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0754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6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docx

《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docx

昭阳区洒渔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昭阳区洒渔建制镇示范试点

 

昭阳区人民政府

二О一五年三月

 

附表

1、现代农业发展工程概算汇总表

2、城镇化建设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概算汇总表

3、农村新区建设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概算汇总表

4、旅游观光建设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概算汇总表

5、农民转移就业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概算汇总表

6、体制机制建设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概算汇总表

附图

附件

1、相关文件

2、有关证明材料

(1)《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住建设部关于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2014〕261号)

(2)《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推荐工作的通知》(云财农改〔2015〕1号)

(3)关于编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4)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证书及匾牌。

(5)全国重点镇名单。

(6)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7)其他依据性或证明文件

 

昭阳区洒渔建制镇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2014〕261号)和《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推荐工作的通知》(云财农改〔2015〕1号)精神,为确保洒渔镇全面完成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任务,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镇概况

昭阳区是昭通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中心,位于云南省东北端,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和国家“攀西——六盘水”经济开发区腹心地带,是云南与中原互通的重要门户,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

昭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云南三大文化发祥地之一。

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古滇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孕育了神秘悠远的朱提文化。

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清凉世界”之称和“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是中国避暑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昭通坝子是云南第三大坝子,美丽富饶的洒渔镇就坐落在昭通坝子中央,距昭通城15公里,交通通讯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极为明显,文化底蕴十分厚重。

昭阳境内物产丰富,褐煤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中国南方第一位。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主产于洒渔镇的昭通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脆、甜酸适度,汁液丰富,风味浓郁,多次获省优质水果称号及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在西南三省、两广、东南亚闻名遐迩。

为此,1989年农业部将昭通列为我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996年云南省又将昭通列为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近年来,我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成就,尤其是洒渔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作为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的优势十分明显。

洒渔镇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城乡互动发展的基础好。

辖区面积222平方千米,辖9个村民委员会。

2014年末有乡村户数17274户,人口62054人。

洒渔镇是昭阳区的农业大镇,滇字第一号水利工程--昭通渔洞水库就建设在辖区内,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享有“鱼米之乡”的盛誉。

洒渔镇本着“以商促镇、以业扩镇、以产兴镇”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通过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破除产业发展的困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每年经济社会发展都要上一个新台阶。

2014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012万元,全年招商引资4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7元,镇域经济走上了快车道。

洒渔镇城乡协调发展性较强,城乡同步发展的基础好。

依托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由此夯实的镇、村、组及其农户经济基础,率先把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比其他乡镇早一步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社会服务功能正进一步完善,公共事务管理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贸等加速向农村延伸。

行政村全部通水泥道路,大桥、巡龙、三台和联合四个行政村率先实现通公交班车,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

统筹发展有了良好开端,城乡统筹的工作基础好。

三年前,洒渔镇就按照“二三四五六”的统筹思路即做好土地流转和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等“两篇文章”,促进人口向集镇、企业向园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构造“三大板块、四个功能区”的城乡产业布局框架,经济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初步建立了“五大民生保障体系”,深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政体制、投资融资体制、农村经营方式、行政管理体制等“六项改革”,初步建立了城乡低保、医疗、养老、被征地农民等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赢得了较多荣誉。

2012年被评为云南省农业特色型小城镇;2013年7月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镇;同年洒渔镇巡龙村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2014年7月洒渔镇被国家住建部、财政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认定为全国重点镇。

 

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指导,按照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大集镇、小城市”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农业稳镇、商贸强镇、产业富镇、文教兴镇”四大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重点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制镇投融资体制、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等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建制镇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试点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建制镇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建立可供借鉴、推广和复制的经验、方向、机制和模式,把建制镇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经济发展、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强、以城带乡、乡村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试点。

(二)目标任务分年度任务目标

1、总体任务目标

城乡一体化既是城镇化的最高阶段,也是乡村现代化的最高境界,是城乡现代化的交汇融合过程。

本方案提出洒渔建制镇发展的总体目标为:

在省内率先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和谐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努力把洒渔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西南苹果产业大镇,昭龙经济龙头重镇和城乡一体示范名镇。

具体体现为:

通过实施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到2017年,镇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实现农转城人口增加到3.5万人;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经济总收入达到10亿元,财政税收完成500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0元,实现全镇经济总量全区第一,三次产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农民人均纯收入2030年比2014年翻两番;农转城工作成为常态,城镇化水平达到53%;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建制镇投融资体制机制取得重大成功,点线面辐射示范带动效应急速裂变;基本实现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初步形成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文化繁荣,城乡居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城乡社会管理体系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乡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分阶段任务目标

洒渔镇发展分阶段目标总体分为城乡互动起步、城乡初步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和城乡高度一体化四个阶段。

(1)建制镇建设初期的2015年为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还未真正展开,城乡一体化水平小于20%;通过近期建设项目的实施,达到城乡互动发展阶段,本阶段建设内容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也是本方案的立足的破解开局,作用重大,意义深远,力争是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发展到20—40%,大力推进城乡互动发展;

