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docx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读《伊索寓言》,品智慧人生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阅读目标:
1.通过赏析《目光短浅的鸫鸟》这则寓言,让学生走进《伊索寓言》,喜欢读寓言故事,明白寓言故事给人的启示。
2.掌握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搜集介绍《伊索寓言》有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火眼金睛识价值
1.认识伊索的坎坷经历
2.认识《伊索寓言》的价值
你对《伊索寓言》有哪些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伊索寓言》的介绍。
(2)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酌情处理)
(二)一吐为快说故事
1.听了刚才的介绍,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寓言故事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一篇故事《目光短浅的鸫鸟》,请大家读一读全文,看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读。
3.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5.讲故事比赛。
三、七嘴八舌谈智慧
1.分析人物
在《目光短浅的鸫鸟》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2.探讨寓意
四、出口成章品人生
1.联系生活谈感受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刚才我们通过“读故事——感知内容,说故事——获得人生智慧,谈感受——指引现实人生”来学习寓言。
五、拓展阅读引生活
1.引读更多故事
其实,伊索是世界寓言大王,他的寓言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读读里面更多的故事。
(课件出示阅读目录)
2.学生自读
3.班内交流:
你读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感想
4.总结延伸:
《伊索寓言》里面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课下自己去读《伊索寓言》里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书。
让精彩的寓言故事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遨游寓言的海洋
----二年级阅读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懂得什么是寓言故事,初步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3.通过阅读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道理。
二、教学准备:
1.《守株待兔》、《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图片。
2.每人一份《乌鸦和狐狸》、《狐狸和葡萄》、《小花狗找朋友》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寻找珍珠
1.小朋友们,你们读过下面这些故事吗[
出示寓言故事图片]
2.师:
看来,同学们读过书真不少!
你喜欢这些故事吗为什么
3.师小结:
其实这些可笑的故事,它们都比较短,内容又很有趣,所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一类故事就叫寓言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遨游寓言的海洋!
[板书:
遨游寓言的海洋]海洋里有许多神奇的智慧珍珠等着大家去寻找呢!
(二)指导阅读,收获珍珠
1.师:
同学们,看看谁来了?
2.出示:
(乌鸦衔肉的图片)
师:
原来是乌鸦来了,喜欢它吗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它来干吗我可没办法告诉你答案。
要想知道自己去读吧!
3.师:
在读寓言之前,老师还有一点小提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直接跳过去,多读读上下句,明白意思就行了。
4.师:
同学们通过读故事,你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吗?
师:
真棒!
读完了书,还能记住故事,这就是你们在寓言海洋里找到的第一颗智慧珍珠了。
恭喜你们!
[师画珍珠,并在珍珠上写上“记住故事”]
5.师:
假如你是故事里的人物,你愿意当狐狸还是乌鸦呢为什么
指名说。
师小结:
同学们真是会读书呀!
不但记住了故事的内容,还会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
这就是大海送你的第二颗智慧珍珠—读懂人物了。
6.师:
那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呢?
在小组内说一说。
(1)小组内交流。
(2)指名说一说。
师小结:
看来读书可以让你收获许多,懂得许多,这就是读寓言的奇妙之处,它能让我们懂得道理,懂得做人。
这也是你们今天得到的第三颗智慧珍珠—明白道理。
[师画珍珠,写上“明白道理”]
7.让我们再次捧起这三颗美丽的珍珠,回味一下寓言的奇妙吧!
师小结:
这就是寓言的奇妙,这就是寓言海洋带给我们的智慧。
(三)拓展阅读,再寻珍珠
师:
寓言海洋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珍珠,让我们继续寻找吧!
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请同学们拿出故事《狐狸和葡萄》和《小花狗找朋友》。
用你们刚刚学会的方法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读读吧!
读完了还可以同桌交流交流故事讲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
1.自由读。
2.同桌间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小结: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不但让手里的三颗珍珠闪闪发光,还找到了更多的珍珠,老师真是好佩服你们哟!
(四)推荐好书
师:
寓言的海洋无边无际,里面的财富无穷无尽,等着我们去阅读,去挖掘。
同学们愿意课下继续遨游寓言海洋吗(生:
愿意!
)那请同学们课下阅读这些书吧!
