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668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争与和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战争与和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战争与和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战争与和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战争与和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争与和平.docx

《战争与和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争与和平.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战争与和平.docx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txt吃吧吃吧不是罪,再胖的人也有权利去增肥!

苗条背后其实是憔悴,爱你的人不会在乎你的腰围!

尝尝阔别已久美食的滋味,就算撑死也是一种美!

减肥最可怕的不是饥饿,而是你明明不饿但总觉得非得吃点什么才踏实。

高中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2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09-09-07信息来源:

湖北教育信息网作者:

转载浏览次数:

265

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导入:

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

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这节课我们要认真去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大军事集团。

一、一战的爆发

思考:

巴尔干为什么被称之为“欧洲的火药桶”?

点燃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事件?

1、巴尔干半岛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民族成分,成为俄、奥争夺的焦点。

2、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914)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杀身亡。

从而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的叫嚣道: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这事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许多国家也相继卷入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决定乘机吞并塞尔维亚。

俄、法两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暗中支持俄、法。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

经过“七月危机”,由此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了。

3、爆发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一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

英、法、俄、意、日(协约国)——德、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同盟国)

二、一战的经过(1914——1918)

(一)三线: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

南线:

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奥匈

(二)四年:

A、1914年

重心:

西线:

马恩河战役,速决战——堑壕战;东线:

德挫败俄军攻势。

B、1915年重心:

东线:

德军深入俄国,但未达目的

C、1916年重心:

西线:

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海上:

日德兰海战,德海军未能突破封锁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一方。

(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

D、1917年:

美、中参战,俄革命、退出。

1、美国参战的原因:

思考:

为什么美国的立场会来一个180度大转弯,由以前的中立变为参战?

初期中立原因:

胜负未明、不便投机;中立地位、发战争财

后期参战原因:

1)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

2)与协约国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由于英国海军的优势,基本上英国掌握了制海权,所以在美国的军火和物质输入方面有利于协约国。

美国在1914年到1916年对协约国的出口增长4倍,协约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务国。

为了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

3)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有利于同盟国

4)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5)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德国1916年宣布“无限制的潜艇战”袭击前往协约国的任何船只,中立国美国的商船也不能幸免,损失惨重。

推动了美国的参战。

)(德国海军舰队无法突破英军封锁,于是采用“无限制潜艇战”来破坏英军的海上补给线,造成了大量无辜伤亡;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

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理由。

2、美国参战的影响:

问题:

1917年4月美国的参战给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什么影响?

美国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一战中协约国的胜利。

1、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美国大规模扩军,派遣了200万士兵开赴欧洲战场。

2、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是一战真正成为进入了全球规模阶段。

3、中国参战的影响: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

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4、俄国退出一战的影响:

1917年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宣布退出不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有力地表达了人民要求和平和反战的立场,鼓舞了欧洲各交战国人民的反战运动;俄国落后的经济在一战的更加凸现它的落后,从而很快导致了国内的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德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政府,但是新政府继续参战又导致了新的革命——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1918年,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推出了帝国主义大战。

苏俄退出战争,使德国似乎又看到了一线生机,在西线发动新的进攻。

但是美国的参战,以及英国自治领的军队不断开往前线。

德国国内又爆发政治危机,同盟国集团走向了失败。

E、1918年:

协约国总反攻,保、土、奥匈投降;德革命、投降。

 

三、一战的结果:

同盟国战败投降;协约国胜利,但元气大伤。

1、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同盟国在一战中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经济实力方面:

德奥集团出于劣势。

协约国在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英国掌握了制海权有利于协约国取得各种急需物资,同时也遏制了同盟国的物资运输。

英法老牌殖民国家控制更多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人力更加丰富。

同盟国战略失误,表现十分明显。

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在初期想先速战胜西线,结果是陷入两面夹攻局面。

国内问题:

一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矛盾,物价上涨等社会问题。

而同盟国各国表现得更加明显。

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其帝国的瓦解。

国际力量对比:

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全失。

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同盟国。

美国参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在美国带动下,其他国家参加协约国集团更是大大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思考:

那些因素导致了同盟国集团最后的失败?

