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947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背景4

第二节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点6

一、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来源复杂、回收不确定性高6

二、资产池重组程度高,规模大6

三、损失核销比例与证券化成本双高6

四、次级证券规模风险覆盖范围更广6

五、对信用增级及服务人的要求更高7

第三节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历史比较8

一、美国案例——RTC1992-N1A9

二、韩国案例11

三、工商银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12

第四节中行招行试点落地,推行真实的风险隔离14

一、中国银行—中誉一期:

基础资产为对公短贷,高集中度、高抵质押率14

二、招商银行—和萃一期:

开启首单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17

1、基于历史回收率估值18

2、基于入池资产信息估值20

3、基础资产分散度高、整体风险水平低20

第五节总结与展望24

图表目录

图表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双升4

图表2:

RTC1992-N1A产品结构9

图表3:

RTC1992-N1A证券化流程11

图表4:

工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流程12

图表5:

中誉2016-1入池资产合同期限分布15

图表6:

中誉2016-1交易结构图17

图表7:

信用卡贷款成为不良后各期平均回收率18

图表8:

信用卡贷款成为不良后24个月累计回收率19

图表9:

基于本金余额分组的毛回收率19

图表10:

和萃2016-1入池资产未偿本息余额分布(单位:

万元)20

图表11:

借款人所在城市中占比最大的10个城市(单位:

万元)20

图表12:

和萃2016-1入池资产借款人年收入分布(单位:

万元)21

图表13:

贷款逾期时间分布(单位:

月)22

图表14:

借款人年龄分布22

图表15:

和萃2016-1交易结构图23

表格目录

表格1:

上一轮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案例5

表格2:

不良资产证券化常见的信用增级方式7

表格3:

国外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情况8

表格4:

RTC1992-N1A信用增级与风险隔离手段10

表格5:

韩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信用增级与发行方式11

表格6:

中行、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率先重启(单位:

亿元)14

表格7:

中誉2016-1发行计划14

表格8:

中誉2016-1入池资产抵(质)押物特征(单位:

万元)15

表格9:

入池资产贷款担保方式分布(单位:

万元)15

表格10:

入池资产抵质押资产初始抵押率(单位:

万元)16

表格11:

中誉2016-1信用增进措施17

表格12:

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单位:

亿元)18

表格13:

信用卡不良贷款本金余额分组(单位:

元)19

表格14:

信用增进措施23

第一节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背景

2003年,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起了第一例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开始了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实践。

2006年至2008年,国有银行进入不良资产集中处置期,不良资产证券化这一不良处置创新模式的得到进一步实践和发展。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暴露,出于审慎监管的考虑,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暂停。

伴随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供给侧改革推进,进入转轨期后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冲击,进而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加速恶化。

银监会数据显示:

截至2016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3921亿元,同比大增41.69%,较年初增长9.24%;不良贷款率1.75%,同比上升36BP,较年初上升8BP。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9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连续17个季度上升,不良“双升”,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承压。

商业银行加快不良处置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监管对于银行不良伪出表的规范力度也随之加大。

继56号文后,银监会下发82号文,增加了信贷资产出让方银行收益权转让的资本占用成本,要求计算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和拨备覆盖率等指标时应当将继续涉入部分计入不良贷款统计口径,同时明确规定银行理财资金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本行信贷资产益权,银行不良伪出表的监管套利空间被压缩。

在此背景下,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隔八年重启,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六家银行成为首批试点机构。

图表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双升

数据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016年5月19日晚,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发布中誉、和萃两只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说明书,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实质重启。

农行、建行也已启动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工作,其中农行已完成发行前大部分尽调及估值工作,建行仍在尽调过程中,发行规模及定价待定。

表格1:

上一轮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案例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第二节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一、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来源复杂、回收不确定性高

不良资产证券化和正常资产证券化的最根本差别就在于现金流和基础资产价值的差别:

不良资产证券基础资产多为未按合同还款的高风险贷款或经过测试推定无法按期收回的贷款,此类贷款现金流以逾期回收、变现收入为主。

贷款回收可能来自借款人、担保人、抵押物担保人等,未来现金流来源复杂。

同时,受市场环境、借款人资信、处置方案等多方因素影响,回收难度大,回收额与回收时间不确定,未来现金流稳定性低。

二、资产池重组程度高,规模大

由于不良资产合同约定不能表明未来现金流的分布,到期无法支付本息的风险较大。

因此,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要对基础资产进行重组。

一是通过基础资产在行业、地域分布上的分散规避证券因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风险集中爆发。

