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21616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docx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docx

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目录表

周次

计划教学内容

备注

1

第1课千字文

(一)

 

2

第2课千字文

(二)

 

3

第3课千字文(三)

 

4

第4课古诗两首

 

5

第5课古诗两首

 

6

国庆休假

 

7

第6课古诗两首

 

8

第7课古城

 

9

第8课塔

 

10

第9课桥

 

11

第10课楼阁

 

12

探究课我当小导游

 

13

第11课屈原

 

14

第12课李白

 

15

第13课杜甫

 

16

第14课苏轼

 

17

第15课关汉卿

 

18

第16课曹雪芹

 

19

第17课古诗两首

 

20

第18课古诗两首

 

21

复习

 

22

复习

 

23

 

 

四年级传统文化

课题

第1课时   《千字文》

(一)

课型

新授

案序

1

教学

目标

1、识记《千字文》

(一)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一)并尝试背诵

教学

重难点

1、识记《千字文》

(一)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一)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经典回放: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二、简介《千字文》

(一)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

第2页

   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

读一读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板书设计

千字文

教学反思

为了引起学生对《千字文》的好奇感,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课前,我介绍了《千字文》的历史由来,历数了它的赏读价值。

孩子们的兴致被吸引来了。

《千字文》版本,每本里都将一千多字,分了8个篇章,“自然篇”“治理篇”“修身篇”“君臣篇”……,条理版块清晰了然,一下就让人不会有“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的顾虑了。

我充分借助网络,让《千字文》的教学资源变得丰富而充实。

 

四年级传统文化

课题

《千字文》

(二)

课型

新授

案序

2

教学

目标

1、识记《千字文》

(二)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二)并尝试背诵

教学

难点

1、识记《千字文》

(二)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

(二)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经典回放: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二、简介《千字文》

(二)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

第5页

   了解墨子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七、拓展活动:

读一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板书设计

《千字文》

(二)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基础上,我就和学生们一起探索着阅读的最有效的方法。

经过对《千字文》教学的摸索,我尝试运用《千字文》学习三步法:

“第一步字正腔圆知字音;第二步查阅资料晓其意;第三步摇头晃脑出感情”。

今天这节课,我就是采用这个方法进行《千字文》的教学的。

我课前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知晓读音,读读译文,查查资料,课上集体交流,你来讲解,我来补充,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了《千字文》的意思,背诵水到渠成,学生诵读起来也是摇头晃脑,朗朗上口。

四年级传统文化

课题

《千字文》(三)

课型

新授

案序

3

教学

目标

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

教学

重难点

1、识记《千字文》(三)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三)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经典回放: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清。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二、简介《千字文》(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

第7页

   了解“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

查一查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已家喻户晓,“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

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

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板书设计

《千字文》(三)

教学反思

我尝试运用《千字文》学习三步法:

“第一步字正腔圆知字音;第二步查阅资料晓其意;第三步摇头晃脑出感情”。

今天这节课,我就是采用这个方法进行《千字文》的教学的。

我课前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知晓读音,读读译文,查查资料,课上集体交流,你来讲解,我来补充,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了《千字文》的意思,背诵水到渠成,学生诵读起来也是摇头晃脑,朗朗上口。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课题

4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案序

4

学习

目标

1、认识《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学习

重点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学习

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辅助教

学手段

课外读物,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经典回放: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二、简介作者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李益以七绝见长,后人往往把他和王昌龄相提并论。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拓展活动:

比一比

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李益以七绝见长,后人往往把他和王昌龄相提并论

 

了解《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板书设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教学反思

这两首诗,是诗人把对故园和亲人的思念化作情真意切的诗句,为古典诗歌增添了更多真挚感人的篇章。

通过学习,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并体会到诗人思乡怀远的真情实感。

课外,安排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结合平时了解到的宇宙知识,把脑海中宇宙的样子画下来。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课题

5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序号

5

学习

目标

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学习

重点

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习

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辅助教

学手段

课外读物,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经典回放:

重别周尚书

(北周)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简介作者

庾信,字子山,河南南阳人,是南朝梁简文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拓展活动:

读一读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大屏幕出示所学内容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像周处那样懂得知过必改,还要像李勉那样宽厚待人。

 