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国内矛盾的尖锐

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2、巧记:

一个导火线,两大集团,三条战线,四年战事

3、结论(认识)1:

从背景来看,一战在整体上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塞尔维亚除外)

结论2:

从经过和结果来看,一战是一场带来巨大破坏的,没有真正胜利者的战争。

考点

目标要求

具体目标归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识记、理解、

分析、运用

两大军事集团、巴尔干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施里芬计划、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无限制潜艇战

大战的性质结局和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识记、理解、

分析、运用、综合

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非战公约

认识凡-华体系的实质及内部矛盾、比较国联以及联合国的异同、非战公约的作用及局限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识记、理解、

分析、运用

突袭波兰、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开罗宣言等文件

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的性质和影响以及对战争经验教训的反思

二战后的世界

识记、理解、

分析、运用、综合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美苏争霸、新思维、朝鲜战争等局部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大会、联合国、反战运动

分析冷战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美苏争霸的阶段特点以及两国的政策调整、认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分析战后和平运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大战的历史背景

1.两大军事集团:

①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列强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其中法德之间、英德之间、俄奥之间矛盾是主要矛盾。

③1879年在德国宰相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首先缔结了“同盟条约”。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德国成为同盟的核心。

④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

英国分别在1904和1907年与法、俄签定了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根源与实质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横规律的作用。

资本主义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经济政治不平衡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

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随着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起来。

2.巴尔干火药桶:

①1912年秋“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即“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②1913年,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作战,保加利亚战败。

③两次巴尔干战争后,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④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⑤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战争的进程

1.爆发:

①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②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俄国,后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入战争,战争范围越来越大,演变为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

③一战爆发后,在欧洲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三条战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线。

2.过程:

①第一阶段,德国按“施里芬计划”企图实行速决战,然而马恩河一役彻底打破了德军想在6周内打败法国的计划。

随后不久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

②在第二阶段中,德军主攻东线,并且在德奥军队的联合下,使得俄国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随后德国又集中了50个师的强大兵力向法国的凡尔登展开进攻,从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凡尔登战役。

这次战争双方伤亡共70多万人,因此,凡尔登战役又被成为“绞肉机”。

但这次战争却牵制了德国在凡尔登的攻势。

德国在欧洲大陆发动进攻的同时也不忘对制海权的抢夺。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然而经过这次战争,英军的损失虽然远大于德国,但却仍掌握着制海权。

随后,双方开始将转向潜艇战和反潜艇战。

③1917年,战争进入了第三阶段,出现了相互间的僵持状态。

1917年2月1日,德国公开宣布全力开始无限制潜艇战。

这给英、美国等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随后美国也放弃了自己的“中立”,宣布对德作战。

由于美国的参战,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走向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接近了尾声。

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政治危机。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奥匈帝国宣告瓦解,德军也士气大损,接连不断的军事失利也加速了德意志帝国的崩溃。

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德国接受了协约国的停战条件,并派出代表签定了“贡比涅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三、一战的后果

1.战争给全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战争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使得欧洲的工业发展至少倒退了8年。

同时,战争也给数已万计的家庭带了抹不去的伤痛。

2.战争使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产生了变化。

英国遭受了沉重的战争创伤,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而美国和日本却利用战争机会大大发展了自己,特别是美国,从1915年起进入了一个为时5年的“战争繁荣”周期。

而日本也从原来的农业国转为了工业国,从原来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

3.战争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特别是俄国的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增强了维护和平和正义的力量,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和决心,让人们看见了黎明的曙光,并且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4.我们可以看见导致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还没有得到解决,帝国主义之间还是存在着重重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在战后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不断激化,而所谓的维护战后和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只是打了个和平的幌子,国际关系呈现除了新格局,这就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

各帝国主义国家都以夺取霸权和殖民地;为自己战争目标,显示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3.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

将战败国的殖民地加以瓜分也看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分类举例

1、获取和解读信息题型

例1.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20世纪初,英德矛盾急剧上升,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为此调整了同法俄的关系,分别签定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据此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D项。

答案:

D

2、调动和运用知识题型

例2.下图是一战时期留下的著名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帝国主义的矛盾得到解决,和平实现

B.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C.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重重

D.图中的元帅认识到了《凡尔赛和约》的危险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片是法国元帅福熙代表协约国接受德国投降,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A项不符和历史事实,C、D项不能从本图反映出来。

答案:

B

3.描述和阐释事物题型

例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解析:

本题为肯定选择题,主要考查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能从战争的目的分析性质。

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正义性,但是在整个战争中不居于主导地位,无论从战争的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说明这场战争是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

答案:

C

4.论证和探讨问题题型

例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12月,苏联拟订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

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或其中某几国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一旦遇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材料二、1934年2月法国也提出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

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陆同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材料三、1935年6月,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35:

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45:

100。

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苏、法两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议的相同点。

苏法两国为什么都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建立欧洲安全体系为什么要求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3)材料三中英国为什么要与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4)为什么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在二战前没有建立起来?

