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1270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docx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docx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题库

一、判断题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城发展的意见)提出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时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和政府对人民利位高度负责的求。

(√)

2.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限的基本原则是安全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监管,坚持源头防范,坚持系统治理。

(√)

3.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提高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健康权益。

(√)

4.健全落实安全生产任制就是明确部门监管责任。

(×)

5.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就是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负全面责任。

(√)

6.严格事故直报制度,对隐满报、谎报、漏报、迟报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责(√)

7.对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生产经营者依法实施相应的职业禁入。

(√)

8.健全应急援管理体制、着重管理体制、工作体制、队伍力量三个方面改革。

(√)

9.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改革就是建立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10.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改革要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接融合。

推动(安全生产法)与(职业病防治法)二法合一。

(√)

11.严格安全准入制度,重点从严高危行业安全准入条件、科学设置行政许可办理程序加强事中、事后安全监管改革。

(√)

12.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就是严肃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

13.事故调查处理坚持问责与整改并重,充分发挥事故查处对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促进作用。

(√)

14.企业安全预防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危害辦识。

(√)

15.加快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场所安全搬迁程,是加强重点领城工程治理的要求。

(√)

16.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建立企业增强安全投人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完善安全投人长效机制的要求。

(√)

17.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

(√)

18.取消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是发挥市场机割作用的政策措施。

(√)

19.严格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做到先上岗、后培训。

(√)

21《安全生产条例》不仅适用生产经营单位,同时也适用于社会治安方面的管理(×)

2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

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给予撒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3.从业人员未按规定培训合格,上岗作业导致事故的,应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

(√)

2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安全生产责任(√)

2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安全生产责任(√)

25.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但在任务重时,从业人员可以先上岗,后培训。

(×)

2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

27.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存在的间题。

(√)

28.生产经营单位安管机构和安管人员应当督促各部门、各岗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并组织考核,提出奖惩意见。

(√)

29.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单位推行安全总监制度。

(√)

30.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自主培训,也可以委托具备安全生产培训条件的机构进行培训(√)

31.一般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立即组织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治理方案及时排除。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向从业人员通报。

(√)

32.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区、生活区、储存区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周边防护安全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33.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34.宾馆、饭店、商场、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熟练使用安全设施,了解安全通道的位置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授职责。

(√)

35.生产经营单位禁止接受中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劳动或其他危险性劳动。

(√)

3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授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37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授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38.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不再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

39.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应当符合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

40.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可以受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委托,履行安全生产执法职责。

(√)

41.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明确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

(√)

42.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包括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制度。

(√)

43.党委和政府应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

44.部门监管责任,应按照三个必须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职。

(√)

45.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数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中应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

(√)

47.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

48.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49.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

50.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

51.用人单位在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普安置职业病病人、(√)

52.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或者因动者的用人单位解散、破产,无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的,诊断、鉴定机构应当提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

53.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工会组织报告。

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

5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并按照规定上报,(×)

55.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

56.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设立相关的专家库,需要对职业病争议作出诊断鉴定时,由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委托有关卫生行政部门从专家库中以委派的方式确定参加诊断鉴定委员会的专家。

(×)

57.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进行诊断鉴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

58.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

59.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

60.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

61.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数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不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

62.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

63.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有权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

(×)

64.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安监部门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

(√)

65.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

66.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再鉴定。

(×)

67.电焊工尘肺患者主要表现症状为胸闷、胸痛、气短、心痛等症状。

(×)

68.长期接触甲苯、二甲苯可引发神经综合症。

(√)

69.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互结合。

(√)

70.脱脂剂不会对眼和皮肤造成伤害。

(×)

71.金属粉尘患者不会失去劳动能力。

(×)

72.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但不会对机体产生全身性反应。

(×)

73.切割产生的烟雾不会对肺的功能造成伤害。

(×)

74.高频噪声不会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

(×)

75.夏季高温作业人员,出汗时容易消耗体内的水分而不是盐。

(×)

76.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不是全身性的。

(×)

77.振动对人体造成的主要症状为手麻、手痛、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痛大多在白天发生。

(×)

78.激光辐射造成的皮肤伤害主要有色素沉着、红斑和水泡等。

(√)

79.用人单位可以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但是要做好防护。

(×)

80.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但游离二氧化硅不是引起矽肺病的主要因素。

(×)

81粉尘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浮尘的数量。

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

82.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是尘肺。

(√)

83.《使用有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协商承担。

(×)

84.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

8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未经国家批准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

86.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87.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

8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规章制度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

89.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

90.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

9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92.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

93.第二类危险源是指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

(×)

94.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收集研究的主要资料包括有关法规、规程、规范及规定。

(√)

95.故障树分析又称事故树分析。

(√)

96.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复杂、经济、有效。

(×)

97.HAZOP分析是一种用于辨识设计缺陷、工艺过程危害及操作性问题的结构化分析方法。

(√)

98.安全风险管控要综合采取多样措施,如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

(√)

99.企业不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

100企业要建立风险管控责任制。

(√)

101.企业要加强新材料、新工艺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

(√)

102.企业要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场所和岗位,建立分级管控制度。

(√)

103.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

(√)

104.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

(√)

105.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或者隐患排查治理违法行为,均有权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

(√)

106.生产经营单位要对瞒报事故隐患或者排查治理不力的人员予以相应处理。

(√)

107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应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108.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09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

110.生产经营单位要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

111.生产经营单位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112.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

113.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进行风险评佔和登记,实行分级管理。

(√)

114.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

(√)

115.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不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

(×)

116.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

117.大型企业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

118.应急预案基本要素应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应准确。

(√)

119.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的生产经营单位,也必须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

120.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应相互衔接。

121.企业编制应急预案不一定成立编制工作小组。

(×)

122.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

(√)

123.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应急预案应当在30天内修订并归档(×)

124.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

(√)

125.企业应急演练工作保障包括人员保障、经费保障、物资和器材保障、场地保障安全保障、通信保障、其他保障等。

(√)

126.企业要加大对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

(√)

127.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当以人为本。

(√)

128.生产经营单位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负责。

(×)

129.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

130.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

13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13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实施。

(×)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13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

134.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

(√)

135.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

(√)

136.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负责人的意见。

(×)

137.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138.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139.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

140.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

141.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行业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

142.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决算。

(×)

14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和施工负责。

(×)

14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承建单位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

(×)

145.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

14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通报。

(×)

147.禁止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

148.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

149.生产经营单位的操作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依照规定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向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

15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

151.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重大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

15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

153.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事故责任保险。

(×)

154.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养老保险的事项。

(×)

155.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书面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

156.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

157.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

158.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159.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

160.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因从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161.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

162.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163.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权利,并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义务。

(√)

16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

(×)

165.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查、验收,可适当收取费用。

(×)

166.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

(√)

167.生产经营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适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

168.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并且不得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

169.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

170.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只需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依法予以追究。

(×)

17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内部发布 (√)

172.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173.出具虚假证明的,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174.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175.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五年内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

176.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依照有关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177.生产经营单位将设备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租单位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

178.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刑事处分。

(×)

179.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

180.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

(√)

18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

182.《安全生产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

这里所指的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但不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

183.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184.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85.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但可以通过内部工作分工,确定其只部分负责。

(×)

186.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

187.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不必对被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