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877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docx

《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docx

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

他为什么会最终离开学校?

  R校是一所很普通的初级中学,名不见经传。

三年前实施小班化教育后,为这所百年老校焕发了新的活力。

史老师带的班级是这所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学生都谈不上优秀,甚至没有一名学生在小学担任过班委职务,从成绩到表现都没有什么突出之处。

建班伊始,史老师就将班徽确定为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寓意是:

我们不一定是飞得最高的,但一定是飞得最漂亮的!

他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

  他是这样一个学生:

  小学毕业册上这样写到:

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因迷恋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希望能及时改掉恶习,重返校园,做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一般的评语老师都会写很多好的地方,就算缺点也会很委婉的提出,为何这个学生的评语会是这样?

通过了解原来这个叫阿星的男孩来自一个离异家庭,父亲对他根本不加管教,导致他沉迷于网络游戏,五六两个年级几乎没有到校上课。

  校长看到评价不由的说:

  “这可能是这个年级我们最要费心的学生了!

  这样的学生来到史老师的班级。

  每个人心中都有向上的愿望,进入到一个新环境,谁都想表现好一些,阿星也不例外。

进校的第一天,史老师就看到他端端正正的坐在座位上,面貌一新,连文具、书包、课本都是崭新的。

  面对所有刚进入中学的新同学,史老师说到:

  “进入了中学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全新的开始,无论过去怎样,只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去做每件事,你就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说到这里,史老师特意看了下阿星,只见他神情专注的盯着老师,还坚定的点了点头。

  开学后,原有的担心并没有出现,阿星都是早早的来到班级,也能认真的完成规定的作业,甚至连他最薄弱的数学、英语学科的老师都说:

  “虽然大部分内容他听起来很吃力,但还是在努力的去学。

  史老师经常与阿星在周记里进行文字交流,有次阿星在周记中这样写到:

希望我也能做一个班干部,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但我也想为大家服务。

史老师就在思考如何给他一个合适的职务,因为阿星的成绩在班级是处于最后位置,怕担任什么职务后其他同学会不服气。

  第二天史老师来到班上宣布:

  “下面开始阿星将担任我们班的信息管理员,负责班级多媒体及电脑展台的管理,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不得接触多媒体与电脑。

  史老师讲完后,只见阿星美滋滋的看着大家。

  下面的日子里,阿星将班级电脑管理的井井有条,在上课之前为老师把电脑调整好,放学时认真检查设备是否关闭,有些电脑方面的小问题自己就能动手解决,甚至还创新性的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上网找些新闻播放给同学们看,课间和中午休息时可以播放些音乐让大家放松等。

  阿星的这些变化,史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仍担心他容易被网络所诱惑,史老师就在有意的培养他一些健康的爱好。

初一下午放学比较早,史老师经常喊着阿星一起打打篮球,也能借机多与他交流交流,每次两人都是打到一身臭汗回家,师生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

  史老师还不时的给他发些小奖状、小礼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他获得的表扬次数超过了以前的总和。

阿星家住在学校附近,史老师经常不时的去看看,关心他的生活情况,但让史老师隐隐的感到一丝丝担心,阿星的父亲经常不在家中,屋子基本都是黑黑的,让人感觉不到温暖。

史老师为此也与阿星父亲多次交流,可他表示自己太忙了,实在做不到经常在家。

  进入中学的阿星没有逃过一节课,虽然由于小学落下的功课太多,成绩还处于班级后列,但他的内心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转变,从他在史老师博客后的留言就可以看出:

  是啊~~~不能服输~~~一定要加油~~~~~

  不要输给其他班的因为我是初一(3)班的学生,虽然我很调皮,不过我会加油的,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老师谢谢你对我的帮助,虽然,我们才上了几周的课,不过我还是以为已经上了三年的课程了,这种预感就是你带给我的。

——阿星

  老师你一定要加油,我也会加油的。

我会去做一切我能做到的事,不会半途而废的。

我能做到的事情一定尽力去做。

老师谢谢你。

你对我说过的话我不会忘记的,和跟我爸爸联系的话我也不会忘记的。

请放心我会去珍惜一切的,一定不会去做我不该做的是和我不该犯的错误。

——阿星

  一天学校教师教育博客上一篇名为《一张卡、一个糖、一颗心》的文章感动了全校,文章的主角就是阿星。

英语老师兴高采烈的跟史老师还有办公室的所有老师讲述着这个事件:

  “今天早上我如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张生日贺卡和一个糖果,很惊讶的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祝潘老师生日快乐!

