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山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2870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翠华山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翠华山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翠华山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翠华山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翠华山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翠华山实习报告.docx

《翠华山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翠华山实习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翠华山实习报告.docx

翠华山实习报告

翠华山实习报告

  篇一:

翠华山野外实习报告

  翠华山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

______

  学号:

______

  院系:

化学与生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系

  专业:

09级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_____

  日期:

20XX-5-20

  目录: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地区简介

  四实习内容

  

(一).自然地理

  

(二).人文地理

  (三).旅游开发

  五实习总结图表1翠华山风景区

  一实习目的:

  

(1)掌握野外实习观察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地区常见的地质地貌、岩石解理等特征。

  

(2)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如:

堰塞湖、崩塌等地质现象的分析。

  (3)通过实习,培养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理现象的能力,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习地点: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

  三实习地区简介: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23公里处的秦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

  四实习内容

  

(一)自然地理

  1.

  整体地貌:

翠华山与太华山系,在构造上属于北秦岭复背斜构造带,始出于震旦纪

  早期,基本上形成于下古生代中期,东西紧密的线状构造伴随着强烈的断裂和岩浆侵入,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发生了撕裂和断块及隆升。

由于南北两侧断裂下陷,中间因受挤压而形成北仰南倾的褶皱断块之山——翠华山山体的岩性为太古片麻岩与花岗岩,其高峰峻岭均由古老的变质岩系和后期岩浆组成,坚硬而抗蚀力强。

经长期雨水剥蚀侵袭,河谷多呈V字型,整个地貌特征为:

峻岭高山、叠障挺拔,陡崖峭壁、峰脊波状起伏,河谷狭窄,水流湍急。

  2.山崩地质景观

  

(1)翠华山山崩景观概况:

甘湫池和水湫池旁,崩积物的总量可达3亿立方。

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处向下,堆积成巨大的崩积体。

有一块巨砾的长、宽、高分别达60米、40米、30米。

山崩时,巨大的砾石在崩落过程中,有时会沿节理断开。

风洞下面的玄关,是两块高30余米的巨砾之间的一道狭缝,缝宽仅数米。

这也可能是巨砾断开所形成的狭窄通道。

翠华山山崩形成的各种特殊地貌在中国十分罕见,因而被地学工作者誉为:

“山崩天然博物馆”。

  图表2山崩地质景观

  

(2)成因:

崩塌体受地震力脱离开母岩时,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基本运动方式有自由落体、跳跃、滚动和滑动4种。

翠华山山体岩崩运动以滑崩为主。

潜在崩塌体在孕育发展过程中,受岩性、构造、地貌、风化等诸因控制,当受到强大地震力作用时,潜在崩塌体顺着结构面,在重力作用下以向河谷方向快速滑崩。

崩塌体在崩塌壁前整体沉陷,形成约20m宽的陷落带,堆积有坠落岩块。

潜在崩塌体向河谷运动的过程中,受河谷地形制约,大约分为两个整体运动:

一是十八盘堵河的岩崩体,因河谷狭窄,崩积物水平运动距离较小,大部分物质填充在河谷里,形成200m高坝堆积;二是环湖西岸山崩堆积体,河谷较宽,沿倾向河谷结构面滑崩,潜在崩塌体各部位因滑移速度不同,形成不规则次一级滑崩阶梯状或台块状地形。

由于崩塌体沿着倾钭结构面作近似弧形运动,故滑崩阶地面或台块面多倾向崩塌壁,并有多级破裂面,这些现象都是滑崩体运动遣留的证据。

潜在崩塌体受断裂与节理影响,岩体破碎,当受到强大地震力作用,顺着结构面运动时,由于崩塌体内各岩石块体运动的差异性,造成块体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和撞击,使岩块进一步破碎,故崩积物块石大小混杂,没有分选,棱角明显,孔隙大,基本无细颗粒物质填充。

因堆积块石大小不一,往往受较大完整块石支撑或巨大块石震裂,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岩崩洞穴。

山体在岩崩运动过程中,地表面的岩块受地形高差影响,势能很大,快速向下冲击力较大,因下垫地面起伏不平,受反弹力作用,地表面岩块震动发生弹性破裂,有的顺节理面破裂,有的犹如刀劈断裂,有的发生震动破裂,

