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281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docx

《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docx

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

六年级根据情境填诗句2(附答案)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

“,”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

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的一句诗“,”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

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

如:

“,野渡无人舟自横。

”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

  2、“,”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等到“”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

“,”

  

(2)秋“叶”“,”

  (3)秋“月”“,”

  (4)秋“露”“,”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

王昌龄发出了“,”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

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

“,”。

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

“,”,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

“,”。

  7、“,”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

  9、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

“,”“,”“,”“,”“,”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不错,正如一句诗“,”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

“,”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其中“梅”具有特点,“竹”具有特点。

请写出《石灰吟》

  。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

诗句是。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中的诗句。

  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

《》中的“

  ”;《》中的“”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这首诗表达了,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诗句是。

  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诗为

;王之涣的《》,诗为

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

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22、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

此景象真可谓是“”

23、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和“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表达了友从离别之情。

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

”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

“,

2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

,。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

“,。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答案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

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

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

如: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秋“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秋“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

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9、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潇洒自然成族居,心中有节不全虚”“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不错,正如一句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告诉我们要趁年轻多读书,等老了才知道这个道理就后悔莫及了。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具有刚强勇敢特点。

请写出《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明)。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

诗句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本文来源于

  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

《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了这个问题。

  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22、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

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3、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

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课稿

桂林山水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的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组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物的记叙文。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重点段分析:

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

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

每段都由三句组成,第一句都以别处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较来映衬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看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赞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

第二句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具体地从三个方面,运用排比、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桂林的水、山,。

第三句都写作者的感受。

难点分析:

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

多美的一幅山水画!

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

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按“总……分……总”记叙的构思方法。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会生字新词。

  

二、说教法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

《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

如果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

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

因此,在教学中,我是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的:

A、范读课文激发感情。

揭示课题后,老师马上以饱满的感情范读课文感染学生并激起朗读兴趣;B、自由朗读酝酿感情。

当学生激起朗读兴趣后,通过自由朗读酝酿出与作者爱在一起的感情;C、抠字眼体会感情。

老师紧扣“甲”、“静、清、绿”,“奇、秀、险”等重点词,通过读读议议,个别读、齐读、引读、议读,使学生完全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D、品读课文抒发感情,通过前三步,学生已经把握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恋之情,最后学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挚的感情齐读课文,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因此采用“举一反三”法。

“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

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

按这四步来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漓江的水美在哪儿?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

2.小组交流:

找出重点词句,体会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3.交流汇报:

漓江水的特点。

(板书:

静、清、绿)

4.指导感情朗读。

5.认识排比句,过渡:

同学们,漓江的水有着它独有的特点,其实,作者在写作的方法上也采用了独特的方法,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再次读文,跟同伴商量一下)。

6.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尝试仿写练习。

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分几步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的,现在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这样,从扶到放,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过程(详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按“总……分……总”记叙的方法。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会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通过读和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范读课文,说一说听完后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初步感知。

1、过渡:

是啊,桂林的山水给游客留下了美的感受,同样也给本文的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随着作者的描述再一次地去欣赏桂林的山水。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自学要求:

(1)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山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请你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3、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小结: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

我们现在就乘着小船一起去感受桂林山水美的神韵吧!

三、研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漓江的水美在哪儿?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

2、小组交流:

找出重点词句,体会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3、交流汇报:

漓江水的特点。

(板书:

静、清、绿)

4、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

同学们,漓江的水有着它独有的特点,其实,作者在写作的方法上也采用了独特的方法,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再次读文,跟同伴商量一下)

5、认识排比句。

6、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尝试仿写练习。

四、学法迁移,自学桂林的山

1、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

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们用学习漓江水的方法:

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练一练,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2、小组交流:

通过读悟,结合图片,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3、交流汇报:

桂林山的特点:

奇、秀、险。

 (板书:

奇、秀、险)

4、交流讨论写作方法

五、小结深化

1、小结:

“是啊,桂林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儿的美景描述出来?

(板书:

美如画)

3、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4、学生活动:

画桂林山水、赞桂林山水、诵桂林山水。

六、课外延伸

1、假想:

一群外国朋友来游赏桂林山水,可是现在没有导游员了,谁当我们的临时导游员帮我们解决燃眉之急?

2、仿写:

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

可以仿照课文二、三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教后自评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文章,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个别新词需查字典以外,就是引用的两句话,也能够通过自学自悟来进行理解。

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成共识:

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

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

由于学生课前都进行了预习,给课堂学习带来了较好的效果。

表现在几个方面:

1、朗读课文时都比较流利,即使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都从检查中发现有了很大的进步。

2、课堂上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时,几个同学很快就对课文的脉络,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由此看出学生的确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的基础和水平。

3、背诵的情况很好,绝大部分学生的背诵都能过关。

就本节课而言,我努力体现以下两点:

一、重视朗读。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引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感悟美、体验美,得到情感的熏陶。

二、重视语言实践,重点句子是描写漓江水的精华所在。

俗话说: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在比较感知中,学生对句子差异看得特别清晰,帮助学生领悟语言内涵,获得语感。

对于三组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水美。

通过第一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形象美;通过第二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情感美;通过第三组句子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这样,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

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又体会出情境之美,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

然后创设写话训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当然在课堂上这一点做得还不是很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

还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应该说到了高年级会出现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现象,好学生令人惊奇,学困生让人担忧。

我想我更应该反思的是,如何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利用有效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