圣诞快乐!

这是补的生日卡!

阿星

  我很奇怪,因为自己的生日并不在这段时间啊,于是就找来阿星问怎么回事。

阿星告诉我原来有一次下课后我在发一线通信息,输入密码时,他作为班级信息管理员正好站在旁边看到了,就问:

1211是什么意思啊。

我随口就说了句是我生日,想不到那傻小子竟然记了下来,还在这几天送了贺卡与糖果。

你说他是不是傻的可爱啊!

  英语老师虽然嘴里说着阿星傻,但我们分明看到她幸福的笑容,所有听到这个故事的人心里都有一种暖暖的感觉,虽然阿星的英语成绩一直是班级倒数,但这时的他让老师觉得真的好可爱!

  阿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这个新集体的第一位升旗手,那天早上他站在全校师生面前,脸上流露的是自豪的笑容。

  本来一切都在向着大家理想的效果努力着,但现实跟理想毕竟有一定的距离。

  一个多学期下来,看着阿星一点点的进步,史老师很欣慰,不知不觉对他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以前看到他小学那样的表现,对他的要求也不高,可现在认为他还算是比较灵活聪明的,就希望他在学习上能马上达到一个高度,不仅要求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老师对阿星严格要求,每天放学后还单独留下要求他做大量的习题。

  小班化的学生享受到老师更多关注、关爱的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们的压力也比一般大班学生要大,在一个五十多人的班级,可能有些有问题的学生还会有一些喘息的时间,老师要找的人比较多,不可能做到天天找。

而现在这样的三十人班级中他们是无处藏身,有一点问题都会被老师发现,甚至同时好几个老师都要找到他。

这段时间老师们觉得阿星很有希望,给他提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况且他以前那么的痴迷网络,以前的基础是那么的差,阿星的压力在一点点增大。

  这学期有好几次,史老师都发现阿星在学校上课很没有精神,老是要睡觉。

一问原来晚上全在网吧,现在的他已经不逃课了,所以白天他仍坚持来到学校。

为这事,史老师找了阿星的父亲很多次,可他总是做不到晚上在家监督孩子,保证孩子晚上不出去。

在面对学校的学习压力时,晚上家里又没人监督,也难怪他又想到了网络。

  阿星发展到这步好像陷入了麻烦中,史老师不断的找他谈话,不断的与家长交流,而他仍然不断的晚上偷跑出去上网,史老师也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一天阿星又跑出去上了一晚的网,一大早阿星父亲带着他来到了史老师面前。

阿星父亲提出:

  “史老师,我知道你在这小子身上也花了不少的心血,但怪就怪他太不争气。

我也和他商量过来,准备将他转到一所寄宿式学校,可能把他管严点,也不要你们老师再这么费神了!

  史老师听后大吃一惊,转过来问阿星:

  “你真的愿意离开现在这个集体吗?

  阿星低着头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知道阿星要转走后,史老师脑海中空空的,总觉得要做些什么,可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在4月29日,班级特别为阿星召开的一节班会课,史老师也不知道这到底算是阿星的送别会呢?

还是阿星的挽留会?