  形成各种形态的山崩裂石,随处可见,岩面震动裂缝交错如画,构成了山崩地貌奇异的景观。

  3.奇洞——冰洞与风洞

  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

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

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米,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

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

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

  米。

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

  风力变小。

  形成原因:

冰洞位于崩塌地貌中间的一个盆

  地状地形内,四周高中间低,并且四周有巨厚岩

  石环绕,阳光终年不能直射盆地内部,洞内地势

  低陷,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

  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外洞阴冷。

  内洞结冰常年不化。

风洞内部狭窄,常年不见阳

  光,气温低气压高于洞外气压,气流经过时,速

  度加快风力变小,所以有凉风袭来的感觉。

图表3风洞

  4.奇湖——堰塞湖

  翠华山堰塞湖主要有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翠华山天池的形成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滑落堵塞河道,河谷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即现在的天池。

  5.流水侵蚀

  翠华山地区山高谷深,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蓄水能力较好,河谷中流水终年不会断流,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

由于这样的特点,以下蚀和旁蚀为主。

河谷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与发展的:

水流携带泥沙侵蚀使河谷下切,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面的沉积物,下蚀是指流水及其挟带的砂砾等对谷底的侵蚀,其结果使谷底加深。

旁蚀是对谷地两侧的侵蚀,其结果使谷坡后退,谷地展宽。

在日积月累的流水侵蚀下,就形成了翠华山现在的河谷地貌。

  6.山地垂直自

  然带

  气候、生物

  和土壤等相互

  联系形成的自

  然带,随海拔高

  度增高形成垂

  直自然带,山地

  自然环境比低

  平地区复杂,所

  以山地垂直自

  然带比水平自

  然带复杂得多。

  北半球北回归

  线以北地区的

  山地,南坡(阳坡)比北坡(阴坡)要获得更多的热量,因此,尽管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暖湿气流如果与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末,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夏季因暖湿气流来自东南方向,所以秦岭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海拔水热状况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带有明显差异,秦岭南坡坡麓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坡麓则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

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偏碱性。

秦岭北坡自然基带是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北坡自下而上自然带依次为:

暖温带常绿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寒温带常绿针叶林带、山地温带灌丛草甸带、高山草甸。

这样随高度变化的自然带,反映了山地气候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垂直变化,即山地垂直地带性。

  7.山地降雨与云雾

  下雨天山地多云雾。

雾可分为:

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混合雾、烟雾。

这次在翠华山野外实习中遇到的云雾,主要是因为降雨引起的,有以下两种。

上坡雾:

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这种雾在雨天山地最为常见。

  在天池湖面见到的雾为蒸发雾:

下雨天气温降低,湖水的比热较大降温慢,水温高于气温。

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

这种雾的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

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但山地气温低,所以在夏季也可见到。

  

(二)人文地理

  翠华山即终南山,在这里流传着许多神话传奇故事和名人故事,人文景观极其丰富。

  篇二:

翠华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翠华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姓名:

李梦

  学号:

101441017

  院系: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资源环境系

  专业:

10级地理科学

  目录: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目的

  四实习仪器

  五实习内容

  

(一)实习区概况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

  (三)3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

  (四)山地土壤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五)山地水文特征及堰塞湖的形成机制六实习总结

  一实习时间

  20XX年5月10号

  二实习地点

  翠华山

  三实习目的

  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

  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

  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

  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

  五实习内容

  

(一)实习区概况

  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23公里处的秦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

  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

  

(二)地质罗盘的使用

  

(1)罗盘仪的构造:

罗盘仪的种类很多,但其构造大同小异,都是由磁针、度盘和照准设备等主要配件组成。

地质工作中常用的八角罗盘(下图),磁针用人造磁铁制成,其中心装有镶着玛瑙的凹圆形轴窝,以便支于度盘中心的钢顶针上,并可灵敏地自由转动。

当磁针摆动静止时,其北端即指向磁北方向;在停止使用时应利用制动器把磁针托起,使之固定,在使用罗盘时,由于受磁倾角的影响,磁针并不水平,而是磁针北端向下倾斜,这是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的缘故。