二是通过扩大资产池规模,使资产池内单个资产现金流的不稳定性相互抵消。

三、损失核销比例与证券化成本双高

正常信贷资产面值基本能够反映其真实价值,正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一般与其账面价值保持一致,发行成本低于贷款利率,通常会为发起人带来发行盈余。

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由于其基础资产风险水平高,发行规模较面值折扣较大,折扣部分作为发起人的处置损失,需进行核销和确认。

较高的回收成本导致产品成本增加;另外,证券化产品的风险相对较高,其发行成本也相对较高。

四、次级证券规模风险覆盖范围更广

正常信贷资产证券化只要求次级或股权部分规模覆盖资产池的预期信用风险损失,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次级证券要求能吸纳三部分损失:

一是相对于发行额的信用风险损失;二是相当于市场买卖价差的一半的流动性风险损失;三是由于不良资产的可实现价格和宏微观经济环境紧密相关,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次级证券必须覆盖高周期性带来的高市场风险损失。

五、对信用增级及服务人的要求更高

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为逾期贷款,信用质量差,因此需要采用多种信用增级手段。

除了传统的优先-次级结构外,还需要设置充足的超额抵押、额外的流动性支持、流动性储备账户设置、更加严格的回收款触发机制等增信机制。

此外,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服务人在不良贷款处置变现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法院走诉讼、强制执行程序回收贷款的可能性高,现金回流的时间较长,难度较高,需要服务人具备更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清收不良贷款的能力。

表格2:

不良资产证券化常见的信用增级方式

数据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第三节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国际比较与历史比较

不良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曾深受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困扰的美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运用最为活跃。

作为结构融资手段,其在提高资产流动性、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具备优势。

20世纪80年代末,为解决储蓄贷款系统的不良资产,美国成立资产重组信托公司(RTC)并于1990年推出“N”系列计划,开启不良资产证券化先河。

如今,美国已成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最大发起国,并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资产评估、资产管理、债券评级等方面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决定作用。

20世纪末,受紧急衰退的不利影响,意大利银行体系不良率飙升。

为处理不良资产,意大利效仿美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有效控制了金融体系风险蔓延,并成为当时全球第二大证券化市场。

亚洲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作为处置不良债权最有效的工具在亚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日韩政府与银行体系开始寻求以资产证券化作为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

特别是韩国,考虑到本国资本市场容量相对狭小,在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时就分别在卢森堡和美国上市交易,向国外投资者销售证券,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表格3:

国外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

中金在线,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一、美国案例——RTC1992-N1A

20世80年代末期,美国不动产市场严重衰竭,再加上其他因素,造成商业性不动产抵押贷款违约不断,为了处理倒闭银行与它们手上的不良债权,美国国会立法成立重组信托公司(RTC)。

1992年12月,RTC将包括标准住房贷款、非标准住房贷款、家庭住房贷款和商业贷款,共计432笔抵押贷款组成一个贷款组合,进行资产证券化,编号RTC1992-N1A。

图表2:

RTC1992-N1A产品结构

资料来源:

中国知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RTC1992-N1A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中通过多种增级手段及“两步(two-step)”结构等风险隔离手段的运用,实现了较为全面的风险隔离。

作为RTC第一个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其成功经验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效仿的典范。

表格4:

RTC1992-N1A信用增级与风险隔离手段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3:

RTC1992-N1A证券化流程

资料来源:

中国知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二、韩国案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一些大企业连续破产,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激增,银行体系流动性严重不足。

为解决金融危机后遗症,韩国均借鉴了欧美不良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成功经验,成立了韩国资产管理公司(KAMCO)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主体。

韩国考虑到其本国资本市场相对狭小,市场容量不大,因此在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时就分别在卢森堡和美国上市交易,向国外投资者销售证券。

本案例中产品发行流程与RTC1992-N1A相似,但由于其基础资产为日元贷款,且面向境外投资者发行,其信用增级及发行方式更为复杂。

表格5:

韩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信用增级与发行方式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三、工商银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

2004年4月8号,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分别与瑞士第一波士顿、中信证券有限公司、中诚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工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相关协议,信托财产由宁波分行的13个营业部或支行直接负责管理和处置,涉及借款人总数233个,本金总额26.19亿元,是中国第一个银行作为发起人的不良贷款证券化项目。

图表4:

工商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流程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与国外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相比,工商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中显得更为谨慎,具体表现为:

基础资产信用级别较高。

资产池包含贷款864笔,其中抵押贷款262笔,有担保的贷款602笔,尽管属于不良资产类别,但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变现能力,也更有利于现金流的评估,从而有利于资产的证券化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工商银行宁波分行设立专门的收益储备账户,并对该账户设立最低余额要求,以调节不同时点回收的现金流的存量平衡。

风险隔离不彻底,仍没有完全隔离工商银行破产的风险。

在8.2亿元信托的销售中,实际融资6亿元,作为证券化资产的不良贷款并没有真实的出售给信托公司,也没有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移出。

中国工商银行仍然承受着较大的风险,真实出售额仅为A级受益权的4亿元。

由于工行还承诺3亿元B级受益权的到期回购,不能算作真实出售;而2.2亿元的C级受益权由工商银行宁波分行全额持有,该受益权未明确收益率,在支付A、B级受益权之后支付。

也就是说,资产处置的剩余收益和风险将由工商银行宁波分行拥有和承担。

第四节中行招行试点落地,推行真实的风险隔离

2016年5月19日晚,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发布中誉、和萃两只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说明书,发行规模分别为2.33亿和3.01亿元。

两只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均将于5月26日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隔八年实质重启。

表格6:

中行、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率先重启(单位:

亿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一、中国银行—中誉一期:

基础资产为对公短贷,高集中度、高抵质押率

中国银行发行的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截至初始起算日(2015年9月30日),入池资产未偿本金余额为人民币12.32亿元,未偿本息余额为人民币12.54亿元。

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预计可回收金额为4.22亿元。

表格7:

中誉2016-1发行计划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该资产包的特点为:

1、基础资产均为对公不良贷款。

其中次级贷款占96.69%,可疑类贷款3.31%。

42位借款人的72笔贷款分布在山东省共9个地区,涉及批发业、其他金融业、道路运输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20个行业。

2、不良贷款集中度较高,借款金额最高的前五名借款人借款金额占比高达71.83%,67.11%的不良贷款集中在批发业(52.25%)和纺织业(14.86%)。

3、从入池贷款合同期限分布来看,主要为一年以下的短期贷款。

其中1-12个月贷款笔数最多,本息余额占资产池总金额高达82.45%。

图表5:

中誉2016-1入池资产合同期限分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4、入池贷款担保方式以保证+抵押为主,抵押物多为房屋、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及存货。

基础资产抵质押比率较高,加权平均贷款初始抵押率达55.46%,72笔入池贷款中仅有3笔无抵押物。

抵(质)押物初始评估价值合计达2.59亿。

表格8:

中誉2016-1入池资产抵(质)押物特征(单位:

万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表格9:

入池资产贷款担保方式分布(单位:

万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表格10:

入池资产抵质押资产初始抵押率(单位:

万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表格11:

中誉2016-1信用增进措施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6:

中誉2016-1交易结构图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二、招商银行—和萃一期:

开启首单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

招商银行发行的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以60,007笔信用卡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为基础资产,是中国首单纯信用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首单零售类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其入池本息和为人民币20.98亿元,预计可回收金额为2.97亿元。

表格12:

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单位:

亿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和萃一期的资产池回收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回收金额估值方法上均不同于中誉一期,其特点如下:

1、基于历史回收率估值

信用卡不良贷款回收表现横向受到职业、收入、年龄、额度、所属分行、城市等基础因素影响,纵向受外部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

其中影响回收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有二项:

从发生不良到入池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入池账龄)、发生不良时本金余额的大小。

招商银行提供的历史回收信息显示,信用卡贷款在成为不良后的一年内各期平均回收率迅速下降,第十二个月后平均回收率降至1%以下(如图9),之后的累计回收率基本保持稳定(如图10)。