  班会上先是在音乐声中,以图片和文字展现了这个集体八个月来走过的点点滴滴,又特别以图片、文字方式展现了阿星八个月来成长的点点滴滴,这是史老师第一次为单个学生做这样的课件。

  看完这些后,史老师开始了讲话:

  “有个很老套的游戏,让人选择生命中五个重要人物然后一一去掉,以前我总认为这有什么啊,反正就是游戏,但一旦真正参与进去就不一样了。

就像现在,虽然平时对阿星有点恨铁不成钢,老想如果没有那些拖后腿的人才好呢,老是认为没有这样分数低的学生班级的均分就又可以上去多少。

  可当真正他要离开的时候,当真的觉得这个集体要少掉他一个的时候,才发现能考多少分真的并不重要,班级的均分多少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再和我们在一起!

……”

  在讲话中,史老师不知不觉的动了真情,甚至有点失态,以前送别毕业生讲话中都还没这种感觉,几次都哽咽的讲不下去。

  班会结束后,布置同学写下今天的感受和“我眼中的星星”,想让他过两天看看,明白全班没有一个人想抛弃他。

  可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阿星。

  在很多次的电话联系后终于找到阿星,约他来到校门口。

见到他后,史老师对他提出可能是最后一个要求,去把全班同学写的文章看完。

  教室里,阿星一个人坐在那里,一本一本的看着,史老师不忍打搅他,就在办公室等着。

所有文章看完,整整花了两个小时,不知道这两个小时会在他的心里留下什么。

  故事的最后,阿星还是离开了这个集体,在最后,他说出了史老师一直很疑惑的问题,为什么要选择离开?

他说,他希望能在寄宿式学校里很好的管好自己,他也知道在家里没人管。

  希望他会像自己种的花种一样,虽然可能没别人的长的快,长的高。

但也在默默的成长着,只要坚持、不放弃,终会有开花结果的时刻。

  部分学生给阿星的话:

  在这八个月中,你的变化真的很大!

开学时,顽皮、固执、爱耍酷——但在几个月中,你已经变化不少了!

在体育节、为了班级奋勇向前奔跑的你。

生活中,乐于助人、虚心好学,还是爱装酷!

上课时的认真眼神!

一向爱上课睡觉,扰乱纪律,但一到开课、集体活动……却表现的异常的好!

——魏梦杰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喜欢你,但通过你做的一件件事情让我真正地看看清楚你,你是一个很好的人,只不过不愿表达自己,你为人很热情,与他人容易相处。

上课也会不时举手发言,而且对老师有礼貌。

从各个方面你都不是我们以前眼中的你了!

——丁玲

  你知道吗?

看你在开学期间的进步,第一个当升旗手,大胆地在英语课上开了口。

这些举动,我都为你开心,同时你也是一个开朗的同学,看见你在活动中积极、露出开心的笑容……人生都是自己谱写,相信你以后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不断犯错误,相信,10过后,见到的你还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健康少年,加油!

——张雨桐

  你是一个很有集体荣誉感的人,还买了一大堆A4的纸,我们跟你借总是很高兴的借给我们。

只要你保持一个向上的心,你总有一天会走向光明之路!

——夏欢

  后记:

看着阿星的发展,史老师也在思考,小班化在对学生更多的关注的同时,是否也带来了过度关注,如何去平衡这样的关系?

 

【对话班主任】

主持人:

张红(北京教育学院)

班主任:

岳建伟(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邢艳(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

 

 

张红:

案例故事中,史老师和阿星之间走过了8个月的心路历程,最终的结果却不理想,史老师觉得很难过,也有点遗憾。

史老师前期和后期对阿星做的工作,在您看来有哪些不同?

岳建伟:

我觉得史老师做的工作,已经非常细致了。

张红:

这也是小班才有的优势。

岳建伟:

我们以前虽说是“抓两头,促中间”,但是往往中间被忽略了,现在在30个人小班制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关注的着眼力更多的放在某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孩子身上,所以班主任在前面细致的工作,就体现在对阿星从小学到初中的适应阶段的工作,应该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这是史老师的前期工作。

 

到后来这个阶段,当阿星本身出现了巨大的反复的时候,史老师在跟家长沟通这个环节上,还可以多下一点工夫,这样,也许对阿星后来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同的结果。

张红:

在您看来,阿星为什么要离开这个班,离开一个被史老师的爱包围的班级呢?