(2)2020年实现城乡初步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初步实现综合水平为40—60%;

(3)203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阶段为60—80%;

(4)2050年前后进入城乡高度一体化阶段,城乡高度一体化阶段综合水平大于80%。

3、建设期分年度任务目标

(1)主要完成苹果产业发展大道、高效苹果产业示范园、低产果园改造、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文化活动场所等项目建设,为建制镇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硬件基础,同时开展各项改革探索;

(2)主要完成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道路建设、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农村人饮工程、垃圾填埋场、苹果文化广场、卫生院所、洒渔烟柳将官建设等,为建制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常态化发展和调整、完善阶段;

(3)完成方案确定的当年建设项目和款年度全部建设项目尾欠,力争使得城乡一体化水平发展到20—40%,城乡互动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总结出一套系统完整的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可以推广、复制和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运作机制。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谋划的原则。

坚持把人的发展作为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的核心,重点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设依靠群众,建设服务群众,通过示范试点建设,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运作模式;坚持以规划和实施方案引领建制镇工程建设,结合实际,精心规划,加强对建制镇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人与环境和谐,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坚持建制镇规划与重点镇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扶贫开发规划等总体规划、专业性规划有机结合,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从硬件建设、特色风貌改造提升到产业培植,体现高水平、高质量,成为小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标杆,凸现示范推广价值,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制镇工程建设,坚持以突出特色风貌、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各类设施的整体配套、群众的长远生计和农村的持续和谐发展,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建设,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区别村组和社区的不同特点,紧紧围绕自然地理条件、优势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确定相应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多途径、多形式、各具特色地推进建制镇工程建设。

3、强化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

按照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宣传动员、强化督促检查的要求,强化示范,保证示范点的典型性、先进性和代表性,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

示范试点建设要把握关键、精心实施。

一是对建制镇示范工程所涉及的范围进行统筹协调、互为映衬,体现层次感,扩大覆盖面。

二是坚持规划在前,设计在先。

规划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

三是优质建设,重点将建设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时间服从进度、进度服从程序、程序服从质量。

四是严格验收。

坚持按建制镇建设标准予以验收,优化验收程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4、突出优势、科技先导原则。

立足产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在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代农业产业的建设和运营首先要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类型,选择适宜的主导产业和产品,进行开发;现代农业产业的建设内容、规模等应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农业生产及产业化的基础、农民的科技意识、科技依托单位条件,发挥当地比较优势,扬长避短;把现代农业产业的建设同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当地支柱产业、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相结合;项目、资金、科技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要以推进农业资源聚集,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制约为前提,以土地集中流转促进规模化发展,农民向园区集中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投入整合;以示范、带动功能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开发与转化、精品生产。

建设成融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示范、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为一体,综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4、创新机制、长短结合的原则。

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是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具有试验示范性质。

在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中要大胆探索,创新建设机制,完善管理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伊宁县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既要具有前瞻性,又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与前瞻性,但前瞻性必须建立在可操作性较强的基础上,既要要着眼长远,谋划未来,又要立足现实,使项目能够真正落地实施;在突出示范点重点建设内容的同时,注重长效性、着眼长远,突出特色和魅力,谋划未来发展空间。

建制镇示范试点不是三年结束就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前后承接、逐步推进、持续发展的过程,的策略,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做到“既利当前、更惠长远”。

三、试点主要内容

(一)探索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1、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

首先,按照建设区域性小城市的发展定位,做到“全区一盘棋、城乡一张图”。

把全镇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在重点镇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善建制镇总体规划,以《昭通市昭阳区洒渔乡现代农业型特色小城镇》规划为基础,以有效对接昭龙生态经济示范带发展规划为重点,修编建制镇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村庄布点建设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合理布局村镇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农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其次,按照《昭阳区洒渔乡现代农业型特色小城镇规划》关于“一城、两轴、三中心”即:

的城镇构架的要求,加快推进全镇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充分考虑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合理确定区域开发强度。

贯彻实施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协调。

完善建制镇、村规划体系,按照本地主体功能定位,统筹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态环保规划,分区域确定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建设用地标准、投入产出强度、环境保护要求,建立各类规划统筹协调的新机制。

第三,要进一步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层级分明、职能明确、特色鲜明的镇村体系和城乡空间布局。

推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着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区。

要深化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有机融合,强化镇村布局、村庄建设、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水网水系等规划的指标衔接、项目对接和空间协调,促进国土管理、城乡建设、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第四,以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农民新村建设、农民住宅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村镇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小城镇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科学规划,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村镇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把洒渔镇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五,构建以“中心城(昭通城)—中心镇(洒渔镇)—中心村(联合、巡龙和弓河村)”为主体,其余六个行政村和周边旧圃、乐居、苏甲、青岗岭等四个乡镇的30余个行政村为辐射,梯次鲜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三级城乡建设框架,增强洒渔镇对中心村发展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到2030年,中心镇居住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集镇居住人口达到7.04万人以上。

