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533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docx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docx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段考前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快乐自学】: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你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

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最多。

2.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符号:

4.长度单位间进率1km=________m=________m;1dm=_______m=_______m;1cm=_______m=_______m;1mm=______m=_______m;1μm=_____m=__m;1nm=_______m=______m

二、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2.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

时间单位的符号:

单位间进制率:

3.停表的使用(课本38页“想想议议”)

【合作探究】

一、刻度尺的使用

观察刻度尺:

零刻线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量程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

(1)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始端,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从其他刻度线量起;(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

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展示】: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轻松演练】: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长度的单位是______。

2.单位换算:

70μm=______mm=______cm=____________m;2h=______min=_______s

3.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

某同学身高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0______,课本的长度是255.0______;地球的半径是6.4×103______,人的心脏跳动10次时间约为9.8________。

4.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5.某同学测得某物体的长度19.8cm,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_,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6.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

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________cm是错误的,该长度的值应为__________cm.

7.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8cm=28cm×0.01m=0.28mB.28cm=28×0.01=0.28m

C.28cm=28×0.01m=0.28mD.28cm=28×1m=0.28m

10.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30圈,如图1所示,线圈长度是______,金属丝直径是______。

【创新反思】: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感受到了什么?

3、还存在什么疑惑呢?

 

1.2运动的描述学案

【快乐自学】

1、请同学们看28页中的三幅漂亮图片。

哈雷慧星、喜马拉雅山、奔驰的猎豹,它们有没有共同点?

共同地方是它们都在_______。

2.自学29页1—3段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2)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

(3)_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3.自学29页—30页内容和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文具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移动,思考回答:

a.选取桌子作标准,文具盒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___________

b.选取课本作标准,文具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

___________

c.选取文具盒作标准,课本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

___________

(2)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___________,这个被选作___________叫参照物。

【合作探究】:

判定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___________,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___________,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

2.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它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

3.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静止的.

3.“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静靠”______;“奔驰”________;“后退”_________.

4.诗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精彩展示】: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轻松演练】:

1.一汽车沿着湖边的公路以54Km/h的速度行驶,则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是________的.

2.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云彩遮住太阳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3、在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___________。

4.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A地球和太阳B月球和地球C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D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5.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顾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的参照物是()

A电梯B地面C商场的柜台D柜台前购物的顾客

6.妈妈送小云上了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只见旁边并列的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从另一侧窗外看了看车站,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

“别急,我们乘的车还没开呢!

”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是()

A她们听到的火车鸣叫声不同B母女俩所处的地点不同

C母女俩所处的时间不同D母女俩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7.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飞去,而他在舱内却感觉不到自己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______和______为参照物。

【创新反思】: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感受到了什么?

3、还存在什么疑惑呢?

1、3运动的快慢

【快乐自学】: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合作探究】:

一:

探究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问题思考: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观众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2、小组归纳:

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_________内看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的”;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_________的距离,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3、小组讨论

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总结:

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得情况下,_____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二:

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

1、学生阅读课本第19-20页,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物理意义: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

v=_________。

(3)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由___________单位和__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这种单位叫组合单位,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也常用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两个单位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m/s=__________=__________km/h10km/h=__________=___________m/s

(4)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2、速度计算,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例题1、例题2,讨论明确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分析,物理计算题与数学计算题的解法有何不同?

三:

匀速直线运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页“匀速直线运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什么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什么叫做变速运动?

物体的运动主要分为哪两种?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精彩展示】: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轻松演练】: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m/s,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

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

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

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

B、

C、

D、

【创新反思】: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还存在什么疑惑呢?

 

1.4测量平均速度

【快乐自学】: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合作探究】:

一、(自学课本2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是什么?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

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二、(分组实验)

1.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

(调整斜面倾角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2.确定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出路程S1。

3.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1的时间t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

6.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课本12页表格中。

实验后比较两次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三、(小组讨论)

小明同学想利用现有的器材探究:

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

  

(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现有的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

【精彩展示】: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轻松演练】:

1.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

前10min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2.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3.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

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

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T13

到站时间

……

16:

11

20:

11

8:

04

发车时间

14:

40

16:

16

20:

23

……

T14

到站时间

9:

03

7:

23

3:

14

……

发车时间

……

7:

28

3:

26

15:

45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

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

(用km/min做单位)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

大约什么时间相遇?