岳建伟:

我觉得有两点可能,我们在看电影《士兵突击》的时候,看到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那么对阿星本人来说,我认为史老师用自己的爱为他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可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是阿星主动放弃了。

那么对于他主动放弃的原因,可能分析下来有很多种。

张红:

您认为最主要的是哪种?

岳建伟:

可能是两种,一是他觉得老师天天包围着他,对他的爱可能太多了,导致了他不想承受这种沉重的爱。

张红:

就像我们案例的题目叫“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岳建伟:

这种爱实际上变成了压力压在他身上,他觉得这个老师太关注我了,我在这个环境当中,恐怕真的受不了。

所以他想换一个环境,他走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很留恋这个班级的。

当然我觉得还可能有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毕竟网瘾很严重,他可能想找一个戒掉网瘾的地方,或者是找一个他不被老师关注,远离网络对他构成诱惑的家庭环境,于是选择了寄宿学校。

张红:

案例故事的最后,阿星要走了,史老师为阿星开了个送别会,但是史老师自己很矛盾,他说不清这个送别会,究竟是不是一个挽留会,史老师花了很多的工夫,而且很动感情,给阿星做了课件,还让同学们给阿星写“我心目中的星星”,咱们都是老师,您理解他这种心情吗?

邢艳:

开始看这个案例的时候,我觉得老师最后开这个送别会,一点价值都没有,而且是好心办坏事。

张红:

为什么?

邢艳:

孩子要走了,去意已定,而且家长已经决定孩子要去寄宿学校,而且在案例当中有一个前提,就是他爸爸没法在晚上管这个孩子,在我看来,家长不能放弃自己管孩子的责任,比如我的小孩学长号,第一次上长号课,我就特别傻的问长号老师,您说我的孩子能学出来吗?

老师说,孩子成不成,在于家长,你说他成,他就成。

所以我觉得家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孩子毕竟是社会人,他周围有一个固定的环境,这个环境尤其是对象阿星这样有网瘾的孩子来说很重要。

家长既然管不了,想把他送到一个寄宿学校,认为那样的学校对孩子戒掉网瘾可能有很大的帮助,既然去意已决,我觉得挽留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我刚开始时的感觉。

 

可是我再去看这个案例,回想这个案例的时候,我特别敬重这个老师,因为所有的老师都有一个感觉,因为现在都很功利嘛,都希望自己的班是最好的,有这么一个拖后腿的孩子,谁都希望他走,但是史老师特别舍不得让他走,从这点来看,这个老师是伟大的,他敬业,有爱心,有耐心,他就像钢七连的连长一样,不抛弃,不放弃。

但是他给孩子的爱太重了,让这个孩子没有自由了,就像小鸟一样,你的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笼子,他没有自由了,很痛苦。

 

我们学校也是寄宿学校,我们就给孩子很大的空间,虽然你在学校寄宿,但是你也有交流的机会和空间。

这个孩子可能去了寄宿学校,他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又不能上网了,对他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

张红:

在您看来,阿星这么走了,其实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邢艳:

对,从这个班会变成了挽留会,说明这个老师特别有爱心,特别敬业,我觉得有三点价值:

 

第一点就是老师这么敬业,对于这样一个孩子都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那么在学生和老师,还有家长心目中,对他的社会声誉是一个提升。

 

第二点,当所有的这些孩子们,一个班30多个孩子,就这一个最不好的孩子,老师都能倾注所有的爱,而且把大家的爱激发起来,一起去帮他,这对所有的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第三点,可能阿星现在还不能理解和体会老师的这番爱心,但是我想等他长大了,懂事了,他会特别感谢史老师的,因为这是他人生宝贵的一个亮点,而且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作为一个一线老师,我也特别感谢这个老师,他的言行给我上了一堂课,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踏实,敬业,对于任何一个孩子,不要带有色眼镜,要不抛弃,不放弃的去把他们教育好。

我觉得这个案例中问题的关键点,就是老师给他编了一个美丽的笼子,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张红:

两位老师,如果让你们来扮演史老师,最后阿星说要走了,现在让你们来送别阿星,你们打算说哪些话、做哪些事呢?