深化洒渔镇综合改革,推进洒渔镇向小城市发展,充分发挥洒渔镇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把农村居民点纳入统一规划,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村庄布点规划,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调整村庄布局,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形成梯次合理的农村居住点布局,构建基础设施共享网络。

重点把5个地质灾害易发和5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护自然村进行归并。

村到2030年,全镇131个自然村庄归并为80个农村新社区和集中居住区。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完善集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示范区。

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思路,提升标杆,把项目、财力和精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

一是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重点加强区乡公路、产业大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尽快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成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和公交一体化的地区。

着力完善中心城镇、新社区和工业集中区、农业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提升承接能力、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

二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信息等网络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城乡对接和共享。

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构筑城乡防洪安保体系,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和区域引水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

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四是大力实施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救助和供养等民生工程是全镇人民共享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健全建制镇统一的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建制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建制镇居民方便共享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完善农村综合服务机制。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建制镇农业技术推广、保护地耕作和动植物保护体系,抓好动植物品种改良、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

五是加快健全建制镇就业创业培训机制。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统筹建制镇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培训保障机制,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立覆盖全镇、平等竞争的劳动就业体系,实现全镇劳动者权益同一化。

定期对新型农民和其他农村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出台鼓励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政策,分别给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其他相关政策。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针对企业在岗农民工进行不同专项的业务技能培训。

加快形成建制镇“15分钟健康服务圈”;加强建制镇“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深化建制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自然增长机制,提高建制镇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并轨标准,加快实现建制镇老年人口100%享受社保待遇。

3、推进城乡要素一体化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投融资体制。

重点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承包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更多地把公共资源投向农村,为各类要素市场化流向“三农”发挥杠杆作用。

一是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的“三同”制度,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验,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探索试点城乡建设用地按照“三同”原则及时足额补偿,探索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同时,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保障发展,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布局保护耕地,优化镇村居住用地布局。

全面梳理非中心镇内闲置和其他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通过回购、增减挂钩等方式,对闲置和低效用地合理处置,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合理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

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

二是遵循招商引资、开发受益原则,自主开发、群众受益原则,规划先行、规划控制原则,拆建并重、以拆补建原则,风情休闲、特色宜居原则和产城并进、功能完备原则,以建制镇示范试点建设为带动,科学规划建制镇布局、构架设计及品质品位,提倡借力、借财、借智,根据各村公共设施和民居状况有计划组织居新、拆旧,一方面帮助村民向镇区集聚,一方面利用集体土地借贷融资、旧宅拆除、开发奖补、群众自助等形式整合土地资源和土地收益,尽快启动拆旧,流转土地收益,补偿入住新居,让群众切实享受实惠。

三是创新“强村富民”路径,大力发展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化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股权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允许股权继承、内部转让。

鼓励农民增量扩股、现金参股,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投资性收入。

同时,明晰农村集体资产、农民宅基地、承包土地、林地等产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导农民个人产权进场流转交易。

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鼓励和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建制镇集聚。

通过土地整理和村庄综合整治,破解土地制约瓶颈,让集镇得空间、农民得利益,切实解决工业和城镇发展“缺地”、新农村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缺抓手”的问题。

(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建制镇示范试点要贯彻“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努力提高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善于通过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形成公共物品供给的合力。

要探索通过法律确定公共服务的具体种类和范围,确定享有公共服务权益的对象资格和条件,明确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渠道,确定非政府主体供给公共服务的资格条件和补偿机制,对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但收益较低的非政府主体,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补偿其损失,在产权明晰困难、投资效益差的领域,由政府组织经营公共物品的供给,对公共物品的资源利用、供给保障、效益实现,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督控制。

1、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创新思路,提升标杆,把项目、财力和精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大力实施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和供养等民生工程,使全镇人民共享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科教服务体系。

完善区、建制镇、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构建适应市场、面向群众的科技推广体系。

加快完善农村综合服务机制,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建制镇农业技术推广、保护地耕作和动植物保护体系,抓好动植物良种创新、疫病防控、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

加快健全建制镇就业创业培训机制。

二是建立统筹建制镇的就业服务体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立覆盖全镇、平等竞争的劳动就业体系,实现城乡劳动者权益同一化。

三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一体的均衡教育体系。

贯彻落实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争取加大区级政府的统筹力度。

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城乡学校布局,逐步引导高中教育向中心城区集聚,农村初中教育向建制镇集聚,农村小学幼儿教育向农村社区(中心村)集聚。

按照“调整、建设、改革、提升”的思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学校危房改造工程、素质教育推进及质量提升工程、师资素质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学及实验设备配备更新工程等建设。

将洒渔中学打造成为洒渔坝子硬件设施一流、师资力量一流、学生素质一流的区级重点完中。

四是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

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进一步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建制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城镇医院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

五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整合社会文化、体育资源,健全城乡文体服务网络,着力加强以建制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的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文化艺术培育辅导为重点的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六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精神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