愈靠近两极,磁针下倾就愈大。

磁针的下倾对实际操作很不方便,所以,在北半球的国家都在罗盘仪的磁针南端绕以铜丝,以使磁针受力平衡,位于水平状态。

  罗盘的刻度盘是铜或铝制的圆盘,一般最小分划值为1°,按0°~360°逆时针方向刻划,以便于直接读取磁方位角。

此外,在度盘上

  还附有改正螺丝。

若转动它,刻度盘就随之而转动,可以起到改正度盘读数的作用(用于校正磁偏角直接显示真北方向)。

  照准设备为装在0°~180°方向上的一对折叠式觇板,与装在盒盖上的反光镜配合使用。

底盘上还装有圆水准器、管水准器和倾斜指示器。

圆水准器供保持度盘水平之用。

罗盘盒的底面装有操纵测斜指示器的手把,转动手把可使管水准器与测斜指示器同时转动,供测倾斜角时使用。

罗盘的矫正由于地磁南北两极与地理南北极不完全重合,因此地球上任一点的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地理北方存在一定得夹

  角。

在使用前要根据当地的磁偏角大小校正罗盘:

旋转罗盘的水平刻度向左或向右移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育水平刻度盘0°~180°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

经校正后测量使得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岩石产状的测量:

斜面的产状要素测量(倾斜的岩层、断层):

包括斜面的倾向和倾角、走向、倾向

  1岩层走向的测量○

  岩层走向是指岩层层面与水平线交线的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向两端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的读数都可以用来表示岩层的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与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

  篇三:

实习报告

  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自然实习报告

  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

地理科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20XX年9月

  西北之行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院系: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实习时间:

20XX年8月9日----20XX年8月22日

  途经城市:

临汾—西安—杨凌—兰州—多巴—兰州—中卫—银川—太原实习路线:

西安翠华山—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博览园—刘家峡水库—青海湖—塔尔寺—中科院寒区与旱区研究所—腾格里沙漠—贺兰山岩画指导教师:

郭太平、王淑琴、赵峰峡、曹富强

  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通过此次西部实习,经西安、青海湖、兰州、中卫等地,掌握了我国地域不同地址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理环境地域的分异规律、区域系统规律,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

通过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对区域的综合能力。

  前言

  在七月份,学院领导以及郭太平老师在05103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在8月份实习的具体安排,并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在要求我们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外,还希望我们可以珍惜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努力思考相关问题,并做好笔记。

希望我们可以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巩固到在课堂上的所学,并且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

最后,老师提醒我们在实习前做好出行的准备工作,并且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安全,互相帮户,互相礼让,做到文明出行。

  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及修整后,我们师生一行140多人,在8月9日晚踏上了通往西北的旅程。

连续13个日夜,辗转5个省份,经历了不同的风土人情,领略了别样的风景:

临汾、西安、杨凌、青海湖、中卫、兰州、银川,专业知识有

  了极大的巩固和提高。

  实习过程和基本内容

  第一站:

西安翠华山(8月11日)

  在到达西安,经过一天的休整后,11日我们便踏上了探寻翠华山地质公园的旅程,在老师的讲解和仔细的观察下,我初步的了解了翠华山的地质奥秘。

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崩形成的各种特殊地貌在中国十分罕见,因而被地学工作者誉为:

“山崩天然博物馆”。

翠华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作为山西师范大学的实习点,我们跟随着郭老师和王老师进行了实地的考察。

奇石—崩积体与巨砾,奇洞----冰洞与风洞,奇景—残峰断崖,奇湖—堰塞湖,四大奇在满足我们对山崩的奇景奇观的好奇之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山崩地

  貌有了系统的认识和学习。

  1、崩积体与巨砾

  崩积体与巨砾是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向下,堆积成巨大的崩积体,也称“崩体巨砾”。

翠华山崩形成的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特别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区由于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通达性极差。