解析:

面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威胁,苏联和法国都尝试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但由于大国之间的矛盾,安全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

第一问重在概括,注意语言精练表述到位;第二问要结合地理位置做答;第三问要联系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第四问要分析一战后欧洲大国的关系。

答案

(1)相同点:

都主张在国联范围内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防御的主要对象是德国。

原因:

德国法西斯上台,面临德国侵略扩张的威胁。

(2)互相承担抵御德国侵略的责任,形成对德国的包围;在德国进攻苏联时,有一个东方的屏障。

(3)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扶植德国,抑制法国。

(4)英法苏大国矛盾重重,英法有欧洲霸权之争,英国不希望法国过于强大;英法与苏联有意识形态的矛盾,互不信任。

德国采取灵活的外交,分化瓦解欧洲大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一、凡尔赛体系

1.背景:

一战结束;战后列强力量发生变化;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建立:

时间:

1919年6月;地点:

巴黎;方式:

巴黎和会与《凡尔塞和约》;操纵国:

英法美日。

3.意图:

美国要求称霸世界;英国要求扩大和巩固继续称霸;法国企图获得欧洲霸权;日本要求亚洲霸权。

争论焦点:

德国问题、中国山东问题。

4.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5.影响:

①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严惩和限制,建立起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奥匈帝国解体。

匈牙利分立,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部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巴尔干部分地区并入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另一部分归还波兰。

其次,奥斯曼帝国解体,在欧洲仅保有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地区。

评价:

构成“凡尔赛体系”的一系列条约,标志着战后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但也隐含着许多矛盾,这一体系不可能持久。

二、华盛顿体系

1.背景:

一战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相互争夺。

为缓和它们之间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召开这一会议。

2.建立:

时间:

1921年到1922年;国家:

参加国除美英日以外,还有中法意比荷葡。

3.内容:

①《四国条约》:

美、英、法、日相约:

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

英日同盟解散。

②《五国海军条约》:

美、英、日、法、意分别规定各自的主力舰和航母的总吨位。

③《九国公约》名义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又使中国陷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④中日协定:

山东主权归还中国。

4.影响:

①《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其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对英国来说,既维护了英日友谊,又促进英美关系,使英帝国主义在太平洋上的巨大权益暂时得到保障;对日本来说,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美英法大国的制约。

②《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美英海军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美国外交上的胜利。

③《九国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

它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终于成为现实;它打乱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主义提供了条件。

5.评价: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凡-华体系形成。

凡-华体系的总特点、内部矛盾以及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

总特点:

它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实力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妥协而建立的;英法仍不失欧洲大国地位,在世界通过操作国际联盟发挥主导作用;美国依靠经济实力夺取世界霸权的企图失败,但在拉美进一步巩固了西半球霸权,在东亚和日本共同占据主导地位;日本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受到削弱。

各种矛盾:

(1)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a.法德矛盾b.战败的土耳其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a.英美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

b.英法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矛盾。

c.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

(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战后的世界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表现为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2)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3)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4)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三、国际联盟

1.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饱受战争之苦,也使各国的政治家们觉得应该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来防止此类灾难的再次发生。

于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建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2.成立:

1919年,巴黎和会通过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并于1920年1月正式成立,总部在日内瓦,机构有大会、行政院、秘书处,职责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对殖民地“委任统治”。

但美国由于自身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

3.历史地位:

一方面,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质的组织,另外,国际联盟还对后来反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起到了一些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最后,国际联盟宣称它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然而它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实际被英法所操纵。

它始终是少数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证明了它的名存实亡,1946年4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告解散。

三、非战公约

1.签定:

1928年,美、德、法、日、英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定了《非战公约》,主要是“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止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且规定,缔约各方“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2.作用:

《非战公约》作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共同签定的国际条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第一次正式宣告在国家关系中放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约定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其次,《非战公约》的内容为国家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并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3.局限性:

实际上所谓的《非战公约》也只是一纸空文,其中那些冠冕堂皇的条文对实际的世界和平没有规定任何的明确责任,反而使签约各国钻了“自卫”的空子,因为他们可以视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应该诉诸战争而实行所谓的“自卫”,这种特殊的“自卫权”的拥有也为以后的战争打开了缺口。

国联与联合国的不同作用及原因

不同作用:

1.虽然都把维护世界和平问题摆在了首位,但国际联盟作为维护帝国主义凡-华体系的工具,孕育了新的世界大战;联合国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国联高举反共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帜,对苏俄等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横加干涉;联合国则将两种色后悔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对国际共运和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3.国际联盟一直为大国操纵,在联合国中70年代后,第三世界国家发挥了作用。

原因:

1.建立的基础不同。

国联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2.组织方式不同。

国联排除了苏俄等国,为帝国主义所操纵;联合国则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

3.国际形势特点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崛起,极大的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分类举例

1、获取和解读信息题型

例1.英法两国是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