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第3课 哈姆莱特+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第3课 哈姆莱特+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第3课 哈姆莱特+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第3课哈姆莱特+Word版含答案
第3课 哈姆莱特
消极是促使悲剧发生的催化剂,悲剧是令人遗憾的结局。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复仇心理、渴望正义的人文主义者。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哈姆莱特的悲剧性格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被复仇意念苦苦煎熬的他,把复仇当成了一切,而这一切,导致他对懦弱的母亲冷语相向,对心爱的女子视而不见,导致他亲手杀死爱人的父亲,也使他最终落入仇人布下的圈套。
最后复仇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美好的东西也破碎了:
他的雄心壮志、爱人如花的生命、母亲脆弱的生命。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后因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1616年4月23日在其52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
主要
作品
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喜剧:
《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正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历史剧:
《亨利四世》。
十四行诗:
《爱人的怨诉》。
2.背景解读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当时矛盾斗争激化,社会动荡的风雷已隐约可闻。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3.相关知识
(1)相关情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与其相关的故事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
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的。
哈姆莱特认为现在为父复仇不是时候,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想除掉哈姆莱特。
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
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
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
课文节选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
(2)文体知识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升华思想的目的。
1.识字注音
1.字音识记
蟊贼( ) 戕害( ) 揩干( )
繁文缛节( )天谴( )脚镣( )
枭下( )棕榈( )( )国玺( )
嗣位( )阿谀( )( )吮吸( )
禀赋( )恭聆( )藩属( )
山鹬( )万恶不赦( )战栗( )
2.词语释义
(1)无可置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自量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踪求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繁文缛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之无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莫名其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投罗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前例可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同归于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万恶不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时无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拾人牙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义辨析
(1)摸索·探索
辨析:
前者指试探着寻找、寻求,强调寻求过程的无助性;后者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强调寻求过程的深刻性。
辨析小练:
①在黑暗之中________着找寻那封公文。
②革命者为了________革命真理,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2)沟通·勾通
辨析:
前者是使彼此相通;后者指勾结串通,贬义词。
辨析小练:
①好朋友要常来往,勤________。
②不法分子________恶势力扰乱社会治安。
(3)声明·申明
辨析:
前者指公开宣布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后者指对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进行申说和解释。
辨析小练:
①我现在________这都是我在疯狂中犯下的过失。
②外交部________了我方的严正立场。
(4)包涵·包含·饱含
辨析:
“包涵”是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包含”指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饱含”指满含。
辨析小练:
①我现在要向他请求大度________。
②这一成果________着许多人的心血。
③他的话里________辛酸。
(5)质疑·置疑
辨析:
两者都有“怀疑、疑问”的意思。
“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句中,侧重指心里存在疑问。
“质疑”,提出疑问,侧重质询、质问。
辨析小练:
①随着这一古装剧的热播,剧中造型问题不断升级,甚至引发了网络上的口水战,支持与________声都不绝于耳,很快就跻身热门话题的前列。
②毋庸________,中国汽车工业是“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中国汽车人无法回避“新工业革命”的挑战。
这种挑战将是全方位的。
(6)惶惑·迷惑
辨析:
两者都有“怀疑、困惑”的意思。
“惶惑”着重于因不了解情况而既害怕又疑惑,侧重于“害怕”。
“迷惑”着重于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侧重于“迷”,即“不明白”。
辨析小练:
①在现代地质学出现以前,这些圆形的结核让人们________不已。
对于它们是什么,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比如从恐龙蛋到外星人的遗迹,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
②面对退礼给粮店老板带来的________,陈毅向几位商人宣讲了红军各项纪律和政策,消除了他们内心的不安。
自我校对
1.máo qiāng kāi rù qiǎn liào xiāo zōnglǘ xǐ
sì ēyú shǔn bǐng líng fān yù shè lì
2.
(1)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表示事实明显,理由充足。
(2)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3)跟着踪迹或线索追寻。
(4)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5)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6)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7)自己投到罗网里去。
比喻自己送死。
(8)有前面的例子可以引来作为参考。
(9)一同死亡或毁灭。
(10)作恶累累,不可饶恕。
(11)一个时期内最突出的,没有可与相比的。
(12)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3.
(1)①摸索 ②探索
(2)①沟通 ②勾通
(3)①声明 ②申明 (4)①包涵 ②包含 ③饱含
(5)①质疑 ②置疑 (6)①迷惑 ②惶惑
1.“我既然感觉到危机四伏,——我还没有向我的脑筋商量一段序幕,脑筋就把全戏安排好了。
”哈姆莱特的表白有何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哈姆莱特的表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洋溢着斗争的喜悦。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哈姆莱特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思维的敏捷。
2.“他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恭维几句,然后吮吸。
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他们的浅薄的牙慧使傻瓜和聪明人同样受他们的欺骗,可是一经试验,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段话表明了奥斯里克之类的朝臣们以阿谀逢迎、繁文缛节作为立身之本,也表现出了哈姆莱特对陈旧腐朽东西的厌恶之情。
3.“雷欧提斯挺剑刺伤哈姆莱特;二人在争夺中彼此手中之剑各为对方夺去,哈姆莱特以夺来之剑刺雷欧提斯,雷欧提斯亦受伤。
”在剧本语言中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舞台说明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比赛双方因这个阴谋而双方丧命的原因——双方都被雷欧提斯的那把毒剑刺伤。
4.“比剑决斗”一场中共有两大矛盾冲突,写这些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场中共有两个矛盾冲突:
哈姆莱特——克劳狄斯的杀父霸母之仇,雷欧提斯——哈姆莱特的杀父“害”妹之仇。
作用:
这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紧紧围绕“比剑”(明线)和“毒计”(暗线)展开,将戏剧引向了高潮。
5.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雷欧提斯是怎样一个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雷欧提斯是一个受国王蒙蔽、有良心、比较正直的人。
在和哈姆莱特比剑的过程中他知道剑上有毒,不忍心用力搏杀,自己也被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