

八上生物提纲

八上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第三节

1.腔肠动物身体呈________,体表有______,有口无_______

2.刺细胞是_______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在______最多。

腔肠动物条件适宜时生殖方式是,身体有_____胚层。

3.涡虫的体型特点呈_____,大多数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少数生活方式是_______,如________它们的消化器官很简单甚至没有,______器官相当发达。

4.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_______形,体表有______;有___有_____,器官发达,生存方式。

5.环节动物的特征

举几个动物的例子:

______________身体呈_____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组成,靠____或___辅助运动

6.蚯蚓的环带靠近端,依靠呼吸,依靠_____运动。

7.软体动物身体非常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_____,用____呼吸,用____运动,珍珠的形成与________有关。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______,大多数有_____;运动器官是___

8.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唯一会飞的是_____,蝗虫身体分为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

呼吸器官是_____,分布在_______,气体进出身体的通道是_____,翅和足着生在_____,体表外面包着坚硬的________,有________现象,是因为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脱落。

9.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身体和附肢都________.

10.昆虫的基本特征:

有一对触角、三对____,一般有两对_______.

11、体表具有外骨骼。

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外骨骼没有防止天敌捕杀的作用。

但是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昆虫有蜕皮现象

第四、五节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

无脊椎动物:

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包括甲壳纲和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

脊椎动物:

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二、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1.适于水中生活的外形特点

体形——流线型或者梭形,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体色——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不易被水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

体表——有黏液,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2.运动方式:

游泳器官:

①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②鱼鳍起辅助作用:

尾鳍有产生前进的动力,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的作用;

胸鳍、腹鳍和背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

胸鳍---转换方向

3.呼吸

(1)呼吸过程:

鱼的口与鳃盖不停地交替张开与闭合

含氧较多的水→鱼口→鳃→鳃盖后缘→流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水

二氧化碳氧气

鳃丝中的毛细血管

(2)鱼鳃的特点:

鳃丝多而且细,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鲜红)有利于气体交换

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使水与鳃丝充分接触,有利于气体交换

(3)鱼离开水为什么会很快死亡

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就会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这时鱼就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4.鱼类的共同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类适于水生的两大器官是鳃和鳍

6、两栖动物以青蛙为代表,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生活,幼体叫蝌蚪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发育特点变态发育

7、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卵表面有卵壳,起到保护作用,它的生殖发育脱离了水的环境,只靠肺呼吸;

第六节鸟

1、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外部形态

(1)身体呈流线型;

(2)被覆羽毛;(3)前肢变成翼;

内部构造

(1)胸肌发达—为振翅提供强大的动力

(2)骨骼轻、薄、长骨中空、坚固—减轻体重

生理

(1)消化系统:

消化能力强—及时提供能量,排便快—减轻飞行负担;

食量大—供能持久

(2)循环系统:

高效运输养料和氧气

(3)呼吸系统:

呼吸效率高、有独特的气囊,以辅助呼吸

2、双重呼吸:

就是呼吸一次,氧气两次经过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3、双重呼吸的意义;满足飞行时消耗大量氧气的需要。

4、鸟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5、气囊的作用1、储存气体(辅助呼吸)2、减轻比重3、散热降温

4、减小内脏器官间的摩擦

6、减轻体重

1、骨骼轻、薄,长骨中空

2、鸟的直肠很短,粪便不能储存,及时排除

3、口内无齿

第七节哺乳动物——兔

1、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2、恒温动物: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的动物。

如:

哺乳类、鸟类

3、变温动物:

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如: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4、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5、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6、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7、食性:

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杂食性(如人)

8、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9、

家兔与食草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

消化管长,盲肠发达

10、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11、哺乳动物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

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12、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膈,生殖发育特点——胎生、哺乳

十二、列表比较几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一)动作的完成依赖一定的结构——运动系统

骨——相当于动力学上的杠杆作用

骨骼:

关节——支点作用

运动系统肌肉——动力作用

*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运动最灵活的部位——关节

关节头其外面均包有一层关节软骨,缓和运动时的撞击,

关节面关节窝减少摩擦,使关节运动灵活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囊:

牢固地连接两块骨,囊外有韧带,加强关节牢固性

关节腔:

内有滑液,可起到润滑作用,使关节运动灵活

①加强关节牢固性(将两块骨牢固的联接在一起的是):

关节囊、韧带

加强关节灵活性(减少两骨间摩擦):

关节软骨、滑液

注:

滑液是关节囊内壁分泌,存在于关节腔中

②关节炎:

关节囊发生病变

③脱臼: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

④体育锻炼能增厚关节囊和韧带

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都有关节。

例如:

鱼鳍与躯干连接的部位,蛙、龟、

鸟的四肢骨骼等。

(三)骨骼肌的特点

肌腹——位于中间,较粗,能收缩和舒张。

组成肌腱——位于两端,较细,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特性:

受刺激而收缩,受神经支配。

作用:

肌肉收缩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使躯体产生运动。

*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伤,当肌肉收缩时牵拉骨而产生运动,如果附着在一

块骨上,则无法产生运动。

二、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

(一)肌肉的配合活动

1.以屈肘和伸肘动作为例,体现不同动作时肌肉的不同状态: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

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2.有时肌肉全部收缩或全部舒张也是完成某种动作的需要,例如:

举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

头肌全部收缩,手臂有力;手臂放松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因此,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需要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

(二)运动的产生

肌肉配合收缩和舒张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使躯体产生运动。

但是运动的产生不仅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

动物的运动需要能量,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密切配合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动物体是统一的整体。

(三)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

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两大类: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举例:

蜜蜂采蜜、蜘蛛结网、母兽哺乳、小鸟喂鱼、菜青虫取食、鸟类育雏、婴儿吮吸、飞

蛾扑火、动物的趋光(至少3个)

意义:

虽然简单,但是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因为可以得到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

局限性。

3、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

为。

意义:

使动物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举例:

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喝牛奶、幼猩猩模仿成年猩猩取食、海豚表演、鹦鹉学舌等(至

少3个)

4、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5、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四、动物的社会行为及信息传递

 

(一)社会行为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1.重要特征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即不同职能)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2.白蚁群体最明显的特征是分工明确,

狒狒、羊群体最明显的特征是等级明显

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随时交流信息是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动物的通讯方式很丰富,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4.提取或人工合成性外激素作引诱剂,作用:

诱杀农业害虫或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

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许多弱小和

性情温和的动物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6.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没有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

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

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第三部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在写食物链时,起点是生产者,每两种生物之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

4、数食物链时,应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向后一级数,直到最后一级即最高级。

5、沿着食物链,生物的数量逐渐减少;能量逐级流动,不断减少;有毒物质不断积累

6、食物链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阳光;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生产者

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是: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

生产

9、草原上有草、鼠、狐,它们死后,遗体又被细菌分解。

请写出食物链:

——

1)数量最多的是_____;2)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

3)含碳元素最多的是____;4)DDT浓度最高的是__;

5)能使光能流入该系统的是_________

6)一种生物数量变化,引起其他生物怎样变化?

生物会不会无限增多?

不会,因为受食物、天敌、竞争者和环境因素的限制

10、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有赖于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的多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等。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无论多强,终究是有限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11、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并且动物生存的空间和食物都是有限的,加上天敌、竞争者的制约,因而各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整个生态系统总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12、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机物—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完成。

2.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中。

可由3条途径得以实现:

植物:

通过自身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和水等。

动物:

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动物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尿液等。

细菌、真菌:

分解枯枝败叶、动物排出物及遗体等,释放二氧化碳、无机盐等无机物。

13.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动物和植物之间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1.有益的一面:

动物帮植物传粉,使植物顺利繁殖后代;动物帮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2.有害的一面:

第四部分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一、观察菌落,区分细菌和真菌

菌落是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可以从形态、大小、颜色进行比较:

菌落

细菌菌落的特征

真菌菌落的特征

大小

比较小

比较大

形态

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表面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颜色

一般为白色或无色

呈现红、褐、绿、黑、黄灯不同的颜色

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

1.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2.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一定的生存空间

三、细菌的主要特征

(一)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二)细菌的结构——单细胞结构

1.细菌结构

所有的细菌共有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未成形的细胞核)

有的细菌还有:

荚膜:

对细菌有保护作用

鞭毛:

能摆动,使细菌可以在水中游动

芽孢:

是细菌的休眠体,小而轻

2.与植物细胞比较

相同点: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和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和成形的细胞核

(三)细菌的营养——异养

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异养的细菌主要分为腐生和寄生两种:

腐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尸体、粪便和枯枝落叶)从中吸收有机物来生活。

例如:

枯草杆菌可以使水果腐烂

寄生——从活得动植物体内吸收有机物来生活。

例如:

寄生在肠道的痢疾杆菌能引起细菌性痢疾

因此腐生的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五)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1.分裂生殖特点:

环境适宜时,快速繁殖。

2.细菌芽孢——度过不良环境的生存方式

形成——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细菌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

特点——小而轻,可以随风飘散至各处

意义——

(1)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例如:

有的细菌的芽孢煮沸3小时后才死亡。

(2)当芽孢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一个细菌。

3.细菌个体微小,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得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四、真菌的主要特征

(一)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1.多细胞种类的真菌菌体是由大量的菌丝构成。

2.真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同。

无论是单细胞的种类还是多细胞的种类。

真菌的每

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真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真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所以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4.真菌的生殖——孢子生殖

(1)孢子特点:

小而轻,可以飘散至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2)孢子发育适宜的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

5.概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结构特点

生殖特点

营养方式

细菌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都有: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

分裂生殖

体内没有叶绿体,异养

真菌

酵母菌为单细胞,其他多数是多细胞,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孢子生殖(酵母菌环境好时用出芽生殖)

第五部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营腐生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它们分解动植物遗体,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归到无机环境中,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主要的促进作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寄生在活得动植物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成为病原体,引起人体和动植物患病。

3.与动植物共生

(1)共生现象: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就叫做共生。

(2)共生的实例提供水和无机盐

地衣——真菌与藻类的共生体真菌菌丝藻类

提供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

根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共生形成。

根瘤菌豆科植物

提供有机物

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

(3)某些细菌生活在食草动物胃肠内。

细菌草食动物

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物质

制造维生素B12和K

有些细菌生活周在人体内,成为人体内正常的菌群。

大肠杆菌人体

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物质

4.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有利的一面:

存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为人类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质,有效净化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动植物、人体互利共生。

有害的一面:

使人和动植物患病,使衣物、食品发霉腐败等。

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1.原理

细菌和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能够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产生在食品制作中有用的物质。

其中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

酵母菌发酵演示实验的现象:

瓶中的液体会不断冒出气泡,使气球胀大(二氧化碳);有酒味(酒精)。

2.实例

(1)利用酵母菌(真菌)——制作馒头、面包、蛋糕和酿酒(啤酒、葡萄酒、白酒)等

无氧发酵

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

酵母菌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发大喝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

*酵母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也能生活,把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较多的能量。

(2)利用乳酸菌(细菌)——制造酸奶、饮料、泡菜等。

无氧发酵

葡萄糖乳酸+能量

乳酸菌

(3)利用醋酸杆菌(细菌)——制醋

(4)利用棒状杆菌(细菌)——制味精

(5)利用霉菌(真菌)——制作腐乳、酱菜等酱类和酿酒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1.食品腐败的原因

细菌和真菌以食品为培养基,从食品中获取有机物而大量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败。

因此食品保存的重要问题就是防腐。

2.食品防腐的原理与常见方法

主要原理:

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他们的生长和繁殖。

抑制的措施主要是控制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水分,有的需隔绝空气

常用的方法有:

高温加热或低温保存(是细菌和真菌中的酶失活)、浓糖水、浓盐水腌制或风干(使细菌、真菌失水);紫外线或药物杀菌(破坏细菌、真菌的结构)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抗生素是一些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对病毒不起作用。

2.慎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残留的病菌大量繁殖,抗药性越来越强。

原来有效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无效

3.转基因技术:

大肠杆菌制胰岛素

(四)细菌、真菌与环境保护

1.以菌治污——优点是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不会二次污染环境。

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分解有机物,净化了污水,产生的甲烷是无污染的能源。

2.以菌治虫——优点是既可控制害虫的数量,又可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的依据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植物的分类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对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把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因为它们的性状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化。

而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外,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生物分类的等级和单位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物种越少,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分类单位越大,所含物种越多,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重要的单位是科。

二、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的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一种生物消失,首先生物种类多样性受到破坏,最终基因多样性受破坏

2、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居世界第三的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世界前列的动物:

鱼类、鸟类和哺乳类。

3、改良作物品种利用基因多样性,花红柳绿、鸟鸣猿啼生物界如此多娇,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样性

4、阅读92页,某种生物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珍惜动植物濒临灭绝的重要原因人为的活动

列举我国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我国特有的珍惜水生哺乳动物:

白鳍豚,中国鸽子树:

珙桐

植物界的“活化石”是银杉、珙桐。

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滥捕乱杀、滥砍乱伐、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4、自然保护区被誉为:

“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5、保护生物多样性,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还有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迁入适宜生存环境;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建全法律、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