  加之石体本身的耐受性,遗迹保存的更加完好。

翠华山有一块巨砾的长、宽、高分别达60米、40米、30米,有人将房子建在巨砾上,稳如磐石。

  大块砾石以山体崩裂处向下,堆积成巨大的崩积体。

山崩砾石沿沟谷堆积,形成大面积的砾石斜坡。

巨石前挤后拥,似有翻滚奔腾之势;从高处俯视,砾石奇形怪状,或立或卧,或直或斜,千姿百态,嶙峋峥嵘,甚为壮观。

山崩时,巨大的砾石在崩落过程中,有时会沿节理断开。

在水湫池旁,有一砾石被锯齿状节理分为两块,犬牙交错的破裂面甚为典型。

据测算甘湫池和水湫池旁,崩积物的总量可达3亿立方。

  2、冰洞与风洞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

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

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米。

  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

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

  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

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

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

游人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

风洞下的玄关,是两块高30余米的巨砾之间的一道狭缝,缝宽仅数米,可能是巨砾断开所形成的狭窄通道。

  3、残峰断崖

  翠华峰与甘湫峰是山崩破坏最严重的两座小峰。

翠华峰海拔1414米,周围耸立着一座座山崩后留下的残峰。

残峰规模不大,尖角突出,直指苍穹,构成一幅奇特的花岗岩峰岭地貌景观。

  在翠华峰旁有一孤立残峰,四壁如削,傲然耸立,气势不凡。

翠华峰侧的断崖峭壁高约200米,十分险峻,是山崩源地之一,大量崩塌积物就堆积在断崖下面。

甘湫峰海拔2145米,也是山崩源之一。

在这里,一条1500多米,宽260-900米,高400多米的山体,近南北方向就地崩塌,形成巨大的崩积体。

翠华山的悬崖峭壁几乎随处可见。

鹰崖瀑布正是在60余米高的断崖面上人工引水而形成的珠帘式瀑布。

  4、堰塞湖

  翠华山奇湖众多,主要有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

  山崩后山谷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犹如刀削过一样,光滑陡峭,十分险要,气势磅礴。

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划船、垂钓,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

  峪唯一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

  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一幅人间仙境。

当地群众称其为“天池”、“水湫池”、“翠华湖”、“太乙池”等。

  在太乙河上游源头,还有一个堰塞湖——甘湫池。

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池水严重渗透,现已成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

第二站:

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以黄土高原为重点,面向全中国,针对水土流失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为中国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配套技术和实体样板;形成了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学科,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农业工程学有关领域为支撑的总体学科框架;确立了在中国水土保持科技方面的中心地位,发挥了在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设有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域生态与管理研究室、区域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室、林草生态研究室等6个研究单元。

在黄土高原不同

  篇四:

实习报告

  西部自然地理实习之旅

  学院:

城环学院班级:

地理科学1102姓名:

赵振斌学号:

1155010205

  指导教师:

卫华王淑琴田庆春

  西部山水——天地之美

  实习时间:

20XX年8月11号——8月25日

  实习路线:

临汾——西安(翠华山地质公园)——杨陵(水土保持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兰州(九州台、寒区旱区环境研究所、刘家峡、丙灵寺)——青海湖——中卫(沙坡头)——银川(宁夏博物馆、地质博物馆)

  指导老师:

卫华王淑琴田庆春实习工具:

地质罗盘

  实习目的:

通过此次西部之旅,能够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课堂外实地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获得理论和实际能力相结合,能够更好的转化为我们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提高我们运用知识的综合实际能力。

具体表现为我们了解和掌握了我国不同地域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区域系统规律。

并能够使我们掌握一些野外自然地理研究方的工作方法,了解野外地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地理事业的思想。

实习内容:

1.野外地学的基本工作方法(定位、定向、记录)2.掌握部门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地质、地貌、水文、植物、土壤、气候等)

  3.了解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非地带性)

  4.掌握我国自然地域地质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地质构造包括:

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地垒、地堑、地层间的各种接触关系。

  前言

  8月11号晚上我们起程了,在之后的半个月里我们将辗转4个省份,开始我们的西部实习之旅,之前我们在书本是学的沙漠、戈壁滩、湖泊、大山,还有西部淳朴的民族风格、乡土风情,这里给我一种很神秘的美感,并具有强大吸引力,是多么的期待能够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美丽。

  西部地区的纬度位置是35°N以北,106°E以西,海陆位置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

该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

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第一站古都——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

  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0XX年国家颁布的《关中-

  天水

  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万人,户籍人口万人。

  西安小吃:

羊肉泡馍、凉皮钟鼓楼

  实习地点:

翠华山国际地质公园

  1.翠华山简绍:

陕西翠华山质公园位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