岳建伟: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多给他未来发展支一些招数。

就是说,咱们这个师生情不是到此打住,我希望继续和阿星有一个长久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的思想变化过程继续给予关注。

换一个角度,不一定非得是师生的角度,也许是朋友的角度,对阿星继续有一个引领的作用,对阿星以后的成长会有帮助。

张红:

就是说不抛弃,不放弃,事实上并局限于你是我班里的学生。

邢艳: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告诉阿星,你现在起点已经很高了,到一个新的学校,一定要树立自己新的形象,然后把自己好的方面发挥下去,坚持下去,同时我会把我的电话给这个孩子,尤其是在他刚入学不久,在他适应期的时候,我会跟他约定好,一个礼拜通一次电话,或者是通两次电话,把心里的一些想法告诉我,这样的话,他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可以帮助他尽快去适应新的环境。

 

第二,周末可以回家嘛,咱们可以出来聊聊,不但跟老师,还可以约三五个好朋友聊一聊,让他敞开心扉,因为他有一个新的环境,新的起点,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第三,我觉得可以让他在将来取得一些成就的时候,回到班里跟同学说说,给他树立更大的信心。

我觉得作为班主任,不管这个孩子在什么地方,做他的知心朋友,心理辅导老师,比做一个专门抓他学习的班主任,要更好一点。

尤其像一些行为偏差的孩子。

张红:

史老师在最初接触阿星的时候,因为小班的优势,也因为自己的这种细腻,他认真地研读了阿星前面的档案材料,同时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让阿星做信息管理员,然后让他担任升旗手,一步步促使他进步。

随着阿星的变化,令人欣喜的变化越来越多,其实史老师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的要求也开始越来越高了,这有点像广告词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就是说,阿星你为什么不能做的再好一点呢?

你为什么学业成绩还跟不上呢?

你们怎么看待史老师的这种感受?

岳建伟:

我觉得史老师对阿星的要求有点高了,因为从阿星的变化来说,已经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了,从这点上来说,史老师应该是非常有成就感了,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他能够至少保证不再旷课,不再沉迷于网络的话,我想他做的工作确实已经很成功了。

我想史老师这时候缺乏一点冷静,毕竟阿星的基础差,因为他小学两年都已经没有念了。

那么在这个时候,在中学阶段,他已经能够达到按照常规落实下去这么一个过程的话,我想对阿星的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对他的要求,不能够和普通同学看齐,我觉得他只要达到课来上了,和以前比真的有一个飞跃,我觉得这就是很高兴的一件事情。

但是老师嘛,对自己的学生,永远希望他好,希望好上加好,那么你既然能来上课了,你为什么成绩不能达到平均分啊?

为什么不能比别人还要高呢?

这样的话,就有些急功近利了。

张红:

就是说有点大跃进的感觉了?

邢艳:

其实我觉得有一个横向比和纵向比的问题,对于一个差生来说,我觉得更应该看他自身的发展,你给他提出的要求,他一点一点做到了,老师应该有一个心理平台,这说明我教育的成功,有一个成就感,这时候对孩子,别再给他更大的压力,让他再慢慢地迈上第二个台阶,如果你要拿这个孩子去跟班里的其他孩子比,这本身就有一个差距,跟班里的好孩子比,也有差距,所以我觉得还是横向比和纵向比的问题。

 

另外,老师要摆正心态,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一刀切。

我记得王晓春老师讲的,他说其实有一些差生,你不可能根治他,就像医生治病一样,我只能给你起到缓解作用,对于差生来说,我觉得也是这样。

作为老师,他有一点点进步,就应该有一点欣慰,看他在你的推动下,慢慢地进步,这个时候自己的心态要放平和,因为对于偏差生来说,这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战争,必须要跟他的不良行为进行作战。

张红:

我想史老师之所以产生这个心态也不奇怪,因为他班级管理的环境是小班,就是说每个孩子进入老师的眼底,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就相当于老师有一个放大镜,他看每个孩子离我的距离如此之近,以至于他的每点变化,甚至是孩子身上的一些缺点,都能很快看到,而且看的很仔细,就象标题所写的“放大镜下的小班学生”。

我觉得实际上它的本质是一个教育关注度的问题。

不知道两位老师是否认可,就是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关注学生?