也就是说,从发生不良到入池经历的时间越短,则后期可回收的比例越大。

另一方面,发生不良时的本金余额越小,后期回收的概率会越大。

图表7:

信用卡贷款成为不良后各期平均回收率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8:

信用卡贷款成为不良后24个月累计回收率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表格13:

信用卡不良贷款本金余额分组(单位:

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说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9:

基于本金余额分组的毛回收率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基于入池资产信息估值

与中誉2016-1基于按照借款合同、保证合同、查封物情况、借款人和保证人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估值方法不同,和萃2016-1主要基于招商银行信用卡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的历史回收情况,结合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对回收率的整体性影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产池在逾期期限、借款人年龄、获得的授信额度、地区、职业等相关特征,对资产池回收金额进行估值。

3、基础资产分散度高、整体风险水平低

入池资产单笔金额低、笔数众多、分散度高。

资产保内60,007笔不良贷款中,77.36%未偿本息余额在5万元以下,占入池资产未偿本息余额比例达36.08%。

入池资产单笔贷款最高本息余额78.09万元,单笔贷款平均本息余额3.5万元。

借款人分布于42个以上城市,其中占比较高的城市有深圳(8.13%)、上海(6.02%)、广州(5.86%)、北京(4.63%)。

其中前十大借款人未偿本息余额占比0.34%,前20大借款人未偿本息余额占比0.60%。

图表10:

和萃2016-1入池资产未偿本息余额分布(单位:

万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1:

借款人所在城市中占比最大的10个城市(单位:

万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入池资产及证券交易结构风险均较低。

单笔贷款平均未偿本息余额3.5万元,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36.87岁,加权平均年收入24.12万元,预期贷款清偿的可能性高于其他类不良贷款。

入池贷款逾期期限集中在12个月以下,贷款平均预期期限较短。

其次,截至2016年3月23日,资产池已回收款8,867万元,占证券发行总额的38.06%,封包期内积累的部分回收款为证券提供了一定的信用支持,资产池回收不确定性降低。

同时,运用优先、次级分层结构,内置信用触发机制,设立流动性储备账户等手段进行信用增级,有效的实现了风险隔离。

图表12:

和萃2016-1入池资产借款人年收入分布(单位:

万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3:

贷款逾期时间分布(单位:

月)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4:

借款人年龄分布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表格14:

信用增进措施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5:

和萃2016-1交易结构图

资料来源:

产品发行说明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第五节总结与展望

本次中行、招行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特点可概况为三方面:

一是与美国与正常贷款打包证券化的做法不同,入池资产均为不良贷款,是真正的不良资产ABS;二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实现了真实的风险隔离与出表。

两行均未采取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常见的银行担保的信用增级方式。

同时两行作为发行人,优先、劣后级持有比例均为5%,风险自留比例较小,较好的达到了不良出表的同时风险转移的目标;三是入池资产选择审慎。

中誉2016-1入池不良贷款逾期期限较短,逾期1个月以内贷款占比高达48.36%,贷款担保类型以保证+抵押为主,且抵质押率较高;和萃2016-1入池资产均为信用卡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虽然为无抵质押的纯信用贷款,但单笔金额小、笔数较多、分散性高,基础资产整体风险较低。

2016年1季度中行、招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358.29和530.66亿人民币。

相比高达百亿千亿的不良资产余额,本次中行、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较小,仅占两行不良余额的0.28%。

并且试点操作十分谨慎,中、招两行均选择了实际风险较低的资产,而发行金额与入池资产未偿余额之比分别为24.01%和11.11%,相较出售、自行清收等传统的不良处置方式,成本优势并不明显。

此外,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持有未评级的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按照1250%的风险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对银行的资本占用较高,相应降低了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积极性。

在产品需求端,银监会82号文要求个人投资者参与认购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等不得投资不良资产收益权,机构投资者投资不良资产收益权时不得以任何方式引入个人投资者资金,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仅限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后续产品需求情况仍待确认。

本次试点操作稳妥中有创新,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进行了有利的探索,为银行不良处置开辟了除清收、核销、转让外的“新”径。

其风险的承担界定清晰,在不良出表的同时做到风险转移;信息披露公开,交易流程规范,有利于不良处置的长期规范发展。

后续商业银行不良证券化业务的发展与推广,仍将视市场建设、供需情况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