《伊索寓言》、《严文井寓言》、《叶圣陶寓言故事》。
(五)总结
我们发现:
寓言就象一个魔袋,虽然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好多东西,它能让我们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同学们知道的寓言故事只是知识海洋里一朵美丽的浪花,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请走进课外阅读。
漫游童话王国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格林童话》的基础上,汲取童话中丰富的语言营养。
2.激发学生读童话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读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聊朋友
1.谈话导入
最近,我发现咱们班同学都在看《格林童话》,有的同学还和里面可爱的人物交上了朋友呢!
现在咱们就一起聊一聊,你认识了《格林童话》中的哪些朋友在哪个故事中认识的(板书:
聊朋友)
出示:
我认识了(),是在()故事中认识的。
学生畅所欲言。
2.讲故事
在你的这些朋友身上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吧!
谁愿意把这些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读出相关段落)
(二)品朋友
1.刚才大家讲述在朋友身上发生的故事可真有趣。
可老师发现有的朋友很善良、惹人喜爱,有的朋友很可恶,让人讨厌。
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我们喜欢的朋友和不喜欢的朋友。
2.小组讨论:
我喜欢的朋友是(),因为()。
我不喜欢的朋友是(),因为()。
3.全班交流。
(三)猜朋友
经过刚才的了解,我发现一些童话中的朋友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现在咱们来做一个“猜一猜他是谁”的游戏,看谁最先猜出来。
1.他只有拇指那么长,永远也长不高,但什么事情都做得很棒,他是()。
2.她皮肤像雪那么白,嘴唇像血那么红,头发像乌木那么黑,她是()。
3.她头戴一顶红色的天鹅绒小帽,她是()。
4.她是一个可怜但又很幸运的孩子,曾得到过美丽的树、白鸽、斑鸠、小鸟的帮助,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是()。
5.她是一个很贪心的人,曾经救过一条金鱼,过过一段很好的生活,但因为贪心不足,最后还过着贫困的生活,她是()。
(四)画朋友
1.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些生动可爱的朋友,也为了让他们能永远地留在我们脑海中,我们可以想想他们在书中的样子,把他们画下来,一定要突出他们的特点哟!
2.学生画朋友。
3.班级展评。
(五)交朋友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交流了《格林童话》中好多朋友,正是有了这些朋友的陪伴,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多姿多彩。
课下我们可以把刚才画的这些朋友贴到教室门口的宣传栏上,让更多的同学来认识这些朋友,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让他们给更多的同学带来欢乐!
<<水浒传>>读书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2.尝试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学习合作探究,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以画像激趣。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之后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
问题一:
读了《水浒传》之后,你的头脑中会出现一些主要人物的形象,看一看画家笔下的水浒人物,同自己想象的人物形象是否一致?
问题二:
同自己的想象相比,你认为画家所画的人物有哪些好的地方或者不好的地方?
问题三: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水浒传》,你认为剧中的人物造型好不好?
举例说明。
(二)表达思考与发现。
要求:
用“假如我是_____(宋江、武松、鲁智深、李逵……)”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结合人物的特点,展开想象,说出人物另外的结局。
活动过程
1.每组确定组长和记录人,每个成员自己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2.每一小组推选一人向全班同学展示。
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做好笔记,然后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秀者。
(三)用比较法分析人物。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
(1)武松、鲁智深、李逵的性格都粗鲁豪爽的一面,但又有哪些不同?
(2)在《水浒传》中,吴用是智慧的化身,其足智多谋堪比诸葛亮,但是,与诸葛亮相比,他又有哪些不同?
2.小组内围绕问题畅所欲言,通过集体探究达成共识。
3.各小组在班内展示合作探究成果。
(四)学习创造性阅读。
活动设计:
在当前的《水浒传》研究中,对于作品主题思想的判断,对于主要人物的评价,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准备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探究(多媒体显示):
问题一:
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你认为宋江是英雄还是奸雄?
请结合其主要事迹进行说明。
问题二:
联系你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结合梁山泊聚义的过程和结局,你认为梁山泊聚义是真正的农民起义吗?
问题三:
《水浒传》里有一些英雄滥杀无辜的描写,如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后滥杀张督监家人,李逵劫法场之后滥杀围观的百姓,对此该如何评价?
问题四:
在《水浒传》里,晁盖与宋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想一想:
为什么晁盖死时不直接把山寨之主传与宋江?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1.你对课堂上哪一个问题最感兴趣?
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把你的思考写进日记里。
2.用一周的时间,查找资料,进一步修改,看能不能针对这一问题写一篇论文(请相信,所谓“论文”离我们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