 

【创新反思】: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感受到了什么?

3、还存在什么疑惑呢?

 

第二章声现象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快乐自学】

1、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4、知道空气中的声速及真空不能传声。

【合作探究】: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设计探究的实验,研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精彩展示】:

分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轻松演练】

1.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的振动引起的

2.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

3.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会吓跑鱼中的鱼.这是因为__________.

4.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________

5.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

6.在敲响大古钟时,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7.吹笛子发声主要是()

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C.演员的嘴唇振动发出的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创新反思】: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感受到了什么?

3、还存在什么疑惑呢?

 

2.2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快乐自学】

1.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感受千差万别的声音。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认识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合作探究】:

一、音调

1.音调:

指声音的。

2.规律:

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大,音调越。

3.频率:

每秒钟内物体振动的,单位是;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4.人们把高于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的声音叫次声波。

二、响度

5.响度:

指声音的。

6.规律:

(1)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有关,越大,响度越:

(2)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有关。

三、音色

7.音色:

表示不同声音的。

8.规律:

音色与发声体的和结构等因素有关。

【精彩展示】:

分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轻松演练】:

1.要增强鼓声的响度,小明同学应加大敲鼓的()

A.速度B.力度C.激情D.准确度

2.声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声音有许多通俗的描述。

“保持安静,请勿高声喧哗”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音太高,很难唱上去”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与声音的响度有关的还有___________。

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  )

   A.说话声的响度

   B.说话声的音调

   C.说话声的音色

   D.敲门声音的不同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写出两点)

【创新反思】: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感受到了什么?

3、还存在什么疑惑呢?

 

2.3声的利用导学案

【快乐自学】: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与应用。

2.通过观察、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第28~29页的“声与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听诊器了解病人的病情,这都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____。

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障碍物,将会被____回来,回来的声音再次进入人的耳朵,就形成了____。

3)蝙蝠采用了____方法,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4)B型超声波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工作原理与声呐相似,由B超向人体内发射____,再由反射回来的信号判断人体内部的情况。

2、阅读教材第29~30页的“声与能量”,完成下列问题:

1)水波向四周传播时能使水面漂浮物随之振动,说明水波可以传递____。

2)自己用一张纸放在嘴前,说话时发现这张纸会____,说明声波也能传递____。

3)超声清洗,超声击碎人体内的结石都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____。

【精彩展示】:

分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轻松演练】:

1、某同学听到教室门口的铃声响起,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下列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患者体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4、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的一种救援设备,它可以灵敏地接受到物体____时产生的微弱声音,以便尽早营救。

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利用回声测距仪向海底发出探测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声信号,则该处的深度是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

【创新反思】: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感受到了什么?

3、还存在什么疑惑呢?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

【快乐自学】: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噪声控制的途径;

【合作探究】:

1、乐音特征的三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声体____________越高,音调也越高;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_______也越大。

响度还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有关声波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条件B、使劲打鼓,响度增加,声速也变快了

C、女人的音调高,故谈话的声速快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生活中哪些声音属于噪声?

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5.生活中有效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噪声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

【精彩展示】:

分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轻松演练】: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______人们正常休息,______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____________的声音产生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在公路上,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来往机动车辆的__________声,发动机__________声和__________,以及车身的__________声.

3.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刚刚能听到最弱声——听觉下限.

4.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dB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dB贝.

5.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在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摩托车发动机减弱噪声的办法之一是安装________________.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办法,可以戴防噪声的________________,或在耳朵中塞一小团________________.

6.公路两旁植树,除了绿化环境外,还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1-5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由图可知图甲是________的波形,理由是_______;图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波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反思】: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感受到了什么?

3、还存在什么疑惑呢?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物态变化温度导学案

【快乐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