了解《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板书设计

重别周尚书送友人

教学反思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课题

6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序号

6

教学

目标

1、认识《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

重点

1、认识《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

难点

1、学习古人乐善好施、珍惜时光、孝敬父母的品德,修身养性,完善自己的人格。

2、从小养成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辅助教

学手段

课外读物,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经典回放: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二、简介王之涣

王之涣,山西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很有名气,多被乐工制曲歌唱。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从小养成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读一读,并学习课本释义

 

唐代诗人中,有着许多情谊深厚常常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搜集他们之间互写的赠答诗,读一读,把这些诗歌做在贺卡上,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板书设计

送别(唐)王之涣(唐)郑谷

教学反思

唐代诗人中,有着许多情谊深厚常常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搜集他们之间互写的赠答诗,读一读,培养孩子的高贵品质。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第三单元

课题

古城

课型

 新授

序号

7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

2、理解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3、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教学

重点

1、知识目标:

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

2、理解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

难点

1、理解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辅助教

学手段

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目标认定

1、知识目标:

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

2、理解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3、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二、自行预习

1、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2、结合文意体会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3、全班交流。

4、学生认真读课文并尝试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三、展示交流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

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

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小组交流自己的观点。

四、点拨升华

从西周、北魏到明朝,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重点把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平遥古城是明朝扩建的结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平遥名称的来源:

远古时候,平遥是尧的初封地,称为古陶;西周,平遥开始筑城墙;春秋时平遥属晋,称作中都;秦灭六国,始称平陶,属太原郡;北魏因太武帝名焘,焘、陶音近,为避名讳而改平陶为平遥。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老师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

 

板书设计

古城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对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

让学生理解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学习效果比较好。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课题

课型

 新授

序号

8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对用线、黏土或其他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对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

重点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

教学

难点

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对用线、黏土或其他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对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辅助教

学手段

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目标认定

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猜个谜语。

谜面是:

层层叠叠一座楼,头顶尖尖刺破天。

上小下大站得稳,雄伟挺拔立世间。

(打一建筑物)谜底就是“塔”。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行预习

镇江有塔吗?

有哪些塔?

指名说。

出示图片,认识他们吗?

【金山慈寿塔、焦山万佛塔、西津古渡韶关塔……】

我们来近距离的欣赏一下金山慈寿塔。

出示细节图。

你觉得慈寿塔哪些地方很美?

是啊,慈寿塔尖尖的塔尖好像要刺破天,上小下大、修长的塔身给人雄伟挺拔的感觉。

细看,向上翘起的塔檐,好像展翅欲飞的蝴蝶,上面挂着的铃铛,时不时发出悦耳的声音,整个金山因为有了慈寿塔而变得更加秀美了。

三、展示交流

在景色优美的杭州也有非常出名的塔,昨天回家找过资料了,请你说说它的名字把它请出来,大声说。

出示图片

请你数数这三座塔各有几层:

5层、7层、13层,

小结:

塔的层数一般都是单数,但形状刚好相反,多为偶数。

如:

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

四、点拨升华

1、你还知道我们国内有哪些著名的塔?

指名生说说。

你们的知识面真广出示图片。

2、不只我们中国有塔,外国也有许多著名的塔,你知道哪些,举手说一说。

我们再来参观一下。

出示图片。

3、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塔,有没有发现建造材料上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反馈

用手中的材料为家乡建一座塔。

 

你觉得慈寿塔哪些地方很美?

 

欣赏图片

 

在景色优美的杭州也有非常出名的塔,昨天回家找过资料了,请你说说它的名字把它请出来,大声说。

出示图片

 

你还知道我们国内有哪些著名的塔?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塔,有没有发现建造材料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塔的文化

塔的优美造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了学生对用线、黏土或其他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对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年级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专用纸

课题

课型

 新授

序号

9

教学

目标

1、理解桥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3、感受塔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能主动去了解生活中见到的塔,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历史和故事。

教学

重点

1、理解桥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教学

难点

1、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2、感受塔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能主动去了解生活中见到的塔,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历史和故事。

辅助教

学手段

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目标认定

1、理解桥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

3、感受塔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能主动去了解生活中见到的塔,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历史和故事。

二、自行预习

一座桥就是一个故事;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桥就是一种民俗文化。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修建了无数的桥梁。

这些桥梁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