正如罗森塔尔效应所说,高期望导致高成就。

但是是不是期望值越高越好呢?

邢艳:

其实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张红:

“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说的还是比较透彻的。

事实上每个孩子最终发展的进程是不一样的。

就像姚明,他能长这么高,但是另外一个孩子,你每天给他喝牛奶,锻炼身体,期望他长的像姚明这么高,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今天的孩子,独生子女跟咱们相比,在物质上比咱们要幸福多了,但是实际上我觉得他们在精神上有一种压迫感,为什么?

因为空间太小了,被管的太多了。

有一次我问我妈,我们小时候怎么长大的?

为什么你们管起来这么容易,我妈想了想,答了一句很有趣的话,我也不知道你们怎么长大的。

我后来经常想这句话,父母不知道我们怎么长大的,但是我们也长大了,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教育,老师有时候也不要老练一双火眼金睛,一天到晚看着孩子,因为适度的注视,会让孩子觉得温暖,被关注,但是过分的关注,就让孩子觉得有压力了,他永远达不到你的期望,就会产生挫败感,这个时候爱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就开始有了教育不能承受的负担。

 

所以,无论是大班的教育,还是小班的教育,老师们都要仔细的研究班级的特点,然后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确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在管理上分别采用不同的策略,这才是班主任应该关注的问题。

      

【对话专家】

主持人:

张红(北京教育学院)(简称主持人)

专家:

延建林(清华大学)

 

李兰巧(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鲍传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张红:

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案例,用放大镜看了孩子之后,孩子呈现出来一种不能负担的重。

我觉得这个案例非常有意思,我想先问一下延老师,你是怎么考虑的?

阿星在老师的关注下正在走向健康成长,但是因为老师的过度关注,又开始远离、疏离。

您认为导致阿星离开班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延建林:

正像大家刚才所看到的,在案例当中,阿星曾经是一个沉迷网络而不能自拔的一个小学毕业生,当他升入初中之后,在老师的要求、关心、鼓励和帮助之下,逐渐开始爱学习,爱老师,而且乐于承担责任,逐渐成为这样一个初中生,这个进步的取得,与老师本身付出的努力和对他的要求是分不开的。

张红:

关注和期望是两个很重要的词。

延建林:

但是后来他又逐渐开始回到了原来的那种状态当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复,发生这样的转折,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老师不断加码的教育要求是有关系的。

这种不断加码的教育要求,实际上就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

张红:

实际上就是“教育不能承受的重”,在您看来,这个“重”确切的指的是什么?

延建林:

我们知道,教育本身是一项改造人的事业,教育对人的改造,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不断地向受教育者提出教育要求,一步一步引导受教育者走向教育者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

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或者说受教育者本身的个性,以及他的发展潜力。

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阶段,每个人的个性,以及他的发展潜力都是有限的。

好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使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能够使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但是人的潜力和个性是有限度的,我们的教育要求必须放置在学生的个性以及他的潜力范围之内。

从这个案例当中,开始时老师要求他担任班干部,承担一些社会工作,然后又让他担任升旗手,逐步地发展到让他学习也好,要在数学、英语等等各科方面都表现得好。

张红:

而且在进步了之后,老师相应地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延建林:

老师提出的这些教育要求,应当和这个孩子本身的实际能力,以及他的潜力相匹配,如果他在数学、语文方面,从小基础就差,他对这些就不感兴趣。

张红:

很多班主任跟我说,只要不说学习,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包括有一些不太好的孩子,一般从关注别的方面入手,他的进步都是惊人的,但是具体到学习上就缓慢下来了,因为学习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